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重型魚雷的研製比導彈還困難,是真的嗎?

軍史吐槽君


重型魚雷與輕型魚雷不一樣,輕型魚雷對於射程要求低,主要是近距離防禦,所以是採用銀鋅電池或者鎂/氯化銀海水電池提供電力,這樣結構最為簡單。
輕型魚雷一般是反潛導彈和反潛直升機配備反潛魚雷使用,同時護衛艦一般也攜帶近程反潛魚雷。

重型魚雷則對射程和航速有較大需求,所以是屬於熱動力魚雷,自帶燃料和氧化劑驅動內燃機工作,帶動螺旋槳運動。這樣能量密度更大,工作時間更長。因而重型魚雷最大的難點就在於研發能量密度更大、更安全的燃料和氧化劑上。


早期熱動力魚雷是採用煤油+壓縮空氣,二戰前日軍發明了可以安全使用純氧的九三氧氣魚雷,將射程提升一倍,達到20公里。

美國在60年代後期發明了新的專用魚雷燃料,奧托燃料。他是一種複合燃料。由丙二醇二硝酸酯(76%),鄰硝基二苯胺(0.5%)和葵二酸二丁酯(23.5%)混合而成。這種燃料工作時硝基產生氧氣,幫助醇化合物燃燒,自身包含燃燒劑和氧化劑。


奧托燃料使用非常安全和穩定,閃電溫度達到138°,即使子彈射擊也沒事,唯一缺點是高速燃燒時硝基氧化能力較弱。所以會加高氯酸脛胺幫助氧化,燃燒太猛燃燒室受不了下,還會噴水幫助降溫,這樣共同組成HAP動力組。


我國在80年代中美蜜月期引進了美國使用奧托燃料的MK46輕型魚雷,之後漁民更是在南海撈上一枚採用HAP動力組的MK48魚雷。正是這兩者幫助下,我國後面重型魚雷也是採用奧托燃料和HAP動力包。

相比較之下,毛子則要莽的多,他採用的魚雷燃料是煤油+過氧化氫的組合,過氧化氫分解產生水和氧氣,並釋放大量的熱,氧氣協助煤油燃燒,熱效率是非常高。但是過氧化氫是強腐蝕性,並且很不穩定。強腐蝕性下保存不易,而不穩定性在外界稍有變化情況下就會發生爆炸。

最終在蘇聯解體後軍備鬆弛加成下,在2000年發生了震驚世界的庫爾斯克號核潛艇爆炸事故。艇上魚雷燃料儲存罐洩露,過氧化氫爆炸,引發整個魚雷發射艙內魚雷殉爆。


五嶽掩赤城


是的。

正式列裝部隊的重型魚雷,簡直屈指可數。

美帝的mk48圖一

毛子的53-65圖二

兔子的魚六圖三

英牛的旗魚圖四

意大利的黑鯊圖五

法國的F21圖六

德國人的sut圖七

其餘的還有日本,不過據說是mk48-5的仿製版,只不過把otto改成了雙氧水三元燃料,速度更快一些。但是沒有mk48-6作戰深度優秀。

這比能做核彈的國家都少。。。

至於原因。個人分析主要有一下兩個:

第一,需求量小,而且魚雷還是一個體系工程,涉及到材料,化工,水聲(小眾專業),熱動,流體力學,自動化。更坑的是,這個體系和其他兵器比起來幾乎都是獨立的。只與潛艇製造體系有很少的交集。應用面及其狹窄。導致願意投資的國家很少。只有幾艘潛艇的國家研究這個還不如直接在國際市場上購買貨架產品。

第二:貴。及其貴。mk48早期型造價將近400萬美刀,現在更是天價。就算財大氣粗的美帝也是mk48縫縫補補陸續改進。這也是為什麼潛艇訓練用魚雷通常要回收的道理。彈道導彈實彈發射的視頻經常看到。但是實彈發射魚雷的動圖還真沒找到。。。









滿船清夢壓熙和



美軍MK48重型魚雷1990年代末的時候就價值350萬美元一枚,這都20年過去了價格漲到500萬美元一枚都不貴!而1990年代末一枚高檔“戰斧”巡航導彈(裝地形匹配那種)僅130~150萬美元, 而今年空襲敘利亞的“戰術戰斧”一枚價格是80萬美元左右,“戰略戰斧”漲到了200萬美元。

那麼,從價格上來說為啥魚雷要比導彈貴了這麼多?原因就是魚雷的製造實在是太困難了!目前可以製造反艦/反潛重型魚雷的國家:中美俄/英法德/日本、瑞典,加在一起連10個國家都沒有,而意大利只是在製造輕型反潛魚雷方面有所建樹…技術等級顯然要低了一些。

圖片上是魚雷的螺旋槳,魚雷其實就是一艘微型潛艇,也需要螺旋槳推進,也得使用舵進行方向控制,而螺旋槳的製造則是一項非常困難的事情,它可不是用一塊鐵片子再拿一把鉗子掰成的,它的製造完全是一套銅金屬加工工藝,涉及了:銅冶煉、銅精密鑄造、熱處理、各種車、銑、刨…金屬加工母床的機械加工,還有研磨、拋光…等工藝,而且在機械加工過程中所使用的各種工裝、夾具至少上百套!這有這樣才能將螺旋槳的精確設計尺寸加工出來 ,那麼為啥要耗費這麼大的力氣去製造它呢?因為螺旋槳是魚雷推進系統當中非常重要的零件,它若是加工精度太低會直接導致魚雷在航行過程中出現“跑偏”的問題,影響到魚雷能否擊中目標!還有就是螺旋槳是魚雷航行中重要的噪聲源,艦艇的聲吶兵通過噪音就能判斷出魚雷來襲的方向和距離…而螺旋槳加工的精度越高噪音就會變得很低,使聲吶兵發現的魚雷的距離就會降低,所以先進的國家在魚雷推進系統這個問題上都是嚴肅對待,一絲不苟的!


這可不是一般的紫銅絲圈,它是稀有的鈹青銅合金!那它是做什麼用的?魚雷裡面有一個裝置叫做“定深器”,就是控制魚雷航行時候的深度,如果沒有這個裝置,魚雷不可能擊中目標!而鈹青銅合金就是製造“定深器”裡面的定深彈簧,為何要使用鈹青銅製造彈簧?因為鈹是彈性非常高的金屬,即便是在“紅熱狀態”下它的彈性依然沒有改變!現代的魚雷都可以潛深至1200米以下的海底去攻擊潛艇,本身要經受非常大的海水壓力!如果採用一般材料製造“定深簧”一下就被壓斷了,所以必須採用最高級的材料才行。

“氫氦鋰鈹硼”,這是化學元素週期表中前五個化學元素,而鈹是自然界第二輕的金屬,並且是非常稀少的金屬,從鈹礦的開採,選礦→冶煉→銅合金化每一步都伴隨劇毒!具有強烈的致癌可能性!在防護措施上是非常嚴格的,到了製造“鈹青銅定深簧”的環節更是難上加難 ,因為它在紅熱狀態下仍然有彈性,使本來已經纏繞好的“簧絲”在熱處理過程中加工困難,不是失去了彈性變得堅硬無比,就是軟的像一根麵條,沒有了使用價值。我國第一代“魚–1”大型魚雷的製造過程中在這個環節上也消耗了數十公斤昂貴的鈹青銅才最後加工成功,可見其製造難度和工藝水平都是極高的!


這兩個是二戰期間魚雷所使用的陀螺,其價格等同於當時的瑞士“百達翡麗”!

陀螺相當於人的“小腦”(是管平衡神經的)魚雷沒有陀螺發射出去之後只能打轉,既不前進、也不後退,就像“半身不遂”根本不去攻擊目標!

而陀螺的製造的工藝難度要高於魚雷螺旋槳和“定深簧”!完全是精密的機械,別看上面圖片裡的“大圈套小圈”,機械加工精度(如果有一絲的精度差就可能出現陀螺卡死,那麼魚雷也就完蛋了)和製成品的光潔度都是最高等級的,據說:研磨用的砂片就幾十個規格和“細度目數”,拋光用的“布砂輪”對於棉絲的粗細都有很高的要求!完全是手工製作高級機械錶的等級(順便說一句,能製造陀螺的國家都能製造比肩瑞士的機械錶)!

通過上面對魚雷所使用的三個小零件最粗略的介紹 ,就會清楚魚雷的“貴”不是沒有原因的,就是因為它的製造等級太高了!機械部分的製造是根本繞不過去坎,唯有長期的工業化積累和工藝沉澱才能製造出來!並且它所使用的材質要普遍高於導彈,畢竟要到水下1000米去打擊敵人,材質不好經受不住海水壓力自己就“粉身碎骨”了!所以,製造魚雷的技術難度不是我們這些業界之外的人可以想象出來的!


皇家橡樹1972


圖為西方國家的系列魚雷示意圖

按照慣例,只要能自主研發和生產出重型魚雷的國家,大多都是有很好的經濟基礎和較完善的工業體系,因為重型魚雷是一項國家級的系統工程,好比能建造船隻的國家很多,能建造核潛艇的國家卻少之又少。

圖為俄羅斯戰略攻擊核潛艇

導彈是在空氣中飛行的武器,所涉及的學科相對重型魚雷窄很多;重型魚雷是在水中飛行的武器,所涉及的學科極其廣泛。

一句話:“能夠研發和生產重型魚雷的國家,基本上也同步具備了研發和建造常規潛艇甚至戰略核潛艇的能力!

重型魚雷的特點

圖為伊朗海軍裝備的“曙光”型重型魚雷

無論是輕型魚雷還是重型魚雷,它們都是由攜載平臺發射入水,能在水中完成自航、自控和自導,並最終擊中目標的水中武器。

如果說常規魚雷是一隻迅猛龍,那麼重型魚雷就是霸王龍,它擁有高定深、機動性好、隱蔽性強、攻擊速度快、威力大等特點,一枚足以把幾萬噸級的水面艦艇炸成2半。

造價成本高

圖為重型魚雷近照

重型魚雷之所以沒有在世界範圍內普及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研發和造價成本太高,在數十年前,美國的MK48型重型魚雷的造價就已經高達350萬美元,比同期的戰斧導彈還要貴,包括美國、北約在內的實力派都承受不了。

基礎工業體系

重型魚雷投放之後並不是直接瞄準目標前行的,它是靠著其特殊的制導方式前行尋找目標,這一點上,重型魚雷就需要特種鋼(接近潛艇用鋼)和精密的加工儀器來完成,不說建造所需的特種鋼,就特殊導航和特殊制導等技術都不是一般國家能攻克的。


知識延展

圖為重型洲際魚雷示意圖

據業內專家稱,俄羅斯現在正在研發一種射程超過10000千米的重型洲際魚雷。

該魚雷可以每小時約190千米的速度航行,一枚便可完成跨洲際打擊,該魚雷的戰鬥部是熱核彈頭,一旦擊中某個航母編隊,勢必是毀滅性的。


墨墨觀察


魚雷的技術含量很低。魚雷的大小不是衡量難易程度的尺子。

因為魚雷還沒有大到產生結構性困難的程度。就像10萬噸航母不存在結構性技術難度一樣。

導彈的飛行依靠翼面產生的升力,這個比水的浮力複雜很多倍。空氣是可以壓縮的,導彈飛行姿態很複雜。導彈越大,氣動力越複雜。

魚雷依靠浮力在水中航行,簡單的圓柱體的水動力的複雜程度很低。水是不可壓縮的,魚雷在水中基本保持水平運動,姿態穩定比較容易。由於魚雷比較重,考慮較多的是軍艦攜帶的數量,不能製造太大的魚雷。太大的魚雷在軍艦上無法攜帶,發射器具也不容易製造。製造一枚20噸的魚雷就像製造,500毫米口徑的艦炮一樣毫無意義。

PS回覆一下

技術難度可以從時間上體現。出現越早的,技術含量越低。出現越晚的技術難度越高。沒有反之

是先有容易的還是先有高難度的?

導彈發展快是因為導彈優越性大,速度快,通用性好,很容易大型化。彈道導彈有了自動駕駛儀和陀螺儀穩定就可以了,但是精度很差。魚雷的深度控制只是單純的機械式壓力膜盒就可以。沒有任何電子技術。液體火箭發動機的燃料泵隨燃料箱壓力變化要自動調節,火箭燃料氧化劑需要低溫儲存。最早的V-2火箭的燃氣舵要耐熱燒蝕材料。

能研製先進戰術導彈的沒有幾個國家。紅外近程導彈都是仿照美國響尾蛇導彈。光學信號調製機構只有鉛筆直徑,導引頭轉速一萬轉每分鐘。魚雷上哪個部件有如此高的轉速?

熱動力魚雷構造很簡單,用初中化學課藥品就可以產生動力。

美國的MK-48魚雷只不過採用電力做動力,用電池做能源。電力動力是發展方向。水下通訊難度大的原因是信號在水中衰減快。和技術難度沒有關係。

知道什麼叫自主控制嗎?就是發射出去後不用管了。叫自主控制,自主跟蹤。自主控制容易,主動跟蹤比較難。魚雷也能做到自主跟蹤。只不過水聲技術誤差大,控制精度低,不適合應用。很多東西不發展是因為其技術到頭了,沒有必要了。魚雷已經不是海戰的主要武器,也從來沒有是過。目前只有潛艇是必須裝備魚雷的,所以魚雷能用就好,沒有必要花大力氣去研製。主要精力放在基礎研究上。所以研製生產的國家越來越少了。魚雷技術在沒有突破的時候已經沒有什麼發展空間了。

美國的MK46魚雷在60年代設計的,沿用至今。MK48是70年代,MK50是90年代,化學能源,產量1000枚,和民兵洲際導彈差不多。也許就有人說證明魚雷和導彈難度一樣呢?

就像汽車輪胎,可以採用很多高科技納米技術,一般國家也造不出來。但是不等於輪胎的技術含量比汽車更多。

這世界上沒有什麼國家可以生產遙控地雷,不能說地雷不能採用無線電控制就說地雷的難度比飛機軍艦難度大。

全世界能造潛艇的國家只有美俄英法中德、意、西班牙、瑞典、日本、印度、荷蘭,12個國家。朝鮮和伊朗就算了。澳大利亞也造過潛艇,現在改購買了。

全世界能造魚雷的國家現在有美俄英法中德國、意大利、日本、韓國、瑞典、印度,11個國家。基本上就是造潛艇的國家。如果單以國家數量論,那潛艇的技術難度肯定比魚雷低了吧?

只是不明白,為什麼技術難度那麼高的魚雷,竟然比導彈早出現半個多世紀。1894年,當定遠號被日本魚雷擊沉的時候,低級技術難度的潛艇在哪裡?更低級技術的導彈在哪裡?

無知的人總是狂妄,自大


天明遙遙山海關


魚雷是在水裡跑,而水的密度是空氣的800倍。要讓魚雷克服水的阻力跑的很快,這個難度就很大。重型魚雷還要能大深度發射,而水是有壓力的,12米一個大氣壓,數百米水深就是數十個大氣壓,所以魚雷還需要克服背壓問題。所以,單單是讓重型魚雷在水裡跑快跑遠,就不是輕鬆愉快的事。

現代重型魚雷普遍採用熱動力,最常見的燃料是奧托II,這種燃料研製難度很大,我國也是花了數十年才搞定。所以,除了少數國家之外,熱動力魚雷就不要想了。電動力同樣很難搞,因為重型魚雷要求的航速和射程是輕型魚雷不能比的,所以電動力功率就要高出很多。

現代重型魚雷採用線導+聲自導或尾流制導,這些制導技術對於絕大多數國家來說是難以逾越的。

現代重型魚雷的戰鬥部裝藥也很複雜,魚雷裝藥威力很大,1公斤魚雷裝藥相當於1.5倍或2倍普通裝藥,這又把很多國家擋在了門外。

重型魚雷現在主要是潛艇使用,水下魚雷發射機構在技術上要比導彈發射機構複雜太多了,也不是普通國家能搞定的。(S)


聯合防務


世界上能夠研製研製魚雷的國家很少,比起研製戰鬥機的國家要少很多,魚雷這款兵器在一世界大戰的時候就已經被髮明瞭出來。不過我當時的魚雷並沒有制導裝置,只能採取直接打擊艦船的方式。

隨著科技的進步,制導魚雷出現了,目前使用最多的就是採用聲吶制導的魚雷。由於潛艇和水面艦艇在行駛過程中會產生各種噪音,這就成為了聲吶制導的各種魚雷的目標。

海洋的環境要比大氣層複雜得多,這就給魚雷的研製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包括動力系統也是。魚雷在水中航行不可能攜帶普通的發動機,為了達到高速性能,魚雷的發動機功率還要相當的大。


除了幾個西方國傢俱備魚雷的研製能力外,其餘還有包括美國,德國,意大利,法國英國等,其餘的還有俄羅斯和中國。


航空視界


這個問題有點寬泛,因為導彈有很多種,比如地地導彈(包括戰術地地導彈和戰略導彈)、空空導彈、防空導彈、空地導彈等,還有反潛導彈。所以說,要看具體跟那種導彈比。

如果跟戰略導彈比的話,重型魚雷的研製難度可能並不大,因為戰略導彈不僅是投送工具的問題,還涉及到核彈頭,而核彈頭這種核武器不是一般國家能研製出來的。

還有反潛導彈,因為反潛導彈也叫火箭助飛魚雷,從名稱就能看出來,它是在魚雷的基礎上研製的,說白了就是把魚雷當戰鬥部。連魚雷都搞不出來的話,怎麼能研製出反潛導彈呢?

如果跟一般的空空導彈、空地導彈和防空導彈比的話,重型魚雷的研製難度可能要大一些,因為水下戰場遠比空中複雜,水的阻力要大得多,魚雷的速度想提升起來很難,還有水下不能依靠雷達,只能靠聲吶來探測目標,作用距離短。還有制導的問題也是個難題。種種因素導致研製一種魚雷要比研製一種導彈難得多,成本也高得多。

當然,重型魚雷的威力要比一般的導彈威力大,因為是在水中一定深度下擊中目標,水中爆炸產生的威力比空氣中爆炸產生的威力要大得多。


東方談武器


至於原因。個人分析主要有一下兩個:

第一,需求量小,而且魚雷還是一個體系工程,涉及到材料,化工,水聲(小眾專業),熱動,流體力學,自動化。更坑的是,這個體系和其他兵器比起來幾乎都是獨立的。只與潛艇製造體系有很少的交集。應用面及其狹窄。導致願意投資的國家很少。只有幾艘潛艇的國家研究這個還不如直接在國際市場上購買貨架產品。

第二:貴。及其貴。mk48早期型造價將近400萬美刀,現在更是天價。就算財大氣粗的美帝也是mk48縫縫補補陸續改進。這也是為什麼潛艇訓練用魚雷通常要回收的道理。彈道導彈實彈發射的視頻經常看到。但是實彈發射魚雷的動圖還真沒找到。。


1466712860297


這不廢話嗎。魚雷的動力就是第一大難關。目前的主流otto技術才有幾個國家掌握。動力關過了之後,最難的就是引導部。水聲探測技術比雷達探測技術難多了,海小水聲條件複雜,雜波一堆,有效過濾掉雜波沒有可靠實力根本做不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