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師傅創始人謝幕,長子接管500億帝國,曾讓國人吃上第一包泡麵

文 | AI財經社 牛耕

編 | 鹿鳴

康師傅掌門人退休了,留下一個內外起火、市值剛跌去百億的公司。

12月20日,康師傅發佈公告稱,公司創始人魏應州決定退休,辭任公司董事會主席、執行董事,自2019年1月1日起,由長子魏宏名接任董事會主席一職。消息發出次日,康師傅股價下跌2.48%。

魏應州從2014年起,就將經營崗位移交給職業經理人。也是在這一年,康師傅的成名作——紅燒牛肉麵,從銷量榜首直接跌出榜單。在飲品市場,康師傅逐漸不敵統一,失去了對年輕人口味的把握。2018年,康師傅開始全線漲價,換來利潤增長,代價是包裝水退出競爭舞臺。

康師傅還剩幾張牌可打?30年前,魏應州讓中國人第一次嚐到方便麵。如今,他只留下一個落寞的背影,和市值超過500億港元卻備受質疑的食品帝國。

康師傅創始人謝幕,長子接管500億帝國,曾讓國人吃上第一包泡麵

讓中國吃上第一包面,獨佔半壁江山

1989年,魏家兄弟將兩箱方便麵搬上了大陸的火車。面一揭蓋,就引來大批旅客圍觀。方便麵在大陸還是稀罕物,魏家人吃不慣火車飯,才帶上一點。魏應州迅速意識到,機會來了。

此前,魏家在臺灣和歐洲四處碰壁,在大陸賣香油也無人問津。魏應州發現,“當時人們只希望有東西吃,吃飽就足夠了。”當時在大陸,人們認為牛肉是比較貴的肉類,並偏愛紅燒做法。魏家兄弟的第一包面,就主打紅燒牛肉口味。

1991年,頂益食品廠在天津成立,1992年第一包康師傅方便麵開賣。

康師傅紅燒牛肉麵的廣告主打分量足和誇張口感,“好吃看得見”。調料包上,康師傅則提供醬包、粉包和壓縮蔬菜包三種,讓消費者倍感實惠。據說在每天早上,魏應州都會拿一包當天生產的方便麵,在辦公室泡開,細細咀嚼,提出改進意見。

紅燒牛肉麵讓康師傅一炮而紅,當年銷售額2700萬元。三年內,康師傅的銷售額達到24.5億元。據說方便麵廠門口有長長的防踐踏圍欄,批發商排著長隊,一麻袋一麻袋進貨。

在那個年代,快消品鋪貨沒有捷徑。鋪貨路徑長,往往只能容納少數單品。因此一款爆品就能通吃天下。康師傅建立了遍及全國的銷售渠道,在2000年,一款新品從一線城市到鄉鎮夫妻店的分銷就能縮減到2周以內。

康師傅創始人謝幕,長子接管500億帝國,曾讓國人吃上第一包泡麵

在方便麵獲得成功後,魏家兄弟的頂新集團開始擴張,1995年生產備受小孩子喜愛的“康師傅米餅”,並進軍飲料業。1996年,頂新集團收購了炸雞品牌德克士。1998年,頂新集團收購了臺灣味全15%股份,成為最大股東。當時,味全是臺灣最大的乳製品品牌。

1996年,康師傅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市值達到1400億港元。曾經臺灣市場的喪家犬在中國大陸完成了逆襲。

1999年,康師傅再次增資味全到19.96%,為了籌集資金,將頂益集團33.14%股權賣給日本三洋食品。魏應州對日本企業頗有好感,認為他們不干涉企業經營,可以共事。三洋食品也將很多日本製面技術傳授給康師傅,穩固了康師傅的市場。

2008年,為了支撐康師傅在中國大陸市場擴張,頂新集團再次將20%股份以7.1億美元價格賣給日本伊藤忠(ITOCHU)。伊藤忠是頂新集團的重要渠道夥伴,在2003年就共同經營中國大陸的“全家便利店”。

不得不說這是極有遠見的一步棋:便利店正取代夫妻店和大賣場,成為快消品新陣地。而全家在中國大陸超過2000家門店,給了康師傅資源傾斜。時至今日,光明、娃哈哈已被拒之便利店門外,而康師傅仍能高枕無憂。

2013年成為康師傅方便麵的高光時刻。據世界方便麵協會統計,當年中國方便麵年銷售量達到462.2億份,而康師傅獨佔銷量47.4%,超過了200億包。銷售額佔57.1%。魏應州自信地表示,未來20年,中國人均消費的方便麵會增長一倍,達到60包,康師傅仍有廣闊天地。

增收靠漲價,市值一天跌百億

比競爭失敗更可怕的,是巨輪整個沉沒。人們不再吃方便麵了,康師傅不得不另謀出路。

從2013年到2016年,中國方便麵效率下滑到385億包,康師傅的方便麵收入則下滑了11億美元。事實上從2007年起,康師傅的飲料業務貢獻收入就超過方便麵,當時魏應州稱,自己是“因為貪心才做飲料的”。

在方便麵市場上,康師傅也在節節敗退。2014年,康師傅紅燒牛肉麵仍居銷量榜第一,享受著舊時代的餘輝。2015年,它跌出前五,榜首讓給老冤家統一的老壇酸菜牛肉麵。2016年、2017年,韓國兩款面擠進榜單,只有統一仍以老壇酸菜、湯達人死守,康師傅徹底跌出榜單。

在飲品市場,一款爆品打天下的時代已遠去,康師傅面臨更細分的消費者口味。為搶佔便利店,康師傅則要開發更高端飲品,給渠道留足利潤空間。但這並不容易,自2016年後康師傅新品中,只有濃濃、芒果小酪能長久銷售,而售價在5元以上的僅濃濃一款。

更讓魏家人困擾的是後院起火。2014年10月,臺灣地區爆發了聲勢浩大的“抵制頂新”運動,22個縣市中小學抵制頂新產品,並呼籲院校全面下架。原因是,臺灣當地檢驗檢疫部門發現,頂新在2012年就從越南進口了3216噸油品,這些油品其實是飼料油。“飼料油給人吃?”抵制運動也殃及了大陸康師傅產品的售賣。

為平息影響,魏應州在2014年12月辭任了康師傅執行長(即行政總裁),但仍保留董事局主席、執行董事職務。康師傅經營權開始向職業經理人轉移,魏應州表示,不會讓兒子們接任CEO職位,而是等過兩三年自己退下,再讓長子接任董事局主席。

康師傅創始人謝幕,長子接管500億帝國,曾讓國人吃上第一包泡麵

這成為康師傅的轉折點,有員工向媒體抱怨,寶潔系正迅速上位,而康師傅老人要麼被迫離職,要麼從研發崗被調去跑業務。新來的外資系制定預算“大手大腳”,更傾向於通過外部合作達成業績,“英語不好都當不了康師傅高管了”。

到2016年,康師傅已經歷3年營收下滑,4年淨利潤下滑,還別踢出了恆生指數。2017年,營收和淨利潤增幅終於回正。2018年前三季度,康師傅的營業額上漲3.3%,毛利潤上漲8.6%,康師傅業績看似正在好轉。

但業內人士敏銳地指出,康師傅的業績上漲來自“漲價”。2018年1月,康師傅宣佈將飲茶、果汁提價2到3元,這並未引發銷量下滑,但仍被看衰。歸根結底,康師傅並未開發出更高端的飲品讓消費者接受,而是在老飲品上漲價,實際在消耗積累的消費者口碑。

2018年8月,康師傅再次將礦泉水從1元漲價到2元,引發消費者抵制。知乎上一則《如何看待康師傅飲用水漲價》的問題收到了近600人關注,排名最高的回答說,“康師傅是換個瓶子賣2元,以後只會買怡寶和農夫山泉”。這被視為康師傅的最後一張牌,因為飲用水原本是為了提升開工率,而非盈利開發的。康師傅後手所剩無幾。有傳統小賣店老闆說,康師傅的水不好賣,以後不會進了。

康師傅後勁不足,也在三季度報中有所反映:飲品銷售額下跌6.52%,方便食品下跌16.45%,其他下跌6%,僅方便麵上漲0.66%,勉強持平。康師傅整體收入僅上漲3.3%。在發佈三季報當天,康師傅股價暴跌17.74%,市值蒸發126億港元,創出20年來最大跌幅。

對魏應州來說,好消息也許只剩順利接班。頂新集團四兄弟子女多達十多人,康師傅作為頂新集團最大資產,一度被擔心會引發“接班大戰”。如今,康師傅大權被順利交接給長子魏宏名,了卻了他十餘年來的心願。

但快消品行業風雲變幻,爆品的生命週期已從10年縮減到1年。悠長的歷史和龐大的體系,仍是康師傅的優勢嗎?魏宏名要如何與新興品牌競爭?魏應州留下許多棘手的問題亟需解答。

【本文由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