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是东方古代哲学思想的经典,请结合时代扼要评说其极积与消极的作用?

时代傻瓜李博士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消极和积极,只是各有各的看法。

周易略例:然则《老子》之文,欲辩而诘 者,则失其旨也;欲名而责者,则违其义也。

无为而无不为,顺应自然规律。实事求是也是按照事物内部自然规律去办事。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使民无知等,只是老子追本溯源,解决当时问题的一种方法。时过境迁,世易时移。辩而诘,名而责,非智者所为。





阳光山上摩云居


老子的思想对我们来说都不陌生,但是任何思想都有它的时代局限性和闪耀的光辉,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应该认真小心的仔细鉴别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下面就来谈下老子思想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

老子思想中最具代表性的消极因素是其“愚民”思想,他宣扬的“圣人之治”极大地否定了民众在历史进步中的能动作用,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利用。他说:“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老子》第三章),圣人治理天下的原则是:虚无民众的内心,满足民众的温饱,削弱民众的欲念,坚实民众的筋骨。常使民众没有心智和欲望,这样就使得机智之人不敢有所作为。从字面上理解,这的确有“愚民政治”的味道。

其次,老子所提倡的出生思想也为历代儒者所诟病,老子只求保全自身而忽视社会责任,是很不利于民族的保存和国家的进步。

最后,老子思想中当然有很多至今依然闪耀着光辉的思想,如对万物规律的总结和达致规律的方法论建议,是在先秦诸子中独有的思想精华,其中对规律的总结: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善于发现事物背后的规律,善于从不同于常规的角度看问题;而“致柔”方法论的提出也很有特色,他告诫世人要柔弱守静,方能达到无为而不为的目的。


东方国学


读道德经,真的要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和理解!老子的思想境界,不知要高出常人多少,则现在的人,更是望尘莫及。不同心境的人,对一句话理解也会不同,比如消极一说!

历代的君主社会,搞的大都是愚民的政策,其实对民众来说,并不是什么坏事,什么事情知到的多了,那又能怎样,反而是一种负担和压力,若参与了弄不好就犯了王法,佛家修行则还有修口一说。民众只要吃的饱,穿的暖,有个安定的生存环境,就已足矣!被当成愚民则又能如何,怎能知愚的背后,隐藏着大智慧,古人云大智若愚!而那些喜欢名利,金钱权利的人,并不定是拥有大智慧的人,很多人都感觉,人有了聪明才智,则就能高人一等,岂不知聪明才智的背后是愚纯!而老子正是站在更高的境界中,看到了人和事物的本质和结果,人若能达到婴儿那种先天的状态,则就已在道中,距返本归真已不远矣!

而老子的道德精神思想,从没有消极,则只有积极,只是人站在凡俗的角度,去揣摩圣人的经典,而道德经,无论在社会的任何角度,都在起着积极的作用,则没有消极和负面的作用!道德经讲的是天道法理,不可以常人心视之!


手机用户宣德


《道德经》本是老子的修道体验,是老子修道过程中从人体气血运行中的规律。只是后世之人误解了老子的本意。

韩非重在发挥其权谋思想,河上公和葛玄尚明其身国同构之理,严遵之注本则在心灵体验上更高一筹,王弼则偏重义理,学术界之注长于考据训诂,内丹家及道教之注本长于心灵体验,须将二者结合起来扬长去偏身国同解才能掀翻境界。曲解其注本则层出不穷。

《道德经》本是讲道的经典,一步一个验证,修道有成再读《道德经》则头头是到,毫不费劲。要说其消极是没有,都是世人误解,道本是极积向上的。



平淡167191170


老子,是与孔子并驾齐驱的中国古代伟大先哲,是中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道德经》博大精深,中外盛传。品味领悟老子深邃的哲学思想,对于我们当代人的生活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与有益的指导意义。

第一,道法自然的生存原则。“道法自然”是老子哲学的基本思想。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意思是说,人要因循自然而不能违背自然即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行事,而不能违背事物固有的本性。老子所说的“自然”,并非单指作为客观存在的自然界,而是借以说明不加入人为因素而任其自然的状态。老子这一思想的正确性,已为现代社会现实所证明。人们在为自己的盲动妄作付出了惨痛代价后,开始回归自然了,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了。不仅如此,老子“道法自然”的精妙之处,还在于它是人们修养身性陶冶情操的“金钥匙”,也是处理和调适人际关系的“灵丹妙药”,我们应当仔细揣摩和努力践行。

第二,无为而治的行为方式。“无为而治”是老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也是长期普遍被误解曲解的思想,以为就是无所作为、决不行动的消极主张。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为无为,则无不治”。这就是说,人要按照“道”的“自然”和“无为”的本性,保持“清静无为”的状态,把握好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尺度,遵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以自己的主观意志横加干涉,不要妄为强为。老子的“无为而治”,强调的是按客观规律办事,这对于我们警惕和克服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浮躁蛮干都是有用的。

第三,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少私寡欲”,知止知足,是老子道家思想的又一重要内容。老子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这即是提倡摒弃过度贪欲,追求清心自守的道德理想。老子又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知足之足常足矣”,“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可谓至理之言,警世之语。人生在世离不开名利二字,名利的最高表现是所谓的富与贵。老子的名利观是,当适可而止,不可锋芒毕露。如果财富聚集得无处存放,家人因为富贵而骄奢淫逸,则物极必反,离败亡就不远了。现今这样的例子泛陈可数。

当然,老子的哲学思想对于当今人们的深刻启示,远不止以上三点。

我认为,从个人层面来看,老子哲学思想对于当今的人们尤其是中老年人的修身养性具有极佳的指导意义。有个流行说法叫做:跟着儒家学拿得起,跟着道家学想得开,跟着佛家学放得下。而反过来则是:拿不起时学儒,想不开时问道,放不下时求佛。总而言之应是,以佛家的出世心态,用道家的超世眼界,去做儒家入世的事业。

我个人不认为道家思想有什么消极作用,有些人认为道家思想有所谓消极作用,这是由于认知的角度不同和理解的差距而造成的。如果非要认为它有什么消极作用不可,那也许就是青年人可以不学或者有选择地学,因为青年人涉世不深,不足于认识老子道家思想的博大与精深。

所以,我们应当正确认识老子,深入研究老子,弘扬老子的思想精华,将道家文化融入当代人的生活,为构建社会和谐实现长治久安提供精神文化保证。





清风朗月zgh


道德经并没有消极和积极的对比。谁又能说,天之道消极?谁又能说,天之道不消极?

真正了解了无为不争。就会知道道德经比任何学说都积极。一个常把无事取天下挂在嘴上的学说。你能说他不积极?

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大概是最为被人诟病的。甚至以此来佐证老子的消极。老子的学说。很多是写给他心中的圣人看的。所以很大部分都带有管理学的内容。唯有这一篇。他其实是写诸侯与百姓看的。其实汉初的推恩令才是小国寡民的思想的诠释。在那个以天子拥有天下,诸侯享有国。大夫享有家的社会。自然的。小国寡民对天子的统治是最有利的。

接下来在谈谈愚民问题。读明白了老子的架构。你还会认为。老子愚民吗?一个懂得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辨证论的人。愚不愚民。又有什么区别?在老子认为能被人愚弄的人。基本上是不长脑子的。那我又何必。搞一大套理论。去愚弄你呢?他是最明白。愚弄人是不长久的。总有一天会被人识破。所以老子才不会去愚民,在他看来这是不道的。


春雷220534045


正能量:

揭示了存在的本质(无)和思维的本质(有),为人们认识世界(徼),追求真理(妙),近而达到至真大道的境界(玄),提供了哲学索引(名)。


负能量:

故作玄虛,正言反说,真假莫测,为迷信和保守、反动势力提供了哲学依据。

总评:

正远远大于负,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它的正能量会越用越多!

吊诡地是,老子本人早就预知了这一切。请看: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越用越多,神啦!!!


文刀沐子


问:关于《道德经》,对于当前时代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答:个人觉得,老庄与孔孟的主要区分,后者是横向的社会人道扩展,前者是纵向的哲学思想提升。
想要明确《道德经》对于当前时代的利弊,先得了解《道德经》的思想内涵。可惜,个人没有任何信心去完全了解,偶有所悟,也是只言片语,适用片面。
整篇才五千字的道家祖书,微言大义,一字千金。可以用于养生,修心,谋略,术法; 可以广察天地,道通乾坤,内明人心,外觉人性。若说有消极作用,不过是被无德之人所用罢了。
举例一些个人对《道德经》只言片语的理解:
一、爱情上“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别人。爱自己是基础,爱别人是主体。基础不牢,主体白劳。如果跨越爱自己,直接爱别人,这样不但达不到爱别人的良好效果,还可能拖累所爱的人。
引申:自己能够稳定独立,才能更有力地应付他人;自己内心的沉稳牢固、不为外物所动,才能透视外界的浮华虚妄,直至心灵超脱。

二、性格上“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性格稳重、心理宁静的人,能够主宰性格轻率 、心理浮躁的人。
聪明的人虽然随机应变、八面玲珑,然而其内心实际上是华而不实、虚浮不稳的。一旦失去了他人的鲜花和掌声,聪明人的心灵也终归空虚一片。
只有自我独立的心灵,精神才能永恒充实,心理踏实;于神无求,于鬼无畏。

三、 “道”与“德”
“道” 者天然,“德”者人为。
在自然界,老虎吃羊,羊吃草,老虎死亡而沦为草之肥料。此情况谓之天然。
在社会中,恃强凌弱,智者弄愚;人皆谓之“无德” 。
自然界自有它系统性的循环。社会中,人与人的本质差别,始终很大。人为的能力,几乎改变不了这种本质的差别。或许,财富之类的物质差别容易改变;然而,内心的道德、智慧,人力难通如此之深。
所以,即使是有“道德+智慧” 的人,做些“锄强扶弱”的侠义之事,也只能改变一时;最终在社会中,也终究无用武之地。
唯有每个人,自内而外地修心养性、奋发图强,才是彻底的自我改变。
四、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贵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一个人洁身自好、尊爱自己,才能放心地把天下交给他。
一个名利熏心、为了“理想”不惜牺牲自己的人,若拥有天下,只会把天下搅动得不得安宁;要么为了他个人千秋万载的野心,要么为了所谓“筑长城而求安稳”之类的外向条件。

五、“不争” 方法,乃致“无为”;
“不争”是一种心理状态,目的是为了对外界的无所作为。
不争,是《道德经》里很高深的观点觉悟,此处不作深谈。

六、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解读一:国家的军事武器,不可以让他国知道;否则,会被他国认为居心叵测、有侵犯之意。
解读二:政府机关人员,他们的待遇和私底下拥有的权力,不可以让老百姓知道。
比如:秦始皇好大喜功、唯我独尊,进而浩大隆重地威巡天下;被刘邦项羽看见了,都产生了觊觎心思。

★★★附:国学大师王国维说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个人觉得,老子的《道德经》,孔子的《论语》等等,属于“无我之境”书籍;庄子的《南华经》,孟子留书,属于“有我之境”的书籍。
老庄孔孟中,“有我之境”,在于现身说法;“无我之境”,在于现智说理。

###个人对“有”“无”的牵强附会: “有”,指空间;“无”,指时间。将特定大小的空间,压缩到在外界看来非常小物质里,里面的时间就会加速。而如果时间减速,空间就会变大。
所以,“天上一天,地上一年” ,天上时间减速了,空间却大了;地上时间加速了,空间却小了。

——完——

冇峰来矣


李耳的《道德经》是天下第一的哲学与政治学名著,是世界上第一个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家。他的名篇被后人误传曲解,导致后人认为他的思想消极保守无为,有不良的负面作用。这完全是片面错误的认知。本人研读老子二十年,其思想没有一点瑕疵,他的核心思想是积极创新有为,是最符合当代创新思想的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其名言“道可道名可名”及“无为而无不为"被后人完全理解反了,道可道名可名按今言就是路可路识可识即任何实践之路都可以有任何实践之路,同样任何认识都可以有任何认识,任何实践之路与认识成果都不是永恒不变的,都是在不断创新发展过程之中,老子此言在吿诫后人不要被前人的道与名所束缚,要弊则新,不断发现弊端与错误,从而创新实践与认识,如此才能打开万物万事的众妙之门。上述可见老子的思想非保守而是主张积极创新的。而无为而无不为其本意为对自身没有为的即忘我无私便能在世上无所不能为,其与当代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完全是一致的。老子的“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就是主张每个人为了没有人为的,你为钱财我为真理即为道,从事没有人从事的即创新,体味没有人体味的即体味出新的真理新的道理。至此不需多言,老子的思想就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永恒的灯塔!可悲是后人不仅没能继承发展,反而去误读曲解,造成道家思想的衰落,以致中华文明走不出兴衰交替的怪圈。国人该到醒悟的时候了!建议大家鉴赏本人的《还原〈道德经〉本意》一书,它敬送给您真正伟大而本原的老子!


道者姜华远


要回答老子《道德经》作为东方哲学经典,其思想中存在的积极面与消积面这一问题,我以为应先厘清《道德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以及《道德经》中"道"与"德"的概念及全书阐述的要点是什么之后,自然就明白老子思想是否存在积极因素与消积因素,以及在个人现实生活中如何应用等系列问题。

一、《道德经》阐述的更多是科学思想而非哲学思想

老子开篇即论述"道",将道所代表的宇宙时空世界的画卷,应用其独特的文字风格泻然打开,令世人惊诧之余,不敢言语,其实老子在书中一再强调:"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可惜世人包括今人,偏偏不愿遵崇老子的指引,去领受全书的思想,而更多是以猜测和臆测的方式,断章取义地进行解释发挥,这就是"解老"之意,至今难以统一的关键症结。

老子进而在书中两次言明:其科学思想并非自创而是传自前人所传,他所做的工作只是归纳整理,目的是令其简单易懂,以便继续传承给后人,将这些系统而宝贵的科学思想传诸后世。

当然他也很是担忧,在书中发出叹息:"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可惜"天下无人知无人行"。老子的这一声叹息,包含着对当世的无奈,也包含着对后世难以准确概览其思想精要的判断。时至今日,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二、老子的道与德的基本概念

首先说说道。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读老子的书,一定要遵循老子的指引明示,否则即使再读千遍万遍,其义不但不会自见,反而会越读越迷糊,或者自以为懂了,其实是完全搞偏了。所以老子开篇说道,说的非常直接,就是说宇宙时空,说时空世界的物质及物质结构,说物理世界的运行规律和法则。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人类的时空地位,及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和法则。

其次说说德。老子认为,德是人类个体或群体对道的真相认识过程的应有收获或自然所得,即对时空世界的本质把握及对时空世界的规律法则的由衷遵崇。所以老子的道与德,是阐述其科学思想的两个学术词语,与今天"道德"一词的含义天差地别,这是尤需要说明的。

三、老子《道德经》全书要点

其实弄清了道与德的概念,应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方法,老子其书的要点,就会自然显现,就会发现老子思想非常接地气,非常适用,应用价值非常高。因为全书只有5000字,这5000字可谓字字珠玑,半小时就可通读一遍。全书短短5000字,老子站在人类认知极限的最高点,把做人、处事、混社会的所有理念和方法,毫无保留传授给了全人类。如果特朗普读过并读懂了老子的这5000字,相信他的格局就会从美国一国的格局,变为胸怀天下的格局,他就不会做出去全球化的逆流决策,从而引发当今世界经济动荡的局面。

四、老子思想的积极面与消积面

读懂了老子,就会发现《道德经》原来是一本科普读物,但若想要全面理解这本科普读物,却需要现代物理学的知识结构作为基础。当然,如果一旦全面解读完这本科普读物,自然就会发现,原来老子的思想,竟然完全指明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而作为个体的人,也自然就充满了作为人应有的担当,若拥有了担当的气魄,作为人的幸福感就会溢满全身!

综上所述,我认为老子《道德经》传递的思想,态度客观,论述科学,结论超前。其中包含的尽皆务实创新的精神理念及切实可行的方法指引,丝毫没有任何消积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