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酷!如果再經歷一次校招,你可能都進不了自家房企

残酷!如果再经历一次校招,你可能都进不了自家房企

今年大家都說地產行情不好,各大房企凍編、裁員的消息虛虛實實,每個月都有名企進行人才結構調整。一方面是社招的寒風習習,另一方面,一年一度的校招,卻依舊火熱。十月中旬,各大房企 2019 年度校園招聘已經全面進入高潮。 從招人數量上來看,房企校招似乎並沒有受到行業變冷的影響。

例如,龍湖集團今年的校招目標是400+,去年這個數字是260人左右,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增加。而今年做了大的組織調整的萬科,以及中海集團,招人的數量也基本和去年持平。

残酷!如果再经历一次校招,你可能都进不了自家房企

雖然房企校招並沒有明顯的縮減編制預算,但是面對820萬應屆生求職,還有60萬海歸回國就業的求職大軍,今年的就業競爭壓力依然十分激烈。

明源君稍微看了一眼房企的校招要求和求職情況,只想倒吸一口冷氣,對於求職者來說,千難萬險。而對於目前在職的地產人來說,先不說被不被淘汰的問題,再經歷一次校招,你可能都進不了現在的房企。長江後浪推前浪,如今校招的激烈程度,超出你的想象!

01

薪資高、福利好房地產依然是夢想行業

當業內人都在唱衰房地產是“夕陽行業”的時候,應屆畢業生對行業的想象大大出乎我們的意料。根據某求職平臺針對2414名在校生做的Dream offer的調研,在在校生的心目中房地產依然是夢想中的行業,投票結果遙遙領先,和炙手可熱的互聯網行業基本持平。

而應屆生之所以對房地產情有獨鍾,有錢多金是最主要的原因。

1、房企校招起薪高,達到普通行業的3倍

最大的原因就在於房地產行業頗具競爭力的起薪和福利,競爭優勢可以說是完全碾壓其他行業,基本可以達到普通行業工作3年的薪資!

例如,中駿今年的校招宣傳資料當中,就明確寫出了薪資範疇,本科上12-16萬,說是17-21萬,五險一金,免費工作餐。而新希望地產的薪水,更是高達23-28萬,工作了幾年的你,有達到這個水平嗎?

和其他行業相比,目前房企給出的薪資待遇也可以說是非常有競爭力了。

在湖南大學就業信息網上,富力地產給出的“富力星”薪酬待遇最高是設計類 10000~17000元/月,最低物業類8000~9000元/月,其他崗位均在10000~12000元/月。

龍湖地產的2019“仕官生”校園招聘給出的薪酬範圍則在10000~20000元/月。

相較其他行業,如新能源公司廈門廈鎢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給出的薪酬範圍是6000~10000元/月,汽車製造業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給出的薪酬範圍是4000~12000元/月。優勢也是非常明顯了。

在同一個頁面上,這麼簡單直接的對比,對畢業生的刺激直接又強烈。

残酷!如果再经历一次校招,你可能都进不了自家房企

2、房企福利好,求職者越來越實際

除了高薪,房企在福利方面給出了條件,也是一家比一家有競爭力。

例如遠洋集團的“探海者”招聘計劃,2019年商業地產的專項招聘,福利待遇每一條單拉出來都很能打,每一條都是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

❶無試用期;

❷工資100%全額髮放,無拆分;豐厚年終獎;

❸七險一金,工資總額100%全額社保,公積金比例12%;

❹免費早午餐;

❺員工購房優惠;

❻過節費、體檢、福利費、洗衣卡、電影卡等福利。

残酷!如果再经历一次校招,你可能都进不了自家房企

而龍湖新員工入職第一年就可以享受至少10個工作日的帶薪假期和每年5天的帶薪病假,還針對“仕官生”提供一次性的安家補貼,緩解應屆生異地工作初期的安家壓力。

3、晉升快,職業道路被縮短

例如,碧桂園的“未來領袖”計劃,招了上百位全球名校的博士作為管培生,預備短時間內就把這些博士培養成項目總經理、副總經理。一般地產人需要十幾年才能走完的路,碧桂園只給這些人3到5年時間!而且目前卻是都提拔起來了,給的機會和空間非常充足。

4、專業多,工作城市選擇多

都說理想的工作是“錢多、活少、離家近”,雖然說房地產,工作強度大,活少是不可能了。而在離家近的二三線城市,知名的大企業數量也不多,對於一些想要離家近的畢業生來說,選擇很有限。而房企大多是全國佈局,招聘的城市也都分佈在全國各地,而對於很多畢業生來說,工作地點的選擇機會更多。

而且校招的管培生,作為親身兒子,在很多房企內部的晉升通道是很順暢的,輪崗、培訓的培養機制也很健全,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實現自己的職業發展目標,對於應屆生來說,也有很強的吸引力。

02

房企門檻不斷升高錄取比例高達500:1

由於高薪+高福利,最近房企的校招宣講會,都熱鬧的很。在南京、杭州、長沙等地方的TOP20房企宣講會,基本上都是爆滿,據說某房企僅在浙江一所大學的宣講會現場收到的簡歷就超過600份,競爭的激烈程度超過公務員考試。

1、學歷門檻繼續提高,大型房企只要金字塔尖

隨著房企集中化程度越來越高,優秀的人才往頭部企業集中,大型房企的門檻也越來越高了。

根據統計,2018年房地產行業碩士以上學歷的比例已經佔到36.8%!也就是說,每三個地產人裡面就有一個是碩士畢業。而大量人削尖了腦袋往大房企擠,直接導致房企對學位的硬性要求越提越高。很多優秀的人才,在最初的簡歷關就被攔住了。

碧桂園、萬科等知名地產表示,每年校招都能收到10萬左右的簡歷,而部分核心崗位的錄取率僅為500:1。而據某top房企今年的招聘負責人表示,今年他們光上海一個區域就收到4000份簡歷,而招聘需求只有20人不到!碩士基本已經成為標配,本科生如果不是211、985、海歸名校,基本沒戲。

2、過關難度大,面試多達7輪,隨時被刷掉

簡歷關的硬件條件通過,僅僅只是個基礎。對通識能力、專業能力、企業文化契合度的考驗,沒有一關是輕鬆的。

例如,萬科“新動力”的招聘,整個筆試+面試環節多達7輪:簡歷篩選——線上測評——小組面試——HR面試——專業面試——終審——offer,而就算是歷盡艱險通過了終審,也還有被淘汰的可能。例如,有同學接到終審通過通知後,依然在和總監溝通錄用事宜的時候被淘汰。

残酷!如果再经历一次校招,你可能都进不了自家房企

對於房企校招來說,筆試面試基本都是5輪以上,可以說是九死一生,而最終能夠勝出,也一定不是依靠運氣能夠做到的。這些校招生,往往都是專業能力夠強,心理素質過硬,在溝通、理解、思考上也沒有什麼短板的優質人才。

而目前很多正在這些房企工作的地產人,按照現在的招聘條件,可能連簡歷都過不了。所以,就算是很多房企進行裁員和凍編,也依然沒有影響校招。相較於社招,校招能夠用更低的成本,招聘到更優質的員工。房企一方面清洗老員工,一方面補充新血液,從某種程度上,也是在進行人才升級。

03

新舊交替,房企人才升級你還有競爭力嗎?

現在很多公司,編制預算都留給校招,甚至擠壓原有的編制,也要大力投入校招。而且應屆生/新員工和老員工的薪水存在倒掛,寧願高薪校招,也不給老員工漲薪。校招到底為什麼這麼重要?

事實上,在行業下行、人才調整的寒冬,也是企業主動謀求組織變革的好時機,未來企業進行人才體系優化會成為“新常態”,而新的組織和戰略,自然需要人員的優化。畢竟企業對人才的投資是要求有回報的。從投資回報率上來看,校招生的優勢更明顯。

一是校招更能滿足企業的戰略需求。尤其是目前房企轉型的大背景下,對於一些新業態、新技術,老員工中,專業、資歷都對口的人數,其實很有限。而新一批的人才供應出來,反而是一片沃土。

例如,現在很多房企招聘的智能化、大數據的員工數量不斷增加,而專門的商業地產、存量、金融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遠洋今年的校招,就專門針對商業地產開了文化藝術類的招聘專場,挑選對口專業的人才。老地產人,在這些跨界領域當中,競爭優勢並不明顯。

二是從名校招人,篩選的成本最低。名校通過考試,實際上已經對人才進行了一次顆粒度很細的篩選了,而且是最公平的。而從社招和非名校招人,辨識的成本和試錯成本卻要高很多。

三是新員工成長性更好,更能滿足企業發展的需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週期,不可能一直保持一樣的加速度,而剛入職場的人,加速度總是最快的。

李峰就表示,現在的年輕人不管他的想法、經歷還是他的成長速度都是非常快的,能夠在企業裡擔當更多的職責,如果你能給予年輕人成長的空間,就可以讓他能夠快速成長。比如在不同項目、不同城市之間調動,這樣的成長速度就比一直在一個項目裡面的成長速度快很多……

而且現在稍微大點的房企,都有自己的培訓管理體系和講師隊伍。內部優秀的中高層和外聘專家輪番上陣。早已把專業知識體系化、抽象化、標準化了。除了少數專業領域,其對資深員工的需求,相比之前已大大弱化了。

而且通過引入鯰魚和薪資倒掛,也能逐漸淘汰掉一些不那麼優秀的員工,保持企業人才的流動性。

四是嫡系部隊相較社招的員工忠誠度更高,也更能反哺企業品牌。不同的公司,制度、文化氛圍、做事方法等不一樣,空降兵的生存率向來是比較低的。挖牆腳獵來的員工,往往目的性很強,來了就要出成績,達不到要求就走人。

很多房企的中高層,如果是外部聘用的,都只能給一些副職,例如副總之類的,在管理職能上看只能算是虛職。而校招生,經過公司系統培訓和企業文化浸淫中成長起來,對企業文化的認同度最高,上升的速度要明顯快過外部聘用。

校招生優勢明顯,而所有優勢當中最大的一個,就是年輕。

越來越多更優秀、更能拼的年輕人,在往這個行業裡面擠,對於老員工來說,自己的競爭力在哪裡,你真的認真想過嗎?

行業的未來,其實沒有什麼好擔心的,因為所有的淘汰,其實都不是行業變化造成的,而是人的競爭造成的。這些通過了嚴苛的條件篩選,留下來的勝出者,未來或許就是你的競爭者,你有信心勝過他們嗎? (作者:明源地產研究院 蘇兮)

戳一下,立馬體驗存量資產管理神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