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自動駕駛將成市場主體 達1.5萬億規模

行駛在高速公路上,雙手完全鬆開方向盤,或者閉目養神,或者玩一局遊戲,把開車這件事完全託付給攝像頭和傳感器;遇到來車、彎道、隧道、匝道出入口,甚至盤山道,不猶疑的相信GPS信號,任由車輛自行判斷加速或是剎車……

扉旅汽車編輯想象,這樣的場景,恐怕現在還不能實現,甚至聽起來就覺得心驚肉跳。

2030年:自動駕駛將成市場主體 達1.5萬億規模

近幾年,自動駕駛作為未來汽車的關鍵一環,一直是被關注的焦點。尤其是2019年以來,以“自動駕駛”為代表的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技術已經成為汽車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技術風口,自動駕駛汽車等未來技術也正在加速從幻想走向現實,從實驗室走向市場。誰能找準戰略、技術、市場等突破口,就有望成為新一輪變革的領潮者。

11月12日,正在舉行的第七屆中韓汽車產業發展研討會”上,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表示:“今年以來,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5G的商業化,自動駕駛在我們國家應該說具備了快速發展的土壤。”

韓國汽車產業協會室長Kim JunKi也PO出了自動駕駛領域較為樂觀的權威數據——出行服務智能化背景下,電動/氫能、自動駕駛、共享汽車2030年將成為市場主體。其中,自動駕駛領域3級別以上的汽車2030年將達到1.5萬億的規模。

2030年:自動駕駛將成市場主體 達1.5萬億規模

近幾年,中國消費者對自動駕駛認知度和接受度逐步提高,並且年輕消費者更接受自動駕駛。數據顯示,28.8%的90後表示對汽車自動駕駛比較感興趣,6.6%的90後表示對汽車自動駕駛非常感興趣。而60後對自動駕駛非常感興趣的人數只佔到3.1%是,不及90後的一半。

隨著世代的更替,中國對自動駕駛的接受程度會越來越高。徐長明對自動駕駛在中國的前景預估如此表態。

到2028年,90後和00後佔中國新購車用戶的比例上升到47.5%和21.8%,而80後的比例將下降到25.8 %。新生代群體逐步成為消費主力,自動駕駛的接受度會提高,但當00後變成購車主力,自動駕駛的土壤就成熟了嗎?

2030年:自動駕駛將成市場主體 達1.5萬億規模

滴滴自動駕駛公司COO孟醒

在談市場接受之前,商業化是一道硬門檻。滴滴自動駕駛公司COO孟醒更關注自動駕駛運營服務的商業化,而在這個過程中,“技術、硬件、政府支持、數據、運營網絡” 幾大重要要素都務必落地。“自動駕駛如何與產業配合,更好的組建數據、搭建運營都是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孟醒表示。

當然,還有技術。把未來的難點往前追溯,也就追溯到了現在,技術力是當前中國乃至全世界自動駕駛技術著重攻堅的一環,畢竟,安全是自動駕駛的第一要義,而對安全最好的保障在技術研發環節。

技術研發曾是中國在多個行業的短板,在造車上也是如此。要想在自動駕駛領域彎道超車,是時候摒棄講故事、炒概念老套路,拿出匠人精神來,把技術研究透,掌握真正的商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