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養殖戶將在未來三五年出局——小龍蝦養殖的明天將何去何從?

沒有永遠賺錢的行業,同樣適合於小龍蝦養殖。

記得二十年前,甲魚養殖的火爆和高效益不亞於今天的小龍蝦。當時養殖的甲魚一兩百元一斤,甲魚苗的價格也炒到燙手。但好景不長,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和供求飽和,養殖的甲魚價格爆跌,長期維持在20-30元一斤直到現在。曾經的名貴菜品如今也早已成為農村宴席上一道再普通不過的常菜。

70%養殖戶將在未來三五年出局——小龍蝦養殖的明天將何去何從?

吃貨終有膩味時,大鱉終無出頭日

不可否認的是,相比甲魚而言,小龍蝦有著更廣泛的群眾基礎和消費場景。但隨著養殖規模和養殖技術的提高,終有一天會出現市場飽和。

對於養殖戶而言,我認為這是必須被正視和接受的客觀規律。但一個行業的遇冷和終結不是一兩天的事,因此在這一天到來之前,我們還有努力的空間,儘可能延長行業紅利的週期。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儘早做出轉變,挖掘行業空間,而不是後知後覺,永遠跟著別人屁股後面。

具體我們能做什麼呢?

1.提高產量

目前以稻蝦養殖為主的養殖模式,畝產量普遍在200-300斤左右。理論上講,這個產量並不高,還很大的提升空間。要想提升產量,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提升養殖技術,加強管理;二是改良現有稻蝦套養模式,改養一季蝦收一季稻為養兩季蝦不種水稻。畝產量提高,即便小龍蝦行情有所下滑,未來三五年內仍然能保證不錯的收益。

2.發展新的養殖模式

由於氣候原因,小龍蝦上市時間一般集中於4-7月。既導致小龍蝦因為大量集中上市平抑了市場價格,又制約了消費規模和消費週期。一般過了七月,小龍蝦上市量減少,價格上揚,小龍蝦消費既遇冷。大棚養殖正好可以實現小龍蝦的錯季上市,同樣可以取得很不錯的養殖效益。

70%養殖戶將在未來三五年出局——小龍蝦養殖的明天將何去何從?

除了大棚養殖,室內高密度養殖絕對是未來要重點突破的一個技術壁壘。僅理論測算,室內高密度養殖模式下,畝產量可以達到5000-20000斤,絕對是個很嚇人的數字了。很多人都有過這方面的考慮,但目前為止,室內高密度養殖還沒有成功的先例。如果有一天這種技術真的得以實現,絕對是小龍蝦養殖行業的一場革命,有可能對傳統的養殖格局進行洗牌。

70%養殖戶將在未來三五年出局——小龍蝦養殖的明天將何去何從?

這一天是否會到來,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最後我想說說稻蝦套養模式的問題。

我個人覺得這個問題的討論才是對當下小龍蝦養殖戶最具有現實意義的事情。

我們知道,目前小龍蝦養殖主流模式有兩種,一種是深水精養模式,全年收穫;一種是稻蝦連作,養一季蝦,收一季稻。

二者有什麼區別呢?

首先,深水養殖模式下,蝦池全年保持深水位。這樣的好處是有利於小龍蝦夏天避免高溫帶來的風險,也能在冬天起到很好的保溫作用,有利於小龍蝦越冬。蔽端就是,由於深水精養模式長期處於深水位下,會延長小龍蝦的性成熟週期,推遲蝦卵孵化時間,使小龍蝦出苗較遲,而不像稻蝦田經過7-10月的曬塘處理,促進小龍蝦的性成熟,使蝦卵孵化期提前並集中。所以一般深水精養只銷售大規格商品蝦,而稻蝦養殖的養殖收益則大部分來源於早春賣苗。

擺在稻蝦養殖戶面前很現實的問題,就是隨著這兩年稻蝦養殖規模高速增長,可增加面積卻越來越少,新進入者越來越理性。當家家蝦塘的蝦苗都足夠自養甚至還有大量餘苗時,蝦苗失去了市場炒作的動力,原來賴以創收的蝦苗銷售紅利必然終結。

果真如此的話,稻蝦養殖戶將無利可圖,70%的養殖戶都將在未來三五年被迫出局。

以湖北荊州地區為首的小龍蝦主產區,絕大部分採用的都是稻蝦養殖模式。由於一季養殖對池塘改造的要求不高,大部分只適合淺水位養殖,如何度過夏季的高溫天氣一直都是一個嚴峻的考驗。有早蝦苗的出完蝦苗,入袋為安的還好,沒有賺到蝦苗的錢的只能在接下來的四五六月拼命掙扎,死死苦撐,結果仍是白忙活一場。、

70%養殖戶將在未來三五年出局——小龍蝦養殖的明天將何去何從?

2018年可以說是小龍蝦主產區甚至全國小龍蝦養殖面積爆增的一年,不出意外的話,2019年早春的蝦苗價格絕對會異常高熱。只是過了2019年,何去何從?相信每個養殖戶都在心裡默默思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