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天天在家長羣里點名批評某某同學作業寫的不正確,給人感覺都是家長的責任,怎麼看?

1211506


從道理上講,家庭作業因為教師不在孩子身邊,學生家長有不可推卸的監督權,要查看孩子的作業數量和質量,還有作業習慣,作業態度,時間分配等等。

教師在家校交流媒體發佈學生作業情況,初衷是讓家長了解孩子的作業或在校學習表現。特別是學生家庭作業,讓家長知道家長的監管結果。實際上,多數學生應付作業,表現為:胡做錯誤多;少做漏題;照抄圖省事;還有些乾脆胡寫,自己寫的什麼自己也不知道。堅決不寫作業的也不在少數!

俗話說得好:”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教師把學生作業情況發出來,是希望家長看到後能引起警覺,真實瞭解孩子家庭學習的表現!能配合教師更好的督促孩子寫好家庭作業,抓好孩子的課後學習!

那些吹毛求疵,無端指責教師,推卸家長自己責任,不想為孩子學習付出努力的人,一定是學習不好的學生家長。他們不找自身原因。反而倒打教師一耙,把孩子學習不好的原因推給教師,這樣的家長是教育不出好孩子的!


無意之中是真意


我是小學老師,我來談談這個話題。

從9月3號開學到現在快兩週時間了,新知識也學了一部分了。我這學期教的是二年級的數學。班裡有兩個孩子上學期數學成績特別的差,暑假放假前家長會結束後,我就單獨找這倆孩子的家長談了,計算能力太差。每節課都格外的關注這倆孩子,可以效果有,但甚微。暑假幾乎有兩個月時間,家長必須在家多加關注孩子100以內的加減法訓練。

開學後我檢查暑假作業,學的好的同學都按時按質的交了作業,每天訓練的計算題也都一道不少的完成了。而計算能力差的倆學生反而沒做夠,就做了少的可憐的幾道。

現在數學第二單元就是100以內的加減混合運算,這倆孩子天天做不上來!!我又私信給他們家長說多加關注,答應的挺好,第二天照樣不理會。


有時我真想把他們孩子做題的情況拍下來,發在家長群裡讓他們丟丟人,臊臊他們,最終還是忍住,沒那麼做。

題主所描述的情況,老師給留的家庭作業,家長就有責任幫助孩子,有時候留的家庭作業,我只看那些有難度,孩子們掌握起來費勁的題,那些基礎知識,大多都會的題,我就基本不看了。而有的孩子就是基礎知識都不一定會,家長不格外的輔導,估計你的孩子跟上課都難。

不要說孩子上學了,學習上的一切事情都是老師的,你那樣想,尤其是小學生的家長,你會害了自己孩子的。老師是對所有孩子負有教育責任,也不能保證所有的孩子都學會了才往下進行新課,而是絕大部分學會了,就往下進行,個別孩子學的特別慢,老師不可能為了你不學新的,回家家長也不在乎,那你的孩子基本就廢了。越學越費勁,越學越沒有自信,越學越跟別人差距大。家長還在那裡抱怨老師咋樣咋樣,有那抱怨的時間,多去照看自己孩子是正理。其它都是假的。

尤其是家裡有學習能力較差的孩子,我在這裡鄭重提示家長,一定要多加關注孩子,這是你作為家長必須要完成的的家庭教育的責任。不要有怨言,也不要覺得這是老師把責任轉嫁給了你。老師有老師該負的責任,家長有家長該負的責任,兩者互助合作互補的關係,彼此推諉,最後遭殃的是孩子。所以家長老師攜手共進才是正理!

這是我個人的淺顯的見解,歡迎大家留言批評指正!


心中百合靜靜開


我發現現在的老師與家長的關係跟我們小時候確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小時候,沒這麼發達,沒有QQ群、 微信群,很多家長恐怕只有在家長會時才能見到老師,而學生平時的學習,全靠老師和自覺,基本上不用家長操心。

但是現在呢?因為家長很注重孩子的成績,而且現在倡導家校合作,還不讓老師體罰孩子,所以家長們肩上的擔子重了起來。但凡孩子在學校裡有什麼不好的行為,老師肯定會告訴家長,從學校和家長兩方面著手來教育孩子。

關於作業的問題,我覺得就有點過分了。我們這裡的小學老師要求家長監督並幫孩子檢查作業,然後簽字。一開始,只要沒簽字,就群裡通報,後來,出現錯題也通報,關鍵是問孩子錯了的題老師也不講。我想說的是,並不是每一個家長都是八小時工作制的,有時連接孩子的時間都沒有,哪還有時間來檢查作業,爺爺奶奶帶的就更不用說了。

這不就逼著家長把孩子往託管班送嗎?而且考試考的不好還找家長,家長沒找你就不錯了,合著教育孩子學習全都是家長的責任了。



在這裡就是為了吐槽一下,不喜勿噴。


菩提是隻貓


怎麼看?

你想多了!

真的想多了!

有想的功夫,還不如好好跟孩子聊一聊。為何家庭作業錯誤百出,是課上沒有認真聽,還是說寫作業的時候開小差,亦或是別的情況?

孩子是你親生的。但是對於老師而言,只不過是人生中的一個匆匆過客而矣,遠了說,教完這一屆還有下一屆。近了說,班裡五六十名孩子,差你這一個嗎?

其實,老師完全可以不這麼做。這樣的話,你作為孩子的家長會有怎樣的一種感覺呢?也許你會這麼想,老師從來沒有在班級家長群裡,說過我家孩子的作業,看來我家孩子還是非常優秀的。

可是,事實是這樣的嗎?

不是!

也就是說,你是通過班級家長群,才瞭解了孩子的真實學習情況。那麼試問,你作為孩子的親爹親孃,為何沒有第一時間掌握孩子的學習狀況呢?

你以為孩子是老師的嗎?你以為孩子學習好壞都和家長無關嗎?你以為,老師要全心全意地服務你家孩子嗎?

不!

孩子是父母的,學習好壞和家長有很大關係。老師全心全意服務每一名學生,但前提是,事實是,這真的並不現實!

因為,班裡學生太多了!

所以,家庭作業錯誤百出,老師發到群裡,想表達的意思,並不是誰的責任。這只是你的臆測而矣,很抱歉地跟你說,多半你的臆測是錯的。

老師這麼做,就是想讓你知道孩子的真實學習狀況。

看來,你還是接受不了事實。但是,自欺欺人,有用嗎?

沒用!

發現問題後,現在要做的是怎麼解決孩子的學習情況。而不是有此一問!

這麼跟你說吧,你家孩子遇到這樣的老師,這樣負責的老師,偷著樂去吧!

你說呢?


說文寫作


現在的老師真的不得了。我兒子剛剛上一年級,語文老師留的作業,括號裡寫一個詞組,聽寫二到五課的所有詞組。老師寫了兩個詞組中間空了一格,很多人沒注意到這個問題,我也是沒注意的,然後本子發下來,一個大大的問號和聽寫格式不對,老師群裡說格式不對的重新寫,我以為是我沒順序給兒子聽寫出錯了,讓兒子重新按2,3,4,5課聽寫下來,中間還是沒空格。群裡也是一片混亂,有人問老師也沒見答覆。還是孩子媽媽發現說老師寫的空一格,兒子又寫一次,別說還真對了,然後還是有十多個同學不知道怎麼寫的被點名嚴肅批評。這位老師真是稀奇,你就說兩個詞中間空一格你會死嗎?幾次出錯你只會說格式不對。(一天) (一個),就這種格式,好多人都沒空中間這格,她就是不說。這個我真正氣憤的這個老師真是教條和死板,有括符的字體是人都不會看錯,就算中間沒空這格能咋?就這一個空格問題搞你幾次我真的佩服這老師,最可氣的是她不說讓你開動腦筋自己去想。


刀鋒無情1


不是要追究誰的責任的問題,而是家校做好溝通,齊心合力對症下藥的問題,也是要家長充分地瞭解自己孩子的狀況。


青萍之末883


有些老師確實在家長群裡經常幹這種批評某同學作業問題的事,而這種做法極容易引發家長的不滿情緒,同時又容易讓家長產生誤解,認為老師在推卸責任。這裡到底怎樣看待老師在家長群裡的點名批評呢?

首先,需要指出老師這種批評方法是錯誤的。人都有自尊心,家長也亦如此。如果老師不把家長輔導孩子作業的責任明確,只是讓家長按老師的意圖去寫作業,那家長肯定會誤以為老師不盡責,既而把批改孩子作業的工作推給家長。這種誤解還經常發生呢,有些老師就不明白這裡的道理,你說愚蠢不愚蠢?再者說,當著全班同學家長的面,老師經常批評哪一個同學和家長,這本身就是不尊重人的做法。

其次,家長要明白輔導孩子寫作業,不是批改作業。小學低年級孩子大都不能獨立完成作業,需要家長在家裡協助孩子完成,如規範坐姿、正確握筆、書寫、讀題、思考等。否則,孩子掌握不了書寫的協調技巧,自然會寫的字不成樣子;不能獨立讀題就會亂寫一氣,自然會有錯誤。而有些家長恰就不明白這裡的道理,認為老師太過於挑剔,甚至對自己孩子不負責任。家長輔導孩子寫作業,培養的是學習習慣,教的是學習方法,這些必須要搞清楚。

再次,聰明的家長會和老師建立單獨溝通的渠道。家長群是一個小型的公眾場合,有些家長看到老師對自己孩子學習問題的指出,就感覺老師對自己有意見,極容易引發矛盾。如果你足夠聰明,為什麼不及時加老師微信或QQ好友呢?謙虛向老師請教怎樣輔導孩子課外學習,相信老師會對好學的家長給予關注。如果家長不主動,那你就真的該挨批評,哪怕是當眾批評你,因為你實在不知道該如何當一個稱職的家長。

以上三點,不管是針對老師,還是針對家長來說,都希望大家把以前沒有注意到的細節看到,明確屬於各種的責任,畢竟都是為全身心為了孩子的成長和教育。切莫帶著情緒面對彼此,日子還長著呢,誰願意天天彆彆扭扭面對彼此啊。有話好說,說開了,就相安無事了,該做啥就做啥。


韓國成老師


每個班都有60左右的學生,讓老師為每個學生都負責是很難做到的,實質是對個別學生能負責就不錯了,中國式教育實質就是:老師監督,家長負責制……你覺得是誰的責任?


飄揚的馬蹄疾


很多家長總怪老師,為什麼不反省反省自己?老師同樣的教,有時還特別關注差的學生,為什麼還是沒有進步??人家孩子是學霸,自己孩子是學渣?別人在努力學習的時候你的孩子在做什麼?看過兩個上補習班的孩子,在補習班樓下的麵包店各買一杯飲品,拿著手機打王者,問他們不是上課嗎?回答我還沒到時間,而在補習班的休息室有很多還沒到點上課的孩子在看書做習題,同樣的教卻有不同的效果,就如說了吸毒會摧毀自己一生,為什麼還是有人吸毒?同樣的道理。


檬茶茶140368753


留什麼寫什麼,哪有那麼多廢話,以後上初中高中讓你幫著檢查你也得會啊,珍惜陪伴孩子的每時每刻!他們長的很快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