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德國車燒機油,而日本車開20年都不燒?

用戶63153765603



日本車開20年都不燒機油?能說出這種神論可見您對於最起碼的機械常識是有多麼的不瞭解啊!甭說開日系車開20年都不燒機油,就算是10年左右的日系車都存在燒機油的現象!只不過已經是老車了,對於一輛10年的老車來說燒點機油也沒幾個車主在意了。。所以說日系車也會燒機油的,但日系車出現燒機油現象要比德系車更晚一些!

無論是五大車系中的哪個車系,只要出現了燒機油的問題,原因都只有一個,那就是密封系統出現了問題,也可以說是密封部件發生了老化!比方說發動機上的活塞環、密封圈、油封等部件發生了老化,已經無法起到密封的作用了!德系、日系車(任何系車)燒機油都是由於這個原因!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德系車網網在3-5年左右時就開始燒機油了,而日系車大都能挺到8-10年呢?答案就是德系車與日系車發動機的工作環境大不相同!


早期德系車(非渦輪)的發動機工作溫度就高於日系車發動機的工作溫度,在德系車全面普及渦輪機頭之後這種溫度差別、缸內壓力差別又繼續被拉大!大夥都知道發動機的理想工作溫度在於85-105度之間,而超過110度就會產生開鍋!日系品牌對於民用車有著更高的耐用方面的要求,所以設計之初就刻意的將發動機的參數調教的比較保守,機器的工作溫度也偏低只有90-95度左右!而德系車的思路卻恰恰相反,德國工匠更具完美主義,他們的造車理念更傾向於性能至上,所以德系車的發動機工作溫度大都在100-105度之間,進入了渦輪時代後溫度甚至更加接近110度!這高達10度+的工作溫差無疑加劇了德系發動機的出現問題的可能性!德系發送機的密封部件如油封、密封圈、活塞環等受到的高溫、高壓的摧殘遠高於日系車,所以日系車能挺個小十年密封效果才下降,而德系車在3-5年左右密封系統可能就已經失效了!所以說不是德系車解決不了燒機油,是因為性能與壽命本身就是相反的,爆發的能量越猛烈,耐久度就越差。。可以想想那些劇烈項目的運動員,平均壽命並不高!汽車也是這個道理!

有些朋友說德系車燒機油是因為氣缸內壁有細小的溝槽等同於於儲油罐的作用,所以機油在這些儲油罐中被燒掉了!這種說法是完全錯誤的,這些所謂的“儲油罐”在機械加工領域有個專門的名稱叫“網格狀缸紋(線)”,世界五大車系的氣缸壁都是這種設計,不存在德系車專有的技術,只要是牽扯摩擦運動的部件,都會採取這種設計,7、80年代在我國的一些機加領域甚至直接有工匠手工上紋!這就是個最起碼的常識,只要在工廠玩過的朋友都能明白的道理,日系車的缸壁也同樣有這種“缸紋”!所以德系車燒機油的問題與這個“網格狀缸紋”沒有半毛錢關係!

說到底只要是渦輪機頭就會燒機油,德系車如此、美系車如此,跟風玩渦輪的日系車依然是如此,只不過日系民用車才剛剛開始普及渦輪增壓發動機,到目前為止還沒完成一個完整的生命週期,所以燒機油的問題還沒出現整體的爆發,但一些汽車論壇上已經零星的出現日系渦輪車燒機油的問題了,所以日系渦輪車能否避開燒機油的問題,大家拭目以待吧!


非專業車評


其實“燒機油”這個詞只是流傳於汽車修理行業的一種通俗的說法,四衝程發動機正常情況下是不該出現這一現象的。所謂的燒機油是指起到密封作用的活塞環,無法正常固定在活塞上預留出的卡槽中,而從造成起到潤滑作用的機油上竄入發動機的燃燒室內,由於機油是無法參與燃燒的,所以就會通過排氣管排入大氣中。

這裡所說的燒機油,不是指機油和汽油一起參與燃燒了,而只是一種形容,實際上從排氣管中冒出的藍煙只是經高溫後變成了機油蒸汽懸浮在空中。

這和兩衝程發動機是完全不同的,因為兩衝程發動機通常結構都很簡單,並沒有獨立的潤滑系統,所以需要在汽油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機油,以起到正常的潤滑作用。對於兩衝程發動機來說,排氣管中冒出藍煙屬於正常現象,因為在掃氣行程中,活塞下移後與廢氣混合的機油蒸汽必須大部分迅速從氣缸內排出。

很多汽車發動機並不是燒機油,而是機油消耗量過大,一方面和活塞環的密封能力有關,另一方面和曲軸箱強制通風系統的設計有直接關係。活塞環雖然與缸筒內壁緊密貼伏在一起,但是其實仍有一定的間隙,這部分間隙就需要由機油來填補,而機油的表面張力是很有限的,一旦突破這表面張力就會通過這部分間隙竄入發動機燃燒室內。

並不存在缸筒表面開出一道極淺凹槽的說法,缸筒內壁上交叉的紋路是電弧絲噴塗工藝處理後的結果,這一工藝正是為了提高缸筒強度和密封性,因為並非越光滑的缸筒內壁就可以達到更理想的密封效果的。事實上,合格的汽車發動機機件之間的間隙都是以0.01毫米為計量單位的,常溫間隙不會超過0.05毫米。

相比之下,日系車發動機更注重活塞環的密封能力,像本田起家就是製造活塞環的。而馬自達買斷轉子發動機技術之前,德國NSU汽車並沒有解決轉子發動機的密封性問題,不僅油耗量大、機油消耗量大,而且使用壽命也很有限。

而曲軸箱強制通風系統,簡單的說就是保持發動機最底部的曲軸箱內部,與發動機最頂端的氣門室內部之間壓力平衡的系統。這一系統設計不當,就會導致曲軸箱內蒸發的機油蒸汽沿曲軸強制通風管直接被吸入發動機,這一機油蒸發量過大,也會引發發動機機油消耗量過大,這就是發動機潤滑油不翼而飛的一些主要原因。


車知嘛


作為一個從事汽修行業5年,然後又轉戰汽車媒體工作10年的準專業人士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

德系燒機油,主要是寶馬和大眾集團旗下的大眾、斯科達、奧迪。寶馬與大眾集團燒機油的原因不同,寶馬是因為在E90這個時期採用了鎂鋁合金發動機,以求極致的輕量化,但缺點就是強度不夠,也就是不耐磨,如果保養不到位的話,很容易就燒機油了,而且是嚴重的缸筒問題。大眾集團旗下品牌燒機油的原因是採用了直噴技術,同時油氣分離器設計缺陷,造成進氣道和進氣門背面積炭極其嚴重。久而久之,一方面是機油蒸發形成積碳造成虧機油,另一方面就是積碳進入燃燒室,對活塞和缸壁造成損傷。不過現在採用全新設計的油氣分離器,避免了這一問題的發生。


郭毅寧


現在大家只要說起德系車,首先要吐槽的估計就是燒機油了,德系車燒機油已經不是什麼新聞,不僅大眾燒,寶馬奧迪也燒;不僅渦輪增壓的燒,自然吸氣的也燒;不是個別車燒,而是許多車都燒。

德系車燒機油讓國內的消費者頭疼不已,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個中緣由。

德系車發動機的設計理念更偏向於動力和技術,其氣缸壁佈滿了很多網狀孔(當然肉眼看起來還是光滑的),正是因為這些網狀孔可以存一定數量的機油,活塞在氣缸中上下運行工作時要的潤滑性能更好,這種情況自然也減少了活塞環上下運行對氣缸壁造成的磨耗。

由於德系車的氣缸壁呈網狀,在活塞做功(點火爆燃)下行時就將網孔“小油庫”中殘留的機油燒掉了。 相比較而言,日本車普遍被認為不燒機油,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發動機設計的問題,由於日系發動機的活塞環構造彈性大,容易把積碳清理乾淨。由於沒有像德系車發動機氣缸的那些網狀孔,所以氣缸壁磨損的可能性也隨之增加,甚至會導致大修。

換言之,德系車型平時容易燒機油,可發動機到了30萬公里才需要大修,日系車型平時不容易燒機油,但是發動機不到20萬公里就需要大修。


鐵男春秋


說那麼多沒有,昨天深圳的事故,前車一死一傷,吸走大部分的能保全了後車





guligul



日系車不燒機油?東風日產銷量最好的車


時光不復31565176


其實所有的車都會出現消耗機油,但有些車型消耗的量並不正常,那就是燒機油了。

日本車也會出現燒機油,但基本只是個偶然現象,但德系車燒機油則是一個普遍現象,這肯定不是正常的,屬於設計上的缺陷!在發動機設計方面,德國人的考慮確實不夠日本人周全,這一點必須承認。

為什麼會燒機油:

發動機燒機油就是原本主要用於潤滑的機油,由於機體設計、製造工藝和老化等原因,會滲入到燃燒室與混合氣共同燃燒。通常情況下很多車燒機油是因為油氣分離裝置分離的不夠徹底,機油蒸汽在進氣歧管內冷卻並進入氣缸燃燒,形成了“混合”動力。

那為什麼德系車燒機油?

德系車的氣缸壁鏜成網狀紋路的,這樣的設計是讓機油更容易附著在氣缸壁,形成油膜,有利於潤滑。這樣的設計密封性就會有漏洞了,機油更加容易竄入燃燒室。

發動機在較高速度時,網狀缸壁的網孔中的機油越小,燒機油會沒這麼明顯,但在怠速或者低速下,導致停留在氣缸網孔的機油較多,燒掉的機油也就多了。德系車的主要市場在歐洲,城市擁堵的情況比國內好多了,這也就是國內的車燒機油比較嚴重的原因。

另外,粘度較高的機油附著力越好,氣缸的密封性也會更好,能對燒機油有比較明顯的緩解作用。所以當車燒機油了,師傅都會建議換高一粘度的機油試試。

EA888典型例子

使用率極高的大眾EA888發動機,也是燒機油的典型例子,裡面真的有太多太多消費這的血淚史了。原因呢也是密封方面的問題,主要是活塞環和油氣分離器都有設計缺陷,缸內容易出現積碳,導致活塞不能在良好的狀況下運行,時間稍長,密封就會出現問題,機油容易竄入燃燒室。

這個缺陷一直纏繞著大眾,有些不嚴重的就隨便讓它燒,反正燒的量不至於太嚴重,有些就要更換活塞環等等。一直到了第三代的EA888,大眾總算弄出一個解救燒機油的方案,原本圓形的活塞環改成了帶波浪形的;另外還增加了一道氣環來提高密封性,油氣分離器也變成了兩級分離。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第三代的EA888確實在燒機油方面已經沒有什麼太大問題了。


有乾貨有內涵的車評人


豐田最早是模仿歐洲車的,例如皇冠是模仿奔馳的等等,,,然後本田日產模仿豐田。只是鬼子聰明,模仿加發揮,不像國產車純粹照搬。最無恥的,日本人學完師傅,宣傳就開始無恥的鄙視師傅,我記得第一臺凌志(皇冠技術同平臺)就是直接拿奔馳跑的輪胎痕跡做對比然後說自己多牛逼(有興趣的可以看看百度還能不能查到,當時還和奔馳打了官司輸了。)。之後,鬼子在全世界開始忽悠自己發動機技術,變速箱,底盤有多好,其實就是抄襲加點變化,幾乎所有的日本車都能夠在歐洲車尤其是德國車的技術上找到根源。拿現在流行的渦輪增壓和雙離合吧,大眾弄出黃金組合時候,日本鬼子一直都是自吸,還到處說自吸多牛逼,網絡弄一堆黑粉說渦輪和雙離合多麼不好的。後來發現自吸以及遠遠落後渦輪的銷量以後,近年趕緊仿造大眾開始上渦輪,網上馬上弄一堆黑粉說自己渦輪比大眾的厲害厲害多少。現在雙離合還沒有仿造出來,在幹嘛網上還是大肆黑雙離合多麼不好,典型的腔調:這車(大眾或者國產)什麼都好,就是用力雙離合垃圾。等鬼子也開始上雙離合了,馬上又是宣傳自己雙離合天下最牛逼。 這就跟鬼子宣傳自己車子多省油一樣,其實現實生活中,同排量的日系和德系車,耗油根本相差無幾,甚至日本車更耗油一點。這個很容易比較,好比拿卡羅拉1.6和朗逸的1.6對比,幾乎沒什麼油耗上下。但是由於鬼子無恥,各種廣告從省油出發,所以一般看到說日本車省油的壓根就是沒腦子的。 我不知道,比國產車早幾年模仿歐洲車甚至美國車的鬼子車,有什麼技術可言。從世界範圍看,跟國產車一樣,做的比同級別德系車大,配置更多,價格更低,本身就說明連日本鬼子自己都知道比德國車不如,所以通過其他方面來競爭。 公平競爭很重要,背後用黑粉進行無恥詆譭汙衊,很符合日本鬼子的民族劣根性,不要跟我說日本鬼子多麼禮貌有品德,,整個國家都是美國的走狗,連國格都沒有,就不要講人格,表面光鮮掩蓋不了內心的無恥。/|


手機用戶51765681655


德系燒機油的車企,大眾的比較常見,尤其是搭載了EA888型發動機的部分中大型轎車,如邁騰、奧迪A6L等,偶爾也有緊湊級轎車出現機油消耗量過大的案例。日系轎車這樣的隱患確實少一些。

原因主要在於德系與日系發動機的設計理念和加工工藝不同。

大眾已經不是以前的大眾了,尾氣排放作弊造假連美國都不放過,中國更不用提了。這還不是主要問題。

大眾發動機缸體內壁成螺旋磨砂狀形態,活塞抽動時會吸附少量油液,理論上這對機油消耗沒有實質影響。但是,密封性欠缺,導致機油在高壓下溢出,最後進入燃燒室。

另一個問題是油氣分離系統存在設計缺陷,發動機運轉時進氣閥和排氣閥間或出現過早打開和關閉遲滯現象,凸輪軸運轉時甩動的油液竄出進氣閥,進入燃燒室。

發動機燒機油的附帶弊端是,積炭嚴重。

日系發動機在乘用車領域,對燃油經濟性的追求高於對發動機機動性的要求。除了大量採用鋁合金材質之外,渦輪增壓器的選擇也比較慎重,本身熱效率較高,不需要更大的進排氣壓力,缸內磨損程度就會大幅降低,故障率也會降低,燒機油的現象就少許多。


平門知事


這話說得不是很準確,也不太厚道!有些誤導大家的嫌疑!我不是技術專家,也不是發燒友!只是作為資深消費者和汽車使用者,下面我結合自己實際使用和看到的情況,給買車的朋友做些參考!

德國車的確有些會燒機油,我的朋友裡面或者認識的人說起來也一肚子牢騷!但那是當年的事情了!2004年朋友買了奧迪A6,四五十萬的車子,後備箱一定得放一桶機油!因為兩百公里以上肯定得加!不過後來特別現在聽到的就少了,其他品牌的聽到也不多!所以,並不是所有的德國車都會漏機油,只是有一定的比例!而且隨著科技的進步,比例也一直在下降。最起碼我用過的德國車從來不用為機油操心!

07年的寶來,車子裡面有氣味,車載收音機沒有多久就壞,剎車燈什麼的容易壞!沒有漏機油的情況!12年的奔馳B200,收音機也很爛,沒多久就壞!氣味很重,好多年依然在!沒有漏機油的情況!開了不到五年都賣掉了。

01年買的本田雅閣,三十多萬公里!還在開!電瓶換過,車窗電機換過!收音機很爛,新車沒多久就壞修不好!其他都好,沒問題 !親戚一直在開,沒賣。

04年買的進口霸道,二十多萬公里!還在開!電瓶換過!車子跑偏,四輪定位動平衡都弄過,搞不定!緊漲輪皮帶有點松!最爛的是儀表盤,半年開裂!據說那一批車子都這樣!不過其他問題都沒有!車也比較保值,很多人搶著要買了去鄉下釣魚!也沒捨得賣。

拋開其他因素,日本車省心點,毛病少。德系車重質感,講品味。遵章駕駛的話,兩者安全上都沒有什麼問題。如果要追求極致的安全,那就買重卡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