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的學生都在做假命題

同學們在剛剛開始作品集學習的時候,往往會經歷一個和老師“博弈“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選題。對於明年申請的同學們來說,一個好的開題是奠定一份優秀作品集的決定性因素。

但在今天跟大家聊什麼是好的開始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一個不好的開始——千萬別做假命題!

一、一般你的“靈感點“都是假命題

對於學生階段,可以比較負責的說,未經深思熟慮一拍腦門想出所謂的“靈感”都是假命題。那麼什麼是假命題?正常語義解釋下,條件和結果相矛盾的命題就是假命題,但在作品集創作的語境下,太過主觀的、未經過任何論證的、完全憑空臆造的想法都隸屬於假命題的行列,下面舉幾個我在作品集教學過程中的真實案例和大傢俱體分析:

案例1

A同學:“老師,我認為曲奇餅乾被放進烤箱裡烤制的過程是一場歷練和受苦的過程,我想以此為靈感點做一系列物品的“受苦歷程”“。

乍眼看去A同學的靈感來源和思路邏輯似乎都說得通,但這個想法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擬人類假命題,代表詞有“我認為,我覺得,在我看來“等一系列以自身主觀認知為主的,觀點比較絕對的,不能夠準確的稱之為靈感的小型思想火花,同類型的案例還有”我覺得紅色代表暴力“、”我認為薰衣草是世界上最好聞的植物“,這類命題的問題出在“單純表達個人體驗,連探討都算不上”,未經思考,也無它意。

它能稱之設計嗎?

不能。因為不具目的性。

它能稱為藝術嗎?

也不能,因為太簡單了,試想象下一個餅乾在烤箱裡的“受苦歷程”,如果不加入更多調研,瞭解些宗教、祭祀、生物、人倫等背景知識,一幅單純描繪“餅乾受難”的景象,未免膚淺。

甚至,在作品集中提出一個假命題,你會受人反駁,真切感受到什麼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試想下你遞交了一個作品集項目,主題是“我認為紅色代表暴力”,英國考官看了會認為紅色代表勇氣,美國考官看了會認為紅色代表熱情,3秒鐘便能pass掉你的作品集,這虧各位同學吃的是不是有點大?

案例2

B同學:“老師,我的靈感來源來自於”錯”這個字,我想要做命運的錯過。”


80%的學生都在做假命題


對於B同學的選題,各位同學可以感受下,我課堂上的靈魂五連問:“命運的什麼?什麼的錯過?命運是什麼?錯過的定義是什麼?你才20歲出頭如何知道什麼是命運的錯過?”

這樣的命題無需多說大家也知道為什麼將之歸類為假命題,因為非常假大空,沒有任何科學事實依據,就算讓同學們選了這樣的選題也沒有辦法將它做下去,因為說服力太低了,類似的這類命題還有:“平行空間”、“人類滅絕”等,作品集不是寫科幻小說,平行空間在科幻小說中最多也只能算世界觀或是故事背景吧,算不上主題。


80%的學生都在做假命題

就連《蜘蛛俠:平行宇宙》中的“平行宇宙”都不能稱為主題,你有見蜘蛛俠們在影片中一起坐下來探討“平行宇宙”是什麼嗎?電影的主題不還是“蜘蛛俠們團結起來打壞蛋”的商業樣板戲嗎?

所以你看,開腦洞在作品集創作中還挺講究的,走錯一步腦洞就會變成黑洞,我們一起看下做一個假命題有多可怕:

任何選題對於項目創作來說是一個開始,“調研和創作的過程”才是作品集審核的重點,但選擇假命題等於從開始就為自己設置了一道難以翻越的障礙:前期調研材料難有事實依據(平行宇宙存在?還是人類滅絕了?),難有理論和視覺調研素材,人群調研時每個人的觀念都不一致,得不到靠譜的一手調研數據從而導致項目無法分析,就算前面這些勉強都拼湊出來了,到最後要出設計效果的時候你會發現任何創意元素都沒有,只能靠自己憑空想象編造。至此,一個完全由你自己主觀觀念組成的項目完成了,既沒有客觀事實,也沒有案例分析,沒有完整的項目邏輯,拼死拼活折騰了好幾個月,考官還不買賬。

所以,如果在你的作品集中出現假命題,可以毫不避諱的說:這將極度費力不討好。


二、如何開腦洞,不開黑洞

創作選題限制性其實非常低,只要不做假命題就好了。

個人經歷、社會現象、對事物的感悟等等都可以作為我們的靈感來源,在如此龐大的選題範圍體系下,可供同學們參考的標準其實很簡單:你的命題,是否基於客觀規律、有事實及理論依據的靈感。

直白講:在學生階段,建議大家選主題一定要選事實,對於個別藝高人膽大非要做假設的同學,康石石也建議先基於事實與理論依據再提出自己的假設。這樣比較穩妥,效率高。

做設計不是做發明創造,憑空生產,我們需要有據可依,對我們不熟悉的領域進行深入瞭解,對我們熟悉的事物用不同的角度切入,而這些都是事實。

下面,康石石為大家介紹自己輔導做學做選題的方法,很簡單,問自己幾個問題即可:

1. 我要做的選題(概念)是什麼(尋找概念準確定義)

2. 我要做這個選題(概念)的什麼(尋找你的切入角度)

3. 我的立場是什麼(該主題下,我的觀點與看法)

4. 他人對此主題(概念)的觀點是什麼(二手調研及案例學習)

5. 我的項目背景是什麼(基於怎樣的語境,進行深入探討)

大多數選題通常可以歸類為兩種:

一種是由一個大的概念範圍,濃縮至一個具體的落腳點

比如說一位學生從時間這個概念出發,用人如何定義時間這個概念往下濃縮成為三大類:一天的時間規劃、歷史上對時間的記錄方式以及人的生物鐘,再由這三類分別具象落腳點最後各自提出一個創意想法。

一種是由一個落點出發,擴展至一個概念範疇。

比如說我們看書的行為,將生活中這件再普通不過的事情進行解構,發現不同的人在看書的時候對待書皮有不同的方式,對於看書順序也有各自的偏好和習慣,包括有些人喜歡被劇透、有些人則對此深惡痛絕等等,通過發現這些細節從而將之擴展成為“重新定義人的讀書行為”這樣大小較為合適的討論範疇。

講解至此,康石石希望所有看到這篇文章的同學,不論什麼時候申請,申請哪個國家、哪個專業,都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項目選題是否是一個“假命題”,因為我們無法否認現在很多學生都在假命題,非常可怕...

與我們聯繫,可微信關注康石石公眾號:kang-shishi,後臺留言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