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億收購芬蘭巨頭,又一中國企業出手,讓耐克、阿迪睡不著覺!

又一箇中國驕傲!又一個商業奇蹟!

上週五,安踏創始人丁世忠發佈了一封公開信:

“今天早上,我簽發了一份重要的文件,心情很激動。這份文件是由安踏集團攜手其他投資方組成的財團正式向芬蘭體育用品集團亞瑪芬(Amer Sports)發出的收購要約,這是我從創業到今天所做的份量最重的一次決定。

如果最終交易的流程得以完成,財團將收購亞瑪芬集團的所有股份。”

Amer Sports 是芬蘭乃至世界著名體育用品集團,旗下的“始祖鳥”(Arcteryx)衝鋒衣,被稱為“運動服裝中的愛馬仕”。

以安踏為首的財團,以高達43%的溢價,每股40歐元收購了Amer Sports,收購金額約為46億歐元(360億元)。

資本寒冬下,安踏還能斥資360億元進行國外收購,可見其底氣和實力。

2017年,安踏賣出了6000萬雙鞋、8000萬件衣服,市值突破1000億港元,緊跟耐克和阿迪達斯。

可以說,快速發展的安踏,已經讓耐克、阿迪這些國際品牌睡不著覺!

31年前,17歲的丁世忠,揹著600雙鞋子到北京闖蕩,為了多賣幾雙鞋子,他跑遍了各大商場,好話說盡。

他一定想不到,時至今日,他能成為比肩耐克、阿迪的“中國鞋王”!

360億收購芬蘭巨頭,又一中國企業出手,讓耐克、阿迪睡不著覺!

17歲北漂,4年賺了20萬,卻放棄一切回家創業

1970年,丁世忠出生於福建晉江的一個農民家庭,父親丁和木每天起早貪黑打魚撈海產,才能勉強維持一家人的溫飽。

80年代改革開放,晉江掀起了一股做鞋的風潮,一時間鞋作坊遍地。

不少晉江人用石頭、毛氈搭起簡陋的廠房,靠著幾把剪刀和縫紉機,做起了鞋。

丁和木也東拼西湊了幾千塊錢,和別人合夥做了一個鞋作坊。

丁世忠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他目睹了家庭的困難和父親經商的艱辛,自己也想快點做生意賺錢。

當時他經商的最大動力,就是賺錢買一輛摩托車。

1987年,剛剛初中畢業的丁世忠決定輟學,他想到北京闖蕩一番。

毫無疑問,這個想法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對:家裡生意剛有起色,你留下來幫忙就好,幹嘛還要跑那麼遠去北京?

丁世忠不甘心,年僅17歲的他,已經有了一番與眾不同的膽識,他對父親說:

“現在每天都有不少人來買東西,幾乎什麼東西都能賣出去,但我們不能總等著客人上門,必須自己主動去銷售!”

丁父被丁世忠的話打動,他資助了兒子1萬元和600雙鞋。

帶著這筆錢、鞋,還有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倔勁,丁世忠坐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車,開始了自己傳奇的北漂生涯。

360億收購芬蘭巨頭,又一中國企業出手,讓耐克、阿迪睡不著覺!

初到北京,一個鄉下窮小子,想做出一番事業,自然沒那麼容易。

為了賣鞋,丁世忠天天往商場裡跑,見人就問要不要買鞋,但總是碰了一鼻子灰。

丁世忠別無他法,只能死纏爛打,每天都往商場裡跑,好話說盡,差點沒給對方跪下了。

連著一個月,終於把其中一家商場打動了,對方答應讓他先試試,沒想到第一天就賣出了1000雙鞋!

初戰告捷,但丁世忠並不滿足,他發現,有一個櫃檯比揹著鞋到處推銷,給人的感覺靠譜多了!

於是,他跑到各大商場進貨的大康鞋城,租了個櫃檯專門批發晉江鞋。

這一招果然管用,顧客接踵而至,錢也就滾滾而來。

丁世忠把櫃檯交給別人打理,自己繼續“進攻”各大商場,他和各大商場商量試買,賣完結賬,賣不完退款。

因為丁世忠為人厚道,晉江鞋質量又好,北京各大商場都被他攻克,就連最難啃的王府井、西單的商場,也開始賣晉江鞋。

自家的鞋越賣越好,丁世忠自然很開心,但他很快又發現了一個問題:

明明都是晉江產的鞋子,為啥貼上青島雙星的牌子能賣100元,自家的晉江鞋只能賣20元?

他苦思冥想,終於得出答案——這都是品牌的力量!

於是,他決定放棄在北京的一切,回晉江創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品牌!

80萬籤孔令輝,300萬在央視打廣告,北京房價才2000元一平米

1991年,丁世忠帶著自己賺的20萬元回到晉江。

當時,丁父已經和合夥人分家,自己創立了一家鞋廠,取名“安踏”,也就是“安心創業、踏實做人”的意思。

丁世忠被任命為銷售副總,他開始琢磨,如何把安踏做大。

當時的晉江鞋廠,都是給國外品牌做代工,丁世忠深知這種模式不能長久,完全靠天吃飯,如果哪一天訂單沒了,日子也就過不下去了。

他力排眾議,在全國各地開專賣店,推廣代理分銷模式,並有了自己第一批經銷商。

當時不少同行都說丁世忠是瞎折騰,結果1997年金融危機,海外單子說沒就沒了,晉江鞋廠倒了一大半。

唯獨安踏在全國開了2000多家分店,並沒有受到多大沖擊。

但丁世忠並不滿足,當時的安踏只是個小品牌,談不上什麼知名度和影響力。

丁世忠思前想去,決定請明星來代言!

別看現在是個企業都要請明星代言,這在當時可是一步險棋,只有國外頂級品牌才敢找明星代言。

為了打響品牌,丁世忠決定放手一搏,他看上了當時的乒乓球世界冠軍孔令輝,但代言費要80萬!

360億收購芬蘭巨頭,又一中國企業出手,讓耐克、阿迪睡不著覺!

當時北京房價才2000元一平米,安踏一年的利潤也才400多萬,一下子拿出五分之一去請代言人,代價也太大了吧?

雖說當時丁世忠已經是安踏的當家人,但面對的壓力還是非常大的,但丁世忠就是堅持,他拋下一句話:

“是知道安踏的人多,還是知道孔令輝的人多?”

頂著巨大的壓力,丁世忠把孔令輝簽了下來,但安踏的銷量並沒有發生任何變化!

丁世忠幾乎急得一夜白頭,但他並沒有貿然推翻自己的決定,而是派人做了個調研,瞭解其中的原因。

調研結果出來後,丁世忠才發現——原來消費者根本不知道安踏簽了孔令輝!

唯一的辦法,就是在央視打廣告,這就要花300萬!

這可怎麼辦?不花這300萬,80萬肯定要打水漂;花了這300萬,效果也不保證,也有可能是肉包子打狗。

思前想後,丁世忠再次決定:

賭一把,花300萬在央視做廣告!

這下子,企業內部炸開了鍋,之前80萬請孔令輝就算了,現在還要300萬做廣告?

但丁世忠就是不退讓,他甚至放出狠話:如果廣告沒效果,年底分紅分文不取!

最後的結果也證明了:真理,往往就是掌握在少數人手上。

只有極少的一部分人,能夠長遠地看到未來,能以當下安逸的生活被代價,去換取未來不可知的廣闊天地。

丁世忠就是這樣的人,他承擔了風險,也得到了回報。

1999年,孔令輝登上央視,第一次為安踏代言。

但廣告播出後兩個月,市場都沒有任何反應,丁世忠快要被逼瘋了。

直到第三個月,才陸續有經銷商過來洽談,安踏的銷量也穩步上升。

2000年悉尼奧運會乒乓球男單決賽,孔令輝苦戰五局戰勝瓦爾德內爾,獲得了金牌。

贏下最後一個球后,孔令輝仰天長嘯,瘋狂親吻著胸前的國旗,這一幕讓無數中國人動容。

在此之後,孔令輝在電視上說出了那句“我選擇,我喜歡”的臺詞,立刻引起轟動,安踏當年銷售額超過了3億。

360億收購芬蘭巨頭,又一中國企業出手,讓耐克、阿迪睡不著覺!

這次代言,是安踏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安踏從此一戰成名,銷售收入也從1999年的2億增長到2006年的12.6億。

對此,丁世忠一直對孔令輝心存感激,2007年安踏在香港上市,孔令輝也獲邀出席。

直到現在,丁世忠的辦公室裡,依然懸掛著孔令輝的照片。

送錢送鞋反被拒絕,臥薪嚐膽打造高質量球鞋

靠安踏一炮而紅後,丁世忠又開始尋找下一個營銷機會,這一次,他盯上了CBA。

當時,CBA剛剛啟動,急需找體育品牌贊助,但各大體育品牌都在瘋搶北京奧運會,所以根本沒有理會CBA。

丁世忠看到了其中的機遇,他的如意算盤打得很響:

奧運會再怎麼精彩,也只舉辦十幾天,而CBA一打就是大半年,看比賽的又是非常精準的籃球迷。

於是,丁世忠以極低的價格簽了CBA 7年,贊助合同有一條:CBA球員必須穿著安踏的球鞋比賽。

這條件CBA官方沒啥意見,誰知卻引起了軒然大波。

最反對的,就是CBA的球員們,他們紛紛發表意見:

安踏的球鞋,穿著不舒服,功能也沒法和耐克、阿迪相比。

錢送了、鞋也送了,卻被別人嫌棄,丁世忠心中的鬱悶可想而知,他氣得幾晚都睡不著覺。

慢慢的,他自己也想通了,安踏被嫌棄,能怪球員們嗎?

在當時,安踏在設計上參考了耐克、阿迪等國際大牌,所以在不少人眼裡只是個山寨貨,只是名氣大點,和其他晉江鞋沒啥區別。

至於質量,更是和別的國際大牌,差得不是一點兩點。

想通了這點,丁世忠的倔勁又上來了:

耐克能做的鞋子,為什麼我們不能做?就是要燒錢,也要燒出高科技的球鞋!

2005年,安踏耗資3000萬元,建立了自己的運動科學實驗室。

之後,安踏又逐年提高對產品的研發投入比例,從佔銷售收入的3.8%一路提升到5.2%,並且在美國、日本和韓國等地設立了研發設計中心......

5年之後,99.5%的CBA球員都穿上了安踏的球鞋。

不做中國的耐克,要做世界的安踏

從一個晉江小作坊,到現在中國最大的體育用品集團公司,市值近千億,緊追耐克、阿迪位列全國第三,丁世忠創造了一個奇蹟。

但丁世忠的野心並不僅僅與此,在國內已經沒有對手,他把目標放在了耐克、阿迪身上。

為了追趕這兩大巨頭:

  • 2007年,安踏簽約NBA火箭隊三名球星;
  • 之後,又接連簽下“狼王”加內特、朗多等球星;
  • 2015年,更是簽下了NBA金州勇士隊得分後衛克萊·湯普森,這是NBA最火熱的球星之一。
360億收購芬蘭巨頭,又一中國企業出手,讓耐克、阿迪睡不著覺!

安踏代言人、勇士巨星克萊·湯普森

丁世忠曾說,他工作的動力就是捍衛中國品牌在中國的江湖地位。

為此,在做到中國第一之後,他又把目光投向了耐克、阿迪,想要成為世界第一。

可以說,正是有這樣的永不滿足的企業家,中國國貨才能越來越多的走向世界。

曾經,洋牌子在中國一家獨大,不少人都覺得外國貨質量高,中國貨山寨,送給我都不要。

於是,iPhone 手機一發售,很多人通宵排隊購買;不少國人一到國外,就大量購買外國奢侈品。

我們也曾夢想著,什麼時候,我們的手機也能被搶購,我們的鞋子,也被外國人驕傲地穿在腳上。

正是安踏、華為這些企業,用他們的行動告訴大家:國貨,也能走出世界!

外國人能做出世界聞名的大牌子,為什麼中國人不行?中國人比他們傻嘛?中國人比他們膽小嗎?中國人比他們懶惰嗎?

都不是,我們中國人,不比任何人傻,不比任何人膽小,更不比任何人懶惰。

我們只是起步晚,稍微落後一點,需要奮起直追,去打造屬於我們自己的品牌。

這個過程,或許會很漫長,中間也可能很艱辛,但只要努力走下去,就一定能做出成績!

就像華為,智能手機2017年發貨1.53億臺,全球份額突破10%,穩居全球前三,在中國市場份額突破20%。

今年華為的旗艦手機Mate 20,也獲得了一致好評,被國外權威媒體評為“年度機皇”。

而安踏斥資360億收購Amer Sports,更是中國企業走出國外的重要一步。

正如丁世忠很早之前就說過:

不做中國的耐克,要做世界的安踏。

有這樣的志氣和野心,中國企業才有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