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國企改革將打破“鐵飯碗”“鐵交椅”

陝西農村網-陝西農村報訊(李文化 記者 崔福紅)長期以來,人事、勞動、分配三項制度改革都是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課題,同時也是一道難題。那麼省國資委是如何破解這一難題的。11月28日,陝西省國資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鄒滿緒講我省國企改革將打破“鐵飯碗”“鐵交椅”和論資排輩問題,真正做到了管理人員能上能下。

習總書記在全國國有企業黨建工作會上指出,要按照市場規律進行管理,明確責權利,幹得好就激勵,幹不好就調整,暢通下游渠道,實現管理人員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

鄒滿緒告訴記者,近年來,陝西省國資委認真落實中省深化國企改革的新要求,以完善市場化經營機制為關鍵抓手,大力深化內部三項制度改革,推動省屬企業加快健全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持續激發了省屬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內生活力。一是建立崗位動態管理調整機制。各省屬企業通過加強對管理人員的考核評價,作為激勵、獎懲、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延長石油通過實施“考核+審計+督察+紀檢”立體式考評體系,兩年來共調整幹部1096人次,有效打破了“鐵飯碗”“鐵交椅”和論資排輩問題,真正做到了管理人員能上能下。二是持續優化用工結構。法士特為集團近萬名員工搭建了星級評價體系,根據星級評定結果實行動態管理,鼓勵員工立足崗位成長、成才,暢通員工能進能出通道。三是探索建立中長期激勵機制。堅持以效益增量作為企業中長期激勵計劃的激勵來源充分發揮薪酬激勵作用,探索建立適合企業特點和市場經濟要求的中長期激勵約束機制。陝煤集團、西部機場、陝地電、土建集團等均形成了“效益增收入增,效益降收入減”薪酬能增能減的激勵機制。電子集團烽火股份開展了股權激勵。

雖然省屬企業三項制度改革成效初步顯現,但部分企業內部改革不到位,市場化選人用人機制還未真正形成,激勵約束機制還不健全。

下一步,將盡快出臺《關於進一步深化省屬企業勞動用工和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以深化三項制度改革為突破,發揮市場在人力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調整優化勞動力和薪酬資源結構,推動優勢人力資源向新的產業發展方向和新的效益增長點轉移。全力支撐企業轉型升級,實現持續高質量的發展。一是強化任職條件和考核評價,完善崗位職責和任職條件為核心的管理人員治理體系。這項制度我們今年出臺以後,2019年全面施行。健全以綜合考核評價為基礎的管理人員選拔任用機制,全面推行管理人員聘用制,落實動態調整機制。積極探索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條件成熟的競爭力企業實施激勵成員,市場化選聘,推進選聘市場化管理的契約化,退出制度化,實現管理人員能上能下。二是加強勞動用工契約化管理。規範省屬企業嚴把“入口關”,全面推行公開招聘制度,建立健全以合同管理為核心、以崗位管理為基礎的市場化用工制度,構建職工正常的流動機制,實現員工能進能出。這裡面要做到招聘公開化,三公開制度。三是推進收入分配市場化改革。為全面破解人事、勞動、分配三項制度改革難題,激發企業創造力和提高市場競爭力,促進高質量發展,助力全省三個經濟發展,實現追趕超越提供有利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