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八旬老太太尋父80載:不知此生能否再團圓

馮菊英今年83歲了,她這一輩子都在找自己的父親。

1935年,馮菊英出生於一平凡家庭——河南焦作市王曲鄉東王曲村中再普通不過的一戶。然而兵荒馬亂的歲月中,最可貴的便是平凡安穩。

馮菊英3歲時,父親馮態安被抓壯丁帶走,剩下母女兩人孤苦伶仃,無所依靠。她母親一直堅定地相信丈夫會回來的,然而一年過去,馮態安依然杳無音信,母親漸漸心灰意冷,覺得丈夫大抵已遇不測,失去了"等下去"的信念,同時失去的還有對生活的信念。之後母親一病不起,數月後撒手人寰,馮菊英成了"孤兒"。

年僅4、5歲的馮菊英無處可去,最終被叔伯家收養。然而在那個缺衣少食的年代,多了一個人,就多了一碗飯。叔伯家那裡本就是家境清寒,馮菊英的到來難免不受待見。

後來,馮菊英的女兒提起母親的這段日子,總是淚水漣漣,她說,"媽媽小的時候,就像是叔伯家裡的丫鬟"。無父無母的孩子依人籬下,不敢有任何要求,也不能有任何不滿。想念父母無人可說,滿肚子的苦無處可哭。

對於這個家,馮菊英始終是個外人。她在叔伯家裡寄居了十多年,有處居留、沒處歸屬的感覺,十年裡她嘗得明明白白。馮菊英十七八歲時,叔伯匆匆

給她說了門婚事,將她嫁了出去,換回了一袋白麵,之後再也不願與她有聯繫,儘管兩個村莊隔了不過10公里。

幼時在叔伯家,每每委屈馮菊英都會想念父親,幻想著他突然回來,把自己舉起來轉了一圈,然後兩人一起回家。後來她成家了,生育了6個孩子,家裡瑣事成堆,熬不住了就去母親墳頭哭一哭,不再想父親回來的可能,卻也始終在心底埋著個思念的種子。

河南八旬老太太尋父80載:不知此生能否再團圓

馮菊英近照

大半輩子轉眼逝去,馮菊英如今已經83歲了。早幾年,她聽東王曲村的老人說,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有人來村裡尋她和母親,還來了兩次。她才想到自己的父親或許當時戰亂時沒有去世,或許是到了別處又成了家,她心底那顆思父的種子呀又破土而出了。

馮菊英覺得大概是因為自己出嫁後沒有去叔伯那邊走動,他們覺得自己忘恩負義,就沒有告訴來尋的人自己如今在何處。她遺憾又惋惜,可那麼多年過去了,可那麼多年過去了,她一點辦法都沒有了。

自打知道了有人打聽她的下落後,馮菊英又回到了小時候,她跟家裡人說,自己常常做夢,夢裡面爸爸媽媽都回來了,把自己從叔伯家接了回去,好不快活;可醒來,又是孤零零一個人,許多難過。她一直唸叨著自己的父親或者是父親的後人,孤苦伶仃那麼多年,她渴望自己也有一個血脈緊緊相連的長輩或者同輩親人。

家裡後輩看老人那麼難過,也於心不忍,四處打聽、尋找,可無奈線索太少,一直沒有結果。老人的外孫女張方方近日得知了頭條尋人兩岸尋親項目,便向此尋求幫助。她說,"姥姥目前身體不好,雙眼白內障,雙手不自覺的顫抖,年輕時出力太多現在腿疼,經常性頭疼,疼的時候根本抬不起頭來。她一直唸叨想要找找她的父親或者父親再婚後的後人,家裡真的很想能幫她實現晚年的願望。也是看回來的年份覺得他很有可能去了臺灣,希望借兩岸尋親這個平臺試試找找。"

現在,我們將馮態安的信息整理如下,希望您能幫忙轉發,共同愛心接力尋找他的家人。

姓名:馮態安

祖籍: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市王曲鄉東王曲村

失散經歷:1938年,馮態安被抓壯丁帶走,與妻女分離

家鄉親屬情況:老家女兒叫馮菊英,生於1935年

頭條尋人所開展的兩岸尋親服務,與臺灣ETtoday新聞雲作為媒體合作方,湖南省龍越和平公益發展中心"尋找戰爭失蹤者計劃"聯合全國各地的志願者團隊作為公益組織合作方一同發佈。如果你能提供更多有關馮態安親人的線索,可以發郵件給我們([email protected])。如果您家裡也有親人失散在臺灣,或者您身在臺灣,想幫助臺灣的老兵尋找大陸親人,也可以通過頭條尋人的臉書粉絲專頁(名稱:頭條尋人)聯繫我們。

河南八旬老太太尋父80載:不知此生能否再團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