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一反酸就想着清淡饮食和调整睡眠?大错特错!

胃一反酸就想着清淡饮食和调整睡眠?大错特错!
胃一反酸就想着清淡饮食和调整睡眠?大错特错!
胃一反酸就想着清淡饮食和调整睡眠?大错特错!

胃反酸是很多人都经历过的症状,不健康的饮食、不规律的睡眠、压力过大,都会引起胃反酸。由于其常见性和低严重性,导致人们不怎么重视胃反酸现象,一有问题就觉得清淡饮食和调整睡眠便可缓解。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一旦胃酸分泌过多,就会从胃里不正常的反流到食管,甚至逆流到我们的口腔,造成咽腔和口腔酸辣、胃灼热、胸痛、慢性咳喘和吞咽困难等不适症状。调查研究显示,70%的胃病(比如消化性溃疡或胃食管反流病等)都与胃反酸有关,需要到正规医院就医诊治。临床上,治疗胃酸的药主要有2大类,一种是抗酸药,另一种是抑酸药。

胃溃疡可用抗酸药中和胃酸

抗酸药是一种碱性物质,主要用来中和胃酸,降低胃内酸度和胃蛋白酶活性,从而减弱胃液消化作用,减轻或消除胃酸对胃、十二指肠黏膜的侵蚀和对溃疡面的刺激与腐蚀,继而缓解疼痛促进愈合。常见的有碳酸氢钠、氢氧化铝、铝碳酸镁等。

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碳酸氢钠又称小苏打,可迅速和盐酸反应,解除胃酸过多或烧心等症状,未被中和的碳酸氢钠几乎全部吸收,生成对人体无害的氯化钠(食盐主要成分)、水和二氧化碳。餐后1小时服药疗效较好,可发挥药物最大中和作用。但碳酸氢钠作用弱,时间通常只有1.5-2小时,且碳酸氢钠中和胃酸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可引起嗳气和继发性胃酸分泌增加。因此,抗酸药只适合用于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胃灼热感(烧心)、反酸等短期症状的治疗。

食管炎可用抑酸药减少胃酸

抑酸药是一种拮抗剂,主要通过抑制胃酸生成来发挥作用,适用于症状重、有严重食管炎的患者。主要分为:H2受体阻滞剂和质子泵抑制剂(PPI)。

H2受体阻滞剂:可竞争性拮抗H2受体,能够抑制组胺、五肽胃泌素、M胆碱受体激动剂引起的胃酸分泌。由于H2受体阻滞剂能有效抑制夜间基础胃酸分泌,且胃酸在进食后会大量分泌,推荐在餐后和睡前服用效果最好。常见的H2受体阻滞剂有雷尼替丁、西咪替丁、尼扎替丁和罗尼替丁等。但H2受体阻滞剂易产生耐受性,且停药后可引起反应性高胃酸分泌,目前临床上已逐渐被质子泵抑制剂所取代。

质子泵抑制剂(PPI),是作用于胃壁细胞,在分泌胃酸过程中的关键酶,使其不可逆性失活,从而抑制胃酸分泌,抑酸作用强而持久。主要包括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和雷贝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PPI),显效快,可逆,疗效优于H2受体阻滞剂。能非竞争性抑制促胃液素、组胺、胆碱及食物、刺激迷走神经等引起的胃酸分泌,对H2受体拮抗剂不能抑制的由二丁基环腺苷酸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也有强而持久的抑制作用,即使是对用H2受体拮抗剂无效的胃和十二指肠溃疡也有效。

因此,当患者刚刚感觉到胃酸多,但反酸或症状比较轻的时候,可先服用抗酸药来缓解症状。如果胃酸分泌过多,反酸症状严重,有反流性食管炎,最好服用抑酸药。对于自己不了解的症状最好去看医生,科学用药。

微信用户可关注 中国家庭报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