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美軍只在夜間發射戰斧巡航導彈,這是為什麼?

蜀中行講武堂


美軍也不是隻在夜間才發射巡航導彈,白天發射戰斧巡航導彈的次數也多了去了,畢竟美國的

戰斧巡航導彈可是一種全天候作戰導彈,而我們之所以有這種“美國只在夜間發射戰斧”的錯覺,可能是因為受到近幾年美國在中東地區進行軍事打擊時大部分都是選擇在晚上這個時間段發射戰斧(當然,伊拉克戰爭和海灣戰爭時也是選擇在晚上發射導彈)的影響,不過,不管是什麼導彈,其發射時間從來都沒有白天和晚上之分,只要時機合適,任何時候發射都是可以的!

美軍之所以選擇在晚上發射戰斧導彈,主要是因為在晚上對方的防空體系相對於白天來說是比較弱的,此時發射戰斧導彈進行打擊的話提高了導彈的突然性,可以收到比白天更好的打擊效果,因為夜間防空本身就是對一個國家防空能力的挑戰,尤其是一些軍事建設落後的小國,沒有像大國那樣完善的防空體系,比如缺少夜間使用的戰備值班雷達和全天候戰鬥機等,面對在晚上來襲的戰斧是巡航導彈,那些只能在白天發揮作用的戰機和雷達就要歇菜了

還有一點,就是晚上的時候,相對於白天有著更好的打擊環境(只對於美國或者其他大國這種用著完善全天候作戰體系的國家,小國除外),因為在晚上的時候沒有白天那麼多飛機,電磁環境也相對簡單很多(雷達信號少),導彈不容易受到干擾,所以,對目標的打擊也會有著更好的打擊效果!

這就是為什麼美國選擇在晚上發射戰斧導彈的原因,

不是因為戰斧只能在晚上使用,而是為了提高導彈的突然襲擊性和打擊效果,畢竟,全天候作戰能力是軍事大國的專利,而大部分國家在晚上的時候作戰效能都會下降幾個層次,尤其是夜間防空,對於這些效果小國來說本身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所以,不選擇晚上打你那選擇什麼時候?


哨兵ZH


戰斧式巡航導彈是美軍開發的縱深打擊武器,這種導彈採取低空亞音速突防模式,最大飛行距離可達2500公里。由於導彈使用的是慣性制導加地形匹配或衛星全球定位修正制導技術,因此不管是白天發射還是晚上發射,導彈本身的打擊效果差不多都是一樣的。之所以會出現導彈經常在半夜發射的情況,主要還是受人的因素影響。

資料圖:戰斧式巡航導彈

站在戰術角度講,選擇在半夜發射戰斧導彈,本身就有助於提升導彈的生存能力,因為大多數情況下半夜時分目標的防禦工作都會比較鬆懈,攔截反應也會變得遲鈍,導彈打擊效果將能夠得到有效提升。而且戰斧是亞音速低空巡航導彈,如果白天發射,一大批戰斧飛過去大家都看得見,到了半夜除了戰備值班人員其他人基本都睡了,而雷達又很難照到低空飛行的戰斧,被發現的幾率就會大大降低。這裡補充一個例子:以色列曾經選擇在早飯之前進行一次空襲活動,結果空襲對象的指揮官和飛行員剛好在準備吃早飯,他們還沒來得及反應過來,停機坪裡的飛機大部分已經被以色列直接摧毀,這就是善用時間段帶來的戰果加成。

資料圖:美軍夜間發射戰斧

另外,美軍發射戰斧導彈實際上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需要先經過指揮官決策,並提交給司令部評估是否有必要實施打擊計劃,在確認方案的可行性之後才會派遣任務行動載體平臺(戰斧是通用巡航導彈,用於發射戰斧的可能是軍艦和潛艇,也可能是陸基發射車和空軍飛機),而接受任務的導彈載體平臺還需要做好準備,隨後才能發射導彈。由於指揮決策往往是在白天進行的,因此等到導彈可以發射的時候,往往也就是下半夜的事情了。

資料圖:美軍夜間發射戰斧導彈

另一種可能的情況,就是東半球和西半球時差產生的晝夜分別影響了我們的認知。因為美軍發射戰斧的中東區域處於東半球,而發出指令的司令部卻位於西半球,這種地理位置的差異,也會讓我們習慣性地覺得美軍只在夜間發射戰斧巡航導彈。實際上對於西半球的決策者們而言,這個時候可能是大白天。


白虎堂


戰斧巡航導彈最大射程2500公里,最大時速891公里,彈頭命中精確從最初的10米改進為1米,具有很強的低空突防能力,是美國從敵防禦火力圈外投射的縱深打擊武器,能夠自陸地,船艦,空中與水面下發射,攻擊艦艇或陸上目標。


從公開報道中可以總結出,美國用戰斧導彈打擊對方時,不管是潛射、艦射還是空射,大多選擇在夜間。今年4月6日20時至21時之間,美軍位於地中海東部的兩艘驅逐艦發射了59枚戰斧式巡航導彈,打擊敘利亞中部的沙伊拉特軍用機場。2003年3月25日晚,美軍分別從紅海和海灣發射20枚戰斧式巡航導彈打擊巴格達及其周圍地區的軍事目標。類似例子不勝枚舉。


戰斧巡航之所以多在夜間發射,不外乎三點原因。第一就是有利於保持打擊突然性取得最大毀傷效果。我們知道,戰斧導彈具有較高的精準度,由於其導航複雜性,其命中精度並不受白天或黑夜影響。但是,夜間一般都是對方警惕性最差的時段,這個時候人們的警惕性比較差,防禦工作都會比較鬆懈,攔截反應也會變得遲鈍,在夜間使用戰斧巡航導彈,有助於提升導彈的生存能力,可以達到突襲的效果,讓對方預警、防空等系統等來不及作出反應。

第二個原因就是,戰斧巡航導彈一般攻擊的是具有較高軍事價值或者政治價值的目標。白天這些目標可能處於機動狀態規避打擊,但是到了夜間,這些目標特別是飛機、大炮等武器裝備基本都會歸位,相對來說比較集中,這個時候用導彈突然發起襲擊,可以最大限度摧毀對手實力。


第三個原因與戰斧導彈載體有關。F117隱身飛機是戰斧導彈的空中發射平臺,儘管這款飛機隱身性較好,但是白天在對手空域飛行時,仍然有被發現的可能性,而在夜間則可以增加對方發現的難度,從而規避被擊落的風險。


大國策


防止敵軍用竹竿捅下來



華智觀點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主要就是兩點原因。

第一,增加攻擊的成功率。

其實反巡航導彈,最重要的不是所謂攔截擊落,而是在於探測到導彈。

而探測巡航導彈並非依靠單一平臺,是有一整套完成的探測偵查體系。

這套體系原則上可以全天候作戰,但在夜晚的效果當然比白天要差一些。

這樣一來,巡航導彈的攻擊成功率自然要高一些。

而對於巡航導彈自己來說,白天夜晚攻擊的區別不大,自然要選擇也晚了。

第二,儘量減少誤傷平民

目前英美作戰,都會盡量避免殺傷無辜平民。

巡航導彈主要攻擊固定目標,攻擊前選擇目標是很謹慎的,儘量會避免誤傷平民。

但是,如果是白天,就存在平民四處活動,被誤傷的可能。

而夜晚普通平民都在睡覺,誤傷可能性就會降低。


薩沙



美軍又在敘利亞使壞了~

對於我們90年代成長起來的人而言,美軍在南聯盟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中發射“戰斧”式巡航導彈的鏡頭是少年時代揮之不去的記憶,“戰斧”導彈劃破夜空的場景也是我們對“現代戰爭”、“精確打擊”最早的、最直觀的認知。

那麼美軍為何往往選擇在夜間發起“戰斧”導彈攻擊呢?這是以下三個方面的因素綜合考慮的結果:一是突防的需要,二是戰役突然性的需要,三是三軍聯合攻擊的需要。

我們先說“突防需要”,眾所周知“戰斧”導彈作為一型依靠GPS/地形匹配製導的巡航導彈,其引導並不依賴於光學/紅外設備,發射條件對於氣象、時間要求較低,導彈具備全天候攻擊能力。相對的,大多數國家的防空網絡由於無法做到全天候覆蓋,大量的防線缺口依然有賴於光學指揮儀乃至目視引導的高射炮/高射機槍填空,在夜暗條件下這些防空武器的工作效率相比白天是大大下降的。

可能很多人要問,戰斧導彈發射的時候不是拖著火光嗎?那是因為這是發射階段,使用固體火箭從發射平臺上發射,約1分鐘後轉為巡航階段,巡航階段的戰斧導彈有小型渦輪風扇發動機推進,導彈帶有一對“翅膀”(巡航導彈基本都是如此),基本原理跟飛機一樣,為了規避敵艦或雷達搜索系統,此時導彈此時海上可在7~15米高度飛行,陸地可在60米以下高度飛行,飛行時速610-920千米/小時,如此低慢的飛行目標,人品大爆發,用步槍都能打下來(步槍射程400米+)。

    而一般的防空炮都需要通過目視發現並判斷目標的高度和航向,從而調整設計諸元,因此夜間擊落目標的概率要大大下降。

    “戰斧”導彈選擇在夜間發起攻擊,有助於導彈藉著夜幕掩護突破敵方部分防空火力的攔截,極大提升突防效率與攻擊成功率;而“戰役突然性”需要則是美軍充分考慮了人類心理變化與生活習慣之後做出的決策,按照醫學研究,普通人在凌晨3到4點之時是決斷力、注意力、行動力最差的時段,也是最為疲憊的時段。同時,此時大多數人都在沉睡之中,選擇這一時段發起攻擊,無疑會極大地起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效果;最後,按照美軍使用航母艦載機的戰鬥原則,艦載機發起第一波攻擊的時段也往往是在後半夜4到5點鐘,這樣完成攻擊返航的時間大約是清晨6到7點鐘,可以利用初升的太陽回收飛機。“戰斧”導彈在夜間發射後,大約可以保證與第一波出動的艦載機同時對敵軍目標發起攻擊,以求得最大的打擊成果。以上幾個因素綜合考慮,就是美軍為何往往選擇在夜間使用“戰斧”導彈的原因了。


    以上,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探討。如果贊同我的回答,也歡迎點擊關注我的頭條號,及時收到更多回答。


    軍武次位面



    Aranel


    美軍晝思夜想的就是如何最小傷亡和最低代價,打贏現代化戰爭。所以,這種腦子也用在了發射戰斧導彈身上。

    其實這裡面存在幾個因素的考慮:

    首先,技戰術要求考慮。對於“戰斧”巡航導彈本身來說,屬於低空中速小目標性質,儘管本身具備地形匹配和對敵假想防空陣地進行規避。但是仍然屬於比較容易攔截的目標。在夜晚發現難度大,尤其是暗夜條件下,戰斧飛行高度低,100米以下很難提前探測到,目視發現困難。有助於提升突防打擊概率。儘管如此,我們也得補一句,儘管美軍在戰斧設計上費勁心思,但是就打擊敘利亞情況下也損失極大,因此暗夜發射條件只是一個相對條件,而不是絕對條件。

    其次,參戰人員生理和心理考慮。最主要考慮到被打擊方的心理問題,戰斧一般從發射到命中目標可能在30到45分鐘的時間,因此打擊目標的時間通常會選在,2-3點發射,3-4點達到目標。這個時間是作戰人員最容易疲勞的時間,夜班也一樣。而且要打擊人員密集目標,這個時間也是睡覺最不容易醒的時候。能夠造成最大的殺傷可能性。

    還有一點,被打擊方的心理承受力的考慮。在凌晨時分嗎,聽到突然的爆炸聲和熊熊的火光,沒有什麼事情比在懵燈狀態下看到這樣的情況更刺激人精神的辦法了。

    因此,用戰斧打擊目標選在午夜發射,也是美軍精打細算,盤算許久的結論。

    以上內容僅為個人一些簡單的認識和想法,供拋磚引玉,歡迎更多討論和交流互動。

    軍事天地


    為什麼美國的海軍只在夜間發射戰斧導彈?

    1991年1月20日凌晨5時,“沙漠風暴”行動中美國軍艦發射的精確制導巡航導彈摧毀了伊拉克的指揮和通訊設施,大批巡航導彈精確命中伊拉克軍事目標震驚世界。在持續38天多達10萬架次的空中打擊下,伊軍一線防禦部隊的戰鬥力平均下降了50%,各級指揮與控制系統都遭到了嚴重破壞。

    巴格達2003年3月20日凌晨5時30分左右,美軍從部署在紅海的戰艦上發射的首枚“戰斧”式巡航導彈正抵巴格格達,數架F一117戰鬥機也幾乎在同一時間投下重達上千磅的精確制導炸彈。

    2017年4月7日電 ,美國向敘利亞境內一大型機場發射了約60枚戰斧導彈,摧毀了部分機庫和飛機以及 油庫等目標。


    夜間發射戰斧導彈主要以下幾個原因:

    1. 減少潛在的傷亡。 在夜間出現在目標的平 民比較少,夜間發射將最大限度地減少平 民死亡或受傷人數。特別是這種軍事攻擊,美軍通常在凌晨2點左右發射戰斧導彈然後一個小時左右擊中目標。凌晨3點也是一天內人員最疲勞的時候,軍事基地通常警戒比較放鬆,加上是半夜人通常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反擊反應通常很慢。



    2. 夜間導彈生存能力強,不容易被光學器材發現打下來。要在夜間擊落 戰斧最困難的是,不能使用光學瞄準器材,而多數防空火炮和導彈都要依靠光學瞄準器材,純夜視器材的偵測打擊戰術很少。中國曾在五六十年代利用探照燈照亮天空,然後用高炮擊落過境偵察機的故事就在於眼睛目視偵察遠比器材有效。如果在白天,巡航 導彈一般是低空貼著山谷飛行,沿途居民都會發現目標,然後用手機和電話報告位置,攔截方可以提前半小時在必經之路以高炮設伏攔截。亞音速低空飛行的巡航導彈在現代密集的高炮火力面前,幾乎沒有多少生存能力。所以要晚上打,讓高炮打不到目標。


    3.增強對軍事目標如機場跑道,油庫,機庫,彈藥庫,以及機動雷達和導彈陣地的打擊效果。戰時,許多軍事目標為了防止空襲和導彈攻擊都處在機動中,只有晚上凌晨以後人員要休息才進入固定位置待命,這個時候由於目標相對固定,非常有利於巡航導彈精確打擊。尤其是對機動式雷達和防空導彈,最有效果。


    蜀中行講武堂


    戰斧導彈,是美軍研製的艦對地巡航導彈,美國的戰斧導彈有三種型號,分別為戰斧戰略核導彈、對地常規攻擊導彈、戰斧巡航導彈。近年來,美軍發動了很多的戰爭,戰斧導彈都是先行軍,率先開路,為美軍掃清了障礙。而今年剛剛對敘利亞發動的59枚戰斧巡航導彈,更是讓人觸目驚心!

    那麼,數次的對外戰爭中,美軍為何都是在夜間發動戰爭呢?白天不好麼?

    在發射戰斧導彈時,發射平臺的火力控制系統準備,並執行對地攻擊導彈任務。發射平臺發射戰斧導彈,導彈向前推進,並轉變為巡航飛行,然後再預定的路線上飛行。在飛行過程中,戰斧導彈利用地形匹配、數字場景匹配區域失聯和全球定位系統巡航,在執行任務過程中,有些戰斧導彈為了執行精確打擊可以通過與衛星相連達到精確攻擊目標。它是一種網狀武器,更是一種攻擊系統。

    戰斧導彈在攻擊目標的過程中,在夜間發射,可以做到出其不意,攻擊不備。畢竟那個時間,對方很難察覺,這種突襲的成功率很高,讓敵人在睡覺中被攻擊,不僅僅只是攻擊目標,更是一種戰術,一種心裡上的對戰。

    美軍在夜裡攻擊,必須要保證的成功率,可靠性對於美軍來說相當重要,美軍擅長打有把握的仗,從數次的戰爭中,美軍依靠可靠的情報才得以勝利,然後先發制人,在夜間發動戰斧導彈,旗開得勝!

    還有就是夜間發射戰斧導彈,善於捕捉信號,能夠及時發現是否出現錯誤或者路線不對,這就和中國發射火箭一樣,都是晚上發射,善於捕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