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假如劉備勝利了,蜀漢的命運將會如何?

哎喲___喂


看了一下幾個回答,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關羽死後,劉備舉全國之兵,東征東吳,對於蜀國來說,戰略構想是對的。但是從當時的大局來講,夷陵之戰卻只是劉備戰略目標的開始而已。

為什麼這麼說,是因為劉備借關羽之死東征東吳,最主要的目標是想吞併東吳,從而跟曹操二分天下。但是夷陵之戰如果說真的是劉備勝利,那麼陸遜所有的軍力,物力和戰略資源,都會集中到江陵郡(荊州城)。換句話來說。夷陵之戰劉備勝利之後,東吳會在荊州城設立第二道防線。這時劉備順利取下荊州城的幾率,估計百分之三十都不到。因為襄陽在曹操手上,從襄陽城極速行軍到荊州城,那就是兩三天的事。所以就導致了劉備在圍攻荊州城的同時,曹操會幫助東吳插上一腳解圍,或者說曹操直接等到劉孫在荊州拼的你死我活之後,全力一舉佔領荊州城,相信這問題也不大,因為就算劉備佔領了荊州城,估計也是強弩之末,所以魏國拿下荊州應該不是難事。

再回到正題,如果說劉備夷陵之戰取得勝利,並且能順利的攻下荊州城,而曹操又無所作為,或者進攻又被劉備打退,曹軍退守襄陽,那麼這就又出現了第三種情況。如果說劉備想繼續吞併東吳,那麼首先就必須收復南部四郡,就是武陵,桂陽,零陵,長沙。並且最為主要的,是要完成關二爺在世的時候沒能完成的任務,那就是佔領襄陽城。因為如果光是從荊州發兵繼續東征,那襄陽的曹軍就會像是一把錐子,隨時都可能在劉備攻打吳都(鄂州)的同時興兵南下偷襲荊州。換句話來說,劉備佔領荊州之後,必須首先收復荊州南部四郡,然後集中荊州和上庸的兵力北上攻佔襄陽。這樣的話就又出現了類似於關二爺攻打襄陽的局面,如果戰役打到這種份上,那結果就更不可預測了。

還是回到正題,萬一漢高祖顯靈,天佑劉備,先攻下荊州城,再收復南部四郡,並且順理成章的攻佔襄陽城之後。就有了第四種情況,選一大將鎮守襄陽,命上庸太守跟襄陽太守成掎角之勢北拒曹操,而劉備從荊州發兵繼續東征,攻打吳都(鄂州)!這場戰役將會是劉備能否吞併東吳的關鍵戰役,如果東吳守住了吳都,那麼劉備東征計劃落空,因為三國之間的戰爭打到了這一步,孫權會想盡各種辦法讓曹操幫忙,收復失地。另外一種可能就是如果說吳都淪陷,那麼孫權必會滅國,因為孫權只有逃到建業做最後的抵抗,而孫權真退守建業之後,相信孫權只會變成曹操和劉備的共同攻擊對象,誰先佔領建業,誰就吃了一塊肥肉。當然,孫權也可以逃到最南方,就是現在的越南一帶,跟著士燮混混生活,過點土地主的逍遙日子。

最後回到正題總結一下,夷陵之戰只是劉備東征東吳的開始,必須打贏夷陵之戰,再佔領荊州城,再收復荊南四郡,再攻佔襄陽,再攻佔吳都,再攻佔建業,這才是劉備東征的最終目的,如果真的能達到這種局面,跟曹操二分天下,再巴結好最南部的士燮,那麼就像高祖跟項羽一樣,天下落入誰手,還真不可知也!


1文爺


前段時間也答過類似的問題,那麼,今天就再來說一說。

劉備伐吳,為“二爺”報仇,那麼在蜀漢軍隊裡有一定的交代了。如果夷陵之戰勝了,荊州也就回到劉備的手中,對於北伐曹魏是有很大的作用的。這些,應該就是劉備當時所想。

各位,我們說一下劉備的“勝”法。

第一,夷陵之戰,劉備輕鬆搞定陸遜,大勝東吳!然後趁勝追擊,孫權無奈投降!

既然是假設,就證明陸遜沒什麼大用,而東吳當時基本上是傾其所有力量來抵抗劉備,陸遜一敗,東吳更是人心惶惶,先前要談判要求和的呼聲本來就很高,現在陸遜“大敗”,那就不是求和了,是俯首稱臣!

東吳內部不乏有分量的漢室老臣,稍加遊說孫權必會心動。孫權本身也屬漢臣,拜於劉備臣下沒有什麼丟人的。在危機時刻東吳可以向曹魏稱臣,在生死關頭以漢臣的身份臣服劉備,非常正常的,完全有可能的事情!

第二,夷陵之戰,劉備慘勝,那就不好玩了。陸遜拼死抵抗,劉備雖勝,卻元氣大傷!雙方國力都大損,曹魏趁火打劫,東吳被逼稱臣,從此吳蜀聯盟不再。而劉備一病不起,曹丕藉機收取大片土地城池,三足鼎立之勢土崩瓦解,僅憑益州之地,蜀漢一家抗曹,諸葛亮也回天乏術,很快就會被曹魏吞併!

第三,夷陵之戰,劉備穩打穩紮,最後陸遜敗北。

孫權向劉備求和,在諸葛亮等人的周旋下,劉備罷兵。經過吳蜀雙方協商,荊州,同樣屬於東吳管理。但是,荊州必須由吳蜀兩家共同駐防,以備日後伐魏之用。荊州乃四戰之地,單憑吳蜀任何一家防守都非常吃力,兩家共同防禦,絕對萬無一失!

為什麼要這樣呢?魏國地廣人眾,蜀漢根本就不是對手!必須聯盟東吳,方可與之周旋抗爭!

然而,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要使得吳蜀聯盟牢固,最後好的辦法就是把孫權“綁”在伐魏的戰車上!讓他沒有退路。

“如果”可以成立,那麼劉備伐吳是上上之策!一念之間於伐吳的時機之中“過”於“不過”。

過,則需“躍過” ——大勝、速勝!不過,則需穩,以震懾力逼和孫權,結好穩固的吳蜀聯盟。

如此“大勝”、“穩勝”,蜀漢經過數年修養生息之後,劉備,諸葛亮“待天時”而動,伐魏成功的機會就大了很多很多!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與任何史志、賢達之言無關!

恭候您的高論指教。喜歡,您就點個贊,關注在下為您獻出更多更精彩的“三國”。





上善若水36526


即便夷陵之戰能夠取勝那麼蜀漢也會嚴重衰弱,這主要是因為夷陵之戰消耗的物資太大,夷陵山地七百里,這導致劉備在後勤上花費了大量的物資,當時的情況是劉備出兵72000人,但是後勤部隊卻出動了22萬人,總共30萬人,這每天消耗的糧草是15000擔。夷陵之戰打了一年,總共就是500萬擔,這是劉璋在四川20多年的積蓄,被劉備這種敗家子一年全部敗光;同期的孫權出兵50000人,荊州地區轉運糧草十分便利,孫權只出動了50000人的後勤部隊,糧草負擔只有劉備的三分之一,國力消耗是蜀漢的三分之一。這也是劉備戰敗的主因。所以,即便劉備能夠取勝夷陵,那麼劉備也是強弩之末。

其次,會遭到來自曹魏方面的打擊!整個夷陵之戰裡,實力最強的曹魏勢力竟然在坐山觀虎鬥,從某種意義上看,夷陵之戰時候曹魏是幫著蜀漢的,當時的陸遜帶領部隊一路追擊戰敗的劉備到達白帝城,但是曹丕在這個時候卻派兵50000人襲擊江陵,逼迫陸遜停止追擊。這不是說曹丕對蜀漢有好意,僅僅只是不希望東吳坐大做強。同理,假如夷陵之戰勝利的是蜀漢,曹丕同樣是不可能看著劉備坐大做強的。打仗本身拼的就是國力跟實力,以劉備大戰後的力量根本沒法去迎戰曹丕,因為糧草供應不上,南郡只能被曹丕奪走。所以,夷陵之戰是劉備戰略上的失敗,未開戰便已經是敗了!


優己


陸遜字伯言是夷陵之戰吳國的前線總指揮,精通兵法,家庭背景江南大士族之後。

夷陵之戰若劉備勝利這僅是個比方,因歷史已清楚的記載劉備敗了,當點被俘傷命,而這備一生中作戰史上勝少敗多,可稱常敗將軍。

就按假設說,劉備深入吳國腹地幾百裡,使吳國最擔心的是水陸並進,可劉備放棄了最好的計劃,採用陸路進軍,正好中了陸遜誘敵深入的計劃,終於找到了最佳伏擊的機會,幾個月來避過蜀兵的銳氣,後用大火破了蜀軍,既然是比方權當沒有火攻,那兩軍互相交戰,東吳在本國之內可以增援,劉備的部隊是死一個少一個,雙方激擊劉備勝利後,所剩部隊已沒有多少,再向吳國腹地推進,已無能無力,而陸遜所帶作戰部隊僅只是吳國兵力的一部分,就像劉備一樣自己國家還得派上將把守一樣,主要原因是還有更強大的魏軍在一旁虎視眈眈的看著,還正在集結部隊,所以即使蜀國勝了,馬上就得撤軍回國,否則被曹軍關起門來順勢入吳,連劉備,吳國一鍋端了,沒有了吳國那蜀國只有投降的份,即劉備勝了,吳國還有實力,也不可能投降最弱小的劉備,孫權會聯魏國合力滅了劉備,再投降曹操,後來劉禪都知寧投降魏國不降東吳理由是一樣的。

劉備敗退白帝城後,徐盛,潘璋,宋謙等人紛紛上書孫權,再次派兵攻打可擒劉備,權問陸遜與朱然,絡統,一致認為不可,曹軍心懷不軌,下令立即撤軍,才有後來的劉禪,諸葛亮與孫權,陸遜,重新聯盟的機會,三國鼎立又延援幾十年。再見!



9紫氣東來


誠邀,竊以為如果劉備勝了夷陵之戰,蜀漢的命運也不會更好。為什麼呢?因為三國中的老大,曹魏還在一旁看戲呢!

小編不止一次的說過,不管從任何一方面來說,三國中實力最強的依然是曹魏。曹魏領有東漢末年的青州,幽州,冀州,幷州,涼州,徐州,豫州等中原九州,天下三分有其二,東漢末年的州郡六成都在曹魏手中,共有百姓440餘萬,軍士50萬餘。在劉備與孫權交戰的時候,曹丕這貨正坐在洛陽嗑瓜子看戲呢。如果劉備贏了,曹丕肯定不是攻打合肥就是攻打漢中,劉備能敵得過曹丕嗎?

很遺憾,不行!

劉備夷陵之戰的時候,是其兵力最旺盛的時候,但是這時候劉備也只有20萬餘兵馬,屬地更是隻剩下益州,再者東吳水軍也不是吃乾飯,劉備就算贏了夷陵之戰,那也是慘勝,劉備和東吳力量必定折損大半,此時曹丕若盡起北方大軍,蜀漢危矣。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蜀中無大將 ,廖化作先鋒”,這是三國晚期蜀漢人才匱乏的真實寫照。

三國中,蜀漢的實力最為弱小,滅亡只是時間的問題。


人口少,不到100萬,青壯男人得當兵打仗,老弱婦孺就得承擔起蜀漢的財政負擔和後勤供給,太貧弱;疆域小,只有一個州,缺乏物產資源;人才匱乏,有才能的文官武將也就那麼幾個,而且還缺乏銜接的梯隊,稀有的人才難以補充消耗,這窘迫的三個硬傷貫穿了蜀漢集團的始終。

諸葛亮多次北伐並非是挑戰曹魏,東吳的綜合實力差曹魏一大截兒,如果曹魏集中力量滅了東吳,那麼,實力弱小的蜀漢就是下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將被滅亡的對象。諸葛亮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其北伐的真正目的是為了以襲擾來牽制曹魏,從而減輕東吳的壓力,蜀漢也能在夾縫中生存下來。


縱觀三國,綜合實力決定了各軍閥集團的命運,蜀漢似乎都沒有打過像樣的勝仗,劉備也是東逃西竄的進入“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交通閉塞的巴蜀之地才得以殘喘。夷陵之戰,劉備率兵5萬親征,幾乎是發舉國之兵,戰敗後蜀漢由此而一蹶不振,蜀漢的實力決定了它只能速戰速決,經不起消耗的考驗。

“三分歸一”的結局似乎在曹操挾持了漢室就已註定,畢竟,天子是國之正統,挾天子便可令諸侯;畢竟,曹魏控制著大半個中原;畢竟,入主了中原才能奠定基礎從而建立一統政權。


鏟史倌


夷陵之戰,如果劉備勝了,蜀漢的命運將會是怎麼樣?

我覺得,這要分兩種情況來講。

第一種,就是陸遜依舊發動了火攻,蜀軍陷入了被動,但絕地反擊,擊敗了吳軍。

這種的可能性的雖然不大,但也不是沒有發生的可能。

其實夷陵之戰可以說是陸遜主動發動的,既然陸遜選擇節節敗退,誘敵深入,最終選擇在夷陵進攻蜀軍,顯然是想要畢其功於一役,徹底擊垮蜀軍。

如果蜀軍在陸遜的層層算計下,依舊可以絕地反擊,死中求活,最終擊敗吳軍的話。

那麼由陸遜帶出來的吳軍精銳主力,基本上就交代在夷陵了。

因為但凡吳軍還有作戰能力 ,就不會放棄對蜀軍的圍剿。

在這種情況下蜀軍要是還能勝,顯然是吳軍已經失去作戰能力了。

一旦陸遜戰敗,吳國必將震動,孫權勢必會調動大軍嚴守荊州進攻揚州的各個沿途關口。但是否還會調動大軍進入荊州與蜀軍作戰,那就是個未知數了。

而另一方面,蜀軍夷陵雖勝,但肯定也是損失慘重的慘勝,就算是乘勝追擊,恐怕不久就會變成強弩之末,後繼無力。


所以即便夷陵之戰蜀軍勝利了,最好的結果也就是吞併東吳手中的荊州六郡,包括最開始的荊南四郡再加上南郡和江夏。

如果蜀軍還想繼續進攻揚州,打入東吳本土,恐怕是有些難度。一來是蜀軍已成疲憊之師,二來進攻江東必遭江東士卒手術殊死抵抗。

除非是劉備攻下荊州六郡之後,在荊州駐軍,休養一段時間,再找機會進攻揚州。

可那個時候,說不定又有其他情況分發生了。

另一種就是劉備識破了陸遜的計謀,先發制人,攻破了吳軍營寨。

這種情況下,吳軍雖敗,但陸遜見計謀不成,一定不會選擇與蜀軍硬抗到底,一定會率軍避開蜀軍的鋒芒。

這樣一來,吳軍雖然會損兵折將,但主力尚存。

陸遜必定會在荊州境內與劉備繼續周旋,重新尋找破敵良策。

那麼後面會發生什麼,我們也就不得而知了。


盜帥夜留香YE


如果夷陵之戰勝利,劉備當速速率精兵東進收取荊襄各郡,然後補備糧草軍械,速速出兵攻取吳都建康,但此時曹魏集團,必然不取荊襄,便取漢中,我要是曹丕,便起精兵70萬,拜曹真為平西大都督,統率精兵40萬,攻取漢中,在拜曹休為平東大都督,統帥精兵30萬,攻取荊州,然大業可成,天下可定,但諸葛亮尚在,曹真,曹休的大軍,臥龍先生略施小計,便可退敵, 曹真,曹休必然敗退,趙雲領軍追殺曹真,魏延領軍追殺曹休,二人中計之後,敗退回洛陽,而劉備集團也損失慘重,但劉備時一收取荊州及江東之地,統一了中國南方,至此曹魏於蜀漢政權,形成南北對峙,而南方在諸葛亮的經營之下,屯兵,屯田,獎勵生產,出臺了一系列優質條件,使得南方的經濟出現繁榮景象,沒過幾年,劉備去世,後主劉禪繼位,而此時的蜀國益發強大,而後過了幾年,曹丕去世,其子曹睿繼位,而此時,諸葛亮便派精兵80萬,而曹魏這邊死的死,老的老,蜀軍北伐勢如破竹,到公元250年蜀一統天下。


只為愛而停留


個人感覺,夷陵之戰如果勝利了,恐怕就會提前上演三家歸魏的劇情了。

理由是三國裡內耗最嚴重的就是東吳了。孫氏一家三代君主統治江東,可是江東還是世家林立,群臣得過且過,沒有進取心。一旦打仗就會冒出求和的心思,然後就是一群人附議。逼得孫權只能做一個暴君,以殺洩憤,獨斷專行。

如果劉備夷陵之戰戰勝孫權,那麼劉備就必然面對是全滅孫氏還是隻進行有限的割地賠款。

如果全滅孫氏,很顯然蜀漢將不得不進入戰略守勢,來進行內部整合。而這場整合將是困難而漫長的。同樣,曹魏也絕對不會坐看蜀漢吞併東吳,或許曹魏會發兵進攻,反而漁翁得利。

相反,如果只是割地賠款,那麼東吳的實力將進一步削弱,那麼主和派恐怕會佔據絕對的上風,到時候曹魏一使力,恐怕東吳就直接投降了。而蜀漢也將獨木難支。即使曹魏不干預,孫劉兩家也將陷入內鬥,無法自拔。本身就處於弱勢的兩家再互相提防,最後難免也是個曹魏漁翁得利的下場。

綜上,夷陵之戰無論勝敗,都是弊大於利,可憐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真是昏的不能更多的主意了。


月殤酌華


假如夷陵之役劉備勝了,蜀軍必會東進直取荊州,此時東吳孫權亦有多種選項。第一,夷陵失守損兵折將,孫權的防禦能力已大打扣,此時東吳必會尋求曹魏幫助,而具體的操作方式是,主動割讓荊州江陵地區,由曹軍長趨直入,以拒蜀漢劉備東進;第二,主動與蜀漢劉備議和,割讓荊州原屬劉備治下的領地,交還降將糜芳、傅士仁等由劉備處置;第三,約請曹魏直接出兵漢中和隴右地區,同時傾全國之兵將,全力與劉備決戰於荊州。劉備的選項是開弓沒有回頭箭,要麼兵敗退守益州,要麼直下荊州,繼續與曹魏和東吳形成對峙的局面,若想將東吳滅國,可能性都沒有。曹操的選項:第一,表面應付孫權聯合抵禦劉備的請求,坐山虎視,待孫權劉備兩敗俱傷時,藉機奪取江南各地;第二,開出條件,直接讓孫權讓出荊州長江以南各郡,然後將劉備軍打回西川;若曹操佔據了荊州長江以北地區,則東進可滅吳西征能滅蜀,天下終將屬於曹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