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三農的自媒體視頻都是關於吃喝、家長裡短的,這也算三農嗎,你怎麼看?

河南映像


有些三農的自媒體視頻都是關於吃喝、家長裡短的,這也算三農嗎,你怎麼看?這也算三農領域的,但這些屬低質的,就是說沒有營養的。

這些自媒體發佈這些內容就是為了安全起見,誰都不得罪。既不幫國家安撫農民,也不幫農民發聲,更不會去探究三農中存在問題,也談不上大家共同探討解決問題。他們只是發一些吃晚拉撒的事情,吸一些粉,掙一點錢,其它的,跟他們沒關係。這些毫無態度的人,就是一群站上了風口的豬。

三農自媒體如果不幫三農說話,那就是沒有靈魂的三農自媒體。這些人來自於農村,只想沾三農的光,卻不想為三農出一點力。農村到底有沒有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問題,農民有沒有一些不易解決的難處?普普通通的農民沒有話語權,也不會弄這些東西,一些農村“能人”有這個機會與本事,卻只為自己撈金。頭條每年花重金大力扶持三農,這些人站在風口,但只有極少數人才會為農村,為農民,為自己的村莊謀一些福利。

這些只發布關於吃喝、家長裡短的三農自媒體,他們雖然也掛名三農,但他們名不其實。


農民趙老三


現在做三農自媒體的這麼多人,大家都會發現一個問題,怎麼大家都在拍攝做飯與吃飯的視頻?看十個得有八個是拍攝自己在家裡做飯、吃飯內容的,難道他們沒有啥東西可拍了嗎?

個人認為這還真不是沒有素材拍了,真實情況是拍攝吃飯的視頻簡單,只需要在家裡就能完成,也不用去外面,東奔西走,農村和城市不一樣,城市交通方便,走起路來很近,可是在農村隨隨便便到田地裡走一圈有可能一上午的時間就過去了,所以為了省時間,有更多的時間準備素材,剪輯視頻,那麼就拍點做飯吃飯的素材,起碼也算在農村家裡,也有點新鮮感,畢竟各個地方的飲食不一樣還有家鄉特產什麼的也不一樣…



因為時間短,容易,也導致了現在很多三農自媒體人愛去創作吃飯視頻的原因,那麼對於三農自媒體人來說,除了創造這個還有其他內容可以創作嗎?其實如果時間充足的話,我個人覺得農村素材真的有很多。

1:我們可以去採訪村裡比較年長的老年人,聊聊他的故事,過往經歷,一個視頻一個老人,自己所在的村子拍完,可以去鄰村,這樣的素材也可以。

2:拍攝我們自己的鄉村和鄰村的鄉村面貌,每天去一個鄉村,看下村莊,進下農家小院,吃下農村美食,那又是一個非常不錯的農村素材。

3:發佈當地的農業情況,種植什麼,從播種到除草,到秋收以及農業行情,每天也是拍攝視頻進行展示。

其實三農的三個點,農業、農村、農民、從這三個點來,我認為只要是發生在我們農村人身邊的事情、應該可以理解為三農。


大家有更好的建議請在下方評論、留言、謝謝!


鄂F俊林


現在短視頻裡,最火的就是三農領域,國家和平臺都在扶持農村,所以很多人放棄城裡的工作回到農村創業拍攝視頻,可以幫助農民扶貧、治富。

現在做三農的人很多,大家就會發現一個問題!視頻怎麼都差不多,基本上都是拍攝吃飯和家常裡短。

三農指的是什麼?農民、農村、農業。

舉例說明一下:在我們東北農村主要是種植水稻為主,從春種到秋收短短几個月時間,可以拍攝水稻

插秧、揚肥、收割等視頻,到九月未農活基本上就完事了,就進入冬天了,我們東北話就貓冬!

冬天只能拍攝做飯、鄰居親朋好友在一起的嘮嘮嗑,聊聊家長裡短。這都屬於三農,領域很廣範,不同的視角,可以挖掘出不同的東西,發生在農村的事情,所有關於農村的新聞,以及咱們農民的日長生活這些都是三農。

三農視頻可以更好的展現農村的人文習俗、鄉土文化、經濟產業可以帶動農村的發展。


九月鄉村


圍繞這個問題談談個人的看法:

三農領域自媒體創作者拍的視頻都是關於吃喝,家裡長家裡短的算三農嗎?

首先我們都知道,工作為了生活,日子好過了,生活才紅紅火火。從而將自己一家人或邀請朋友到自己的家裡擺幾桌農家菜,一邊聊天吃喝,一邊將視頻錄製出來放上頭條。你說好嗎?播放量還挺高的哩,幾十萬乃至二三百萬!究其原因,這樣吃喝視頻若用10多秒時間放到微信朋友圈,我敢說,評論的人也挺多的吧!“朋友你來嗎?”“我正往你那處趕哩,等我……”因此,做吃喝三農視頻的人都是吃得起,玩得起的人!

當下,許多鄉下人耕山種果兼養殖,為展示自己的才幹和能力又兼做三農自媒體,因此結交的朋友也多了起來。微信朋友圈圈子太小,只有通過今日頭條才能展現自己吃得起,玩得起,畢竟民以食為天!吃自己的,也請得起朋友來吃。這樣吃喝視頻自然就會多起來,他們也是圍繞農村、農業、農民特色的餐飲來做的視頻啊!


微言塵說


我怎麼看?我是坐著看的😂😂。

嗯,認真的回答哈😀,是的,關於吃喝,家長理短這些都算三農領域,很多朋友都知道,“三農”指的就是農村、農業、農民,所以這個範圍就很廣範了,發生在農村的事情,所有關於農業的事物,以及咱們農村人的日常生活,這些可以作為三農題材。

民以食為天,吃吃喝喝誰都少不了,這既是一個生活必須,也是一種生活文化,咱們國家地大物博,各地有各地的風土人情,名俗文化,就光在食物這方面,就各有千秋,可以說吃這方面夠咱們研究的,再加上拍攝吃喝這方面對於農村來講較於方便,可以就地取材,而且每天都在經歷著,所以很多三農領域的創作者肯定不能跳過這麼一個大範圍。

再說到這個家長裡短,你要在農村問村民什麼是生活,我估計得告訴你,生活不就是家長裡短麼,咱們農村的生活就在這家長裡短裡,鄰里之間,鄉里鄉親,這發生的事呀,就是農村生活,沒有燈紅酒綠,沒有車水馬龍,沒有高樓大廈,也沒有喧囂繁華,節奏非常的慢,慢到你一個人坐在門口可以靜靜的聽鳥叫聲和小狗的嬉戲打鬧,如此和諧安寧,這就是農村呀,親愛的老鐵。😜

目前我也在關注三農這方面創作,就是還沒有正式回老家農村發展呀,還沒想好回家幹啥養家餬口,在外多年感覺失去的多過所掙到的,唉,有同感的朋友歡迎大家一起交流交流,看看你的老鄉都在哪些城市。










小朱的美好鄉村


回答你的問題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叫自媒體?

自媒體也就是新媒體,它是由傳統媒體發展演變而來。傳統媒體是由我們熟知的廣播、電視、報紙、雜誌等媒體“點到面”傳播方式,大眾接受新聞信息也是被動接受。而新媒體自媒體是由“點到點”傳播方式,大眾接受信息資訊是主動加互動方式。它徹底改變了傳統媒體的束縛,自媒體主要的傳播功能是我們能夠把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情或看到的任何事情向個人或大眾分享,這樣的方式就包括衣、食、住、行等各方面。

從題主的問題來看,三農領域的自媒體發的視頻都是關於吃喝、家長裡短的一些在普通不過的內容來看就很正常不過了。自媒體本身就是包羅萬象,生活各方面都是可以向大眾展示分享的功能。

當然,如果你不喜歡這類家長裡短的視頻內容,我還可選擇性的不去點擊,或者你選擇一些個人比較喜愛的領域來瀏覽、閱讀,至所以自媒體受大眾歡迎就是因為以上的原因。同時自媒體平臺也預知到題主所說的問題,所以自媒體平在我們申請認證時要求我們選擇領域認證,就是考慮到每個人的愛好與興趣。這樣的好處就是讓創作者在自己選擇的領域創作優質作品,保持領域垂直度,便於推薦給本領域中的受眾者,同時讓我們閱讀者,有選擇性的選擇自己喜愛的領域閱讀到喜愛的文章。




都市鄉村快樂人


作為一個自媒體人,應當宣傳當地農村特色文化,人文風俗!經濟產業 真實的反應農村現狀,有特色產業也讓外面的朋友們都能看到!為當地經濟發展貢獻一點自己的力量!如果我們當地產業就是藥材天麻,蔬菜,臍橙!






難得糊塗87781311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143cf000641db7b1749d2\

秦緒文自媒體


嚴格意義上不算,但是根據目前國家對農村的方針政策來看,農村扶貧已經是作為“中國到2020年時要實現全面脫貧”首要的一項任務,作為很多農村的自媒體通過發表農村生活來吸引粉絲,從而達到流量變現的這一行為,在某種程度上會帶動經濟增長,也必將會為全面脫貧產生一定作用,如果農民們都這樣效仿,實現經濟增長,無疑會對三農產業產生蝴蝶效應,最後帶來的改變也許是我們無法估測的。所以從表面上看我們並不能說這種自媒體的發表內容屬於三農,但從長遠考慮,不能否認它帶給給三農產業的影響。


確認過眼神是愛吃螃蟹


家裡吃吃喝喝的視頻,屬於三農領域,這是無可非議的。但是,這絕非“三農領域創作者”的主筆主流。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一定範圍內能吸引受眾的眼光,但並不會長久。老是一個“熟面孔”,未免會引起讀者的視覺疲勞。

再者說“創作”一詞,著重強調創造,推陳出新,要讓讀者有耳目一新的感覺,抒發積極的正能量,從而讓讀者從中得到啟發,引發共鳴。

三農領域,量大面廣,如何讓農民致富奔小康是核心,是重中之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