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父母的焦慮,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用戶5547794900


中國式父母的焦慮,我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認為這會毀了我們自己。

當父母焦慮是: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把自己焦慮的內容強加到孩子身上,其實我想說:在我們出生那一刻起,已經比別人輸在了起跑線,至少從生存環境,從教育和資源等等來說,已經輸了。所以說這也造成了父母焦慮的內容,不想讓孩子像自己一樣,他們會請老師教孩子學習各種各樣的技能。違背孩子的興趣去讓他們學習,他們並不喜歡的東西,比如一些樂器,比如數學,比如繪畫等等,會被填鴨式的灌輸。這都是出於父母的本能意願,而父母沒有看到孩子的天賦,只會讓孩子去接受各種各樣不適合他們的內容。

孩子沒有足夠的興趣去發展自己的愛好。如果沒有愛好,任何學習都是徒勞的。可是他們認為孩子很幸福,認為孩子學到了很多東西。

但是對於孩子來說,這不是他需要的,他並不快樂。對於童年的孩子,獲得快樂,這才是他們這個年齡段應該得到的,而父母的焦慮體現在孩子身上。

孩子雖然說學到了很多,但對他們的成長,我認為沒有任何的幫助,也許你看到孩子比別的孩子更加的優秀,你的孩子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其實孩子內心可不怎麼想,他想要快樂,沒有快樂的孩子,我認為在他未來的成長當中,一定會是極端的。

我這裡想要說:一定要遵循孩子成長當中的規律,什麼年齡段做什麼樣的事情,該玩的時候就讓孩子足夠的玩,讓他們體會生活的,各種各樣不一樣的生活,豐富他們的眼界。其實這對於孩子來說是更好的。

智聯校園 趙宇鑫回答

智聯校園是智聯招聘旗下校園人才交流與大學生職業發展招聘中心,旨在幫助大學生更快更好成長,如果想加入我們結識更多優秀大學生,可以私信留言,智聯校園期待你的到來


智聯校園


當然會毀了孩子,下面就我用個親身經歷的例子告訴。

一個母親,才讀到小學三年級就輟學了,後來嫁個老公是名牌大學畢業的。這本身沒問題,問題出在他們的性格上,母親非常焦慮,恨不得萬事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而父親卻啥事不理,總覺得天塌下來都有老婆頂著。

久而久之,母親越來越焦慮,父親越來越不理事,一個家經常就這樣搖擺不定:站媽媽,會被爸爸罵,站爸爸,媽媽肯定不給好臉色看。

長大一點後,孩子乾脆誰的話也不聽,一頭扎進遊戲裡,再也出不來了。

最誇張的時候,孩子可以幾天幾夜不睡覺,甚至不吃飯,遊戲打得天昏地暗。

這樣沉迷遊戲,成績肯定不好,於是媽媽就更加焦慮,叨叨,頭髮一夜之間都白了不少,而爸爸依然不理事,覺得讓孩子玩夠了就不玩了。

可是都進入初三了,孩子還在玩,後來乾脆休學在家玩遊戲,中考六科加起來還不會超過100分!

我想這孩子就這樣毀在父母的性格上,尤其是母親的焦慮。

要不是母親過於焦慮,天天嘮叨不停,孩子也不至於那麼沉迷遊戲,也不至於荒廢學業,名牌大學畢業的父親,兒子中考才勉強畢業。

這就是血的代價,這就是焦慮父母的慘痛教訓。





西瓜甜甜啦


我認為不會!

這種想法太悲觀!

我們每一代人都是站在上一代人的肩膀上發展起來的,社會的科技、文化等等才會如此之快的發展,但悲催的是每個新生生命只遺傳基因,而不遺傳知識,對父母所學所掌握的知識沒有任何記憶。所以每一代都要面對比上一代更多的知識技能的學習和傳承,還是從零開始。

翻開你孩子的小學數學課本吧,看看他們四五年級學的知識是不是當年你上初中後才學的!這就看出來往後的每一代人要學習前人科學知識,還要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更快、更大的發展。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特點,那麼處在那個時代的人必定會承受來自那個時代的壓力。

想想現在00後的父母,他們正是80後的一代人。

70後、80後父母出生和成長的時期已經是中國解決溫飽問題以後了,那時父母的要求普遍是上學不惹事就行,現在呢?

在物質生活得到滿足後,所有的精力很自然都會放在精神生活上,而孩子是一個家庭的中心和未來希望,自然對他們已經不是僅僅吃飽穿暖的要求,而是要學習好、恨不得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這是追求,不僅是個人的追求,也是家庭和整個社會的追求。


品味成長


中國的父母為什麼焦慮?因為社會壓力對年輕人也大,對老年人也大


五月虎90165416


是的吧,畢竟父母是孩子寫照,把自己焦慮展示給孩子看了讓孩子也跟著焦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