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汽車市場只是短期困難 長期依然看好

2018年12月7日-8日,以“創新驅動、技術引領”為主題的2018第六屆“汽車與環境”創新論壇在上海·安亭正式舉辦。本次論壇完整覆蓋汽車行業技術領域的研討,旨在進一步促進整車企業與零部件企業之間對技術發展趨勢的探討、加強汽車行業專家之間的交流互動、增強整車與零部件企業的交流、搭建合作平臺,通過活動促進汽車零部件產業創新轉型升級、打造更具競爭力的整零協同創新關係,助力實現向汽車強國的轉變。以下是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在本次論壇上的發言: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汽车市场只是短期困难 长期依然看好

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 徐長明

尊敬的付理事長、蘇院士,我非常高興今天來參加大會,這個題目我覺得非常重要“汽車與環境”,我們研究汽車時間很長了。汽車的第一個階段增長是購買力,第二個階段是購買環境,第三個階段是環境來決定汽車的容量,我說環境不僅是今年講的法律法規、技術,還包括人文社會、人口密度等等這些方面。根據大會主席安排發展趨勢和格局,這兩個內容,我想從這兩方面向大家做分析。

先看行業發展趨勢,我的結論是短期困難,長期以來看好,這是我對未來市場發展的基本判斷。從這張圖大家可以看到,2000年以來,我們國家汽車乘用車銷量增長,2002、2003年高峰,2009、2010年高峰,有幾次低潮,2004、2008、2015年,今年低潮最厲害,現在是0.5的增長,終端銷售一季度下降。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汽车市场只是短期困难 长期依然看好

有三個月的庫存零增長,9、10月份是負增長,這是批發數據。從終端數據看,紅的是今年,終端數據下降了,3、4、5月份零增長,6、7、8、9、10月份是負增長,而且負增長越來越深,11月份數據還沒有出來。我們現在感覺到的情況,比9、10月份的負15%的程度還要高一點。這組數據放在這塊,我想在座的各位以及汽車產業鏈上的所有人都應該知道這個含義,畢竟過去5個月這麼深的負增長,加上11月份整整半年,這個變化比較大。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變化?在今年宏觀經濟平穩增長的情況下,車市出現了這麼大幅度下降,為什麼以往沒有?今年宏觀經濟還能有6.7的增長,車市下來了,我們得研究經濟領域三個結構性的變化。第一個是一二三線城市的經濟發展速度對比發生了變化,紅的是三線地區的發展,中間藍色的是二線,2016年之前三線比二線高,二線比一線高。去年開始就變了,二線還比一線高,今年紅色的線掉的程度就更深了,二線也掉下來,一線大概在7月份之前還是比較好的,但是8、9月份也掉下來了,這就直接影響到購買力。三線地區的購買力肯定跟經濟發展直接掛鉤,再加上今年三線地區的房價漲得非常快。以前一線房價漲,二線漲,今年是越低級別的城市漲,這是環比,每個比上個月漲得都少。本來購買力下降,還一大筆錢買房去,買了房子購買力影響不是一兩年,比較長的時間,導致原來增長非常快的三線市場今年的速度掉的非常快,以前一直是重要的拉動力,非常快,今年到了後期,1-10月份,這是終端的保險數據。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汽车市场只是短期困难 长期依然看好

第二個結構性變化是南北方城市出現了變化。這張圖是投資,粗的藍線是今年1-10月份各省投資比去年同期增長的,細的紫色的線是2016、2017年兩年平均的投資增長率。南方省份這兩個差別比較小,海南變化比較大。而北方省份這兩個差距大多了,新疆、內蒙、寧夏、天津、北京、甘肅等等,這些地方投資下降非常大,很多是負增長。這勢必會影響到整體的經濟,整體經濟發展速度北方省份的GDP增長率跟去年相比,差距就比較大。因而,就導致了車市出現變化,藍色的是正增長,紅色的是負增長,左邊是南方,右邊是北方,南方今年全國下降2%,吉林下降19.2%,寧夏負17.7%,內蒙負17.4%、北京負17.1%,北方省份普遍的下降,北京的速度以前是比較快的,也是拉動。

第三個結構性變化是不同經濟類型的企業也發生了變化。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出現變化,紅色的是國有企業的工業增加值,藍色的是民營經濟的工業增加值,都是規模以上的,銷售都在2000萬元以上。國有企業從2017年年初出現了非常利好的變化,民營企業一直往下沉。那個點大概是我們加大去產能的力度,我們用的是技術的手段,達到技術環保標準可以繼續做,達不到關停並轉,我們關閉了大量的產業,轉到國有去,國有大鋼廠技術標準很高,符合國家的法規技術要求。這兩年鋼鐵的價格、煤炭的價格在迅速上漲,這些不符合技術標準、環保標準比較低的企業被關停並轉,包括大企業,大企業主要是國有的。這是工業增加值,這兩年差距沒這麼大。

再看看2017年國有的效益比,差距比較大。還有一組數據,這個數據國有跟民營有差別,但是民營比較穩定,國有企業2017、2018年特別好,最近稍微差一點。這張數據我們叫累計值同比,統計局發佈1-8月份、1-9月份、1-10月份每個月公佈一個利潤總額,工業利潤總額2000萬元以上的叫規模以上,國有基本在統計範圍之內,民營企業有一些今年情況不太好,列不到統一範圍。這張圖是總計的,國企比較好,民營企業利潤下降30%左右,這一定會影響到在這些企業就業人員的收入。但是還不能解釋車為什麼不好。

這是解釋的原因,為什麼國有企業比較好,民營企業不好?上游從行業,統計局發佈的數據,上游行業都比較好,石油1-10月份利潤同比增長40%,加上汽油都能趕上油價的上漲,效益非常好。鋼鐵業非常好,下游就不行了,上游大部分壟斷行業居多,大部分是國有企業。下游都是競爭性行業,民營企業居多,這就導致這兩年效益為什麼出現這樣變化的原因。

這張圖是中小企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稅收貢獻了50%以上,GDP貢獻60%以上,創新貢獻了70%以上。城鎮居民就業貢獻了80%以上,企業的數量和新增就業貢獻了90%,到這兒基本上可以看,有80%的城鎮就業人員在中小企業,中小企業跟民營企業交叉度是極高的。民營企業華為、吉利這樣的企業比較少一點,加起來我估計90%,這兩個是高度掛鉤的。80%人的就業,他們的收入剛才效益收入情況看看到是受到了影響。受到影響之後,我們現在看,如果是10年前,或者15年前,出現剛才那個情況,對車市沒什麼影響。因為那時候買車人主要是外資公司的,政府機關的,企事業單位的,國有企業。那些人是買車,那是第一波,效益不好,民營企業不好也不受影響。現在不是了,現在100個買車人裡面70個在民營企業工作的,這些買車的人跟那個就掛上鉤了,大部分買車人在那些企業工作,那些企業的效益受到了影響。

今年車市變化是三個結構性變化帶來的,雖然總的運行挺好,但是三個結構性變化從一二三線、南北方、國有和民營的角度看,導致今年的車市發生變化。

國產車加進口,8月份下降接近20%,9、10月份下降30%多一點,8-12萬的車下降幅度比較小,12-20萬更小,70-80萬的車下降幅度越來越大。在民營企業就業的人,高科技領域的人,收入是比較高的,在廣大中小企業工作的人收入普遍偏低,他們買的多數是價格低的。

以線性趨勢預測未來,我覺得明年市場就沒法看了,我們做預測,如果按線性趨勢做預測,就不需要這麼多專業機構了,這個難度是很大的。因為做預測誰都可以給個數據,它的邏輯變化的原因是什麼,這個做預測難度是非常大。企業裡面做戰略,做市場研究的,我估計天天是被責備的部門。我覺得還得看,未來怎麼樣呢?短期確實有困難。現在中央已經意識到問題,10月31日政治局開會研究解決問題,各地、各部委在做,出臺大量的措施研究解決這個問題,中國只要意識到問題的重要性和嚴重性,就會採取措施。人家都悲觀的時候你不能悲觀,人家都樂觀你要潑點冷水,這是在2008年天津閉門會議上講的。我們不能意識到之後才解決問題。我們趨勢這麼下去,這也是跟2004、2005、2008年不太一樣,我覺得大家還要抱一個樂觀的態度。我自己對長期的預測還沒有改變,這是2016年,我說有4200萬,峰值有1400萬輛增量,增長50%,30萬以上的工廠還有30幾個,這是大致的情況。銷售量的峰值點、保有量的峰值點現在沒變,但是達到峰值點的時間可能要延遲,就是速度可能要變慢。

因為基本的邏輯我們沒有變,保有量,做銷售量峰值點很難預測的。保有量達到峰值的時候是銷售量的15倍,一個車平均15年報廢,這個邏輯沒有變。我們現在如果按照國際達到飽和的20多個國家的均值水平測算,他們都是600輛/千人。我們中國達到450輛/千人是完全可能,410輛/千人就是6億輛,每人0.41輛汽車,0.42差不多6.31的水平。

我們看看有沒有可能達到400輛,現在寧波第一,每千人302輛,長沙、蘇州290多。我們再看他們是怎麼增的,長沙2015年每千人130輛,四年的時間已經400輛,他們都是人口密度高的城市,他們能到400,其他城市會更高。從我的角度不能給汽車刺激政策,最好的辦法是改善汽車的使用環境。縣以上道路、三線地區的道路、停車場能改善了,一家停兩輛車不是問題的時候,購買力增長,自然達到千人400、500輛。我們提建議,最好把農村公路、停車場,包括鎮裡面、鄉里面這些路況改善了,千人保有量自然隨著經濟發展就發展了。就像家電下鄉的時候,先把農村電網改善了,保證農村電跟城裡電是一個價格。這是跟大家分享的第一個,大家不要被目前悲觀的情緒籠罩住,中國將來4200萬輛的峰值點完全有希望。時間可能要延後,以後我們說峰值點10年之後,現在有可能要到15年之後才有可能。1.5倍開15次方跟10次方增長不一樣,路徑怎麼走我們正在研究,也許兩三年零增長再起來,也許就是1.5開15次方走下去。

第二方面分享格局的情況。格局就兩個字“分化”。目前已經分化,未來會加速分化,未來什麼概念?強者更強,弱者更弱。這個格局看一下,我們把車分為四類,第一類豪華品牌,第四類自主品牌,中間兩類是合資品牌,合資品牌分為兩類,一類是品牌力驅動,大眾、豐田、別克、奔馳,這四個品牌是品牌力驅動。其它叫性價比驅動,你要賣得好,靠你的價格跟這個比較哪個是好。豪華車不斷擴大,未來還是一樣擋不住,中國人都羨慕豪華的品牌,有錢就買。現在不買豪華車是因為你沒錢,你有錢就買豪華車,這就決定了豪華車購買力還要漲。自主品牌這兩年靠錯位競爭實現了快速增長,轎車和SUV,現在SUV增長下來差不多不到峰值。下一步自主品牌再提升的速度不會像2015、2016、2017年這麼快了,今年已經下來了。到現在為止自主品牌的份額跟去年是相同的,去年36.8%,今年36.7%,整體是等速的,沒再漲,就是因為SUV的問題。現在處在這一段的市場,這些企業,除了那四個品牌之外的,其他合資品牌現在的日子不太好過,裡面唯一好過的是日產,銷量還在增長,其它的基本上比較難,就是因為這個。

四個原因,需求減速,消費升級,就使得豪華車和品牌力驅動的就具備好的基礎。還有消費者年輕化疊加新四化,自主品牌自己開始優勢品牌出現,像吉利這樣的公司出來,會加大自主品牌內部的分化,也會上擠性價比驅動的合資品牌。我今年8月份去調研,豐田的車都已經趕上到自主品牌對它的競爭,所以這是一個變化。還有造車的新勢力,現在買合資品牌車的人多花7、8萬,自主品牌因為13、14萬,那時候200萬,還有很多人買合資的車,為什麼?我們去調研,他說主要的考慮就是我放心,自主我還不放心,這是目前願意多花3、4萬塊錢買一個放心。我覺得再有3、4年消費者的心態會發生變化,一旦向吉利、長城、長安,包括奇瑞、上汽、廣汽這些車現在質量都是比較好的,他們的研發中心我看了,車初級質量沒問題,開了4、5年如果還不出問題,消費者心態就會變,我的外觀質感比你好,內飾比你全,價格也不錯。我相信這些自主品牌,7、8萬公里的車不會出現問題,這個時候消費者心態就變了,什麼都比你好,價值3、4年之後,不用擔心耐久性不行。這時候想想你那車比我貴6、7萬,我相信大家買自主品牌的人越來越多,隨著時間發展。但是大家千萬不要質量再放鬆,這是最後一次機會。如果質量行,證明下來是沒問題。我跟他們企業交流,企業是自己的,不要著急,你就保證質量和經銷商效益就行了。我一直建議保證質量,耐久性,這是一個。

在這種情況下還要調整,什麼樣的情況會勝出?傳統企業跟新勢力。傳統企業中什麼樣的企業勝出?快速、深度擁抱新變化。看見造車新勢力在那挺好,你還不做,這樣的企業就不行,一定要變,這是傳統車企,包括自主的,包括合資的。我今天在車展和大眾講,你那車再不變,過4、5年不好說了,現在大家買的品質、科技感、安全性,一旦他認識到自主的也沒問題,你就不好做了。絕大部分的人都到造車新勢力看車了,大屏幕,雖然那麼大大家覺得不安全,還是感興趣,這是一個。

什麼樣的造車新勢力能成功呢?我覺得敬畏製造業的基本規律。代工模式我是非常不看好,它跟手機和其它絕對不一樣,複雜得多,3萬個零部件,保證質量非常困難,這是一個,我覺得是考驗,一定要敬畏製造,製造業有規律。很多新勢力造車希望三年就怎麼樣,這樣的企業我覺得絕大部分會倒閉,一定不行,要有耐心才行,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角度合資與自主,什麼樣的合資企業會成功?快速、主動學習自主品牌領先優勢的領域,特別是性價比合資品牌,更得向自主品牌學習。自主品牌很多方面已經全球領先了,外觀造型,前幾年現代、起亞是最拿手的,造型非常漂亮。現在自主品牌的造型已經處於領先了,廣汽的車我說你們這個確實領先。內飾,像吉利帝豪為什麼這麼好?除了質量,它的內飾合資品牌裡面怎麼也得15、16萬的車才能達到帝豪這樣的質感。配置是全的,智能化程度要高的,車聯網也得要好,這些方面都已經領先於外資品牌了,外資品牌如果再不做我覺得比較難。去年4月份我給神龍公司講課,我說你們下一步的機會可能在車聯網、智能化,如果你們能造出合資品牌第一款車聯網的車可能你們往上走,這是唯一的機會。

SUV市場競爭格局,在SUV內部也要競爭,價格相同的時候我比你有優勢,如果說車外觀相同的時候,價格要稍微便宜點,人家20萬,你13萬。有些車型可以搞差異化競爭,我們說差異化競爭,那得水平差不多。大眾講的是質量、安全、高科技,豐田講的是車不壞、省油,同一個水平下可以差異化,我們現在做這個還不到時機。現在領克差不多做的是差異化,價位差不多的,打的是年輕化牌。

第三個,自主品牌誰能勝,誰能不勝?我可以分類什麼樣的企業,第一個柱子是SUV前10個品牌,自主品牌裡面排序,吉利、長城、上汽通用、五菱。第二是轎車,吉利、長城、五菱,把這兩個加在一塊,吉利和長城在第一個柱子裡面基本一樣。我覺得SUV大家都做得不錯,下一步看誰的轎車做得好,自主品牌誰的轎車有競爭力,誰就能拉開距離。當然這是很關鍵的,轎車做出來很不容易,這是基本的一個點,將來自主品牌誰能勝取決於轎車。

SUV前兩年上升這麼大,和SUV比你就下來的,和轎車比你就上來了。SUV今年比去年略有下降,去年45%,今年44.5%,轎車穩住了。下一步自主品牌是轎車誰能勝誰就行,這就是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內容。謝謝大家!

敬請關注蓋世汽車“2018汽車與環境創新論壇”直播專題

提示:本文為現場速記,未經專家審核,請勿轉載!

2018汽車與環境論壇共約500+企業、1000+嘉賓出席,1個主論壇、6個平行論壇,5小時以上社交時間。來自上汽、長安、吉利、奇瑞、蔚來等企業的領域大佬將發表觀點,與參會嘉賓分享行業乾貨!下載蓋世汽車APP,看現場直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