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過程中養殖池塘的底質是什麼特性?如何改良?

水產養殖過程中養殖池塘的底質是什麼特性?如何改良?

漁中愉 - 水產養殖

【常見問題】池塘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一部分殘餌和魚類糞便等有機物沉入水底以及死亡的生物體發酵分解後,與池底泥沙等物混合形成底泥。

池塘底質惡化容易引起魚類生長緩慢、餌料係數升高、缺氧浮頭、暴發疾病、死亡率高。

【原因解析】一定厚度的底泥能起到供肥、保肥及調節和緩衝池塘水質突變的作用。

但是,底泥過厚除了使魚類的生存空間變小外,還積累了大量有機物,分解時大量消耗氧氣,導致水體下層長期缺氧。

甲烷、 硫化氫等濃度過高,水質惡化,酸性增加,病菌大量繁殖。同時,底泥重金屬沉積過多,還會造成水產品重金屬汙染。

【解決方案】底質改良是養殖水體水質調控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充分發揮底泥積極的生態功能,抑制其消極作用,必須定期改良池塘底質。

在生產中可以採用以下幾種措施:

(1)物理方法 一般在冬季或早春等生產閒季進行清塘挖淤。具體做法是先排乾池水,然後用水力挖塘機組清除淤泥。

此法成本低、適應性強,但作業時需要有水源和較大的荒地或淺灘用於排放泥漿,讓其沉澱。

生產實踐證明:鰱魚、鱅魚、羅非魚池底泥厚度在20~40釐米;草魚、魴魚、鯉魚池底泥以0~15釐來為宜。

因此,為保持良好水質,每隔1~2年應清除10~20釐米呈暗黑色的底泥。池底再經過冰凍或日曬,促進有機物質的分解,消滅病原體和其他有害生物。

在此期間還可進行池塘的修整加固、堵塞漏洞、維修閘門和剷除雜草等工作。

生產上有時需要在不排乾池水的情況下進行清淤泥,目前使用的清淤機械大致可分為兩大類型:船式清淤機和潛水式清淤機。

船式清淤機的主要工作部件均裝在船上,只有吸泥頭沉在水裡,可在養殖期內清除池底淤泥,排吸作業連續;

潛水式清淤機整個工作部件均潛入池底,在泥表層邊行走,邊進行吸泥作業。但由於整機在水下作業,對動力機的防水密封要求較高,維修技術難度大。

除了清淤外、經常攪動塘底、翻鬆塘底的淤泥,並使池水上下混合,也能促進池塘底部有機質的分解,並重新釋放出底泥中沉積的營養鹽類。

恢復營養物質在池塘上下水層的均衡分佈,促進浮游生物的生長繁殖,從而可以防止池底老化。

通過開增氧機曝氣也可改善底部環境,減緩黑化過程。以沸石粉、木炭等吸附性物質為主的物理型底質改良劑。

雖能大量吸附水體中的氨氮等有害物質,沉積池底,但會造成底泥中氨等有害物質迅速升高,發生底臭,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2)化學方法 最常用的就是用生石灰清塘。生石灰遇水後發生化學反應,放出大量的熱能,中和淤泥中的各種有機酸,改變酸性環境。

從而可以起到除害殺菌、施肥、改善底質和水質的作用,使用時可乾池清塘或帶水清塘。

帶水清塘一般是在總鹼度、總硬度及pH值都偏低的池塘中進行;而池水和底質中鈣離子濃度較大、鹼度較高,則不必施生石灰;

在有機質貧乏的養殖塘不宜單施生石灰,否則會加劇有機物的分解,使有機物積存更少,池塘肥力進一步下降。

除生石灰外,還可選用化學複合型底質改良劑。有些正規魚藥企業生產的底質改良劑能迅速降低底泥中的氨氨、亞硝酸鹽、硫化物等有害物質。

無副作用,效果快,用於水變質後及發病期的底質處理。用於魚塘的除臭功能十分明顯。在“倒藻”下雨及用藥等原因造成的水變質後的底質改良均有良好效果。

(3)生物方法 利用生物來修復養殖塘底質,從而減少底質有機物的積累也能取得顯著效果。

光合細菌以及複合益生菌等微生物製劑也能對池塘底質進行改良。

因為光合細菌可以在光線微弱、有機物和硫化氫等豐富的池底繁衍,並利用這些物質滿足自身需要,而其本身又被其他動物捕食,構成養殖塘中物質循環和食物鏈的重要環節。

所以,光合細菌在池底汙染嚴重或水質不良又不能換水的封閉式養殖塘可發揮出較明顯的作用。

複合型微生物底質改良劑能發揮各菌種的協同作用,將殘餌、排洩物、動植物殘體等造成底質變壞的隱患及時分解消除。不僅能改善底質和水質,而且能控制病原微生物及其病害的蔓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