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80%的資深操盤手為什麼用MACD來判斷背馳?這裡面涉及了什麼玄機?

80%的資深操盤手為什麼用MACD來判斷背馳?這裡面涉及了什麼玄機?

MACD是計算和比較趨勢力度的得力工具,纏論中常用MACD的黃白線和紅綠柱來輔助判斷背馳。

那麼,為什麼可以用MACD指標來輔助判斷背馳?

其實,這是從均線來的。

為了判斷背馳,定義了“趨勢力度”:前一“吻”的結束與後一“吻”開始由短線均線與長期均線相交所形成的面積(所謂“吻”,就是兩條均線相互靠近或交叉)。

在前後兩個同向趨勢中,當前的趨勢力度比上一次趨勢力度弱,就形成“背馳”。

趨勢力度概念,把對波段趨勢的衡量變成了一個平面幾何題,只需要比較相應兩塊圍成的面積。

MACD是從均線而來,它本質上就是變形的均線。通過纏中說禪的趨勢力度概念,我們可以得到如下推論:

推論一:MACD指標中,白線DIF與零軸圍成的面積,近似地等於其所對應股價的趨勢力度。

白線是什麼?按照定義,MACD中的白線DIF是短期均線和長期均線的差。按照一般系統默認的參數12、26、9,DIF就相當於12日均線和26日均線的差,只不過這兩條均線比其它均線特殊了一點(就是當天的收盤價佔了稍大一點兒份額),因此,在上述推論中只好說“近似地等於”,而不是精確地等於。這就已經有95%以上的準確率了。

DIF在零軸下方,即DIF<0時,短期均線小於長期均線,兩條均線呈空頭排列。

DIF與零軸相交,即DIF=0時,兩條均線相交叉。

DIF在零軸上方,即DIF>0時,短期均線大於長期均線,兩條均線呈多頭排列。

人們常說,零軸是值得高度重視的強弱分界線,DIF、DEA在零軸下方,一般是處於熊市中;DIF、DEA在零軸以上,一般為牛市的中。這一點也不神秘!

零軸,只不過就是短期、長期均線的交叉點!

白線從上方到達零軸就是均線的“死叉”,從下方到達零軸就是均線的“金叉”,均線交叉時發生能量的震盪(由於均線反映了持股的成本,體現了一種意願,均線交叉就相當於持不同政見者在一起開會,自然是不會平靜的),所以黃白線在零軸附近時經常出現震盪行情。

白線向零軸靠近或相交,就是一個“吻”。

白線逐漸遠離零軸,表示均線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也就是均線的發散過程。

白線達到一定高、低點時,均線過度發散,陽極生陰,從而使它調頭向零軸靠近,也就是均線的會聚過程。

白線DIF從零軸附近出發到再回到零軸附近,也就是短期均線與長期均線從一個吻到下一個吻的過程,白線與零軸共同圍成的面積就近似地等於短期、長期均線所圍成的面積,也就是所謂的“趨勢力度”。

由於黃線DEA是白線DIF的9日平均值(當然,按MACD的計算風格,當日的值佔了兩份),在不太嚴格的情況下,也可以用黃線(DEA)與零軸所圍成面積來比較趨勢,進行判斷。

計算均線中間圍成的面積不容易,用MACD現成指標的圖形非常直觀,這就是使用MACD黃白線來研判的原因吧。

纏論中還經常用紅綠柱子來進行輔助判斷,這是為什麼?在這裡大膽推測一下,我的觀點是:MACD指標中,白線用來測量股價的趨勢力度;而紅綠柱用來測量白線的趨勢力度。

白線DIF的面積形成後判斷趨勢力度,通常比較滯後,容易錯過很大一段行情。用紅綠柱來研判白線的趨勢,就能捕捉趨勢逆轉的苗頭,更加準確地把握股價的高、低點。

推論二:MACD指標中,紅、綠柱與零軸圍成的面積,近似地等於其所對應DIF(白線)的趨勢力度。

如果說白線DIF是股價的短期、長期均線的差,則紅綠柱是白線DIF的短期、長期均線的差!!

這是因為,按照定義,黃線DEA是白線DIF的9日平滑平均線,而白線DIF是它自身的1日平滑平均線。所以,白線、黃線就成為白線DIF本身的參數為1和9的兩條平均線,這兩條線之間“前一‘吻’的結束與後一‘吻’開始由短線均線與長期均線相交所形成的面積”是白線DIF的趨勢力度。

所謂MACD指標,紅綠柱才叫作MACD,這才是該指標的精華所在。紅綠柱MACD=DIF-DEA,是白線和黃線的差,所以,紅綠柱和零軸所圍成的面積,就近似地等於其所對應DIF(白線)的趨勢力度。

概括一下:

1、股價的前後兩個相鄰的同向趨勢發生背馳時,是行情的一個拐點,這個背馳可以用DIF(白線)與零軸圍成的面積來輔助判斷。

2、前後兩段相鄰的同向DIF(白線)發生背馳時,是白線的一個拐點,是股價可能發生背馳的預警點,這可以用紅綠柱與零軸圍成的面積來輔助判斷。

由於白線是快、慢兩條均線的差,所以,白線的拐點通常對應了快速平滑均線的拐點。注意,紅綠柱背馳,顯示出白線的拐點時,白線本身可能還在上升,只是上升的速率開始趨緩,但是,在拐點處,股價卻達到了階段性的高、低點。因此,紅綠柱的背馳經常對應了股價的階段性高、低點。這也是我們平時經常用紅綠柱背馳,買小賣小,來確定買賣點的一個原因。

繞來繞去說了這麼多,探索原理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應用。我將沿著這個思路進一步研究均線,研究纏論,研究如何去應用。

想學習更多的股票經驗和技術分析,可以關注公眾號(越聲擒牛ysjfh953),還有更多戰法等著你去學習!

(本資料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時應審慎評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