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週期底部 乘用車產業存在投資機會

筆者認為,當前乘用車產業鏈出現了明顯的投資機會。根據長期因素的分析,乘用車現在大幅下滑的局面終將回暖,而中美貿易摩擦的升級可能會加速刺激汽車消費政策的出臺。自然的週期性回暖是有保障的,而時間具有不確定性,強度可能較弱,這是保底的邏輯。但可能的政策利好將提前行業的週期性回升並加強行業回升的強度,這是有則好、沒有也罷的錦上添花的邏輯。

首先,近半年乘用車出現罕見的百分之十幾的下滑,4月乘用車銷量下滑16.9%,這終將回升至5%以上的增速。

在周期底部 乘用车产业存在投资机会

2018年我國汽車銷量2800萬輛(乘用車佔其中絕大部分),千人保有量為170輛,而美國在800左右,歐洲日本在500左右。我國東部人口密度較高,而高人口密度會降低汽車保有量,假設按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據此測算的400輛/千人,我國人口峰值14.5億人就對應汽車總保有量的峰值在5.8億輛。如果按照韓國的370輛/千人,那麼我國汽車總保有量的峰值為5.4億輛。

在周期底部 乘用车产业存在投资机会
在周期底部 乘用车产业存在投资机会

如果按照各國汽車平均15年折舊完畢的規律,則5.4-5.8億輛汽車對應每年銷量(即每年報廢量)為3600萬-3860萬輛。這相對2018年的2800萬輛,還是有很大空間的。再如果考慮到當前百分之十幾下滑的低基數,回升到5%的增速是完全有可能的。

在周期底部 乘用车产业存在投资机会

其次,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可能導致外需減少,或加速出臺內需刺激政策,這其中汽車是最可能的選項。可能實質性提振內需的行業裡,地產是較小概率,因為年初至今地產銷售增速已然回升,更關鍵的是房價走高壓制了進一步刺激的空間。而汽車作為除了住房以外的第二大消費,拉動了眾多產業,又處於增速的最低部,不存在過度刺激的後遺症,是最大的可能。實際上,前期傳出的發改委關於推動汽車、家電及消費電子更新換代消費的徵求意見稿已給了足夠的暗示。其中對新能源車的支持力度非常大,而今年對新能源車的補貼退坡在幅度上超預期,長期的能源戰略需要新能源車的發展,那麼一次政策的提振是比較合理的。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汽車產業鏈,包括整車廠、經銷商及新能源車等,既有周期自然迴歸的支持,又有潛在的政策利好,當前罕見的下滑趨勢終將回歸正增長。其中新能源車也受到到補貼退坡壓制,但長期趨勢非常確定,政策刺激或是催化劑。當前股價反應的是週期底部的基本面和低迷的預期,年初以來的反彈被大部分收回。以稍長一點的視角看,這可能蘊藏著機會。

風險在哪裡?筆者認為,上述分析解釋了時點問題,也部分解釋了價格問題,但沒有解釋好生意和好行業的問題。汽車及相關產業鏈的競爭較為激烈,還需要審慎選擇最具競爭力、最受益於結構性變化或者格局最好的子行業龍頭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