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看病,10个医生10个方,这种情况科学吗?

指尖上的中医


这位年兄可能是想这样问,中医看病十个医生十个方是否正确?对吧?

要知道,科学并不代表正确,科学是人们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其中之一,或者说是现代人普遍使用的用于解决问题的主流方法论。

但这个世界上还有科学之外的用于解决问题的其他的理论体系,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就是这样的一个体系。

现代人由于受所受教育的限制,不了解我们祖先留给世人的历经数千年考验的文化遗产,幼稚地认为现代文化统统优于古代文化,把“科学”这个现代文化的产物当成衡量一切事物是否正确的价值尺度,是一种无知的体现。

其实真正了解科学的人士,才不会认为科学是完全正确的东西,恰恰相反,真正的科学精神是要不断地否定自己,去追求逻辑上的终极自洽和他洽。

所以,中医是中国古老智慧的结晶,而科学,是西方文化发展至今的现代文明的产物。问中医是否科学,其实是在拿中国的古老智慧和西方现代文明去作比较。这种问法是不对的,也是不会有答案的。

至于中医的十人十方,说明医生每个人对疾病的理解是不同的,不光中医,西医也是一样的情况,只是每家医院对于某种疾病的诊治方案都是由本医院权威专家约定俗成的,更由于受医院内自有药品的限制,造成诊治方案基本雷同的情况。其实不同医院的诊治方案和用药也是有很大差距的。

这个世界上肯定是存在好医生和差医生的,也同样会存在好医院和差医院的。

医生和医院天天都摆在那里,选医生和医院要靠我们自身的认识能力,还有经济能力来决定,没有一定之法。


养生非常道


十个医生十个方,这种情况很正常。并不只是中医存在这种情况,在西医上也是如此。每个大夫都有自己的一套治疗方案,也都有一些自己用惯了的药物,每个人都不一样。

就好像我在门诊上遇到霉菌性阴道炎的病人,我习惯性地会先开硝呋太尔,因为我觉得这个药既不贵效果也不错,久而久之就用的顺手,第一个想到就是它。

而我一个同事,基本上每次都会开克霉唑栓,因为她觉得克霉唑栓虽然稍微贵了一点,但是每次只需要用一粒,简单方便。

那我们俩这治疗的药物开的药方不一样,是不是俩人里面有一个是错误的呢?并不是,不管是硝呋太尔制霉菌素栓,还是克霉唑栓,都是针对真菌感染,霉菌性阴道炎的常用药物。

在医学上,只要是符合临床诊疗规范的,医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用药习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式。只要合理,都是科学的。这点不分中医西医。


妇产科女司机



答:正式开答之前,先说一个事,一个真事。

话说,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间,中国积贫积弱,饱受西方列强殖民、侵略之苦。

国人因此不断总结、反思,最后把国家落后的原因归咎于中国传统文化落后。

许多激进之士呼吁变革,声称要拯救中国,要扫除旧文化,要废除汉字。

刘半农说:“汉字不灭则中国新文化无望。”。

瞿秋白说:“现代普通话的新中国文,必须罗马化,就是改用罗马字母,要根本废除汉字。”

钱玄同著《注音字母与现代国音》,声称“就非另制拼音新字不可”,

蔡元培只好妥协说:“汉字既然不能不改革,尽可直接的改用拉丁字母了。”

……

好家伙,一场废除汉字的狂潮卷地而来。

但是,折腾来折腾去,折腾了差不多半个世纪后,消停了。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中国汉字,仍然以蓬勃的生命力充当着中国新文化建设的载体,发挥着其无穷无尽的能量。

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又发生了一段小插曲。

彼时计算机发展迅猛,如何在小小一个键盘上敲打上几千个形体各异的汉字,成为了许多有识之士的心头大虑。

当时,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话:中国汉字已经到了一条死胡同了,该寿终正寝了。

但是,王码五笔、智能ABC等汉字输入法仿佛在一夜之间就涌现出来了。

现在,众多键盘侠可以轻而易举地以每分钟数十字的速度在键盘上打字、狂喷老祖宗遗留下的文化,比如中医。

我本人对医学上的东西一窍不通,说不上什么大道理。只想淡淡说这一句:今天黑中医的人,仿佛当年那些黑汉字的人。

有一句话怎么说来着?

“你可以欺骗所有人于一时,也可以欺骗部分人于永远,但是你不能欺骗所有人于永远。”

中医能够存在几千年,自然有其发展和延续的道理。且这里面又灌注无数人的心血,总归不是任何谁,简单地用“骗子”二字就可以否定得了的。

好吧,就算您真的把中医视若弃履,您也不能阻止别人对中医的尊崇和传承。

2009年7月31日,韩国成功将《东医宝鉴》初刊本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实际上,《东医宝鉴》中引用的几乎全部都是中国医书,里面提到中国医书书名的就有83本,引用有据可查的中国古籍达到123部。

还有,小日本对中医推崇备至,称中医为汉方、汉方医学,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他们就通过立法、规范流程、严格管理等手段,积极完善了中医药的生产与推广,形成了一整套的汉方药制剂生产规范化、标准化过程。其政府在公布的《OTC汉方制剂承认标准》中,收录了236个中医处方,明确规定了汉方制剂的成分规格和功能效用。2001年,汉方医学成为其医学和药学教育的核心科目。2006年,日本医学会通过“汉方专门医”认证制度。

现在,在中成药制剂方面,日本已经走到了中国的前面。

墙内开花墙外香,会是中医最后的宿命吗?


覃仕勇说史


同一个病人,得了同一个病,十个中医开出十个处方,这个让我想起来“海飞丝”洗发水广告里面的美女,美女一头乌黑的秀发,看起来非常的飘逸。秀发飘逸,视觉效果很美。

我们中国的书法,有一种叫做草书,草书高手喝下四两黄汤,酒劲泛上来,立即写出一篇飘逸的书法佳作来。现代诗人写诗,他们一边走在海滩上,看着比基尼性感美女留下口水,一边诗兴大发,转瞬间一首首飘逸的现代诗喷薄而出……秀发、草书、现代诗,它们都可以飘逸,看起来很美的样子,但是作为药生死的医学,它应该飘逸吗?

医学上的飘逸,等于是随心所欲,往小了说叫做缺乏统一标准,往大了说叫做谋财害命。医学也是科学学科的一种,它不是哲学,不是诗词,更不是艺术,而是应该精确到每一根血管的位置、每一片药片的含量有多少的严谨学问。医学是为了治病救人,而不是为了美,为了飘逸。

鲁迅曾经在日本仙台读医科,为了让血管看起来更美一些,把血管画的偏了一点,就被他的老师藤野先生批评。药片含有那些化学成分,具体多少比例,患者每天吃一片还是吃两片,或者三片,都应该有严格的规定,而不是医生可以随心所欲,“按照经验”“飘逸”的开。


怀疑探索者


我曾经非常迷信中医,觉得老病要去根还得是中医,但经过2017年的两场病让我彻底对中医失望了!因为手腕子疼,住进了一家知名中医院,各种化验,各种设备一顿检查,最后诊断痛风,开始治疗了,针灸,敷药理疗,点滴,主治医配制的颗粒冲剂、医院药厂生产的汤药多管齐下,半个月过去了,说一点没效果不过分,和入院时的感觉几乎没有改变,这时,账面显示,已经花去了八千多元钱,实际上,在这住院的半个月中间,因为不见效果,曾经怀疑医生给下的痛风诊断,向医生质疑过,但被医生否定了,咱们一想,还是相信医生吧,毕竟咱自己是外行。无奈之下,出院了,出院前向查房的科主任提出疑问,半个月时间,花了那么多钱,一点都没治好,怎么回事?科主任多厉害,一句话解决问题“这病全国也没几个能痊愈的”!我彻底服了,也不想打仗,就回家了。因为是我的商保定点医院,后来因为瘙痒又住进了这家中医院,还是那样,化验检查,弄了一大堆报告单,一叠各种片子,说是按湿疹治疗,吃颗粒冲剂,吃汤药,打点滴,用甘草和艾草洗身子,十来天,没效果,还有点加重,医生又说了,好像是脂溢性皮炎,局部牛皮癣,改了药方换掉了所有内服药,这回加上了外用药膏,又治疗了十天,没有好转,到这时,已经是体无完肤了,只好出院回家,后来,一个熟悉的医生,免费给看了一下,说不用治了,你这是药物过敏,说是用激素类的静脉点滴过敏了,不用再治了,别用药,自己就能好。我想起半年前的确是在一家大医院打过一段时间地塞米松。这回我停了所有药,又过了两个来月,没有治疗,自己就痊愈了,对中医的印象坏了,我很无奈,也想,是不是中药材的原料不好了?

此文发出后,有的网友在评论中,提出了疑问,认为中医类的医院不该有CT、B超等设备,我手头还保存着中医类医院做的肺CT片子和腹部彩超的片子,手里也有没吃完的医院给开的颗粒冲剂,把这些拍个照,只要一拿出来就轻松驳斥了那些中医类医院不用设备和医院不能按主治医的方子生产制作颗粒冲剂的说法,只是因为这些都有医院的名称,不便上传,所以,只好作罢!以后,对于县乡小地方没有大规模医院地方的人所做评论,不再一一回复!


与非或非gy


简单说一个下肢瘫痪。病人是一五十多岁男士。双下肢先麻木渐渐的不能行走导改渐渐地无知觉。多方检查无腰椎病,无颈堆病。

处方一医院。补阳还五汤加减十剂趾间冷痛,

方二,大活络丸,煎剂千年健,王不留行,川牛膝。

方三,补阳还五汤加大活络丸。

以上服后有效但效果甚微。停药一段时间依然。

民间方一,怀牛膝,木瓜各二两,制川,草乌各15克先煎。外加洗药。

方二,干姜,附子,肉桂,加二妙散。

服之效嶶。

方三乃一老人看后处方,(附子,制川,草乌大剂量,干姜,甘草)先煎,补阳还五汤黄芪改党参,加水蛭粉,地鳖,

上药三剂改补阳还五汤加水蛭粉,地鳖。五天有知觉,八九天可扶着起床站立,半个月能自己下床行走。不在内服药,只用花椒,筋骨草,艾叶,活麻根熬水熏洗。

以上方药不可否认都对症。都明白此病为寒疑气滞导致。用于轻嶶一些症侯效果都会不错。只因此症为陈寒湿淫,病人体质尚盛。故轻药无解。非附子,川草乌迅猛之剂不可为。此亦为经验方也。

药无定方,方不定药,每个医生思路和惯用方剂不尽相同。有人擅用温胆汤,有人惯使八珍汤,或青龙,或白虎或桂枝芍药汤。能异曲同功即良方。不单说中医西医亦如此。一个感冒有人用感冒清,有人用感冒灵,有人用感康,,,,等配以磺胺类辅助药。在病人无胃炎胃溃疡状况下有人用ABc(水杨酸片)。效果等同。你能说谁对谁错?每个人的经验不一样。

又例,一中年人嗝逆。中西医都看过多次依然不治。一游方道人碰见,处藕节半斤水煎服。一剂而愈。难道说前面的医生都不行?

所以医者无疆。严格定义说,无论中医,西医,处方都不会千篇一律。千方一律的是在校生。


苍山孤雁4


射击的秘诀,无论是古代传说中善于射箭的甘蝇,还是第2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男子自选手枪慢射冠军许海峰,他们的秘诀都是三点一线,如此这般,任何人都可以轻松登上冠军的领奖台,梦想成真。然而理想是美好的,道路是曲折的,现实是残酷的:

一、秘诀的缺陷

1、根据“三点一线”理论去集会上射击气球,距离再近,成绩也是零,为什么?枪没有准星。

2、狂风大作,“三点一线”就会失灵,风有阻力,也有侧应力,打偏是一定的。

3、如果超远距离射击敌人,班长告诉你,枪口要抬高一些,因为地球有引力。

4、兔子在前面跑,你在后面用枪打,噢,比我的枪子儿还快!?因为你没有计算超前量。

5、第28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女子10米气步枪射击冠军杜丽 的秘诀是:描准就打,一秒不等。

大家可以提供一千个方案,来说明科学的三点一线实在不是十全十美。

射击秘诀三点一线的理论,无疑是科学的,但是要想百发、百准、百环、百冠,等于挑战永远不可能!

二、中医难上加难

中医看病,看似简单,望闻问切,太简单了,金、木、水、火、土==酸、甜、苦、誎、咸,中医秘诀就象做饭来调味:酸了加点糖,苦了加点水,软疲用人参,起火喝黄莲,然而北京烤鸭排队买,条友烧鸡没人睬,为什么?!

1、中医必须精通五运六气等等八卦、易经知识

张仲景所谓:不知易,不足以言大医;老子理论:大厨无味,顶级厨师首先考虑的是原料的本味,绝不会把苦瓜想法设法做成甜食,把海味再加勺味精,中医不考虑人类生存时空环境——八字命理,永远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2、精通医理、精通药理(略)

3、整合现代科学

我主张中西结合,“原上草”条友批评说“你爹你妈生了个化学儿子”,我的回复是“噢,原上草是单性生殖啊”,他在批评我中西结合和稀泥,我在宣传与时俱进创新篇,现代科技产品什么激光刀、X光透视、微创等等一大摞,品牌上面绝不写"西医独用"四个字,中医都是大傻瓜,为什么不可以驾轻就熟、拿来就用超西医?!

4、皇帝老儿,号称万岁,召集天下第一、第二、第三的中医成立太医院,但是我们常常发现三个太医三个方,康熙大帝: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结果所有寡人寿终正寝见闫王!

真理是相对的,真理是发展的,科学是真理的狗腿子,我们应该欢呼真理,尊重科学,因为他引导我们走向光明,走向健康,但是必须注意:科学在迷朦瞌睡的时候烟筒里招手,豪不伪装带领大家走向黑洞,跌下深渊!中医是科学的,但绝对不是百发百中,永远在探索的路上修正方向奋勇前进。

问题:中医看病,10个医生10个方,这种情况科学吗?

答案:各就各位,准备射击——应用科学的三点一线理论,十枪打不出百环,立即就地枪毙!

大家异口同声:邀请探索家、刚去了二位闪亮登场,欢迎科学嚎客实战试试!


贵龙时空学


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中医早该退出历史舞台了,别在忽悠欺骗广大国民病友了,我去年浑身难受,身上骚痒起湿疹,看了好几个据说祖传中医,花了上万元吃中草药一点用都不管,无奈今年去医院检查,血糖很高,原来一切都是糖尿病的元凶,可由于信中医错过了早期干预,发展成2型病人了,这中医花钱不说,担误病情,实属害人不浅,所以大家有病要去医院看,千万别信中医了。


白1823775


中医最缺乏的可能就是科学精神,这个学科是没有争论的,因此十个医生对一个病人开出十种处方,被认为是合理的,无须争辩的。大家都是同行,你好,我好,大家好,和气生财。西医不行,他们脾气大,。我爱人颈淋巴结有点肿,到上海仁济医院去看,一位年青医生提出要穿刺,病检。我们付了费,拿了化验单到病检室,一位十分认真的二医学院的教授,看血液化验单之后,拿起了电话,就给那位青年医生打电话,问他:你凭什么病徴,要让这位病人穿剌!?后来他要我们去找另外一位医生,开了点消炎药。回家来,过两天肿消了。

国家一直强调中西医结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请看在回答悟空先生问答的,中医专家们有多少中医师提到这一点的,很少。因为中医的不少人觉得自己就是神医。我在这里再提一个问题,可能有助于对传统中医的实际估价。这个问题是:为什么在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之前,古人认为:人生七十古来稀?这是唐代大诗人的总结。直到明清,过甲子之年都被认为是高寿大寿,少而又少。那时候没有西医的掺和,是中药的天下,请问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不到七十岁,这是为什么?

我认为任何一个理科学科,如果没有争论,不向前看,不尊重相关科学的发展,只是向后翻皇历找科学依据,根据旧有的观念判是非。那就不好,只能原地踏步。


信敏498


西医生本身就隐藏着一个西方的秘密,那叫“科学!”了。我最喜欢问他们的,“吃饭没有?”,你喜欢吃什么菜?他们都说“咸鱼!”,不知是巧合呀!还是露馅了,不信你们都可以试问一声西医他们,一样按我这样问,请问你们西医生最喜欢吃的菜是什么菜,他们不就一起回答“咸鱼!”你就赢我嘛,……我光光到卫生间解手时,拿着手机科普了一下,原来是说起科学!还是西医们看病较科学,因为他们不用动脑筋的!反正中医内涵范围太广了,简直包含着中国人的不同技法,各人的学术不同,药物遍山视野,几千几万种不等,古人对于学术真是麻烦,要么要认识本草,要么要了解药性,要掌握归经,针对病情,学会组方,名方妙用,诊断口诀,辨证论治等等,难怪遭到西化生歉弃,这个时代要苦读深记,还够科学吗,……总之西医呢?不论如何,走进医院,穿上孝服般西装便是白衣天使了!不管你是内因外因,头疼脚痛,病重病轻,故对付中国十三亿人,有标准,只要是用一种药,科普死海技术“氯化纳!”也即一个方就够了,……不过看来他们所用的还是“原来于咱们土族用淹咸鱼法的盐水!”吧!不过它们科学就科学在取之不尽、用之不完,不过说来也怪,他们西方战犯的遗物,不论谁接触他们都是不吉利的,真的死多多!但是他们好就好在没罪,有个“身心青白!”,该死的还是所谓被“骗得人财俩空的患者!”你的命连几万块都不值看什么病?告诉你有风险的,医生尽力啦……有一次也挻怪,眼看推一位进往太平间,只听许多人在高声大哭,可是有一个西医狗在外面冷笑着说,又一条咸鱼啦,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