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著名女畫家,被丈夫當作搖錢樹,被女兒拋棄,最終孤獨離世

在世界美術史上,法國女畫家伊麗莎白·路易絲·勒布倫是個傳奇。

她一生坎坷卻畫心不改,在不幸和動盪中創作了800多幅油畫,其中《畫家和她的女兒》《與女兒朱莉在一起的自畫像》等作品被巴黎凡爾賽宮、英國國立美術館等世界頂尖機構收藏,且被標註為“永不外借”的珍品,堪稱史上最成功的女畫家之一。

1755年,伊麗莎白出生於巴黎一個肖像畫家庭,父親給她取名伊麗莎白·路易絲。作為家裡的第一個孩子,按道理,伊麗莎白應該被視為掌上明珠倍加呵護,可是由於母親不願意帶孩子,僅3個月大的伊麗莎白就被送到鄉下,由一位農婦照看;長到6歲,伊麗莎白又被送到修道院寄宿學習。

法國著名女畫家,被丈夫當作搖錢樹,被女兒拋棄,最終孤獨離世

應該是基因使然,在那裡,伊麗莎白表現出了驚人的繪畫天賦,宿舍的牆壁上、課本上的空白處都被她畫滿了各種人物肖像,至於功課,她則顯得漫不經心,老師不得不將情況反映給家長。母親聽後漠不關心,作為畫家的父親卻有些沾沾自喜:看來後繼有人了。

1766年,11歲的伊麗莎白終於回到父母身邊,一邊讀書一邊跟父親學畫。在父親的指點下,她進步飛快,其畫作儘管稚嫩卻得到了許多大畫家的讚賞。得意的父親對她更是寄予厚望,預言她會成為一個天才畫家。

快樂的日子總是短暫的。13歲那年,伊麗莎白的父親去世了,她不僅失去了專業上的導師,慈愛的天空更是塌陷了。守寡的母親性格越來越古怪,對她嚴厲而苛刻。伊麗莎白默默地承受著,把滿腔的思念和委屈塗抹在畫布上。兩年後,母親再婚,繼父是一個唯利是圖、吝嗇成性的粗鄙商人,還斷言伊麗莎白畫畫是浪費時間和金錢,對她橫加指責,意圖扼殺她的未來。

而伊麗莎白認定畫畫不僅是在實現父親的願望,更是自己生命的希望,她排除一切干擾,更加用心地作畫。她以女性畫家特有的細膩筆觸,將各式人物的個性躍然於畫上,其作品漸漸被人們認可,她開始頻頻受邀出席各種沙龍,就連巴黎上流社會也紛紛開出高價請她作畫。隨著伊麗莎白人氣日增,報酬也越來越高,吝嗇的繼父把她當成了一棵搖錢樹,不僅插手她的日程安排,還直接拿走了酬金,伊麗莎白淪為一臺被操控的賺錢機器。心有不甘的她急欲擺脫這種被壓榨的生活。

1774年,19歲的伊麗莎白在一次畫展上結識了39歲的畫商勒布倫,他像良師益友一般向她敞開豐富的私人收藏,帶著她參加各種藝術集會,情竇初開的伊麗莎白感受到了來自異性的溫暖。半年之後,勒布倫發動愛情攻勢向她求婚,面對這個比自己大20歲的男人,伊麗莎白猶豫不決,最終為了擺脫繼父的監管,她還是答應了。

伊麗莎白本以為可以就此開始幸福的生活,可是婚後不久,她就發現丈夫是一個賭棍、浪蕩子,經常拿著她賣畫賺來的錢大肆揮霍,而他當初跟她結婚的目的也不過是把她當成搖錢樹和接近上流社會的跳板。這場婚姻讓伊麗莎白才出狼窩又入虎口,她唯一能夠掌控的只剩下手中的畫筆。

伊麗莎白心如死灰,將繪畫當成了生活的全部,把所有的熱忱都交付於筆端,頻繁地為上流社會的達官顯貴們畫肖像,更加聲名日隆。來找她畫肖像的人越來越多,以至於法蘭西元帥在她那裡都找不到座位,只能席地而坐;奧爾良公爵夫人也得老老實實排隊等上一年……1778年,她還被國王路易十六的妻子瑪麗王后召進凡爾賽宮,成了宮廷御用畫師。

法國著名女畫家,被丈夫當作搖錢樹,被女兒拋棄,最終孤獨離世

▲畫作《瑪麗·安託瓦內特和她的孩子們》

此後的10年間,她為王后畫了30幅肖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瑪麗·安託瓦內特和她的孩子們》,也因此與王后結下了深厚的私人友情。但是宮廷畫師近似圈禁的生活讓伊麗莎白十分壓抑,在凡爾賽宮,她沒有私人空間,每天足不出戶,不能隨時回家照看年幼的女兒。好在有心愛的繪畫陪著,她的孤苦生活才有了些許慰藉。由於突出的繪畫成就,她又被選為法蘭西皇家繪畫雕塑學院院士。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伊麗莎白意識到,以自己與皇室,尤其是與王后的關係,如果繼續留在動盪的法國,等待自己的將會是斷頭臺。於是,一心繫念繪畫、從不參與政治的伊麗莎白決定逃離故土,去一個沒有動亂的地方。

當年10月,伊麗莎白收拾行囊準備流亡時,身為日進斗金的宮廷畫師,她卻只蒐羅到可憐的80法郎,其餘的都被丈夫揮霍一空了。她抹去眼角酸楚的淚水,帶著心愛的女兒,攀上公共馬車,裹挾在亂哄哄的人群裡,倉皇逃離了巴黎,但她心中有一個堅定的念頭,只要還能畫畫,母女倆就不會餓死他鄉。

伊麗莎白流亡的第一站是意大利,那裡的那不勒斯王后是法國瑪麗王后的姐姐,她投奔之後立刻成為那不勒斯王后的座上賓。在意大利,她的名氣和繪畫才能備受人們的推崇,在給名流畫肖像的時候,她結識了奧地利駐意大使,對方熱情邀請她訪問維也納,為奧地利和波蘭貴族畫像。

在奧地利期間,有關巴黎的壞消息接踵而至:君主制覆滅了,國王和王后被送上了斷頭臺,雅各賓派在巴黎實行殘酷統治,被關進監獄的勒布倫為了和她劃清界限提出離婚……面對這一切,伊麗莎白淡然一笑後,又拿起畫筆,只有畫畫才能讓她平靜。

之後,伊麗莎白離開維也納,先後流亡德國和俄羅斯。在俄羅斯,她成了俄國上層社會的繆斯女神,受到意想不到的禮遇,名流貴婦紛紛請她畫像,她從早畫到晚,不僅賺取了大筆的酬金,還被聖彼得堡美術學院授予“榮譽教師”的稱號。

伊麗莎白雖然是在流亡,但因為有人們的尊重擁戴和手中的畫筆,她並沒有感覺到悽苦,只是,平靜的生活再起波瀾。她17歲的女兒經受不住殷勤追求,執意要嫁給一個比自己大20歲的俄國人。作為母親,作為一個年紀懸殊婚姻的受害者,伊麗莎白竭力反對這樁婚事,她不想女兒重蹈自己的覆轍。可是,任憑她苦口婆心再三勸阻,女兒一意孤行,甚至不惜與母親斷絕了關係。

法國著名女畫家,被丈夫當作搖錢樹,被女兒拋棄,最終孤獨離世

▲女兒朱莉

女兒的決絕讓伊麗莎白備受打擊,1801年,心灰意冷的她返回闊別已久的故鄉,但巴黎已然物是人非:王后死了,乖巧的女兒走了,聚會的沙龍散了……伊麗莎白不由悲從中來。

1803年,她再次離開巴黎,前往倫敦為英國王儲和詩人拜倫畫像。生活奪走了她的一切,剩給她的只有畫筆,她潛心畫畫,在留給世界800多幅畫作之後,於1842年與世長辭。

伊麗莎白的一生充滿了坎坷與苦難,但她沒有因此沉淪,而是用精緻優雅、富於感情的精品畫作,書寫了一個傳奇。而這個傳奇的可貴之處正在於她的畫心不改。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金 刀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