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朱棣文:孩子要先學會做家務,才能懂得如何學習

只有會偷懶的家長,才能教出聰明的孩子!

前幾天,我看了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籍華裔朱棣文的一次演講,有一段話令我印象深刻——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朱棣文:孩子要先學會做家務,才能懂得如何學習

動手做飯跟做實驗一樣,可以訓練一個人的專注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經驗和能力,對一個人在科學研究中解決所面臨的瓶頸問題,進行科學的思考有很大裨益。

很難想象那些只會唸書,連煎蛋、煮蛋都不會的孩子,會懂得怎麼做實驗。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朱棣文:孩子要先學會做家務,才能懂得如何學習

我不禁想到許多中國家長的教育理念:打著“讓孩子專心學習”的旗號,包攬一切家務,甚至連孩子穿衣吃飯都要自己動手;

然而結果是,包辦式家長養大的孩子大多“泯然眾人矣”;真正頂尖的科研大師,卻認為只有那些能夠獨立生活的孩子,未來才可能獲得成功。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朱棣文:孩子要先學會做家務,才能懂得如何學習

學會“偷懶”,也是早教的關鍵

曾有這樣一條新聞,“天才少年”魏永康四歲時就學完了初中課程,十三歲讀大學,十七歲進入中科院讀研究生;

然而,當他離開了母親無微不至的照顧後,不僅生活無法自理,甚至連考試、交論文的時間都會忘記,最終因為考試缺席、論文未交而無奈退學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朱棣文:孩子要先學會做家務,才能懂得如何學習

魏永康和朱棣文的鮮明對比,值得每一個家長引起警惕——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未必“飛黃騰達”,但連生活都無法自理的孩子,以後一定不會成功。

要培養一個能獨立生活的孩子,對家長來說是一個做減法的過程——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朱棣文:孩子要先學會做家務,才能懂得如何學習

拋下“孩子太小、能力不足”的偏見,拋下對孩子吃苦受累的擔憂,拋下過度細緻、面面俱到的關心…

家長適當的“偷懶”,有時反而比費心操勞能起到更好的效果,也更利於孩子的成長。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朱棣文:孩子要先學會做家務,才能懂得如何學習

遵循兩大原則:量力而為、培養興趣

當然,孩子的身體條件和自理能力有限,尤其是學前兒童,家長不要苛求孩子把家務活做好,關鍵是在早教中培養他們的責任意識

首先,根據孩子的年齡量力而為是最重要的,美國的育兒專家伊麗莎白對不同年紀孩子適合做的家務活進行了盤點,我把它附在下面供家長參考——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朱棣文:孩子要先學會做家務,才能懂得如何學習

2-3歲:把垃圾放進廢物箱,自己拿取需要的東西,學會掛衣服、擺放鞋子和玩具;

3-4歲:整理自己的床鋪,協助父母把洗乾淨的衣服收進衣櫃,飯後把餐具放進水池;

4-5歲:飯前將餐盤端上餐桌,學會疊衣服,學習洗菜等簡單的廚房家務;

5-6歲:將洗漱用品、學習文具擺放整齊,自行準備出門的衣物,用抹布擦書桌。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朱棣文:孩子要先學會做家務,才能懂得如何學習

家長不必死板地遵守這個表格,畢竟每個孩子的實際情況不同,“因材施教”才是最合適的早教。

另一方面,不要讓家務變“任務”,最好能培養孩子主動做家務的興趣。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朱棣文:孩子要先學會做家務,才能懂得如何學習

我們可以先給孩子安排一些簡單有趣的活計,比如帶玩具寶寶們回家(整理玩具),或是和父母一起製作甜點,這些家務

更像是一種“遊戲”,適合作為入門;

而且,當孩子出現洗菜不乾淨、疊衣服不齊等情況時,家長不要批評,或是不留情面地動手返工,孩子如果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這麼不值一文,一定會挫傷積極性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朱棣文:孩子要先學會做家務,才能懂得如何學習

從現在開始,家長不如學著“放手”和“偷懶”

,讓孩子做點家務,為未來的全面發展打好基礎!

關注抖音百萬粉絲育兒達人【喜寶爸爸】,每天分享原創思維遊戲和獨家早教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