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不努力,初中徒傷悲,這些好習慣父母要逼孩子養成!


小學不努力,初中徒傷悲,這些好習慣父母要逼孩子養成!

教育家葉聖陶說:“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習慣。”

拉開孩子差距的,往往不是智商,而是從小就養成的各種習慣。

小學階段是教育的關鍵期,在這個年齡段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成效最大。

而一旦錯過了這個年齡段,再進行這種教育,效果就差多了。

正如一句話所說:“小學不努力,初中徒傷悲!”

一個好習慣能成就孩子,一個壞習慣則能傷害孩子。

因此,希望各位家長一定要在小學階段逼孩子養成以下這幾個好習慣。


一、做家務的習慣


家務,從來不只是家務。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說:“很難想象那些只會唸書,連煎蛋、煮蛋都不會的孩子,會懂得怎麼做實驗。”

朱棣文一家被稱為“美國史上最牛華人家族”,“12個博士,三代皆教授”。

到底是怎樣的教育方式才能培養出這麼多優秀的孩子?

朱棣文提到他的媽媽要求他們:必須學會自己做飯。

從小就被灌輸自己動手的朱棣文,每次上學都帶著自己做的飯菜與同學們分享。

朱棣文在採訪中說了這樣一段話:

  動手做飯跟做實驗一樣,可以訓練一個人的專注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打開冰箱,拿冰箱中僅有的材料下廚,能做出一頓美味可口的飯菜,就是在有限的資源中求變、求好。

這種經驗和能力,對一個人在科學研究中解決所面臨的瓶頸問題,進行科學的思考有很大裨益。

每個孩子都應該從小學習下廚、做家務。

從小就愛做家務的孩子,未來差不到哪裡去。

所以,家長要懂得放手,適當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讓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培養孩子做家務不是一朝一夕,要家長長期堅持,多鼓勵孩子動手。


二、制定計劃的習慣


在生活和學習過程中,很多孩子總會出現一些壞毛病。

比如:這件事還沒有做完就做另外一件事,經常手忙腳亂,導致最後一件事都沒有完成。

家長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不知道用什麼方法才能讓孩子改掉這些壞毛病。

其實,孩子之所以會有這些壞毛病,主要是因為孩子沒有養成制定計劃的習慣。

做事有計劃對於一個人來說,不僅是一種做事的習慣,更重要的是反映了這個人的做事態度,也是一個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對於孩子來說,做事有計劃同樣重要。

它可以幫助孩子有條不紊地處理事情,並且不會手忙腳亂。

而且,一個做事沒有計劃的孩子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將會比其他人更加辛苦。

所以,家長們應該讓孩子養成制定計劃的好習慣。

首先,家長要讓孩子知道制定計劃的原因,讓孩子明白制定計劃能夠自己帶來好處。

其次,家長應指導孩子先對自己的各項情況進行分析,教孩子學會制定計劃的方法。

然後,家長要監督孩子執行計劃,並設置相應的獎勵和懲罰措施。

最後,家長要以身作則,做有計劃的人。


小學不努力,初中徒傷悲,這些好習慣父母要逼孩子養成!


三、養成閱讀的習慣


曾看過這樣一則新聞:

德國的幼兒園不準孩子提前學算術和字母,但一進入小學,老師就會督促家長協助孩子展開閱讀。

一年級是每次10分鐘,隨便什麼都可以讀,只要孩子讀出聲音即可。

每次孩子讀好,家長簽字,累積到10次,孩子就可以到老師那裡選一個小禮物,所以小孩子的閱讀積極性都很高。

為什麼德國教育從小學就開始注重孩子的閱讀習慣的養成呢?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不閱讀的孩子,就是學習上潛在的差生。”

這句話聽起來嚇人,但是不無道理。

有項研究調查:堅持閱讀的孩子,學習成績平均會高出10分以上,80%的高考狀元都愛好閱讀。

牡丹江一中男生張子昂以672分成為2019年黑龍江文科狀元,張子昂的媽媽說:

“為了孩子上學,他們多次搬家,在每一個家中,都有一個大書櫃,裝滿了張子昂看過的書,正是這些書,讓張子昂知識的覆蓋面越來越廣。”

最好的教育是閱讀,孩子的好成績與從小的閱讀分不開。

然而要讓孩子愛上閱讀,家長的引導十分重要。

首先,儘量在每天的固定時間給孩子讀故事。

其次,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讓孩子看到你在閱讀;

最後,經常帶孩子去圖書館或者書店,讓孩子感受到濃濃的讀書氛圍。


四、堅持運動的習慣


有人整理了一份中國孩子和美國孩子的成長差異:

1—4歲:基本相同。

5—8歲:中國孩子開始上培訓班;美國孩子跟老爸去打棒球。

9—12歲:中國孩子繼續上培訓班;美國孩子放學就打球、跑步甚至健身。

13—18歲:中國孩子還在上培訓班;美國孩子的肌肉開始成型。

19—23歲:中國孩子擺脫長年的考試壓力,宅在宿舍裡;美國孩子有更多的空餘時間健身鍛鍊。

在美國,運動已經成了青少年之間的一種社交文化。

為什麼外國的家長都堅持讓孩子運動呢?

因為他們知道,這種經歷能給孩子光靠學習,或發展很多才藝都得不到的完整人格。

正如蔡元培所說:“完全人格,首在體育。”

所以,家長一定要培養孩子愛運動的習慣,對孩子終身受益。

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自己愛運動,才能讓孩子也愛運動。

其次,將運動和遊戲相結合,激發孩子的興趣。

最後,帶孩子去看幾場職業比賽,讓孩子感受到這項運動的激動人心,產生更大的興趣。


小學不努力,初中徒傷悲,這些好習慣父母要逼孩子養成!


五、養成時間觀念的習慣


很多家長經常抱怨孩子做事太磨蹭,老是拖拖拉拉。

早上起床賴床半小時就是不起,上學路上東張西望走走停停,吃飯要吃半個小時多,兩個多小時都寫不完一科作業……

雖然家長教訓孩子,催著孩子快點,但是孩子們總是認為“沒關係,就慢慢來”。

這些表現,都是因為孩子缺乏時間觀念。

時間觀念並非人生來就有,而是後天逐漸形成和強化的一種意識。

如果不想孩子日後成長為沒有時間觀念的人,就要重視孩子時間觀念的培養,刻不容緩。

越早幫助孩子培養較強的時間觀念,可以讓孩子越早獲得高效的行動力。

但是,“時間”對孩子來說太抽象了,孩子真的是很難感知時間,而家長也無法用語言跟孩子解釋清楚。

其實,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應當從培養孩子有規律地生活和學習開始,將時間概念以非常自然的方式融入日常中。

首先,多給孩子親身體驗時間的機會,讓孩子感知時間。

其次,可以利用孩子感興趣的事物,來進一步引導孩子認識時間。

最後,安排時間計劃表,讓孩子自己安排時間,嚴格執行。

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有好習慣的孩子,才會飛得更高、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