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師要求小學生每天必背並謄寫一篇作文,以提高其作文的水平,你怎麼看?

雲淡風輕hIm


小學語文老師要求學生每天背一篇作文,並抄寫下來,這種做法,我實在不敢苟同。

小學生學習語文,確實需要背書,這是積累,但不應該背作文,應該背誦傳統經典,這是中華文化的精華。

作文畢竟是學生的作品,作文的質量肯定是稚嫩的,那麼學生背這樣的作文,作用是不大的。

這種做法,會浪費孩子寶貴的時間,得不償失!


好好老師講作文



我是一名工齡22年的小學語文老師,如果是我以前的老師叫我這樣做的話,我肯定會怨聲載道;如果是我孩子的老師這麼做的話,我想首先我會一邊鼓勵孩子去完成,然後一邊和老師溝通。也許有人會說我有毛病。接下來我說說我這樣做的理由。

一、說說如果我的老師這樣,我為什麼會怨聲載道

每天背一篇作文,每天抄一篇作文,這對於愛自由、貪玩的我來說,無疑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

這麼枯燥乏味的,勞民傷財的事我很不原意做。我寧可多看會書,寧可多積累幾個好的詞語和句子,寧可多觀察,再寫週記。

二、為什麼站在家長的角度處理方式不同

1、我首先要做的是理解和配合老師的工作,更不能當著孩子的面討論老師如何如何,因為我的這種做法對孩子沒有半點好處,反而會帶來壞處。

如果我當著孩子的面埋怨老師,孩子本來就因為作業多對老師有些反感甚至牴觸情緒,如果我再埋怨老師,老師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會大打折扣,甚至引起孩子的厭學情緒,對孩子以後的生活和學習都極為不利。

為了孩子,我甚至會告訴老師這樣做好處:可以幫你們積累語言,可以幫助你們拓寬寫作思路,可以打開你們記憶的閘門,找到寫作的靈感。

所以,如果我是家長,我首先會理解和支持老師。


2、然後就會跟老師溝通

老師這種做法有拔苗助長之嫌。雖然這樣做有一些短期的好處,但我覺得也有一些弊端。

a、加重了孩子的學業負擔,學習本應該是輕鬆愉快事,老師這樣一來,孩子的學習負擔大大加重。

b、容易引起孩子厭學情緒

如果長期下去,孩子負擔過重,記憶力好的孩子還可以承受,但是記憶力差的孩子勢必會討厭語文。l

c、影響孩子對作文的正確認識

孩子的作文應該是從生活中來,寫真話、實話、心裡話,這樣孩子才能寫出真情實感。如果讓孩子通過背和抄來學習寫作,孩子正確的寫作方法的形成就會產生偏差。他不知道作文還應該做些什麼準備。以後一到寫作文,孩子就想到去謄一篇來充數。

d、有選擇性的抄和背

實在不會寫作文的孩子,可以又背和抄。但是實在不會寫,說明孩子本來語文基礎就不太好。再叫他背和謄,這得有多慢啊!

所以,我建議可以背經典的句段,不會開頭、結尾就可以背一下。謄的話更沒必要全文謄抄,可以抄美詞佳句,抄過渡句,抄動詞用得好的。

語文是母語,不能讓母語的學習脫離生活,在生活中學習寫作,學習語文。

我是語文教育楊柳依依,關注語文教育,關注孩子健康成長!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個人對這種做法是相當排斥的。不可否認,有時候背作文,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特別是對於小學考試而言,短時間內提高分數非常有效果。

為什麼呢?

因為小學考試,作文基本上考三大類,寫人類,記事類,寫景狀物類。也就是說,只有孩子各背上兩三篇優秀作文,考試的時候直接對應默寫出來,就能夠拿到個高的分數。

這位老師如此做,表面上看,班級裡的作文分數提高了,但是,實則上,這是害了孩子。我們知道,老師是教書育人的。

那麼,育人再在不提。教書教什麼呢?是教抄襲嗎?

不!

教方法!

教知識!

更加讓我這個同行無法忍受的是,竟然還讓孩子每天背並且謄寫,這簡直就是沒有絲毫良知,完成淪為了分數的機器,將學生當作了分數工具。對於這樣的行為,應該直接曝光!

讓全國人都知道,這位老師位於哪個省市哪所學校。

身為同行,我想說的是,在作文教學上,有很多優秀老師,他們有很多優秀經驗,為何不學習呢?不懂不是你的錯,不學就是你的錯了!

最後送這位同行一句話:趕緊懸崖勒馬,否則你就是下一顆壞掉滿鍋湯的那位!

大家說一說,是不是這個理兒呢?

如果我孩子碰到這樣的老師,估計直接去找他們學校領導了,你們呢?要是碰到這樣的老師,會怎麼辦呢?


說文寫作


我同意這個老師的觀點。小學,特別是三年級前的孩子,每天背作文可以積累寫作素材,更可以提高語感。

現在流行讓孩子多閱讀,道理沒錯,可是低年級的孩子有很大一部分多是無效閱讀或者是低效閱讀。

可以最個試驗:讓孩子自己閱讀半小時,然後問他剛才閱讀的內容,孩子一般能講個大概已經不錯了,至於細節,大部分孩子是說不出來的。

而背書不一樣,需要孩子注意力集中,把文字轉化成語言表達出來,這個過程記住的內容相對會多一些。為什麼同一篇文章,語感好的孩子容易背誦,語感差的孩子就很費勁?語感好的孩子已經在頭腦中積累了豐富的語彙,看到類似的話容易記住。

語感差的學生就需要多背書來積累語感和語彙量。當量積累到一定程度,看書時,書中的情景如果似曾相識,理解透徹就容易記住內容。

再幾個例子,孩子背白話文速度比較快,而背弟子規等古文速度就慢?因為他接觸得少,沒有相關的語感,不能理解,死記硬背起來當然困難。

當然,一開始背書會很累,需要家長配合和鼓勵。熬過瓶頸期,慢慢速度就提高了。

如果家長希望孩子在初中階段學習順利,小學時候務必讓孩子練好基本功,辛苦一點也值得的。


新思維創意學習


教育的發展,一定是不同階段,有著不同做法的要求與效用,這樣的方式的採用,坦率來講,不可一概而論,分兩個方面來說,

一個是必背,一個是謄寫。

語言是文字的符號,文字是思想的符號,作文的寫作,能夠寫出好的作文,往往是一個人的經歷,心路歷程,走了心之後,才能真正給人以帶入感,給人以同理心,給人更多的共情的體驗。

一、必背;好的文章,好的詞句,好的美文,在語文學習的初級階段,學習者的記憶和背誦是一定的,但一定是有深刻理解之後的背誦,或有背誦記憶之後的個人的理解體驗,這樣的必背,才是將別人無機的辭藻,美的句式,與自己的體會有機的結合起來了。

我們家女兒在這個問題上,體現的比較突出,平時不是怎麼注重其寫作方面的問題,隨著個人學習的深入,無論說話和寫作的時候,很刻意的會用一些辭藻出來鋪路,但總感覺是辭藻先行,語義滯後,顯然這是背的要求上沒有讓自己的理解和體悟跟得上;

二、謄寫;我個人這樣一個習慣,喜歡將遇到的好的內容,摘抄出來,這其實也是自己學習增長積累的一個習慣,每個人的謄寫方式是不一樣的

在班級教學的現行授課制下,要做到個性化教學,這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所以孩子的這樣的謄寫,家長一定要有意識的去對自己孩子學習的個性化情況,進行這方面的輔助,知曉孩子的學習方式,孩子個人的優勢學習通道是什麼?動手操作型、思考導向型、聽覺學習型、視覺導向型、還是動機導向型,家長弄清楚了自己孩子的這些問題,在面對現行班級授課制的孩子學校教育上,家長對自己孩子再進行個性化的教學輔助,家長對當下孩子面對的學校教師的教學做法,就一定不會有這樣一些困惑了。

我們這就有這樣一個孩子,伊伊,孩子非常文靜,話不多,對人特別柔順溫和,自從家裡有二娃之後,父母的精力,注意力,關心,就不自覺的從伊伊身上移走了,而伊伊的心情故事則更多的用寫作文的方式,進行著自己情緒的宣洩和表達,看後不僅能感受到了孩子內心精神世界的豐富,同時,也讓人不自覺的生出一分憐愛之心。同時,發自內心的讚歎這孩子“這孩子,真棒”。見下文孩子的文章:

這是我看到的最棒的作文,真實,有溫度,有同理心,有共情,有強烈的帶入感。

作文除了我們在追求孩子寫出高分作文之外,孩子的真實的表達,如能生動形象,有態度,有觀點的進行詮釋,這難道不是最好的作文寫作的追求嗎?


關注“面向孩子”,這裡有關於家庭教育的很多精彩內容!(家長必看)


面向孩子


這個方法有點落伍兼簡單粗暴了。

尤其是面向小學生,背誦一篇都有困難,別說抄寫了。做家長的,眼瞅著孩子要花很多時間在這上面,難免有點心疼。



可是我們又面臨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不知道如何寫作文。

想要寫好作文,方法無非是以下幾種:

第一,大量閱讀。這個比起抄寫背誦簡單多了,可是效果卻是個未知數。你不能保證孩子讀的越多,寫的作文就越棒。可能孩子讀了好多書,到寫作文時還是一籌莫展。

第二,就是摘抄。積累好詞好句。讀書的時候,看到好的詞句,就收集起來。收集的多了,可以運用到作文中去。這個弊端也有,你只是收集的精華部分,就好像你畫一幅畫,紅花是現成的,卻不知道用什麼綠葉來陪襯。構不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第三步,就是模仿,大段地模仿。看到一篇文章,覺得可以借鑑,除了模仿詞句,也試著套用該文章的結構。這種方法是不錯的,相當於我們現在提到的偽原創。弊端也是有的,有可能照貓畫虎,模仿得不倫不類。也有可能積累不夠,找不到模仿的對象。

第四個就是你提到的背誦和謄寫了。可以說把前面的幾項訓練綜合到了一起,強制學生練筆。可畢竟作文不能完全靠模仿的,終歸要寫自己的東西。況且單純這樣做,也太生硬。

所以,青依課堂小編認為,這個方法還是有可取之處的。但不用過於頻繁,一週背誦謄寫一兩篇就可以了。剩下的練習,交給閱讀和摘抄。



而且要注意兩點,一是教師的選文要適合小學生這個年齡階段,不宜過深過長。另一個就是除了背誦和謄寫之外,應該稍微講解一下該文的結構和點睛之處,讓孩子結合老師的講解做做小練筆。

精挑細選一篇,精講一篇,再精練一篇,效果應該比每天單純背誦謄寫要好得多。

個人見解,如有幫助,不勝欣慰。感謝您的關注點贊及評論。


隔壁好家長


我是翼翔老師,教育是我的主業。從個人觀點來說,我不贊成這種做法。

每天背誦,謄寫作文,確實可以讓孩子很快能夠寫出一些文字,效果明顯。

但是,這種方式,最大的副作用是破壞孩子的想象力以及創作的興趣。長期下去,很多孩子會對寫作徹底的沒感覺。


同時,因為每天的任務都是簡單粗暴的背誦和謄寫,很難喚起孩子的學習熱情。背誦對於不少孩子來說,是一個比較難完成的任務。如果讓這部分孩子每天接受這樣的作業,絕對是一個災難。不斷的挫敗,對自己失望,最後很可能就培養出一個“習得性無助“的孩子。


本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人人都應該能寫作文,我們的教育把作文硬是變成了一個模版。我不排斥看一些參考作文,也非常贊同多閱讀,多模仿可以提升寫作水平。

但是在小學這個孩子想象力最豐富的時間段,讓孩子每天都是花大量的時間寫一些別人腦子裡面出現的東西,用別人的故事和感覺來表達自己,這絕對是毀滅自我的一個方法。這種方法只能培養出一個個不敢說自己心裡話的學生,培養出一堆跟屁蟲---別人是對的,別人說得好。

寫作是一種實用的能力,過去,現在以及未來都非常重要。寫作,有一個重要的功能是把事情說清楚,能夠通過文字傳達自己的意思,和別人進行交流。


而我們的作文考試,對學生的寫作能力產生了很大的誤導。

作文的要求從真實,準確,簡單明瞭變成了假大空,最終大家只能面對一堆詞藻華麗,但內容空洞的文章。在這些文章中,你看不出作者的個性,看不到作者的獨特思想,就算是故事,也是別人的故事,很難看到一個敢於書寫自己的學生。


提高語文能力,需要大量的閱讀,大量的背誦記憶,大量的模仿,但是同樣需要自己大量的自我練習,自我創作。相對於為了迎合考試,我更願意鼓勵自己的孩子通過寫作來表達自自己,真正做到把寫作當成一種實用工具來跟外界溝通。

以下列舉幾個可以提升孩子語言能力的方法:

1、聽書,聽故事:聽書和聽故事,絕對是一個能夠提升孩子語言能力的方法,在沒有圖像的情況下,人的注意力會非常集中,能夠從語言的細微變化中感受出要傳達的意思,對文字的敏感度會大大增強。

2、寫日記,日常隨筆:鼓勵孩子把自己覺得好玩有意義的事情記錄下來,過一段時間再來讀這一段文字,孩子一定會發現不一樣的感受。

3、大量閱讀:這一點非常重要,經常閱讀絕對是個好習慣。

4、參加讀書會:現在很多地方都會組織一些讀書活動,可以交流自己的讀書感悟,也可以聽聽別人的看法,能夠讓我們的看法更加全面,思維更加活躍。

5、錄製音頻:可以錄製一些自己喜歡的故事,喜歡的文章或者古詩,通過模仿,能夠讓孩子對語言的把握更為準確。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小學語文教師要求小學生每天必背並謄寫一篇作文的做法,我認為是值得小學語文老師借鑑的。


一、從古代教育的傳統經驗來看:

古代小朋友一進入私塾,就開始背誦《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根本不懂什麼意思,但都能爛熟於心。古代教育就是這樣,並不對學生大談理論,而是充分地讓學生模仿、積累、訓練、自悟,老老實實地讀、抄、默、背,一篇又一篇,一本又一本,最終學富五車,成名成家。有人做個有趣的統計:古代科舉考試的考生要想“金榜題名”,必須將《論語》、《孟子》、《書經》、《禮記》、《左傳》等四十多萬字的書,全部精讀背熟。可見,古人非常重視背誦和抄寫,並且成效顯著。


二、從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來看

小學生正處於生長髮育時期,他們思想單純,心無旁鶩。生理、心理、性格都未定型,可塑性很強。頭腦靈活,接受新事物快。記憶力非常強,一篇小學生作文用不了多少時間就能背下來,還常常過目不忘。可見,小學生是最適合加強背誦的。

三、從現在作文教學的現狀來看:

現在的小學生成天關在“象牙塔”內,學習,學習,再學習,很少走出家門校門,去擁抱大自然,去觀察社會生活。因而寫起作文來,腦中一片空白,無話可說,東拼西湊,語言乾癟無味,甚至不知所云,老師感到非常頭痛。

現實教學中,作文教學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大部分老師重課文輕作文。一學期相當部分時間都在狠抓基礎,分析課文,留給作文的時間是很少的。一般一學期要求寫8篇作文,一篇作文2課時,學生打草稿、謄寫就會用去大量時間,留給老師引導的時間是有限的,著重強調的往往是字數和書寫。

四、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背誦作文能積累豐富的詞彙,豐富自己的語言素材,在培養表達能力、寫作能力方面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我身邊有一個真實事例:我們學校當時四年級二個班,一班語文老師按部就班,每個單元寫一次作文,每次改作文的時候都叫苦不停。二班語文老師是個女老師,要求學生每週背一篇作文,還要求學生仿寫一篇,在作文上下足了功夫。2017年9月兩個班合成了一個班,由原一班的老師教語文,這位老師不止一次說,原二班的同學作文寫得好。這應該是“背”的功勞吧。

當然,每天背一篇作文,學生負擔顯得有些重,畢竟還有其它課程要學習,建議一週背1至2篇。


此心安處是吾鄉


為什麼要靠背會再寫呢?我兒子也是二年級馬上三年級,這個暑假裡我要求我兒子每天看作文書,然後隔一天讓他去寫一遍作文,但不需要背會,也不抄作文,但是看到的好內容讓他自己想象一下他自己的想法去寫,至於大概內容加他自己的想法和他自己的創造力去完成作文,到現在已經完成了30遍作文了,我感覺全部抄寫沒有意義,就算全部背會又有何用,難道天天就寫哪幾種文字嗎?所以這叫死讀沒有靈活性變通,也提高不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這樣就算寫在多也是提高不了自己寫作能力的,只是目前有點點用處,到了初高中這些方法還有什麼用處,難道到了初中再重新開始學如何寫作文嗎?,我覺得現在主要如何培養孩子想象力和創造力,如何去觀察,我有時候故意帶孩子去農村觀察好回家讓他去寫,培養孩子觀察力,不過這些只是我自己教育我兒子的方法,也不知道對錯,請各位評論一下


A00Dizuo周


這件事很正常,如果你帶著孩子去課外輔導班就會發現,都是這個套路。

小學生沒有那麼強的學習動力,3年級以前還可以,一般只要好好督促他就有自己學習的習慣,但大一點之後,越是懂事就越難管教,為了不使學習被落下,給他多留點作業也可以。

寫作想要有提高,充足的閱讀和詞句的積累就很重要,不管是自願也好,還是強制也罷,目的都是為了加強孩子的知識儲備,家長做的就是儘量配合老師,儘量選擇相信。

也許這會讓孩子感覺很累,但作為家長,你能有耐心帶著他一起放鬆遊戲嗎?現在的孩子,有幾個是有朋友的?都是學校——輔導班——家裡,就這麼循環,基本沒時間與同齡的孩子玩耍交流,但對於手機和電視卻能無師自通,如果你不能好好陪孩子,又不想讓他玩手機看電視,那麼對於家長,老師安排的任務就是最好的打發時間的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