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和自行火炮的区别是什么?

侧翼之泪


▲当代主战坦克的正面装甲一般都比较厚实

坦克和自行火炮作为当代各国地面部队的重要装备,其在战场上发挥的作用都是不可小觑的,如果将坦克看做成一位披挂了各种厚重装甲的先锋突击兵来说的话,那各型自行火炮无疑是一位随时可以向敌人扔出各种知名弹药的远程投掷手。

▲自行火炮的战斗室一般位于车体后部,且炮塔较大

一般来说,从整体上看,坦克一般采用驾驶室前置,战斗室中置,发动机室后置的布局,且整车高度较为低矮,这样就可以降低作战时的被命中概率,而履带式自行火炮则相反,其一般采用发动机室前置,而后驾驶舱一般位于动力舱的另一侧或者后部,最后战斗室会位于整车的后部,且由于其不需要考虑一线冲锋陷阵的问题,故而其战斗室普遍都较大,这样有利于布置大尺寸的自动/半自动装弹机,同时也有利于方便成员的操纵。其次,在一些具体的配置上,现代主战坦克一般安装120/125毫米口径的长身管滑膛炮,使用的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为主的弹药,且炮台及车体前部都安装有厚重的复合装甲以及外挂附加装甲,而履带式自行火炮的火炮口径一般为155毫米长身管线膛加榴炮居多(当然还有122、152毫米等口径),以发射各型榴弹为主,且履带式自行火炮的装甲一般都较为薄弱。最后在双方的作战使命问题上而言,坦克以伴随步兵冲锋陷阵,消灭敌装甲力量和各类战场工事为主,而履带式自行火炮则一般利用其射程较远的优势,在后方为前方的作战提供必要的火力准备和支援。

▲末敏弹将赋予自行火炮在远距离打击坦克的能力

至于,自行火炮能不能击毁当代主战坦克的问题,笔者是这样认为的,一般来说当代主战坦克的前装甲厚度都比较厚,而自行火炮一般并没有配备专门的穿甲弹,故而想在正面击穿是比较难的,如果想击穿那坦克比较脆弱的侧后部位还是比较可能的,当然被一发大口径杀爆弹(比如155毫米口径)命中的主战坦克,即使不被击穿,其外部的许多设备也会损坏,故而大概率都会丧失作战能力,另外当代自行火炮还可以利用一些末敏弹这类的攻顶反坦克弹药,在较远的距离上,从坦克脆弱的顶部对其进行攻击,从而达到击毁目标的目的。


军武次位面


号称“陆战之王”的坦克,是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一般由武器系统、火控系统、动力系统,通讯系统组成,是装备一门中、大口径火炮,防空机枪,同轴机枪的全履带装甲战斗车辆,具有较强的越野机动性、防护性、强火力和突击能力,主要用于摧毁工事,歼灭防御力一般的地面有生力量,一定程度上可以压制、消灭敌方坦克及反坦克武器,当然也很容易受到受到直升机、反坦克地雷、步兵,反坦克炮等武器的威胁。从一战到二战中期,主流坦克类型被称为第一代;从二战中期到20世纪60年代的主流坦克,被称为第二代;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坦克被称为第三代。

一战期间,交战双方深受阵地战绞肉机之苦,为突破堑壕、铁丝网、机枪火力点组成的防御工事,打破僵局。英国远征军中校斯文顿提出,需要制造一种能够在遍布铁丝网的战场上开辟道路、翻越壕沟并能摧毁和压制机枪火力的装甲车。当时的英国陆军对此毫无兴趣,然而时任海军大臣丘吉尔却大力支持,下令组建“陆地战舰委员会”,研发这种新式武器。1915年9月,由汽车、拖拉机、枪炮和装甲组合的样车“小游民”首次试验取得成功,全重18.289吨,装备6毫米装甲,1挺7.7毫米马克沁重机枪和若干7.7毫米“刘易斯”机枪,最高时速3.2千米,越壕1.2米,能翻越0.3米高的障碍物。

1916年,“马克”Ⅰ型坦克投入生产,“雄性”车装有2门57毫米火炮和4挺机枪,“雌性”车仅装5挺机枪。1916年9月15日,有48辆“马克”Ⅰ型坦克首次投入索姆河战役,18辆参与实战。在1918年,法国也研制出了雷诺FT-17坦克,为战争胜利发挥了作用。

由于最初的坦克技术尚不完善,加上战争结束,很快便淡出了历史舞台,没有受到广泛关注。甚至有人嘲笑这个笨重的武器像个大水箱,固,英语中给它取名为“Tank”,当然,也有说是丘吉尔为了避免德国人察觉,故意低调。其实,一战中德军也研发出了相似的武器。

坦克真正大显身手,对战略战术思想,军队作战行动,战争局势产生深远影响,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真正把坦克这种武器的优势在战场上运用得炉火纯青的是德国,而真正把坦克研发制造发挥得淋漓尽致的是苏联。

纳粹德国崛起之初,力求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突破防线,古德里安将军首创了由装甲兵主导的,与战术空军进行密切协同的战术战役模式,即闪击战。首先对敌方重要战役战术目标、指挥中枢、交通枢纽等进行空袭,同时以坦克部队、炮兵、装甲及摩托化步兵等多兵种组成密集的装甲突击群,在空军协同下迅速突破防线,并向敌纵深目标进行快速的穿插机动,对敌进行分割包围,从而对敌进行歼灭。


闪击战讲究速度,效率,集机动,防御,火力优势的德军机械化部队应运而生,坦克便是其中主角。


然而,当德军在攻克了捷克、波兰、法国、北欧,向东进发的时候,发现在面对步兵、坚固工事的时候,坦克的能力有限,所以,其实坦克主要是用来突击用的,真正需要强调的是步坦协同,用坦克打击敌方工事,用步兵保护坦克,克制敌方反坦克和步兵。到后来,还开发出进攻时为步兵提供短距离炮火火力支援的突击炮,在车辆或装甲车辆上安装火炮,也就是今天的自行火炮的前身。


坦克和自行火炮的主要区别在于,坦克是高机动性突击武器,而自行火炮是重火力支援武器。

从火力上讲,坦克的火炮一般装载直瞄加农炮,用于摧毁突击过程中目测或瞄具可视距离内遇到的敌军和障碍。自行火炮一般装载间瞄榴弹炮,当然也有加榴炮,炮击炮。一般用来远距离摧毁敌方目标,杀伤力大,射程远。从攻击火控上讲,坦克为独立或编组行动,直接发现目标,直接射击摧毁,一定程度上讲看得见对手。而自行火炮必须配合侦查,通讯,指挥系统,在得到目标信息,计算射击诸元后发射炮弹摧毁目标,基本上不会直面对手。



从防御上讲,坦克是突击武器,正面装甲厚,周身装甲也是所有战斗车辆中相对最厚的,自行火炮是火力支援武器,主要需要防御的是敌方远程火炮破片的伤害,以及步兵的突击,所以装甲相对薄弱。

机动性上坦克更加灵活,自行火炮相对迟缓。不过这种差距随着科技进步在逐渐缩小。


HannibalLecter


自行火炮(英语:Self-propelled artillery),指使用车辆底盘自备动力,无需其他车辆牵引的火炮。

因此,自行火炮与坦克最大区别是,它作战时是作为固定火炮使用的,只不过它在不射击时可以自行机动。

而坦克是一种火力、机动、防护三合一的综合体,它的目的是在运动中歼灭对方各种目标,而不是作为固定的火炮使用。

自行火炮大多有轻装甲保护,坦克一般有着最强大的防护能力。

火炮一般为榴弹炮、迫击炮、加农炮、反坦克炮、火箭炮或高射炮等。有别于一般火炮需要利用其他车辆,兽力或者是人力移动。

法国CAESAR自行火炮采用乌尼莫克卡车改装英国在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服役的主教自行火炮,携带一门25磅榴弹炮。

PzH2000自行榴弹炮中国05式自行迫榴炮结合迫击炮和榴弹炮的特色


加特林


坦克在战场上是绝对的突击力量,而自行火炮通常用于火力支援。


与自行火炮相比,坦克对于装甲,机动性,生存能力,综合作战能力有较高要求。但坦克内空间更狭小,炮塔虽然可以360度旋转,但是火炮高低射界就比较捉急了,直瞄没问题,但射程很难达到最大。

自行火炮主要用于火力支援,相对对于防护能力和机动性没那么高要求,通常都是轻坦底盘扛着门傻大粗,有无炮塔无所谓,敞开设计也行,反正拉开距离打,不用左右开弓。但火炮的都要有个好的仰角(对于狭小的车体和炮塔来说,有个好仰角对于长身管火炮可不容易),以获取较好的射程,以及曲射攻击的能力。

不过以上并非绝对,战车定位还是主要看设计思路和使用者。比如su-122和su-152,现在我们可能因为他们的厚重装甲和猎杀战绩而当成坦克歼击车了,可是人家最初是想当个自行火炮


枪骑兵Lancer0115


41年5月26日,德国军方开始着手研制新型重型坦克,想要与苏联的t-34坦克和kv重型坦克相抗衡,研制代号为kv4501,当时有两家公司:波尔舍和亨舍尔竞争。两家公司都先后生产出样车,波尔舍公司的样车称为vk4501(p),亨舍尔公司的样车称为vk4501(h)。对比试验的结果,军方选中了vk4501(h),定型后便是在二战中叱咤风云的“虎”式重型坦克。

“猎虎”坦克歼击车的使用需要6名乘员操纵,车体前部为驾驶员和机电员,战斗室中有车长、炮手和两名装填员,可见其弹药装填任务是相当繁重的。内部空间可以携带38至40发炮弹。它也如同虎II坦克一样过重,耗油量也很大,这些原因导致“猎虎”坦克歼击车速度很慢。它的这些致命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乘员经常抛弃整车或者将其炸毁以免落入盟军手中。

“猎虎”坦克歼击车安装有两种不同类型的运转齿轮,亨舍尔型(74型)以及波尔舍型(11型,这个型号是从1944年2月至9月生产的),这两种行动装置不仅扭力轴的布置形式不同,负重轮尺寸也不一样,亨舍尔公司制造的负重轮直径为800mm,而波尔舍公司制造的则为670mm,形状也不同,这给部队的维修保养和备件供应带来不


鸢尾凌砾


从战场定位来说,坦克是前线装备,要伴随步兵或其他车辆进行冲锋,直接进行攻坚作战的装备

自行火炮是在后方提供火力支援和区域压制的装备

因此两者在设计指倾向上也有所不同,坦克要求机动性,防御力,火力相互平衡,缺一不可。而对于自行火炮最重要的就是火力,其次是机动性,不用太好但要能跟得上防御力则相对不太重视,能够防御步兵轻武器和炮弹破片就行,甚至有人员完全暴露在外的“裸奔”自行火炮。

火炮也有区别,由于坦克的任务多是直瞄射击,因此火炮上选择是平射性能优秀的加农炮,俯仰角一般是负五到正二十度左右。自行火炮则多是间接射击,也就是曲射,因此采用的是榴弹炮,后来随着火炮技术进步,改为加榴炮,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平射,但是主要还是曲射。火炮的俯仰角一般是0度到三十度之间,有的可以到九十度(自行高炮)。

由于火炮的不同,坦克和自行火炮的炮塔也就产生了区别,坦克为了减少正面投影面积增强防御力,同时加农炮的体积和后座距离相对较小,因此坦克的炮塔不大

而自行火炮由于要容纳巨大的榴弹炮/加榴炮和弹药,炮塔造的十分巨大。甚至显得有些头重脚轻。这也是很多自行火炮和坦克最直观的区别。

这样也会导致在底盘布置上的区别,虽然很多自行火炮和坦克采用一种底盘,但是由于炮塔的变化,底盘也不得不改变。除了少数坦克(以色列梅卡瓦)之外,绝大多数坦克都是采用炮塔前置,发动机后置布局,减少发动机被击中概率。

而自行火炮由于要容纳巨大的火炮和炮塔,同时保证车身稳定性,多采用发动机前置炮塔后置布局,因此有的自行火炮底盘就是把坦克底盘倒过来。

而火炮选择方面,一般来说自行火炮的火炮口径要比坦克大,身管比坦克长,目前主流的坦克炮有105mm 120mm 125mm 倍径多在40~50倍左右,而自行火炮的主流口径是122 152 155 倍径能达到52倍


武备志


从设计理念上来讲,坦克的核心思想是火力、装甲、机动的结合,自行火炮的核心是火力,在装甲或机动方面有所削弱。其实回顾历史我们就会发现,从一开始坦克就是以耐打为主要设计思路,基本上都是一身装甲外包得严严实实, 同时有趣的是,坦克炮的口径都不是特别大,尤其是与陆军兄弟们用的各种诡异的大口径火力相比。从发展史来看,坦克炮的口径增长主要是基于对面开过来的坦克皮有多厚。而自行火炮要求就是炮孔够粗,炮弹够大,防护和机动则不是最重要的。

从火炮种类来讲,坦克用的低平弹道,高膛压的加农炮,自行火炮,一般是高抛弹道,低膛压的榴弹炮或加农榴弹炮;从防护上来讲,坦克的装甲厚,要能防对方的反坦克武器和对方坦克的直射,自行火炮装甲薄,只能防7.62mm步枪的短距离射击,炮弹的破片.

从用途上来讲,坦克是前线伴随步兵冲锋,进行直接攻坚的重型装备,自行火炮是在后方提供火力支援和压制的装备;从外形上来看,一般坦克的炮塔低,火炮身管长,射角低(所以坦克的炮管角度很低),自行火炮的炮塔高,体积大,炮口有很明显的制退器(就是炮口有侧面开口),炮管仰角高.

从作战方式来看,坦克一般是车自为战,必要时才集火射击,但自行火炮一般是集火压制,很少单炮发射;从炮塔的位置来看,坦克的炮塔一般是在车体的前部,而自行火炮的炮塔一般在车体的后部。

其实不管是自行火炮还是坦克,作为陆地战争相当一段时间常用的主要武器,它们依旧被大量部署在各个陆地作战部队中,为保卫国家,抵御外侮,默默的战斗着。


迷彩虎军事


要明白这个问题首先要清楚两者诞生的背景。坦克的诞生不用多说,重点是自行火炮,德军在二战开打以后著名的元帅曼施坦因发现,由于坦克都被集中使用步兵师进攻中缺乏近距离支援型武器,在进攻碉堡和阵地中伤亡惨重,迫切需要一种装甲防御可以抵御战防炮、机动性可以伴随步兵、火力可以摧毁堑壕、堡垒、重武器的车辆,这就是最早的自行火炮来源,德军在三号、四号坦克地盘上加装大口径、低倍径的火炮作为突击火力使用,因此被称为突击炮,这是第一种可以近距离支援步兵的战斗车辆。注意不要和卡尔臼炮混淆了,卡尔的机动性一般,远算不上自行火炮。

闪电战进行到末期,专门伴随机械化部队支援作战自行火炮终于出现了,德军中的黄蜂、蟋蟀都是有名的自行火炮,这种自行火炮从突击任务中解放出来在后方投放火力,算是成熟的自行火炮了,当然当时发展出自行火炮的不只有德国。综上所述自行火炮的需求是类似坦克的机动性可以伴随部队作战,但是不需要出现在装甲对决中,火炮多是大口径远射榴弹炮,美英苏等主要参战国都有类似产品。时至今日,坦克和自行火炮的区别越来越明显了,现代化自行火炮和坦克有以下几种不同:

1、机动性:自行火炮一般有专门的机械化步兵保护,更不需要进入复杂的市区,再加上自身硕大的火炮(主流现代化自行火炮都是155mm左右)需要巨大的重量,因此机动性远不如普通主战坦克,德国的PZH200自行榴弹炮越野时速也就50千米/小时,扎实发动机技术较好的德国装备,俄罗斯的“联盟”双管自行火炮越野时速一般30~40千米/小时,当然很多国家认识到战争中机动能力事关重大,因此不惜降低自行火炮的装甲厚度,以此增加机动性,实际上包括坦克在内的装甲武器,倚仗燃气轮机技术的提高机动性都在疯一样的进步。

2、火炮口径:北约国家装备的自行火炮口径一般都是155mm,俄罗斯联盟双管都是152mm,中国、日本、韩国这亚洲三强也都是使用155mm口径的自行火炮。而坦克就不一样了,中国的VT-4和乌克兰T-84“堡垒”都采用和西方一样的120毫米主炮,只有俄罗斯还在部分坚持125mm主炮。但是无论是谁的的坦克主炮都不会达到自行火炮的口径。

3、弹药种类:坦克主要适用于装甲对决,就算是万不得已的巷战也是对付掩体、堡垒为主,因此火炮更强调穿甲作战,因此穿甲弹是坦克的主要弹种。而自行火炮就不一样了,即便是曼施坦因提出的自行火炮也是配备短身管的大口径火炮,发射高爆弹杀伤阵地上的士兵。现代化自行火炮基本不在伴随步兵冲锋它的炮弹和普通榴弹炮一样。

4、炮塔:自行火炮最早的样子是不能转动的炮塔,战斗室里的火炮可以做到有限的偏转,这是因为自行火炮不需要面对坦克那种来自四面八方的目标。现代化自行火炮因为技术的先进性都装有可移动炮塔的,但是小编注意到并不是所有的自行火炮炮塔都支持360度开火,一般其射界都在车体前方和两边有限的角度内。而且自行火炮的炮塔上还有传递炮弹的窗口,从外面直接可以看到里面,现代化坦克上是没有的。


利刃军事


下内容仅供抛砖引玉,欢迎更多朋友参与互动讨论。

坦克跟自行火炮最大的区别还是对于其战场定位不同,坦克作为一种主战兵器,其最主要的目标还是进行直接冲锋作战并完成最艰巨的攻坚责任。而自行火炮更多的是提供远程火力使并确保自身被发现概率越小越好,这也是为何在现代战场上更多的都在使用自行火炮的原因之一-打了就跑 减小被发现概率。(更深刻认识可以多玩玩类似的军事游戏就有体会了)。

虽然在二战期间,自行火炮和坦克之间的差距并不十分大,很多自行火炮都是利用坦克的装甲底盘进行改进的。可随着现代战争不同作战需求,依靠传统的方式自行火炮,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比如,自行火炮所需要的是内部空间大,能够承受较大的后坐力。这需要容纳体积比较庞大的制退机构,同时自行火炮的口径之一本都在155毫米左右,所以火炮炮身和装填空间也需要极大,并且还有瞄准机构以及弹仓的限制,使得自行火炮必须采用全新的设计。例如发动机前置等尽可能增加舱室空间。这就使得自行火炮的设计跟坦克要求的全面防护有较大不同。现代自行火炮普遍只能防12.7毫米机枪穿甲弹,直接弹片袭击。

而且,由于城市作战的需求,自行火炮现在很难参与到直接近距离巷战,而坦克更多担负起近距离突击任务。不同的战场有不同战场需求,自行火炮现在迎来了一个相对瓶颈时期,是尽可能利用阵地战来拖延敌方,还是放到城市巷战去消耗对方?或者说是尽可能完全交叉配备,使得二者互相发挥最大功效。与其说我们现在在讨论坦克和自行火炮区别,不如说我们在讨论未来陆军究竟会采用什么样的作战模式?


军事天地



美国M1主战坦克

坦克,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有“陆战之王”之美称,它是一种具有直射火力、越野能力和装甲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主要执行与对方坦克或其他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摧毁工事、歼灭敌方陆上力量。坦克一般装备一门中或大口径火炮(有些现代坦克的火炮甚至可以发射反坦克/直升机导弹)以及数挺防空(高射)或同轴(并列)机枪。坦克大多使用旋转炮塔,但亦少数使用固定式主炮。坦克主要由武器系统、瞄准系统、动力系统、通信系统、装甲车体等系统组成。



俄罗斯T14坦克

一种全履带装甲战斗车,通常装有一门火炮和多门自动武器,具有越野能力、装甲防护、直射火力和突击能力,可以根据作战任务而携带穿甲弹、破甲弹、榴弹等弹药。此外一些坦克不仅可以在陆地上使用还可以在水上使用,简称水陆两栖坦克。

同时坦克也是天敌最多的陆战武器,甚至有的坦克制造厂依然研发反坦克武器,反坦克成了各国陆军的重要技能,虽然坦克可在发展,但实在是坦克的发展追不上反坦克武器的发展速度,而且坦克会陷入防护性和越野能力不能兼得的二悖论难题中。除非研制出新型轻质量防护材料来改良装甲,不然坦克的境地很危险。



中国99A式坦克

火力、机动力和防护力是现代坦克战斗力的三大要素。火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坦克的观瞄系统、火炮威力和弹药的威力。现代坦克一般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红外、微光、夜视、热成像等设备对目标进行观察、瞄准和射击。坦克炮可以发射穿甲、破甲、碎甲和榴弹等多种类型的炮弹,还可发射炮射导弹。不同类型的穿甲弹对目标的破坏程度有所不同,一般在2000米距离上能够穿透400毫米厚的装甲,在1000米距离上可穿透660毫米厚的装甲,破甲厚度可达700毫米。除具有较大的破坏威力外,坦克炮的命中精度也很高,2000米原地对固定目标射击可达80%,1500米行进间对活动目标射击能达到60%以上。如果再配合使用激光半主动制导炮弹,命中精度还会大大提高。不难看出,坦克炮的命中精度和导弹相差不大,且穿甲弹、破甲弹和碎甲弹的威力大大优于导弹,所以各国主战坦克仍以火炮为主要攻击武器。



中国自行迫击炮

自行火炮是同车辆底盘构成一体自身能运动的火炮。自行火炮主要由武器系统、底盘部分和装甲车体组成。自行火炮除按炮种分类外,还可按行动装置的结构形式分为履带式、轮胎式和半履带式;按装甲防护分为全装甲式(封闭式)、半装甲式(半封闭式)和敞开式。全装甲式车体通常是密闭的,具有对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的防护能力。

由于自行反坦克炮多用于伴随坦克进攻和作战,所以又称 “强击炮”。继德国之后,苏、英、美等国也研制发展了与德国相似的强击炮。自行火炮越野性能好,进出阵地快,多数有装甲防护,战场生存力强,有些还可浮渡。自行火炮的使用,更有利于不间断地实施火力支援,使炮兵和装甲兵、摩托化步兵的战斗协同更加紧密。

中国反坦克炮

坦克和自行火炮的区别主要是因为其用途不同造成的,就结构性能上来说,有以下几点:

1、火力:坦克是直瞄武器,要求较大的直瞄距离,但对最大射程要求不高,因此坦克炮就是加农炮,俯仰角一般是负五到正二十度左右;自行火炮以间瞄为主,甚至有些国家的自行火炮连直瞄瞄准具都没有,对最大射程要求较高,除了自行反坦克炮外,对直瞄距离要求不高,因此自行火炮是榴弹炮为主、加农炮、加榴炮、迫榴炮等都有,火炮的俯仰角一般是0度到三十度之间,有的可以到九十度(自行高炮)。

2、火控:坦克讲的是先敌发现、先敌开火、首发命中,所以坦克更注重如何先发现敌人,迅速开火,也就有了稳像式等火控系统,也就有了行进间射击的能力,坦克重在“知彼”;而自行火炮一般是看不到目标的,目标一般由观察所或上级通报下来,但它也讲究行军战斗转换时间,虽然看不到敌人,但如果知道的地理位置,再知道目标在哪里,火控系统就能很快算出射击诸元来,所以现代自行火炮一般都会有激光陀螺等寻北装置,通过卫星定位等多种手段准确感知自身的位置,接到目标通报后可以迅速射击,自行火炮重在“知己”

3、防护:坦克是冲击武器,攻击主要来自正面,所以坦克的正面装甲非常厚,可以达到几十厘米;自行火炮是远程支援武器,攻击主要来自敌人远程炮火的打击,也就是四面等机率的炮弹碎片,因此自行火炮前后左右的装甲是等厚度而且非常薄。

4、机动性:坦克为了战术要求,需要快速灵活的机动,要求发动机能够提供强大的加速度和较大的吨功率;自行火炮对此没有过高要求,一般选用类似底盘的坦克发动机或其他类型的发动机都可以。事实上,由于坦克较自行火炮重,吨功率上不占优势,坦克的机动性并不比自行火炮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