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導彈常用的制導技術是什麼?二戰的德國,居然就有這種黑科技

現代導彈常用的制導技術是什麼?二戰的德國,居然就有這種黑科技

資料圖

現代導彈最常用的技術,除了針對於末端的主動雷達誘導或者是紅外線誘導,最常見的應該說是無線電中繼制導技術了,作為被動制導技術,無線電中繼制導有著相對簡單,而且使用成本低廉的好處,由於這種技術相對簡單,所以即使是二戰時期的德國,就已經擁有這種對於當時來說完全是黑科技的技術了。雖然說無線電中繼誘導需要發射設備進行導引,並且有著非常多的限制,像是被動雷達體系需要火控雷達對目標持續進行照射,無線電指令系統雖然性能強大,但是很容易被幹擾,但是由於性價比優勢,這種技術很快就被大力推廣了。

現代導彈常用的制導技術是什麼?二戰的德國,居然就有這種黑科技

資料圖

而無線電制導,就是在彈頭前面安裝了個雷達!這種制導方式就是主動制導,也叫主動彈,比如飛行時被目標戰機甩掉,它自己和衛星定位,校準自己的飛行位置。直到擊落對方,薩姆5.薩姆9就屬於無線電制導!擊落以色列F16戰機的就是薩姆5!這種制導方式在當今國際軍事上唄廣泛應用於導彈的制導上,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第一款真正具備跨時代意義的無線電制導導彈是二戰德國發明的。1942年,隨著盟軍對德國縱深城市和工業目標的空襲愈加猛烈,德國人加緊了對地-空火箭和導彈的研發工作。不過前期的R1與R2導彈並不能讓德國軍方滿意,一直到1944年中,新型的R-3面世了。

現代導彈常用的制導技術是什麼?二戰的德國,居然就有這種黑科技

資料圖

​該彈取消兩級推進結構,計劃安裝比R-1/2導彈更強大的液體燃料火箭引擎,並在外部增設兩具可拋式助推火箭。這一單體結構縮小了導彈的外形尺寸和重量,並進一步增強飛行速度和距離。木製的彈翼在減輕飛行重量的同 時也降低了武器的製造成本。彈體內裝有160公斤高爆炸藥,由位於彈頭 內的雷達末端導引頭引爆。該彈發射後可由“萊茵蘭”雷達系統配合無線電制導。由於計劃中的液體燃料引擎研發滯後,最終改換了固體燃料引擎。這一型號被稱為 R-3p。其發射架仍舊是改造的Flak41型88毫米防空炮的炮架。在1944年底進行的6次試射中,R-3p的射高達到了12,000米,最高時速 1,300公里。但這一成果仍不能滿足軍方的需求。該項目遂於1945年2月停止。雖然德國人計劃在3月份重新進行一次發射評估,但戰爭已近尾聲,最終未能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