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分封制有BUG,怎麼解決?

坐等愛狗人士開噴


任何一種制度都有BUG,幾乎找不到一種毫無BUG的制度,分封制也是如此

。而分封制最大的BUG在於,它不是一種集權制度,是一種基於血緣和威望來管理和凝聚地方的分權制度。



當時的周王室受困於生產力水平,還不足以將權力向下延伸,完成中央集權,所以需要通過分封諸侯的辦法,實現對地方的控制。而對於諸侯國的控制,必要的軍事能力肯定是必不可少的,但主要還是依賴血緣紐帶形成的宗法制來確認等級關係的合法性。

所以,一旦經過幾代之後,王室與諸侯之間的血緣關係越來越疏遠,這種紐帶的聯結性也就越來越鬆弛,分封制得以立基的軟實力就喪失殆盡了。



更重要的是,隨著生產力的大幅發展,各諸侯國開始具備了大範圍開發井田以外無主荒地的能力,也獲得了從其他自然資源中獲取財富的能力,同時應用於集權的技術也相應地完善起來。諸侯國的勢力逐漸壯大,加強軍備,而周王室沒有順應時勢有效調整戰略,而是沿襲舊制度去管理地方,在領土上也更加侷限,失去了大規模開拓疆土的可能。



由此我們發現,分封制的BUG其實也正是它當初的優勢所在。它給出了一種在集權能力不夠成熟的狀態下如何相對高效地去管理和開發地方的策略。但隨著社會的進步,人類開始擁有實現集權的能力時,分封制原有的優勢也自然蛻變為它的BUG了。


達摩說


土地資源是有限的,而人的發展是無限的,分封制實行到最後,用不著解決BUG,直接就滅亡了,也正因為周朝沒有解決這個BUG,才導致亡國。

周分西周和東周,西周建立之初,地廣人稀,周天子為維護統治,大封諸侯王,剛建國時就封了71個諸侯國,其中姬姓(周天子的姓)就佔53個,那個時候比較好封,土地多,人口少。



起初周朝主要是活動在關中、河洛地區,以及黃河流域,建國之初由於國力強盛,持續不斷向外征戰,這些新徵戰的土地又不斷封給諸侯王。

周天子分封時只封土地給諸侯王,而諸侯王下面的卿、大夫、士等貴族階級是由諸侯王來分封的,諸侯王拿天子封給自已的土地,再分給下面的卿、大夫、士,周天子不管諸侯王下面的分封。



故諸侯王的土地與下面的卿、大夫、士的土地是從屬關係,不是並列關係,就不會存在需要大量的土地拿來分封。

周朝實行是嫡長繼承製,土地世襲只有嫡長子有資格繼承,而其它兒子並沒有土地的繼承權,當然也存在老的諸侯王因為喜好或戰功給其它兒子分封土地的情況。

當然周天子分封不可能隨意分封,想封哪裡就哪裡,這是不現實的,這會導致諸侯不滿意,引發社會動亂,而且周朝有一整套的禮制,是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最守禮法的社會,不論是統治者還是貴族基本遵守。



其後,周朝開始衰弱,到週考王於公元前425年最後一次分封后,周朝再也沒有土地拿去分封了,周朝的土地已經全部分完了,就連周天子自已都沒有土地了,連自已都是寄居在其它諸侯國,形同乞丐一樣,周朝滅亡已成定局,分封制也走到盡頭了。

到公元前249年,秦國先後攻滅西、東兩個周天子公國,周王室正式滅亡,分封制也隨之瓦解。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其實,西周的分封,在武王和成王時期,便基本已經完成了。最後一個重要的諸侯——秦,在周宣王時期,才進行分封,也是有原因的。

題主的問題是:武王、成王時期,諸侯的分封大體已經結束,天下的土地幾乎都已經有主人了,那以後如果要再分封幾個諸侯,從哪裡去找土地呢?

西周時期,分封制被貫徹得十分徹底,上至天子,下至諸侯,都是分封制與宗法制的堅實執行者。所以,基本不會出現周天子無緣無故滅掉一個或幾個諸侯,而把他們的土地賜給其他人,因為即使當時的諸侯對天子不敬或者犯了什麼大的過錯,周天子會率兵討伐,之後把原來的諸侯拉下臺,或關或殺,然後在為這個諸侯國找一個國君,而且這個國君還基本都是與原來的國君同一支脈或者同姓的。如蔡國造反之後,周公仍然封蔡叔的兒子蔡仲為蔡君。

武王

那麼新分封的諸侯的土地從哪裡來呢?當然是周天子了。大家可以看一看西周初期周王室的領地,大概佔據天下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左右,之後成王封唐叔虞與晉地,削去王室領土的西北部。至於說一些小的諸侯,基本上一城就是一國,在這種情況下,周天子想要把他分封到別處去,有的時候就會用自己的土地去換諸侯的土地,換過之後在進行分封。但更多的時候是周天子直接把自己的王室領土分封給臣子,使他們成為新的諸侯。

成王

秦國則是一個特例。當時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自己作死之後,也把古都鎬京以及關中之地留給了西戎。周宣王東遷途中,秦襄公始終在旁邊護衛,得到周宣王的賞識,不僅封秦為諸侯,還把西岐之地封給了秦國(儘管此時西岐已經被少數民族控制了)。周宣王的意思是,土地我給你了,就看你有沒有本事拿走了!當然,後面的事情我們也知道了,秦國當仁不讓地得到了關中之地,之後,順便把天下也收入囊中。

(全文完)


小文章大視野


首先,分封諸侯不是“想封哪就封哪”,這是網友自己臆想出來的,周初分封諸侯主要是“摻沙子”,就是把自己人和敵人(殷商遺民)混合居住,讓整個社會不出現暴動。這個出發點非常重要。

周人並沒有殺掉商人,而是將殷商百姓遷徙,和周人進行混居,這一條後世的很多民族都做不到。並將各地封給自己人,同時也給殷商遺老封地,並沒有剝奪敵人的所以資產,這一條後世人也不容易做到。

第二,周初的天下之大,足夠八百諸侯使用,不存在無地可封的時候,大量土地無人居住,這種情況下,指派一批人去耕種實際上就是給個授權,然後開荒。

你不搞封地,大家聚集在關中,最後的結果就是都沒得吃。

第三,天子平叛這件事確實有bug,這也是後世周天子失去權威的重要原因。

周初的情況和二百年後的情況不一樣了,但社會管理體制並沒有與時俱進,所以bug自然就出現。

一個是諸侯做大後天子不再權威,諸侯經常挑戰天子權威;二是天子之上無法監管,導致天子不思進取,這是天子失去道德制高點和權力制高點的原因。

第三,解決辦法就是神權,當時不可能用立法去換掉天子,唯有用一個每天都能監督管理的人,也就是神權去制約天子。讓天子保持權力制高點和道德制高點;

社會生產力發展後就需要對外征伐,才能滿足貿易順差,封建社會也一樣,所以周穆王西征,絲綢之路,隋煬帝搞萬國博覽會,這都是解決貿易順差的好辦法。

對待諸侯的做大,解決強國的貿易順差問題,將軍隊權收歸國有,諸侯不能有大規模軍隊,這就是當時社會生產力下最好的辦法。


終南高揚


這個問題在東周會有,但是在西周的可能性不大。對西周歷史想要做進一步的瞭解,可以去讀一下《尚書》,《詩經》。

西周剛成立的時候,分封了許多諸侯國。今天的人看來當然沒什麼問題,但是這些國家的人口並不比你村子裡的人多。有的小國就幾百號人,日子過不下去了,就集體搬遷。

那個時期,並不像現在一樣,所有地方都適合人居住,宜居的地方先佔完了,下面自然就是斬荊棘,曝霜露,以有尺寸之地。但是這個還真不是尺寸之地,而是非常大的。比如說楚國和秦國。

再說晉國,晉國是周成王給叔虞封的。楚國和晉國可是春秋槓把子,成王總不能把周朝的一大半給弟弟吧?只能是給他人手,讓他自己去開拓。

這個時期中國真正佔有的土地其實非常少,人口比土地更珍貴。空著的地多了,哪塊沒人就到哪裡去開拓。以至於周朝的宗室們愣是一直開拓到了長江流域。最遠的比如說吳國。還有一些開拓的比較近的國家,滕國,虢國之類的。

而且這個時期外面的蠻夷還沒有平定呢,土地多了去了。只要有人,什麼地沒有。

但是從春秋後期到戰國以後,就是大魚吃小魚的過程了。

至於這個問題怎麼解決,真的無解。土地大小並不是不變的,而是在不停變化的。諸侯開拓出來土地以後,比周強多了。早期周天子一言不合還能處死齊國國君,到了東周初年,被鄭國狠狠的收拾了一頓。周自此以後就廢了,徹底喪失了對諸侯的掌控權。要不是齊桓公掛個招牌用一下,估計挺不到戰國周朝就沒了。

喜歡就關注唄:砍歷史。我是馬砍,每天講點不同的故事。


砍歷史


西周實行分封制,周天子居於至高無上的絕對支配地位。其王位由嫡長子世襲繼承,其他庶子則作為小宗被分封為各地諸侯。他們在各自封國內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王位也是由嫡長子世襲繼承,其餘庶子作為小宗分封為卿大夫。卿大夫在各自封地裡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封爵仍由其嫡長子世襲繼承,其餘庶子作為小宗分封為士。這樣,根據宗法制和分封制,便形成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等各級宗族貴族組成的金字塔式等級制機構。各個等級之間的相互關係,既是大小宗關係,也是上下級關係。

西周的設想是好的,君主對所有諸侯及國土擁有絕對的統領權,慢慢分封之下,各個諸侯的領地也會被分的零零散散,再也構不成威脅。但是在實行過程中,據史料記載,周朝中央集權的領土被越分越少,而諸侯卻並沒有真正的實行分封制(又或者將很少的領地分封出去,但是權力仍在諸侯國王手中,並非如周朝天子一般分封出去就獨立統治了)。而且諸多諸侯國之間,為了領地年年征戰,國力強橫的慢慢的吞併了弱小的諸侯國,導致諸侯國的勢力範圍越來越大,超過了周朝天子所統領的區域。

而這種情況一直到秦國統一之後才結束,而漢朝建立後,又再次實行分封制度,結果就導致了西漢八王之亂。


大老陳叭叭談


並不是所有王子、公子都有封地的。

在西周這個其實問題不大,那個時候地廣人稀,可以直接從野人那裡搶。

在東周土地都基本有主了,除非封臣絕嗣、犯罪、鬥爭失敗,可以再封新的封臣,否則只能從封君身上割肉了,周天子最後的土地都出去了,自己只能殼居在諸侯的土地上。

戰國開始已經走向集權了。


az2777


周天子應該在強盛的時候頒佈法令,將地理位置最好的地方視為天子獨有且不可分封。庶子或功臣要分封土地,只能去開荒或對外戰爭。同時諸侯的封地必須分封下去,否則相關權益人可以到天子處申訴,天子應該予以解決。相當於後來的推恩令


牧疆


適合時代順應時代的,才是好制度。

周朝能夠延續八百年,就已經證明了自己的制度是科學的,是經得起實踐考驗的。

後世的國家制度,包括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制度,至今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證明自己的長久性。


獨坐溪邊任水流888


真正分封制大權旁落,無軍可調,當個名義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