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平凉这里的特色美食来看这里的人文风俗

说起一个地方的文化,首先想到的是一个地方的历史故事。

但是对于咱们老百姓来说,美食才是最有诱惑力的文化,美食才是最有分量的魅力,是我们生活在这一个地方的人最大的福气。


由平凉这里的特色美食来看这里的人文风俗

我的老家在平凉一个叫灵台的小县城,在很多年前,我刚大学毕业时就在这里上班,在这座小城中,结束了每天繁忙劳累的工作,也许最能让人再次提起精神的莫过于奔忙于达溪河畔的这座小县城,去寻找各种美味,一则为了慰劳尽职尽着甚至奋力工作的身体,另一个目的就是想借着美食,去探寻这个地方的文化和根基。

由平凉这里的特色美食来看这里的人文风俗

我生活成长在这里,我把这里的凉皮、槐花蒸饭、手工长面、炸油饼、烧饼、酥肉、羊肉泡、小笼包、炒菜米饭以及各种杂粮稀饭,等等都全部尝过。

由平凉这里的特色美食来看这里的人文风俗

如果要评价我们灵台的美食特色, 我想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干净、足量、味正。我没有去过太多的城市和地方,对于其他地区的美食不敢轻易评论,但是在整个平凉地区,相比其他县区,真的感觉我们灵台人是有福气的,来灵台的人也是有福气的。

“食色,性也”,无论是东方文化里儒家,还是西方的精神分析学大师弗洛伊德,都是把饮食作为人类的第一需求。东西方文化在这个问题上保持了高度一致,因为没有人可以提出异议。只有饮食的人,才是活着的人;只有活着的人,才有可能思考、行动和创造。

我们的祖先在不停的求生中,首先想到的是劳动,通过劳动首先创造的应该是饭食。就像一颗种子进入了泥土,于是人类一切灿烂的文化都从饭碗里发源和衍生出来。

制作美食是一种福气,能够在一日三餐之间享受美食更是一种福气。

在我们灵台,哪怕是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餐馆,哪怕是路边卖早点、卖烧烤的一个移动摊位,手脚勤快的主人或者美食操作者总会不时地擦拭着,尽最大可能保持工作环境或者设施的清洁、整齐;哪怕是一个包着酸菜的包子,或者一份干拌面,厨师总愿意花点心思让自己的作品尽可能看起来清爽、悦目。

作为一个典型的西北平凉人,我是一个粗犷有余细腻不足的男人,我有着一副让很多人羡慕的食量。

在很多次外出游玩和工作的地方,那些精致的餐具、餐量的秀气让我每一次都担心吃不饱。但是回到了灵台,我就完全可以放弃点餐前的各种窥探和忐忑,只要按照平常的食量和习惯,点标准餐量,没一次都能让我吃饱肚子而不用再加餐。

在同样的价格之下,餐量的大小其实既是对商家良心的称量,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地方的地域性格。

这美食就是我们灵台人的性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