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需要注意什么?

SmileyMaggie


一旦发生骨折,应该立刻采取紧急措施。骨折者的生活会受到影响,有些动作不能做。有时候,由于患者没有注意一些事项,导致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恢复。那么,骨折后需要注意什么呢?

1、固定不要太紧

骨折患者在进行整复和固定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后才可拆石膏。而在这段时间中,需要注意石膏或者加夹板等工具的固定情况。若是固定的太紧,可能会影响到血液的流动。若是感觉到骨折部位的远端出现肿胀、皮肤发紫的情况,则可能是因为固定的太紧导致的。此时需要让医生来处理。若是石膏边缘的皮肤发红或者有伤口,也需要及时告知一声。

2、加强功能锻炼也很重要

骨折并不意味着不能锻炼。在治疗期间,若是病情允许,可以进行功能的锻炼。尽早进行功能的锻炼是有好处的。长期不锻炼,会使得机体变得僵硬。而尽早锻炼的话,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从而促进骨的愈合,还能使功能恢复。若是不能下床,可以在床上做肢体运动。

3、抬高患肢

骨折的部位应该抬高,这样做可以促进血液的循环,从而减轻肿胀的程度。抬高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在患肢下垫枕头。

4、患者的卧床护理

骨折者需要长期待在床上,可能有些人为了躺得舒服些,选择软床。其实,硬床相对而言,对患者比较有利。长期躺着床上不动,可能会发生褥疮,为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应该定时帮患者翻身,受压的部位应该按摩一下。

以上是关于骨折患者日常活动的注意事项。在饮食方面,患者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骨折后的饮食应该是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瘦肉鸡蛋白等等。

骨折后的1到2周内,少吃油腻的食物。

总结一下,发生骨折后,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很多,包括日常活动的注意事项和饮食的问题。


评论区各种神药广告请自行辨别!


关节重建医生王健


骨折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传统老话儿说“伤筋动骨一百天”。

图片上显示的跖骨骨折诊断明确,治疗方案也比较统一,没有太多异议,选择保守治疗,石膏固定,不需要手术。

跖骨骨折后需要注意什么?到底骨折多久后可以开始锻炼?作为医生本人亲自趾骨骨折,对足部骨折有亲身体会,可以和伤者交流。

一、患者误区

受伤后被医生确诊为骨折,大部分医生的建议是:骨折没有大的移位,不需要手术让患者打石膏回家养着或者自己活动。

过度修养:患者多半遵循“伤筋动骨一百天”“卧床静养”原则,患肢不敢活动,过度修养。

过度补养:为了促进骨折愈合而补钙,过度高能量饮食、骨折愈合了,体型也丰满了。

门诊经常见到一些患者骨折虽然愈合了,但肢体、关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活动度丢失、关节粘连,受伤肢体根本不能正常使用。

二、个人观点:

骨折后的恢复不仅仅指骨折部位的愈合,还要受伤肢体功能的恢复,同时避免身体机能因受伤后休息而导致下降。骨折后尽可能早的开始锻炼,在适合康复锻炼的不同时期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既可以有效预防骨折后并发症,又可以促进骨折愈合,使骨折部位乃至整体功能尽快恢复到最佳状态。

三、注意事项:

1、未固定的关节、受伤部位邻近关节:主动锻炼,患侧膝、髋关节主动运动,预防患肢肌肉萎缩。

2、固定关节:足趾、踝关节周围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在无明显疼痛基础上,患侧肌肉可做静力收缩,即肌肉收缩、张力增加,但关节不产生运动。

3、尽可能维持日常活动,保持良好心肺功能、肢体协调性,防止肌肉萎缩和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千万不要因为骨折而绝对卧床。

4、骨折患者康复锻炼需根据具体情况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积极主动、循序渐进,针对性治疗。

5、患者抬高,局部肿胀部位可冰敷。

6、如果局部肿胀明显,可请专业人员在受伤部位周围适当手法处理、改善局部肿胀。

7、每月定期复查X片,一般4-6周去除外固定,4-8周负重行走。

8、正常饮食,适当补钙。

建议:骨折后无论手术与否,尽早介入康复治疗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要把握好锻炼的最佳时机,患肢不同时期有不同康复手段,根据受伤实际情况个性化治疗,在合适的时间段做合适的康复治疗,尽量减少受伤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使肌体恢复到最佳状态,恢复正常生活及运动能力。


娄志堃医生


从拍的X片上看,诊断应该是比较明确的: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而且您也已经打了石膏,根据骨折的部位和影响学检查上看,对位对线情况尚可,可以选择保守石膏固定治疗。

跖骨基底部因为要承受站立位负重的力量,所以这个地方的骨折不能下地过早负重。跖骨基底部的骨折治疗多是以保守治疗为主,这个地方不像跖骨中央部位的骨折,可以切开复位后迷你钢板螺钉固定或者闭合应用克氏针固定,大部分通过保守治疗后骨折愈合,而且不会留有明显的后遗症。

那么打了石膏应该注意的问题随之而来,首先,因为受伤的原因及打石膏后会出现足部肿胀、疼痛,这个时候要注意足部的颜色及肿胀程度,如果肿胀的特别厉害,甚至出现张力性水泡,最好能让骨科医生给予处理,必要可以重新打石膏固定,同时要注意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避免受压影响血运。第二,要抬高肢体,减轻肿胀;第三,要注意活动脚趾及踝膝关节,避免长久不活动,血液回流缓慢,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关节僵直的情况;第四,不能过早的下地负重,虽然打了石膏后可以扶拐下地活动,但是脚不能着地受力,影响骨折的愈合,具体的下地负重时间和程度,都要规律复查拍片后由骨科医生告知;第五,饮食上可以多进食含钙量高的食物,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提供骨折愈合所需营养,加速愈合过程。

关注“医学慕课”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医学慕课




骨折的治疗原则是: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关于前两项一般都在医院医生的专业治疗下完成了(如关节内的骨折要求解剖复位保持关节面平整等,这里就不多说了)。但最后的功能锻炼是需要患者本人主动配合医生的指导而完成的。



早期合理的患肢功能锻炼,可以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减少肌肉萎缩,保持肌肉的力量,预防关节僵直,促进骨折愈合。成人骨折的初级阶段(两周内),大多数骨折只做患肢的主动肌肉收缩和放松锻炼,因骨折断端仍不稳定,剧烈活动会存在骨折断端错位等风险。三周后患肢肿胀已明显减轻,骨折周围软组织已基本修复,患肢骨折周围关节可主动活动,适当加大活动度。



当患者三个月后回院复查,根据复查的X光片观察骨折愈合进度,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负重加大活动锻炼。


骨科医生解疑


刘医生谈骨论筋,给大家说一说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

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大部分为脚踝向里扭伤,腓骨短肌肌腱将第五跖骨基底部拉断引起的撕脱骨折。当然也有直接外伤引起的,毕竟比较少。

骨折后的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以前都是保守治疗,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可以开展手术治疗。只要是骨折移位超过2mm或者累及第五跖骨骰骨关节面百分之三十就可以手术治疗。



1. 保守治疗主要是石膏固定,石膏固定时要让足外翻位,减少腓骨短肌肌腱的张力,也就是说减少骨折近段的拉力,防止骨折断端分离加重。以利于愈合。这个一般2周复查正位和斜位X片,观察位置变化。这时四周开始生长纤维结缔组织包绕骨折断端。固定4周后可以再拍片复查,去除石膏。但是这时骨折没有愈合,还不能下床负重活动,但可以活动脚踝,防止关节僵硬的发生。可以拄拐行走。2个月后再拍片,这时可以适当伤足用力。3个月拍片一般都愈合良好。可以正常活动了。

2.手术治疗。治疗方案就是将骨折复位固定,可选克氏针或者螺钉。尽量完全复位。手术不一定非要石膏固定,但一定注意不要内翻脚踝。术后也是不能下地负重活动。要定期复查,和保守治疗一个样。

不管是手术治疗还是非手术治疗,后期都要严格按照医生交代的活动,要是下地活动早了容易引起骨折不愈合,以后会遗留疼痛的后遗症。再就是刚开始活动时,足会肿胀较重,但是抬高下肢后会消肿。这个也是要锻炼,我在上一篇《骨折后肿胀》一文中说了,大家可以关注我去看看。

后期可以加强锻炼,晚上热水泡脚,也可以中药泡脚。如果肿胀较重可以口服活血化瘀药物。或者去正规医院让大夫看看。

关注刘大夫谈骨论筋,给你更加详细的解答。


刘医生谈骨论筋


本人骨折刚恢复,骨折后要制动,不能有任何活动受伤部位的行为,打石膏并不会让骨头生长,而是让骨折处静止,不再进一步的让骨折处错位,便于后期的回复。一般来说四周后开始有少量骨咖生成,理论上这个时候可以拆掉石膏了,后期就是静养恢复,西医不会指导你用膏药等方法,但是个人经验中医手段也可以尝试,毕竟没坏处嘛。没有经过手术的骨折大概两个月就可以恢复的差不多,我是腓骨斜性骨折,因为开始没有制动,导致错位增大,结果多躺了一个月,哎!多吃点虾皮,牛奶,钙片吧,会增加钙的吸收。当然最重要还是要听医生的,根据x光来决定治疗手段。


远望30810224


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是足外伤后非常常见的一个骨折。这个位置正好是足掌平衡稳定,非常重要的一个着力点。这个部位的骨折一定不能够负重去踩地,要等到骨折愈合后,逐渐负重锻炼,才能够将骨折远期并发症降到最低。


这个部位的骨折受伤以后,马上需行石膏外固定。从x光片看,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如果有明显错位的骨折,需手术治疗。回答本题主的问题,这个骨折石膏外固定以后,受伤48小时之内局部可做冷敷。超过48小时以后,可以进行热敷治疗。

右上角关注“骨科姚大夫” 更多健康知识分享

与医生交朋友,让大家成为自己的保健医生!

石膏外固定理论固定时间为六周左右。为什么是左右呢?这就要看局部损伤的严重程度,以及骨痂的生长速度,更要看年龄。如果是几岁的小朋友,那也许两个星期就长好了。


石膏外固定以后可以扶双拐,健侧下来走路。刚下来行走时,受伤的这只脚下垂会出现肿胀疼痛,甚至青紫,这是正常现象,只要不是非常重,或者起水泡的情况可以不做特殊处理,睡觉时将腿抬高可以减轻肿胀情况。

一定不能够在拆除石膏之前负重,因为骨折愈合不稳定,脚踩时会导致骨折移位,一旦移位位置不好则需要手术治疗。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拆除石膏后,首先也不应该穿鞋负重,应该在软床铺上轻轻的以五公斤的力量去尝试,没有明显疼痛,锻炼一到两天以后再逐渐的增加负重重量。这样循序渐进的增加,逐渐的可以摆脱卧床休息的尴尬。



骨科姚大夫


骨或骨小梁的连续性发生中断或变形即为骨折,骨折可分为创伤性骨折、应力性骨折、病理性骨折。

有些人认为骨折去了医院,找个医生把骨头接回去后就万事大吉了,以后就可以想干嘛就干嘛!其实是错误的。所以有很多患者出现了内固定钢板断裂、骨折端不愈合、骨骼畸形愈合、骨髓炎、创伤性关节炎等问题后又重新找到医院说医生没有医治好。从而使医患关系紧张。骨折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骨折病人在早期会出现疼痛.局部肿胀等症状,其余时间里大多没有任何症状,所以和一般健康人的日常饮食相仿,选用多品种、富有各种营养的饮食就可以了。骨折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要吃辣椒、芋头、糯米、红烧肉、骨头汤等刺激性、易胀气或不易消化及油腻的的食物,宜多吃蔬菜、水果,这样能更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骨骼愈合、血肿吸收、骨痂生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骨折复位治疗后若固定的太紧,会出现压迫性溃疡、压迫性神经瘫、缺血性坏死的并发症,因此需定期观察患肢情况,并与健侧对比,如果患肢出现持续性疼痛、肿胀、麻木、发凉、青紫或苍白等情况,应及时到院就诊处理。患肢固定以后常会出现不同的肿胀,休息时可适当抬高固定的患肢,让患肢远端的位置略高于心脏,以利于静脉回流,促进水肿消退。对于下肢骨折、脊柱骨折及老年患者等需要卧床的骨折患者,需定时翻身、按摩,预防褥疮。

功能锻炼是治疗骨折一个重要环节。骨折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正确适量的功能锻炼。通过主动及被动运动,改变局部组织的营养状况,加速骨折愈合,防止肌肉萎缩。早期伤后2周以内,此时骨痂尚未形成,局部疼痛,肢体肿胀,骨折端不稳定。功能锻炼以促进局部血运,改善局部症状,防止肌肉萎缩、关节粘连为目的。中期骨折后3~6周,骨痂已逐步形成,骨折局部症状已基本消退,骨折端基本稳定。此期以主动活动为主。下肢骨折者练习患肢足部轻度蹬床及直腿抬举动作,逐步扶拐下床负重锻炼。晚期伤后7~10周,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外固定已除去。此期应抓紧时间,迅速恢复肢体功能,进行全面的肌肉关节锻炼和肢体的持重能力。骨折后功能锻炼须注意几点①既要鼓励积极活动,又要循序渐进。随着骨折稳定程度的增加和病人全身情况的改善,功能锻炼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②严格控制不利于骨折端稳定的活动③功能锻炼以恢复肢体的生理机能为主,④功能锻炼以患者不感到疲劳,骨折部位不发生疼痛为度。⑤有以下情况者不宜进行功能锻炼:骨折延期愈合,关节内有骨折片及损伤性关节炎。

骨折复位固定后,翻身或转变体位时应注意肢体位置,避免固定松动、骨折断端再次错位。固定2周内需拍片复查一次,如果发现错位,可及时重新复位并固定。拍片检查的间隔时间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旦骨折复位稳定,就不必频繁照片了。石膏固定或夹板固定后,由于肢体肿胀消退,会使固定松动,对于不稳定骨折来说,容易发生再错位,故要定期检查外固定有无松动,如有松动应及时到院就诊处理。


放射科小菜鸟


首先骨折石膏固定一周内要注意肢体末稍血运变化,并根据情况调整石膏松紧度,一般骨折后头三天肿胀期,这时需要观察石膏不要过紧,否则影响肢体末梢血运,三天以后开始消肿,此时石膏会变松,这时候应该加紧石膏,其次,一周左右应该复查X光片,监测骨折对位对线情况,若复查提示骨折端移位,对位对线比从前差,医生会建议再次手法复位重新外固定,或建议手术治疗,该处骨折是腓骨长短肌腱止点处,若愈合欠佳易出现足外翻无力,建议定期复查X光片,最后骨折后一般石膏固定4-6周,期间要注意患肢功能练习,避免肌肉废用性萎缩,影响愈后效果,拆除石膏后双拐辅助下肢体负重练习,练习要循序渐进,切勿操之过急,一般骨折后3个月拍X光片骨折线消失提示骨折骨性愈合,结合患肢疼痛消失,可考虑骨折愈合了,这时要恭喜您了


骨科界的郝健


根据你的X线,应该是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这个地方骨折没有明显分离,可以考虑保守治疗,但是这个地方是腓骨长肌的附着点,有移位的风险。建议石膏制动4周,骨折后2周复查X线,如果出现移位考虑手术治疗。

石膏固定保守治疗,在固定过程中要继续进行等长肌肉收缩锻炼。避免肌肉萎缩。伤后早期需抬高患肢,活动足趾,减轻下肢水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