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應該考慮應試教育還是素質教育?你怎麼看?


改變不了的應試教育,那就融入它,中國教育不是一無是處的,孩子上大學留學,成績是很好的,而且中國大學生的知識儲備是美國大學生的五倍,你能說差嗎? 我們需要的是素質教育,在美國這個叫家庭教育,我們現在生活好了,生活水平質量都上去了,但是做人的底線和道德卻缺失了!人才人才,不成人如何有才! 現在我們面臨的是什麼?家長孩子拼命的學習補課,不論是應試的還是素質的,都怕輸在起跑線上。為什麼這樣,答案顯而易見,就是每年的高考(現在有些孩子已經不參加高考或者參加了也不在國內讀,這個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的孩子還要衝過高考這座橋進入985211大學。相信很多家長孩子也喜歡素質教育,但是有兩方面的考量一是時間,二是財力支撐。每天都有許許多多作業和課程需要消化理解,恐怕沒有太多富裕時間用來素質教育;即使有些孩子有時間,高昂的素質教育費用估計大多數普通家庭難以負擔。 相對比較應試教育還是成本小些,素質教育投入較大。



當某一天大學可以隨遇進了,素質教育會慢慢進入普通人家,也會有更多的人家談論素質教育,參與到素質教育中來。期待這一天早日到來。目前看還是應試教育為主導。

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二者應該合二為一,不可分割。什麼叫素質,一個人有修養,有品德就是素質,難道應試教育就教育不出來有品德的學生嗎?


我國推行素質教育那麼多年,縱觀社會沒有什麼成果!反而導致,學校校園暴力增加,課外輔導加重現象!

把素質教育的內容作為應試的考題,天天耳濡目染,自然品德上升!

大家覺得那種教育方式更好呢?


有態度的童桐


小孩的教育,根本都無法分清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要想孩子搞好應試教育,第一、書寫要工整,孩子書寫工整那是在高考前12年讀書的生涯裡一天天堅持練習出來的。寫的工整,寫的慢,不會高分。寫的慢,會做題,不會高分。第二、良好的背誦習慣,良好的記憶力,起碼在這12年裡,要每天堅持讀書背書,不急不躁,到了高三才能有那麼大的知識積累。第三、課外知識積累,可能在小學初中可以原地畫圈圈,到了高中家長和孩子們都會認識到僅僅靠自己學的書本練習冊的內容,根本在重點中學是上不了層次的。只有從小去積累生活和課外知識,等到高中課程比較多的時候積累就火燒眉毛了。第四、良好的身體素質,在學校裡面也有體育考試。要想體育考試成績不錯,也要好好的堅持鍛鍊身體。想要在如此長的12年裡面當學霸,其實就是少請假,比一般人能夠承受更長時間的學習。很多學生家長,總是會說我孩子什麼都好,就是坐不住學習,其實和身體素質有很大的關係。第五、心理素質,想從小到大都成為學霸,心理素質也是很重要的。不是每次考試都是那麼如意的,考好了是被人羨慕。考差了,人家會說某某同學天天那麼努力學習,還不如我天天快快樂樂的生活。有些孩子,就是這樣聽不得這樣的話放棄了努力。第六、經得起誘惑,小編高中理科入門,從小到大都覺得很多同學,教學的時候很多學生都很聰明,但是最終沒有到達家長或者社會期望的高度。社會上很多誘惑,學校也有很多誘惑。比如,美食,很多同學一心一意的想著好吃的。小說,小編班上現在還有很多,愛讀別人的故事自己不努力的娃。手機、這個就是天敵般的存在,一個綜合了遊戲機,聊天器,小說合成體的綜合分心神器。純真的愛情,分心早戀的情況,導致高考發揮失敗的。作弊、自己平時不努力,考試還想成績好的同學。還有很多很多誘惑,只有真正有目標的學霸才能真的去忍受這樣的誘惑,去高考中實現自己的價值。第七、學習成績好的同學,會考試的同學出來社會更有自信。小時候,在同年級的孩子裡面有威望,長大了對於那些社會考試來說也是小兒科。對家長來說也是很有安全感的,可以考公務員,可以考事業單位編制,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第八、搞好了應試教育,或者學會了考試有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其他東西,不會顧此失彼,心有不甘。成績好了,在後院不起火的基礎上選擇自己的愛好,就有了更多理由,和時間,家裡也不會因為孩子有愛好因為孩子成績不好而阻止。小編就說這麼多,其實意思就是,真正的素質教育的成果,早就在應試教育裡體現出來了。世界那麼大,選擇卻很少,在讀書的時候,就努力讀書吧!











高中理科入門



hebenben


首先我覺得這個問題很沉重,素質和應試其實是不能分開的。這是當前社會問題,不好回答,怎麼說都有一定道理。下面我就自身經驗回答你提的問題。

第一點,我認為素質教育應該最重要,但很多人認為考上好大學更重要。大家都知道成功的人不一定有高學歷,但一定要講誠信,有厚度,素質要高,別人才會信認你,願意跟你合作。人無德,幹不了大事,也長久不了。既使你暫時領先,日後也會敗落。

第二點,應試教育,就是高分論成敗,認為不管怎樣考上為王。其實這個觀點長期看是錯誤的,當下都認為是正確的,我們無法和萬人抗衡。

第三點,國家也是推行學生全面發展,學習和素質教育相結合的制度。學校還是兩方面都抓比較好,有些家長可能認為考重點比什麼都重要!

還有很多深層因素,不講了,大家心裡明白!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農民號致富筆記


素質教育是指,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徵的教育。

“應試教育”是指,偏離了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為單純為迎接考試爭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一種教育。

應試教育是所有人按一個標準培養選拔;素質教育是所有人按不同的標準培養選拔。至於採用哪個,要根據不同的國情,學生的能力,家長的素質看法和家庭經濟狀況而定!


素質教育本身就是個偽命題。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農民期望孩子能夠改變命運,中產者期望孩子能夠進入上流,上流者期望孩子能夠更加優質,等等等等,教育最終的目的就是實用主義,無論是什麼教育方式,最終都是殊途同歸。

否定應試教育就是否定教育本身,應試教育才是根本性教育、基礎性教育。

我們暫且把教育者比作鐵匠,孩子比作鐵礦石,應試教育就是通過標準化鍛造過程,將學生鍛造成為合格的鋼鐵,硬度、光澤等等,至於說將來這塊鐵是準備打造刀、劍、錘子、汽車等等,這就需要市場來檢驗了,應試教育僅限於基礎階段,難道學生畢業後還會有人限制他們的選擇權,強迫他們考試?以分數論英雄?所以一定要將應試教育堅持好,並且多方向、多種類、多用途發展,因為考試是在社會可控制的範圍內對孩子們的基礎進行的最基本的評判,只有打好了基礎,才能有更多的發展。很多人反對應試教育,但是不會有人反對曾經的考試鞏固了自己的語言文化交流知識,算術能力,思維方式等等。任何教育它最終還是要通過考試來檢驗的。

教育是一種社會化的行為、大眾化的行為,教育的內容也是符合大眾需求的,只可能存在學不好、考不到前幾名的現象,但絕對不會存在學不會的情況,連學習這麼簡單的事情都學不好,還有什麼資格講自己的能力比別人強?因為學習只是單一的行為,沒有社會上的爾虞我詐、坑蒙拐騙等等,沒有生存的負擔和壓力。


求學寶高考報考研究院院長-李金鶴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呢?我覺得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要是非要找一個答案出來的話,我覺得應該是這樣的,小學的時候呢,素質教育提的比較多,到了初中學高中,雖然也在提素質教育,但是從形式上來說,已經轉入了應試教育。

因為我們的終極目標是要參加高考,我們的最終決定權把握在高考的手裡。所以,素質教育也好,應試教育也好,歸根結底要由高考來衡量。所以說,我們的孩子們從小就是在素質教育的口號下長大,然後跌入了應試教育的泥潭裡面。最終在這泥潭裡越陷越深慢慢的變成了應試的高手,變成了題海戰術裡最會游泳的健將。


我比較贊成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結合起來。因為素質教育培養的是學生的情商,讓每一個學生不是學習的機器,而是主宰學習的主人,把學習當成一種樂趣,而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從小就養成在樂中學,在學中樂這樣的意識,而硬試教育培養的是學生的知識結構體系,因為等我們走上社會之後呢,發現很多的知識,都是高中階段或者是更低的階段形成體系,在自己的一生中受益匪淺。


蘭姐說語文


沒有的事情。二者一體,互為補充,怎能分割,沒事找事,故作聰明,製造對立,從中餘利。

考試必有,提素質必須。是教學各段的課程內容,課時,安排問題。如理科重知識技能實踐,文科重育人,價值觀三愛教育,缺一不可,互為補充。為什麼非得分開,你死我活,勢不兩立???目的何在?用心何在?快樂教育,存在嗎?要快樂就一定沒教育,學習是戰爭,是練能長知成才,學習有階段性(過了此村無此店,該學該會時玩過了快樂了,沒法再補,更談不上沒有壓力情況下學習會有突破,昇華,蛻變,躍遷)。高效課堂,大知識量,高密度,學生是研究者,萬能者……。花架子,演戲,違背教育規律,撥苗助長,兩極分化,放棄一群,保護幾個……。種種的創新模式,讓人眼花瞭亂,無法適從!

回顧中國歷史,是重文輕理,其結果是落後,被動挨打,甚至是被侵略掠奪,八國聯軍進攻中國,鴉片戰爭,甲午戰爭,抗日戰爭……。全世界的三次工業革命,中國抓住了哪次?都說明了中國技術的落後,科技的不如人。

現今考大學(大學是出優秀頂尖傑出的高能領軍人才的)高考又是普教選優的指捧!我們必須要知道,語文,英語只是個交流的工具(而如今高考還要考體育,還要加分,太好笑了,體育只是健身,爭不爭冠軍又能如何???)中國過去高考語數英各150分共450分,太多了,再選三科。不重視理科!!!

應當改為:物語數必考各100分共300分,再從其餘各科中選考三科,分文理各100分計300分,實踐技能考試100分。沒有任何加分項。總分700分。才會文理兼顧,揚長避短,真出能人!


實言守真


“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不是完全割裂、對立的,而是“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個人認為:素質是要求,應試是責任;素質教育是“為社會培養合格勞動者,為上級學校輸合格人才”的手段、過程;應試教育是對素質教育的考查、檢驗,同時為“素質教育”培養的學生進行分流,使學生根據自身素質,通過“應試”使學生在社會里找到自己合理的位置,進而使每個學生在各自崗位上為國家、社會貢獻力量。個人認為“專業水平——通過成績體現”是主要素質。沒有好成績,專業水平不過關(應試),何談素質;學習能力沒有,學習成績沒有(應試),何談素質教育。沒有應試教育,絕對不可以。儘管“應試”有許多弊端,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分數面前,所有考生平等,不能拼爹。沒有應試,亡的不僅僅是教育。個人觀點,商榷!!!


馬井山172


我是學生家長,不懂教育。我想從家長和社會角度談談自已的看法。我認為把家庭和社會所有的教育揉合在一起按重要性排序應是:第一,首先要讓學生有一個自立自強獨立生存,自已養活自已的思想。第二,講究社會公德,做一個講文明禮貌的人,第三獨立思考能力。最後才是文化知教育。為什麼把自食其力思想排在第一位?我認為這是做人的最基本原則,是人生的基石,是人生從最原始啟點向東南西北那個方向去的問題。這個問是為啥以前沒人提出來?這應該從改革開放初期談起,在那時以前每個家庭都很難,父母的收入只能養活我們到成年。自食其力是每個人從小學開始都必須思考和麵對且必須做到的。是不成問題的問題。改革開放後,生活漸漸好轉,那時父母們首先想的是:說什麼不能再讓孩子受我們當年那些苦了。一切包辦,再加上普遍一孩。逐漸養成了今天的小皇帝小公主,看看如今青年男女對工作的態度吧!如再不改變,將來勢必釀成影響國運之禍。第二關於講社會公德和文明禮貌,明卻了第一點,既人生走哪條路的問題,然後是如何在這條路上走的問題,按哪些規則走的問題,要講究一個交通規則。這個規則就是文明禮貌公序良俗。第三獨立思考能力,這是讓我們在人生前進道路上處理各種問題.清除和越過障礙的能力。人可以沒文化,但絕不能沒思考。在我們北方,有句粗話叫沒心沒肺,就是說給沒思考的人聽的。歷史上有許多沒文化但能做出驚天偉業之人。比如劉邦,比如朱元章,雖然他們被後人抹黑不少,但想想,在那旌旗遍地人人都想當皇帝的年代,沒過人的思考能力,行嗎?最後才是文化知識,她是人生路上的交通工具,是解決人生用腿向前走還是坐汽車向前走的問題。有文化沒有第一點,就容易走錯方向,沒第二點就容易刮車影響別人。沒第三點路上出問題不會解決,還是無法到達目的地。自從教育產業化,這裡確實是個賺錢的好地方。但是,我們大家應該首先確立一個正確的教育方式和目標,然後再去爭食這塊蛋糕。而不是先吃了蛋糕再說。


逸泉212


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

首先我們來了解什麼是應試教育和什麼是素質教育。應試教育(又稱填鴨式教育通常被視為一種以提升學生應試能力為主要目的且十分看重於考試成績,背誦與解題的教育制度;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並不是完全對立的,是兩種不同模式的教育制度。個人認為,我國是在通過高考制度選拔培養人才,高考是一個准入門檻,不是制度。我國一直以來都十分重視學生的全面房展,恢復高考和改革開放四十年來,通過高考選拔出一批又一批各行各業的人才,為國家發展提供了動力源泉,也為世界培養了很多傑出的人才。改革開放四十年所取得的偉大成就足夠支撐起我們對我國教育方式模式的自信。

我國在現行的教育制度,從學前、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教育裡面,沒有明顯的區分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而是兩種制度所包含的內容都有實施。所以說沒有純粹的應試教育或素質教育。

其實,通過考試選拔人才是全世界的普遍實行的制度,不能就說是應試教育。其他小考有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點,不斷積累知識。如果大家都堅信360行行行出狀元,也不會千軍萬馬擠獨木橋,推高“應試教育熱”在民間不在官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