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自由”遠去,“桶面自由”來襲?康師傅、統一方便麵回暖

“打敗方便麵的,不是另外一家方便麵企業,而是外賣。”經常被圈內人士掛在嘴邊的這句調侃之詞,或許要被改寫。

最近幾日,在港上市的兩家方便麵大佬相繼公佈去年財報,其中康師傅控股去年斬獲淨利潤24.63億元人民幣,較2017年增長35.42%,統一企業中國淨利潤10.30億元,同比增加17.2%。兩家公司的方便麵業務均微增,部分明星產品甚至錄得三成增幅。這也被業內稱為方便麵市場正觸底反彈,不過再現輝煌仍然存疑。

面溫茶暖

3月22日,統一企業中國發布2018年業績報告。報告期內,該公司營業收入為217.72億元,同比上升4.6%;毛利增加10.8%至72.89億元,毛利率由上年同期31.6%上升1.9個百分點至33.5%;淨利潤10.30億元,同比增加17.2%。

《金證券》記者注意到,公司方便麵和飲品業務增長穩定。2018年方便麵業務營業收入達到84.25億元,同比增長5.7%,佔集團總收益的比重為38.7%,其中湯達人收入同比增長30%達19億元人民幣。飲品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6%達126.19億元,佔集團總收益的比重為58.0%。其中茶飲料收入同比增長2%,果汁同比下降13.5%,奶茶和咖啡收入同比增長12.1%。

隨後,康師傅公佈了2018年年報,收益、淨利潤、毛利率三個主要參數全部增長。2018年,康師傅實現收益606.86億元,較2017年增長2.94%;淨利潤24.63億元,較2017年增長35.42%。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29.41%升至30.86%。報告期內,方便麵業務收益上升5.73%,拆分年報數據可以看到,2018年康師傅主要利潤增長源於方便麵業務的良好表現。2018年,通過調控方便麵規格、價格,康師傅方便麵毛利率同比上升1.44個百分點,加之與王者榮耀、斗羅大陸等熱門IP合作等,方便麵業務銷售增長近13億元,淨利潤增長近3.6億元。

此消彼長?

事實上,隨著近年來行業消費升級和外賣衝擊等因素,此前整個方便麵行業日漸衰退。世界方便麵協會的數據顯示,2013年-2016年,中國方便麵需求量連續下滑,年銷量從462.2億份跌至385.2億份,跌幅高達16.66%。

轉機出現在2017年。當年,康師傅控股營業額為589.54億元,同比上漲6.07%,而淨利潤為18.19億元,同比上漲56.59%,這是康師傅在5年內淨利潤首次止跌。其中,方便麵業務實現收益226.2億元,同比增長4.91%。同年,統一企業中國全年營收為212.96億,同比上漲1.5%;淨利潤為8.78億,同比大漲44.6%。不過,統一表示淨利潤的大幅上升歸功於集團飲料業務的收益上升,其方便麵業務同比下滑了0.7%。

“2017年兩家公司淨利潤大幅上漲,與它們致力轉型有關,但當時方便麵業務仍然處於下降通道中,直到這次2018年財報出來,初步可以判斷方便麵市場觸底穩住了。”《金證券》記者接觸的滬上券商分析師表示。

為什麼方便麵市場開始回暖?有網友戲稱,這是因為“外賣自由”正離我們遠去,年輕人不得不追求“桶面自由”。隨著外賣市場競爭格局初定,越來越多消費者發現,以往的滿減優惠變少,外賣變得越來越貴。而很多顧客已經養成了吃外賣習慣,面對難以接受的上漲,只能祭出泡方便麵應對。

相關數據顯示,從衝上70%以上的行業增速巔峰,到回落至不足20%的增速水平,外賣行業只用了5年時間。去年,艾媒諮詢發佈的《2018上半年中國在線外賣市場研究報告》顯示,預計去年在線外賣市場交易額規模為2430億元,環比增長放緩至18.4%。

重拾輝煌尚早

雖然方便麵市場“不跌了”,但是多家券商直言:大佬們要重返巔峰道路曲折、再現輝煌仍需時日。以行業老大康師傅為例,第一上海證券表示,康師傅控股市場份額繼續環比下降,一方面是由於公司主動聚焦高端面市場,導致低價面銷售大幅下降;另一方面也來自於低線城市的競爭加劇。此外,公司宣佈將於今年執行以銷量和市場份額為導向的經營戰略,通過加大廣告投入、新品佈局以及多元化管道及場景開拓等方式以提振公司收入,“誠然,此舉將對行業格局產生深遠影響,宣告了2016年以來市場休養生息為主從而驅動利潤復甦的時代已經徹底結束,在競爭進一步加劇的同時,可能會對未來公司乃至行業的利潤水準產生一定負面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目前追求高端化、健康化已經成為方便麵企業共識,但是技術、成本等因素依然對方便麵成為營養美味的代餐構成制約。據瞭解,目前康師傅與統一的幾款高端產品價格也是“高高在上”,一桶泡麵售價30元,一款新品自熱火鍋售價40多元。這也讓消費者擔心——“桶面自由”也將岌岌可危。

前述券商人士也對《金證券》記者直言,消費者偏好存在的不確定性,將推動高端及低端產品產品多樣化趨勢。而無論行業環境如何變換,創新均是企業應對激烈競爭環境的法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