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大秦帝國鐵軍戰無不勝,為何卻敗給了項羽和劉邦領導農民起義?

用戶176942800


秦國之所以亡,並不是軍事上的失敗,而是人心的崩塌!

秦軍打不過項羽劉邦嗎?不見得!先且不論野史所記載的農民起義時三十萬秦軍守長城,五十萬秦軍戍百越,秦軍根本沒有動用主力部隊來對付項羽劉邦。

僅僅一個秦將章邯,都能幾乎撲滅了秦末的起義大潮。

咱們來看看章邯和秦軍的戰績,首先是面對陳勝吳廣的張楚大軍,章邯率領刑徒軍於戲水大破張楚大將周文。所謂刑徒軍就是由囚犯民夫組成的軍隊,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囚犯臨時組成的軍隊是一支什麼樣的軍隊?估計和當年周滅商牧野之戰中的紂王拼湊的奴隸軍差不多。可依舊擊敗了起義軍,要是真正的秦國正規軍,那估計敗得更慘。

果不其然,當解除關內危機之後,緩過勁兒來的秦國,開始出兵剿滅起義軍。

於是章邯率領秦軍,出函谷關,東走滎陽,滎陽將軍田臧戰死,城破。緊接著,章邯又連續破鄧說、敗伍徐、斬蔡賜、降宋留,並迫使陳勝遁走至城父、閉關死守。而未久之後,陳勝又被手下車伕刺殺,開城降秦。


赫赫一時的張楚政權便就這樣土崩瓦解…

張楚之後,章邯又連破魏、齊兩大起義軍勢力,殺死了魏相周市和齊王田儋,魏王魏咎自殺。最後定陶一戰,章邯絕地反擊,斬殺項梁,全殲楚軍主力,至此,人民反秦運動陷入最低谷。

看到這裡我們可以發現,秦軍面對起義軍,敗少勝多,雙方在實力上有著一定的差距。

再往後,就是鉅鹿之戰,秦軍被項羽擊敗,秦軍退卻。

但這只是一次失敗,對於大局並沒有決定性的影響,也不能就此說明秦軍不如起義軍,勝敗乃兵家常事,誰過年不吃頓餃子。此時章邯手上依然還有20萬秦軍精銳,面對項羽,他依然有一戰之力,秦國也還有翻盤的希望。

不過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這位自出函谷關,滅張楚、死魏王、殺齊王、斬項梁,名動四海,威震天下的秦國頂樑柱,由於害怕趙高害他,居然在鉅鹿一戰之後,率領20萬秦軍投降了項羽。章邯不戰而降,二十萬秦國生力軍被項羽坑殺,而這直接導致了秦朝的滅亡。


所以並不是秦軍打不過項羽劉邦,而是主將臨陣投降,率軍倒戈!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大秦帝國鐵軍再怎麼戰無不勝,那也只能認輸啊!


白話歷史君


當初大秦帝國國富民強,那是因為他們有一個雄才大略、英明傑出的千古一帝秦始皇。

當初大秦鐵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那是因為他們有王翦、王賁這樣能征善戰、英勇卓著的傑出將領。

當初大秦帝國能夠一掃六國、統一天下,那是因為東方六國彼此征伐,沒有團結一致抗秦。

公元前221年,大秦帝國統一天下。



一統天下的大秦帝國,在秦始皇的領導下,表面風平浪靜,背地裡各種勢力蠢蠢欲動,秦始皇在,尚能壓制,秦始皇死,天下未知。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逝世,胡亥在趙高與李斯的合謀下登上大秦帝國的皇帝寶座。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拉開大秦帝國死亡的序幕。

陳勝吳廣為什麼起義?因為沒有活路了,但凡有條活路,陳勝吳廣們也不至於押上九族性命去造反,難道他們不怕戰無不勝的秦軍嗎?他們當然怕,但是橫豎都是死,為什麼不博一把,這是人性。



但秦朝政府是如何是應對陳勝吳廣的起義呢?沒有應對,就是聽之任之,沒有發現皇帝秦二世有任何調兵遣將鎮壓起義的舉動,也許他們的皇帝壓根就不知道。秦朝在全國實行武器管制,也許陳勝吳廣們起義,拿的都是農民用的農具或是商販用的刀具,而秦朝地方政府的兵力是非常弱的,導致陳勝吳廣迅速坐大,而那些蠢蠢欲動的各種勢力,發現秦朝中央政府無所做為,陳勝吳廣居然無往不勝,於是星星之火終於燎原了大秦帝國的各個角落。

直到陳勝部下週文率軍打到咸陽附近,大秦帝國的中樞才驚醒過來,錯失鎮壓良機,各國大地一片造反之勢,即使如此,章邯率領的秦軍仍然攻無不克,將整個黃河以南的叛亂全部鎮壓。

假如秦二世迅速調動大軍鎮壓,在陳勝吳廣處在萌芽狀態迅速絞殺,殺雞儆猴,至於會出現天下大亂的情況嗎?至於會讓大秦帝國才三年就滅亡了嗎?

人都是趨利僻害的,陳勝吳廣就是榜樣,他們勝了,有人效仿,他們敗了,無人敢動。



秦始皇在世,會發生這種情況嗎?不會,大秦帝國的最高統治者要承擔秦亡的主要責任。

鉅鹿之戰,除去項羽的神勇,秦軍的作戰能力並不差,但是將在外,卻受到皇帝及趙高等亂臣賊子的猜忌,是導致前線失敗的主要原因,自古以來,軍事的失敗大多來自政治的無能,沒有中央政府的背後支持,再歷害的將軍也打不贏前線的戰爭。

秦始皇與王翦的組合,會發生這種情況嗎?不會,大秦帝國的最高統治者要承擔前線軍事失敗的主要責任。


有人說,這是趙高亂政,所有的一切是趙高造成的。沒錯,是趙高造成的,但皇帝權力大還是趙高權力大?秦始皇能擺脫呂不偉的控制,你秦二世不能,怪趙高?只可惜了千古一帝辛苦打下的江山,才短短15年,就滅亡了。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這個問題不能單看表面!是體制崩塌下的連鎖反應而已!很簡單,不要想複雜!秦國軍隊自戰國後期到統一六國,再到大秦覆滅,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快速增強期,二是兇悍實戰期,三是迅速覆亡期!

第一階段:商鞅變法組建新軍到秦始皇繼位結束。第一階段,新軍首戰震驚天下,大秦銳士之名也隨之降臨。一路上漸漸增強,得益於國家體制,功勳爵制的相互促進推動,人人不避戰!第二階段:秦始皇繼位到統一全國,是強悍實戰期,整個部隊的徵,編,訓,戰已經形成非常完善的體系,相當成熟。加之國家財富積累到天下六成,裝備水平極高,此時的秦軍已經是無可戰勝的鐵軍。秦始皇戰略得當,滅六國基本是輪訓作戰,一邊持續消耗對方,一邊不斷增強實戰經驗和士氣。就算失利損失大,也不怕,可以迅速恢復!這些都得益於!國家體制健全,行政管理高效,後勤保障體系完整,軍工標準化加工先進,加上軍隊體系健康穩定是正真的國強兵利!

第三階段:秦二世繼位開啟覆亡期!這個失敗,不是軍隊失敗,而是整個國家體系被胡亥趙高徹底破壞了!而且破壞的極其完美!屬於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獨孤求敗水平!不僅導致部隊人心渙散,更是讓百姓寒心,大臣和將領也是提心吊膽,全民不知為何而戰!更不想為胡亥而戰!焉能不敗!

放到現在,一個蒸蒸日上的大型企業,富二代當家,把事實證明是先進有效的管理體系推翻,隨便處罰或者開除創業元老及管理幹部,對普通員工只有處罰沒有獎勵。自己和小人整天瞎胡鬧,會有人為你賣命嗎?這個企業還有未來嗎?碰到這種狀態,一個笨笨的競爭對手就可以輕鬆地完美擊垮!事實就這麼簡單,體制崩塌下的連鎖反應而已!也是必然結果!和什麼樣的對手沒有直接關係!(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必刪)


有畫說話


軍隊厲害沒用,需要清明的政治環境作為支撐。如果論人口素質,秦人和東方六國人應該沒多大區別。但為什麼秦軍在統一六國時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呢?主要還是秦國在位的都是明君,所以能貫徹軍功爵位制度,嚴格做到賞功懲罰,這才是一支鐵血軍隊背後的保障。所以說秦始皇是“奮六世之餘烈”,能順利統一天下也是建立在先王的基礎上。

但是到秦二世時代,政治環境完全不同了。首先統一六國的名將王翦、王賁等都去世。當時秦二世昏庸無道,趙高操縱政權,構陷蒙恬、李斯,指鹿為馬,開始就對東方起義一直隱瞞不報,最後怕追責將秦二世殺死了事。而秦國最後一支能戰的章邯軍,也因為章邯被趙高猜忌才投降了項羽。漢人賈誼在《過秦論》中總結很清楚:“仁義不失而攻守之勢異也”。

另外,劉邦和項羽領導的,也不能說是農民起義。陳勝和吳廣起兵時是農民為主,但是劉邦和項羽起義已經包括六國各階層遺民了,其中不少稱王的就是六國貴族,當然也有地主、農民出身的將領,比如劉邦本人就是。所以其政治水平、軍事素養也非一般農民可以比較。


林屋公子


自古云“攘外必先安內。”秦始皇死後,大秦帝國經歷煉獄一樣地變革,讓秦國的政治經濟等方面陷入了一篇混亂,導致了軍心已經民心的不穩。


秦始皇死後,趙高夥同丞相李斯,篡改詔書擁立胡亥繼位。與此同時賜死了威脅最大的公子扶蘇,以及鎮守在長城的大將軍蒙恬,以及大將軍蒙毅。秦始皇推行郡縣制,本就沒有給諸皇子分封領地,也沒有給他們軍權,即使是這樣為了防止萬一,趙高也都讓秦二世處死了這些兄弟,就連秦始皇的女兒也沒有放過一個。

不肯罷休的趙高,還以各種原由讓秦二世把秦始皇時效忠的老臣進階處死。接著又勸二世大興土木,加緊阿房宮的修建,封禪泰山勞民傷財,讓人民苦不堪言。為了享樂嚴酷刑罰,增加賦稅和徭役,讓朝堂之上人人自危,民間怨聲載道,秦國已成煉獄之勢。

之後趙高有設計處死了李斯,更掩蓋了自己的罪行,並“指鹿為馬”愚弄秦二世,讓他遠離朝堂,此時的秦國已經完全掌控在趙高的手中。

再加上秦國的統治時間比較短,東方六國的貴族勢力依然存在。隨著大澤鄉陳勝吳廣的起義,各國反秦勢力在迅速間被點燃。

秦始皇死後,君主失德失威,經過趙高的屠殺朝堂上早已沒有敢講真話的人了。蒙氏兄弟的被殺,讓昔日大秦帝國戰無不勝的鐵軍將領們已經寒心,失去了征戰的信念。



再加上秦國四處都燃起起義的浪潮,軍隊的後援補給陷入一片混亂狀態,讓軍隊無法安心的打仗。章邯軍隊之所以投降項羽正是因為斷了糧草。

就如《紅樓夢》《第七十四回 惑奸讒抄檢大觀園 矢孤介杜絕寧國府》,邢夫人將傻大姐撿到的春囊交與王夫人,王夫人下令查抄大觀園。賈探春說的“……自然連你們抄的日子有呢!你們今日早起不曾議論甄家,自己家裡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們也漸漸的來了。可知這樣大族人家,若從外頭殺來,一時是殺不死的,這是古人曾說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必須先從家裡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塗地!”




正是因為秦國內部的混亂,讓橫行於六國的秦國軍隊在頃刻間失去了當日的雄風,最終敗給了劉邦和項羽的農民起義軍。

更多見解,敬請留言,期待您的關注和轉發!


葉子寫實


這個問題很好,如果要一句話概括來說,不妨用賈誼的《過秦論》最後一句: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的確,秦法的嚴酷(近年來據說有考古發現,陳勝吳廣如果逾期到達漁陽,其懲罰並不致死,筆者未詳考),是造成陳勝吳廣起義以及陳勝吳廣能夠有如此號召力的主要原因。但是,其他原因也是不可忽視的。



歷史發展,自有其規律。在秦朝之前,中國從來沒有出現過“大一統”的王朝,有的只是天子分封諸侯這樣一種分封制。這種制度已經延續了上千年,其慣性依舊存在。因此,在秦始皇統一之後,圍繞繼續實行分封制還是實行郡縣制站開了大的討論,最後結果是郡縣制得到了普及。

然而,在天下人心中,對於郡縣制是抵制的。六國的百姓,從心裡認同的是其之前所屬的諸侯國而非統一的秦朝,六國貴族也希望通過復國來重新取得特權。因此,秦始皇的這個大帝國,看似堅固強大,但其中分裂的種子早已經埋下。



同時,秦朝在統一之後,原先的秦軍被調往全國各地,比如長城,嶺南(經評論區朋友指正,徵嶺南之軍隊並非秦國本國軍隊,系六國人組成),湖南等地,原本強大的大秦軍團,此時已經分裂。在各地遇到農民起義之時,只能自顧自地作戰,而無法連城整體。


在這種情況下,秦朝一來是不得人心(時代的侷限性加上秦朝自己的一些做法),二來武裝力量分散,這本身已經很危險。而其朝廷內部,又因為趙高的專權,亂殺大臣,導致了其中央系統的混亂。這對於這個本身就不穩固的秦朝政權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在以上因素的作用下,秦朝最終滅亡。


庭州行者


很多人都不理解,秦軍能夠統一六國,又怎麼會被農民起義推翻了。其實秦朝的滅亡是多方面的因素導致的,我總結的主要有3方面要素導致:

1.內部因素

秦始皇去世之後,趙高和李斯為了剷除異己將公子扶蘇從邊塞騙回來,接著假傳聖旨,將扶蘇逼死。之後他們擁立胡亥即位,胡亥即位之後,將自己的兄弟姐妹二十多人全部殺死,導致王權衰敗。趙高的權利膨脹到空前的地位,之後趙高殘害忠良,剷除異己,並且搞出了指鹿為馬的事情。

2.民眾壓力極大

秦始皇在世的時候,本來國家就剛從戰爭中脫離出來,民眾早已經不堪重負,人口大量削減,此時需要的是休養生息。但是秦始皇反其道而行,派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修建長城,然後大力發展水利工程,抽取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另外一方面秦始皇又專於尋求長生不老藥,所以大量侵擾群眾,導致民生怨到。但是殘餘的六國力量和民眾因為對秦始皇的忌憚,並沒有做出大規模的起義,知道胡亥時期,民眾忍受不了壓迫揭竿而起。

3.軍事力量不統一

在項羽及劉邦起義的時期,秦軍的大部分有生力量都在邊塞抵禦匈奴,這部分有生力量足足有30多萬,由於這批有生力量距離起義地點很遠,並且在起義的前期並沒有形成很大的規模,所以這一批有生力量並沒有及時的回撤。最後導致了項羽軍團慢慢壯大,到了有生力量回撤的時候已經來不及,被項羽消滅。

其實秦朝的滅亡是註定的,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樣不珍惜群眾的帝王必然會被推翻。


博侃歷史


首先是刑法嚴酷,徭役沉重,失去了廣大民眾的民心;六國的王公貴族受迫害的迫害,被遷移到咸陽監視的監視,秦橋失去了這部分人的人心;秦二世胡亥在趙高、李斯欺上壓下,胡作非為得折騰下,在朝中盡失人心,秦帝國執政的基礎已完全動搖了。其次是,秦二世胡亥政權根本沒有秦始皇那種鐵血和決斷的掌控能力,德不配位,能力低下,可以說就是一個受趙高的擺佈的傀儡。再其次,他的執政團隊也沒有什麼好人物,只知道作威作福,胡作非為,敗壞朝綱,敗壞民心,積害積惡;最後一點,我認為,從秦朝初年到秦朝末年,已經過了十幾年了,秦朝的軍隊已經不是秦朝初年的那撥人馬了,軍心士氣更不是當初的那個軍隊的軍心士氣了,再加上和起義的軍隊多次戰鬥,秦軍能打的那部分人也就消耗的差不多了,以至於章邯率領的軍隊是驪山刑徒組成的。所以秦國軍隊由盛到衰,由勝到敗,直至滅亡。


李渝泉1


大秦帝國軍隊在統一中國的過程中確實所向披靡無堅不摧,但在秦末鎮壓農民起義時被劉邦項羽消滅,主要原因如下:

1.政治內耗,將領不行,趙高當國,李斯父子被殺,優秀將領蒙恬兄弟和公子扶蘇同時被殺,政治上已是糟糕組合,軍事上也是偏離最優,長城軍團的將領是王離,此君是蒙恬副將,王翦之孫,秦軍指揮系統並不是最優狀態,處於被庸才率領,一將無能累死千軍的境地,浪費了圍城打援的戰機,此君與項羽的對決成就了項羽的千古戰績,八千江東子弟軍擊潰防禦匈奴的20萬長城軍團加20萬新組建秦軍的奇蹟,如若是蒙恬大將軍指揮,情況可能大不相同,可惜政治沒給蒙恬機會。

歷史上,王翦滅楚,殺楚將項燕,然後項羽滅秦,殺秦將軍王離,項羽是項燕之孫,王離是王翦之孫,所謂國仇家恨就是這樣。

2.輕敵失策,戰略錯誤,章邯撲滅了陳勝吳廣起義,並擊殺了項梁之後,沒有抓住戰機繼續深入南下東進剿滅楚地反叛勢力,而是揮軍北上進剿趙國,楚國乘機緩過了軍事壓力,並且派遣兵力反攻,此種局面的根本原因在於章邯輕視了楚地殘餘軍力的破壞性,從人口數量和地盤面積來看,楚地反叛的威脅都要大於北方趙國或者齊國的反叛,章邯卻放棄了徹底剿滅楚國殘餘的機會,北上攻擊無足輕重的趙國反叛勢力,實在失策,而且是嚴重戰略錯誤。

3.劉項奇才,天要滅秦,劉邦是政治奇才,軍事能力稍差,項羽是軍事奇才,政治能力比較差,但是楚懷王無意中卻啟動了最佳的戰略佈局,即讓項羽這個軍事奇才北上消滅秦軍有生力量,讓劉邦這個政治奇才偷襲秦國核心區域,結果項羽一舉毀滅了秦軍,劉邦一舉毀滅了秦國,雖然項羽是通過襲殺宋義武力奪權上臺的,但是他卻採取了極其正確的戰略戰術,劉邦的政治奇才在平定關中之中作用也是最優的,劉邦項羽在滅秦過程中都發揮了各自的長處併成功地避免了內耗發,內耗發生於秦亡之後,這是天意。


軍都長弓


最主要的原因,是主,客觀形勢發生了變化。

大秦鐵軍確曾戰無不勝,這已為統一六國時的一系列戰爭所證實。但再好的軍也需要有名將指揮才能打勝仗。

同樣的燕國軍隊,樂毅指揮,就能橫掃齊國,打得齊軍望風而逃。而換騎劫指揮,就反被齊軍打得落花流水。

同樣的趙國軍隊,廉頗指揮,就讓秦將白起無可奈何。而換了趙括指揮,就被秦軍打得全軍覆沒。

秦軍原為名將蒙恬指揮。秦二世和趙高篡權以後,殺害了蒙恬,等於自毀了長城。軍失名將,等於人失靈魂。焉能不敗。一這是軍事方面的原因。

另外,在政治方面,秦二世和趙高篡位以後,濫殺忠臣和宗室,大興徭役,搞得天怒人怨,分崩離析。面對農民起義,匆忙派章邯等人為將。章邯等人雖亦稱良將,但較之以前的王翦,白起,蒙恬等,已大為遜色。加之政治混亂,軍隊素質也大打折扣。各種因素作用,終至失敗。

起義軍方面則如狂飆驟起,雷霆萬鈞。尤其是出了項羽這樣一位蓋世無雙的大英維,其鉅鹿之戰,真是驚天地,泣鬼神,摧枯拉朽,所向披糜。昔日鐵軍至此灰飛煙滅。

歡迎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