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经误解最大的一个历史人物是谁?

推你入海或者i


悯农诗人不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想必大家在小学都已经学过了,其中的后两句话也成为了历史佳话。小时候父母也经常引用这两句话教育我们,长大后也经常看到这两句诗被制成横幅贴在各个食堂、餐厅醒目的地方。

本以为这首诗的作者是一位体贴农民生活疾苦,懂得节约的正人君子。然而事实却恰好相反,他的作风和正人君子相差十万八千里。不要说悯农了,不把农民吃了就算不错了。



这首诗的作者名叫李绅,在27岁时便考中进士。文采也确实斐然,在唐朝可以说是比肩白居易和元稹这样的才子。但从他发迹之后便迅速变成了一名贪官酷吏。

李绅为官十分严酷,曾经在发迹之前经常到一个叫李元将的朋友家做客,每次见到李元将时呼叔叔。当他发迹后,李元将为了巴结他,反而呼李绅为兄,这样李绅还是不满意。李元将又改呼他为叔,结果李绅还是不满意。最终李元将自称孙子,这样李绅才满意。

后来有一名姓崔的同窗好友来拜访他,结果这名崔姓好友刚刚在旅馆住下之时,仆人便和一个市民发生争执。李绅赶来后,不分青红白将仆人和市民处以极刑,然后还把崔姓同窗毒打了一顿。

除此之外,李绅个人生活奢侈,他非常喜欢吃鸡舌,所以每次只要吃鸡舌就宰杀几百只鸡,后院的鸡也因此堆积如山。



李绅在苏州时,邀请刘禹锡赴宴,酒宴中李绅叫来了几个歌姬作陪。结果刘禹锡作诗说司空(指李绅)见惯了这种场面,也因此有了司空见惯这一成语。酒宴完毕之后李绅直接把歌姬送都给了刘禹锡。以此可见李绅的生活状态。

在李绅为官期间,因为对百姓过于残暴,所以经常有人从他管理的地面上逃跑。当手下人报告给李绅时,他却说:“百姓就好比用手里捧着的麦子,颗粒饱满的在上面,反而秕糠在上。如果这些秕糠再逃走,就不用来报了。



李绅晚年,深陷牛李党争,故意陷扬州江都县尉吴湘,并且将其杀死。最终李绅因为事情败露,削绅三官,而且子孙不得入仕。


我是越关


年少不识李鸿章,如今方知真中堂——那就是李中堂莫属了。

我曾经以为,李鸿章是一个独夫民贼,是沾满农民起义鲜血的刽子手。还是一个出卖国家利益的人,毕竟什么卖国条约都是他签的。作为他的大同乡,我甚至很羞于称他为老乡。甚至就连李鸿章故居,我都不愿意去。

然而,在读过一些书以后,我才知道,李鸿章远非如此。

李鸿章确实在对太平天国的战争中起了主要作用,但是作为大清的官员,他镇压叛乱无可厚非,更何况真正荼毒两江的实际上是太平军,清军反倒稍微温和点儿。

而对外签订卖国条约,就更是李鸿章背锅。实际上,之前的条约,基本都是像曾纪泽这样的外交家。而在1895年,早期的外交家,如曾纪泽、郭嵩焘等全部去世了,真正懂外交、能担得起大任的,只有李鸿章。

在庚子国变的时候,李鸿章可以不去掺和,甚至洋人都希望他取代清廷来做中国的新一把手。然而,李鸿章还是毅然决然从广州北上,在自己的生命即将耗尽的时候,为清朝最后尽了一丝力。



青言论史


清末同治年间,一户周姓人家“闯关东”,来到了辽宁瓦房店和平村黄店屯定居,经过数代人的苦苦经营、繁衍生息,家当传到了一个叫周春富的倔老头手里的时候,全家大约20口人生活在一起,有240多亩耕地,还有1个染坊、1个油坊(兼着磨坊)和1个小卖店。膝下子女8人,5男3女。其中最有出息的是二儿子,在外面做生意。


周春富平时省吃俭用,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到什么程度呢?“周家吃剩的粉条用筷子捞出来,放到盖子上晒干了日后吃。”甚至到了大夏天,因为干活汗浸在衣服里,衣服不经穿,而整个夏天周春富都光着上身,所以背部被晒得逡黑,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了他死的那年。

周春富不但对自己刻薄,待人也极为刻薄,即便是子女,为了省钱,不让子女去读书,认为读书不如在地里刨食。家里除了有种地收成保障之外,穿衣可以自己织布染布,吃油自己榨,吃米吃面自己磨,甚至火柴,煤油这些生活必需品,也有小卖店,自给自足。


(周春富的长子)

如果在一个封闭的社会模型里,这种自循环的经济结构,可以维持几千年。这其实是非常典型的“小农经济模式”。在这种经济模式里,不单单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的内循环,也有其“扩张模式”,那就是每每省下一点钱,周春富想到的事情,便是去买地。和人家在地头说话,末了总是会习惯性问一句,你(地)卖不卖啊?随着地越买越多,这种模式就普及得越来越大。

看到这个场景,让人想起来的差不多是在元宝镇时期的朱开山吧?很显然周春富比起朱开山更合适叫“土鳖地主”。而此刻万事不求人的周春富,事实上更像白嘉轩,腰杆子直得很。


所以周春富同时可以将自己的刻薄延展发挥到身边的每一个人身上。比如明明是做善事,到年底小卖店里送火柴给乡亲,结果他却习惯性地在每盒火柴里抽掉一部分;比如磨面的时候,非得过一遍筛子,掺一点杂粮;嫌弃帮工光吃饭,不干活,整天放在嘴上叨叨。但实际上这些看似刻薄荒诞的行为,并不是针对别人的刻薄,而是这就是周春富本人的习惯,他对自己也是这样。所以他对别人没有恩德,甚至连自己的子女都讨厌这样的一个倔老头,固执己见,没情商,刻薄。所以这样的人命运注定不会太好。

但是实际上从1840年开始,小农经济模式就一直在受到冲击。所以当时间走到1946年的时候,土地改革运动爆发,那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注定被历史淘汰,本来周春富这个角色也就彻底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


但是因为一个艺术创作的角色,一个几乎成为成语的词汇,“半夜鸡叫”,一个叫“周扒皮”的无恶不作的角色闻名了半个世纪。

2008年10月21日,高玉宝接受媒体采访,意味深长地说了16个字,“周扒皮是旧中国地主的集中概括。”


”半夜鸡叫”非常合情,但不合理。这种事情像周春富这样的人的确能干得出来。但是天还没有亮。天没亮,到了地头又如何干活?过分拉长工时的结果不但保证不了工作效率,而且还降低了工人的工作积极性。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得不偿失的管理操作。最最关键的是”得罪人”,在那个社会失范的动荡乱世里,还是应该多学学杜月笙,吃好人生三碗面,在人生最绝境的时刻,至少有人愿意帮你。

那些说周春富是老实良善之辈,替”周扒皮”翻案的人,未必就是良善之辈。周扒皮的悲剧不单单是历史原因,更多的也是其做人失败的原因导致的。

对于这一点,周扒皮炒米曾经深深误会了。


炒米视角


康有为,坐拥6美女妻妾成群

——国之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

中学时候在课本上看到。他公车上书,参加百日维新,感觉他是个有才华有抱负的正面人物。

后来发现他不但是个牛皮大王、两面派、更是个欺世盗名,满嘴胡话的妄人。

他自称圣人,生活却极度荒淫奢靡

他提倡一夫一妻制,鼓吹女权,但是他取了六个老婆,晚年妻妾成群。

他主张人人平等,自己却拥有者几十号仆人,同时支持复辟帝制。



蜗牛爱趴


用某一个人的话,名额实在太少了,至少应该是一个团体吧。从晚清到新中国建国这段,有太多的人被误解了,甚至是奸贼成了英雄,功臣成了奸雄这种。

就像慈禧,有多少人认为她就是个愚蠢至极的老妖婆?然而事实却是慈禧的屁股决定了她的行事方向,慈禧不蠢相反还很精明,只不过离雄才大略还有相当的距离而已。

李鸿章,有人已经说了很多了不再赘述。

还有以袁世凯为代表北洋军阀,以往都是妖魔化,然而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不卖国,更有维护领土完整国家主权的行动!

有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随你的喜好。然而即便是妓女,你也只能上她一时上不了她一世。


璀璨的双子星


有这样一个人,他一直以来都是淫乱暴君的代表,只要提到暴君二字,他总是能排到前三。而更悲催的是,他一生的所做所为,都被贴上了荒盈无道的标签。即便是今天,依然是被脸谱化严重的历史人物。



他就是,隋炀帝杨广。 他的谥号是唐高祖给加的,去礼远众曰炀,好内远礼曰炀,好内怠政曰炀,肆行劳神曰炀。可见这个谥号是多么的恶意。完全把杨广否定到他自己都怕是要怀疑自己的境地。

如果他不是亡国之君,或许他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罄竹难书的负面评价了。 其实杨广跟始皇陛下有一些相同的地方。 他们都不是那种安于逸乐的人,都是想穷尽一生,争分夺秒做大事业的人。

奈何天不如人愿,两位帝王之功业,惠及后世,却又被诟病不知。 站在当时的历史场景,当时普通大众的立场,他们这样的君主是可以称之为暴君的。

但是放眼历史,却不能完全否定,杨广比之秦始皇虽不如,但其在位期间,所展现出来的战略眼光,却是很多守成之君所不能及的。 可最终落得的评价,只能永远待在华夏暴虐之君排行榜里面。



看历史人物,不应该标签脸谱化,每一个史书记录都是带有预设立场,以及政治需要的。我们要有侦探寻求真相的抽丝剥茧版的精神,方能有所得到。

或许很多人会攻击杨广得位不正,弑兄杀父,唐太宗不也是杀兄杀弟逼迫父亲上位的吗? 以道德伦理来论一个君王,我觉得对于皇帝这个职业来说,是不完全的。他们已经非普通人了,当然干这种有为伦常的事情,也是一件天怒人怨的事情,可是有的皇帝杀兄夺嫂却能盛名天下,而有的却只能遗臭万年。



杨广这个遗臭万年的人,论其在位期间,开运河沟通隔阂日久的南北差异,为唐朝以后能够民族融合完成大一统起到了巨大作用,而同时在经济上,大运河一直都是南北经济大动脉,国家赋税靠它,经济发展指向一度也靠它。这样的功绩不值得后人们铭记的么?

杨广开创的科举制度,为士人们提供了上升渠道,逐渐打破了贵族门阀垄断的政治局面,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科教事业,奠定了中国千余年来考试制度,这个政策难道不足以称之为伟大功绩么?

杨广平定陈朝,完成了大一统,使得分裂百余年的中国再次走向统一的道路。



杨广西巡过程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进一步促成了甘肃、青海、新疆等大西北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隋炀帝到达张掖之后,西域二十七国君主与史臣纷纷前来朝见,表示臣服。各国商人也都云集张掖进行贸易。使得丝绸之路再次得以打通,为后来唐朝万国来朝奠定了基础。

这些功绩,是无法抹杀的。

他可以不是一个从谏如流的君主,也可以不是一个仁德贤明的君主,但却不应该背负着一无是处残忍荒淫的昏君之名。 只是国亡了,功绩也就烟消云散了。


缘説


诸葛亮

我们了解到的诸葛亮大多都是从三国演义里了解的,三国演义可以说是把诸葛亮给妖魔化了,然而历史上的诸葛亮是怎么样的。在三国志里,作者有提到,亮之才,内政大于军事,军事大于奇谋,所以说诸葛亮在内政上治理国家上是最厉害的,军事才能和奇谋相对较弱,我们从三国演义上看到诸葛亮用的很多奇计,其实并没有那回事。就拿最后诸葛亮和司马懿较量来说,两个人都是非常谨慎的人,诸葛亮一直不敢轻易进攻,司马懿呢就死守,最后终于把诸葛亮给熬死了。司马懿到诸葛亮军营一看,说这哥们真是个奇才,其实指的是诸葛亮在安营扎寨方面的才能。不过诸葛亮确实还是很厉害的,在治理国家方面,还有发明方面是有突出贡献的。


欧阳落雨


我个人认为,最委屈,被误解最重的,莫过于民国时期的几个大军阀了,当初上学时历史课本上,提到吴佩孚,首先想到的印象就是,杀害革命义士,残暴不仁,简直丧尽天良,其次是段祺瑞,他与袁世凯蛇鼠一窝,道德败坏,人品低劣,总是不解他们靠什么坐到如此高位的?至于袁世凯张作霖也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颠覆了原来的印象✍


L梦晨186391521


 历史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的,都是经历过各种色彩印染的一幅画卷,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历史人物经常会被大家误解,但是随着了解的深入,真相慢慢就会浮出水面。以至于我们会发现很多人物的原型颠覆了我们原有的认知。

 如题,我曾经误解最大的一个历史人物应该是潘仁美,一直以来认为潘仁美是一个诛杀异己、残害忠良的千古罪人。那么他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下面来说说真实的潘仁美。

其实历史上并没有潘仁美,其原型是潘美。潘美参与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称帝。宋朝建立后,屡立战功,最后被封为“韩国公”,这个历史上真实的潘美可与小说作品中的完全不同,他是一个骁勇善战且正直廉洁的宋朝开国名将。后世小说家因为潘美对杨业见死不救,将其在《杨家将演义》里写成了一个十恶不赦的大奸臣,被描绘成一个无恶不作的大奸臣,实在是比窦娥还冤。

其实杨业之死的最大责任者应该是宋太宗赵光义,这位皇帝是极其厚黑之人,自从干掉哥哥宋太祖赵匡胤之后,他就不信任对周围的任何人,时刻提防着大家,就怕危及到自己的皇位,他想借机除掉杨业。综上可见,潘美着实替皇帝被了黑锅。

(如果大家有好的观点和意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者关注我)





玛雅论天下


我上小学时,语文书上说:“刘少奇带着他的臭老婆,坐着小汽车……”。我知道刘少奇不好。稍大一些,读了刘少奇的著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觉得刘少奇很有水平,不像坏人。文革结束后,刘少奇被平反了,我才知道,刘少奇可是个大好人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