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種地是不是工作?

隨心飛燕


大家好,我是小淨,我覺得農民種地是一種工作。

在大家一貫的思想中,職業和工作指的是那些每天固定上班,然後按時領取工資報酬的那一類人,並且有法定的節假日和休息日。而對於農民來說,既沒有固定的工資收入,也沒有法定的節假日,勞作的時間也不固定,並不能稱之為一項職業。


關於什麼是職業,個人在社會中所從事的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專業工作。那麼農民有專門的技能,就是種植農作物,而且農業應該說也是一個行業,所以從這裡說農民應該是一項職業。


之前在關於養老問題的時候,就有專家建議把農民當作一種職業,同樣交五險一金,同樣有退休政策。但是,由於我國大部分都是農民,實施起來不太現實,所以這個議題也就被放下了。

我們看到很多的高等學校,有專門的農業大學,培養了很多農業的高技術人才,而且也有很多的專家教授為農業做出很大的貢獻,比如最熟悉的袁隆平院士,他們也都是農業的工作者。所以說,農業也是一項職業。



無論體力與腦力的勞動就泛指工作,工作沒有貧富貴賤之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農民是最辛苦回報最少的工作,理應與其它工種平級對待,得到社會尊重與政府的關注。才能彰顯大國崛起與真正的人人平等。


農村小淨


農民種地是不是工作答案是肯定的,提問者為什麼提出這個問題呢其實,很簡單,提問者的意圖是說:?既然種地是一種工作那為什麼工人有社保,公務員有各種保障,為啥農民啥保障都沒有呢?其實,農民收入低,沒有保障的日子很快就要結束了。將來只要是我國公民權利義務應該是平等的。

1、如果農民是一種工作,工作單位咋填?

有很多農民朋友困惑,既然農民是一種工作,那填表時工作單位咋填寫?總不能填寫住址吧?是呀,這個問題確實應該引起思考。我國很多表格的設計就是排除農民的,填寫工作單位農民就犯愁了。要是打工還可以填寫打工單位,但在家種地的真沒辦法填寫。希望,這種情況以後能得到改觀。

2、如果農民是一種工作,咋沒有保險?

近段時間,對農村老年人養老金話題討論熱烈。很多人認為,農民有啥養老金。又沒有從事過工作,關鍵是沒有繳納社保。其實,農民種地就是工作。以前交公糧,提留,出義務工就是繳納了社保。雖然不能完全等同,但國家應該酌情考慮。

3、如果農民是一種工作,那收入為啥最低?

大家都知道,農民種地收入是最低的。春耕夏播秋收冬藏,一年到頭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一算賬,別說賺錢了,還虧本。種子化肥,農藥耕地收割費用年年漲價,就是糧食在降價。不能不說農民承擔了保障全國人民糧食和肉蛋奶供應的同時卻承受著貧困。所以,國家應該進行一定的補貼,才能彰顯公平。

4、農民如果是一種工作,什麼時候才能挺起腰桿?

其實,農民的日子正漸漸好起來。國家推出鄉村振興戰略,目前正推動鄉村人居環境3年整治。務必使農村垃圾集中回收處理,汙水集中回收處理,街巷硬化、村村通水泥路,廁所改造,村村通自來水、光纜。集中清除汙染源、草垛、雜草等。這一階段投入就超過萬億元。可以想見,未來農村美,農民富將指日可待。


聚焦三農熱點說




如果說農民種地不是工作,那中國幾千年來,以農耕文化為主,大部分的人在歷史上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從事農業生產,也就是說他們都是農民,難道不是在工作,是在休息嗎!那不成了幾千年來,中國人都沒有工作嗎。

中國的農民是最勤勞的。這裡講個事,過去山區的一些農村,種地要翻山越嶺,走幾十裡的山路,天不亮就起了床,吃點早飯,帶點乾糧和水,幹一整天,回到家時,已是晚上,孩子們都睡覺了,只有老婆等著。因此,有些孩子都幾歲了,還不認識他爹,這是真實的事情。可以說,中國農民千百年來通過辛勤工作,成就了中國的農耕文化,也成就了中華的燦爛文明。

正是農民的辛勒工作,才使得莊稼年年豐收,人們才有糧食食用。那種瞧不起農尼工作的人,甚至認為,農民的工作不是工作的人,是可笑而缺乏胸懷的。


春日之虎


答:過去農民種地是工作,因為農村成立了合作社,即:人民公社,隸屬於集體性質,一切都由生產隊長說了算。自打1979年農村包產到戶以後,農村性質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集體農業改為了個人承包,隸屬於單幹性質,一切事物都有自己說了算,因此,單幹就屬於幹家務活,或者,說是幹農活也可以。據一農民朋友說,過去,農民參加集體勞動,感覺就是在磨洋工,靠小時,“泡工分”,一天有活沒活都得站在田間地頭靠“鐘點”。現在好了,農民自由了,一年從種地到秋收,掐頭去尾,也用不上兩、三個月的時間,剩下時間可以去城裡打打工,一年下來,平均兩口子,賺個四、五萬還是不成問題的!其實,現在農民還是挺幸福的,挺自在的!

哪你們農民為什麼不願意交養老金呢?

咳。農民其實都不願意攢錢,趕著賺趕著就花了,所以,沒養成習慣,交養老金啊!

那麼,如果農民成立一個農會,專門管理養老金的事,每年元旦,或者,春節前後,開始挨家挨戶收養老金行不行呢?

那太好了!有專人抓,有專人管,有專人督促,這樣一來,家家戶戶都交社保,人人都明確養老方向,都養成一個“儲蓄”的良好習慣,形成一種風氣就好了!


劉年14


農民種地,當然也是工作。

從社會的採集遊牧階段到農業社會,算是社會生活層次的一次巨大飛躍。

當工業化時代的到來,決定了農業生產在社會生產中的地位逐步降低。尤其是信息化電子化時代的來臨,生產更為複雜的蔬菜、水果生產使用的人力也越來越少。

目前,美國的農民只有270萬左右,不到總人口數的1%。美國的農民就一個稱呼,farmer,是職業農民。

但是在我們國家,經歷了幾千年的封建社會,農民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職業了,而是一種身份,當然這個身份也多少有社會底層的含義。

尤其是新中國建立後,為了解決廣大農民的吃飯問題,實行集體經濟,將80%以上的農民分配到土地上,尤其是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由於承包權的分散,很難實行集體大作業。也註定了我們農業生產的效率比較低,耗費更多的人力物力成本。美國的人均農民收入是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數十倍。

即使這樣,我們農產品的價格仍然居高不下。有人雖然說農產品價格太低了,實際上目前我們國家的多數農產品沒有多少科技含量,也沒有品牌價值,卻比國際市場上的農產品要高出不少。前一段時間中美出現問題,導致我們大幅縮減進口美國大豆。如果我們國產的大豆價格低,幹嘛我們還要大幅進口呢?實際上,國家也知道我們的農產品價格沒有競爭優勢,但是為了我們國家的糧食安全(目前我們國家糧食自給率只有95%,美國糧食自給率2011年是247.5%),只能採取各種重點補貼等方式提升大家種糧的積極性。但相對而言,隨著經濟社會越來越發展,補貼這種方式總會有一天走到盡頭。到時候我們的糧食只能走大規模、集約化生產的途徑了。

所以,未來與其說農民種地是一種工作,但肯定供養不了生活了,人們的主要精力還是要學一些技能或技術,獲取更高的收入,最後種地不如說是一種業餘愛好罷了。



暖心人社


農民種地當然是工作,"民以食為天",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只是農民種地沒有節假日,沒有星期天,只有收穫了才有短暫的歇閒。

舊社會農民種地,可謂是原始耕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鋤鐮鍁钁常相伴,面朝黃土背朝天,一年到頭食不果腹,遇上天災人禍,還得忍飢挨餓度荒年。

建國以後,成立互助組,合作社,後來成立了人民公社,農民稱公社社員,農民種地以生產隊為單位,由生產隊長(我二伯就當了二十多年的生產隊長)安排農活,社員出工掙公分,收穫的糧食歸集體所有,先把優質糧食交公糧,然後再分給農戶,勞力多出工多分糧食就多。雖然不忍飢挨餓,但農民的日子依然一窮二白。


改革開放後,包產到戶,農民種地自己安排時間,自己說了算,打理好責任田,空餘時間出去打工賺錢,不僅糧滿倉,而且錢袋子也不鬧饑荒,農民真正的富了起來。家家戶戶雞鴨成群,豬羊滿圈。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近幾年農民種地徹底擺脫了鋤鐮鍁钁,全部機械化,可以說是輕輕鬆鬆播種,高高興興收穫,而且種地還有補貼,雖然糧價下跌,種地不賺錢。但是農民種地養活了全國人民,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富強了我們的國家,能說農民種地不是工作嗎!


落英鄉間


我從小在農村長大,我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父母都是農民,他們的祖輩也都是農民,所以從小就看到我的家人在田地裡忙碌,所以我來談一下我的感受。



我覺得,農民種地是工作,因為從小就看到父母早出晚歸,在田地裡耕耘,收穫,澆水,施肥……很多次,他們都沒有時間回來吃午飯,都是奶奶在家做好午飯,爺爺送飯到田地裡去。爺爺不會騎自行車,都是步行過去,夏天的時候,是頂著大太陽去。後來,我長大點,會騎自行車了,就由我帶著飯和水壺送到地裡給父母吃。



農民的工作,很辛苦,但是和城裡人工作最大的區別是,農民的工作,不是每個月都會有收入,小時候,夏天往往會是家裡最拮据的時候,因為莊稼沒有收穫(我是北方農村),還沒有賣掉換錢,所以夏天家裡都捨不得吃肉,但是秋天賣掉一些經濟作物,一年的辛勞終於變成現金,冬天家裡會養幾隻羊,過年再賣掉,所以冬天家裡吃得會好很多。

所以,我覺得農民每天忙碌,這屬於他們的工作。

以上僅是個人觀點。

答題人:香草博士(北京交通大學)


探村博士聯盟


農民種地當然是工作,這是由農民這一龐大的、特殊的職業所決定的。

創造社會價值的過程,叫工作。工作也有很多層意思。既可當名詞,也可以當動詞來用。用於農民種田的工作,不用說就是動詞。“工作”其實是書面語,用農民的話說就是種田、就是幹農活。只是農民所從事的這個“工作”,現在投入很多,成本也很高,但是收益很少,有時候幾乎是“賠本買賣”,其原因是糧食的價格一度低迷,仍停留在十多年前。



全國哪個人不吃糧食?農民猶如一個大型的“加油站”,每時每刻都在給人們“輸送油料”。即便是大批青壯年出外打工掙錢了,可地還有老人在耕種,還有願意種地的人租地種。而這些種地的人還是農民,就是這些農民仍在為社會創造著價值。當然農民的工作除了種地以外也可以打工、經商等其他行業,其目的還是為種地的投入做資金的準備。


為生活而提神


工作”二字”是一個書面用語,按土語的說法那叫幹農活。誰要問誰你在哪兒工作。答我在家種地,或者我在建築隊壘牆,或者我在哪哪工廠打掃衛生。總之,現在研究這些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農民種地算不算重要行業。要我說:不僅重要,而且非常重要。全國上上下下哪個人不吃米不吃麵。因此,農村就是個大型加油站,每時每刻都在向各系統輸送油料。雖說土地都分給各家小戶了,你一年多少種點,自己吃點,吃不完再賣點,一來自己問題解決了,二來別人也不餓肚子了。你看這日子多美呀!

說到種地,你不要自己看不起自己,要重新爬起,面對現實,崇高科學,抓好土地流轉,化解農業矛盾。要以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為契機。幹一行愛一行。要必須認清當前新形勢下的農業基礎地位,種好地多打糧。咆哮國家,因此,這就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新起點新任務新挑戰,而你說農民種地是不是工作。


農村土秀才


農民種地是不是工作回答是,是,一個人的工作是他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工人工作是上班,農民工作是種地,工人上班工作時間是8小時,農民種地是披星戴月。

我是一個農民,75年一畢業,第二天就下地割麥了,半天時間只割了10幾米長,腰疼腿痠,頭暈腦脹。隊長見我不會割麥,叫我回家吃飯,下午到生產隊場頭幹活,場頭上都是雜活,沒有技術,很容易學會。麥收結束就開始交公糧,由於我們生產隊田多,全年光公糧任務就是18萬斤,由於賣的公糧多,加之生產隊還有富業,養魚,養豬,我們隊還是比較富裕的,當年一個勞動日(IO分工)年終分配是1元5角錢,全公社第一,我和我爸兩個勞動力,年終分配扣除各項費用還能淨得300多元。

每年秋天秋種一結束,農民的工作不是冬閒,而是興修水利,農村話叫“上河工”,最強壯的男勞力上“大河工",象我們這邊的“鬥龍港",“新洋港”,“黃沙港”都是人工開挖整治的。上“大河工”是很辛苦的,勞動時間很長叫“兩星一昏”,就是早上出工天上是星星,晚上收工天上是星星。

在家的強壯女勞力和老弱的男勞力還要上“小河工",就是本公社範圍內的小河道的開挖與整治。“河工"結束也快要春節了,忙完年接著就要開始春耕生產了,這就是當年農民一年的工作。

現在農民退休也可以拿退休金了,我今年61週歲,交了年標準500元的基本養老金,從去開始每月可享受190元的養老金,雖然少了點,但比我爸那代人強多了,心裡還挺知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