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的廈門年輕人不會說閩南話,再過多久我們就不會說閩南話了?

在頭條上看到一張表,發現6-20歲的廈門人能夠熟練使用閩南語的只有20%!

80%的廈門年輕人不會說閩南話,再過多久我們就不會說閩南話了?

震驚之餘想到自己身邊很多廈門同學,的確是連用閩南語進行基本的溝通都有困難。而我自己雖然能進行基本的溝通,但真要我在日常生活中用閩南話來表達,也是磕磕絆絆,很多詞都說不出來,甚至覺得閩南話裡面應該沒有這些詞。

想到我的爺爺奶奶,他們在純閩南語的環境中長大,能說一口流利的閩南語,像語言寶庫一樣儲存著很多地道生動的閩南俚語,比如“妹秀掛地虧橋”(不會游泳還怪溪流太彎,指自己沒本事一味怪罪旁人);“刷來漆木”(翻譯過來應該是“山裡青梅”吧,指說話不正經,亂說話,奶奶常在我說了不吉利的話時說這一句);“七勞呲噶波得”(養老鼠,咬布袋。指把事業委託親信去做,反被親信隱瞞欺騙而受到損失。有所託非人之意。也暗指未能慧眼識人。)

80%的廈門年輕人不會說閩南話,再過多久我們就不會說閩南話了?

我的爸爸媽媽也能基本無障礙用閩南語進行日常交流,但偶爾遇到一兩個生僻字,媽媽也不太會說了。

到了我這一輩,從幼兒園開始說的都是普通話,在學校裡和身邊同學沒有說閩南話的習慣,就算回了家也習慣了說普通話。在這樣的語言環境裡,如果父母沒有從小和我們說閩南話的話,很多人可能真的就不知道怎麼說閩南話了。我的閩南語沒有專門學過,就是在小時候和家人交流的過程中學會的,現在說些像是“甲麼?”(吃了沒)、“掛咯”(冷了)這樣日常的對話是沒問題的,可真要用來表達想法感覺也非常生疏,常常說了一兩句還是要靠普通話來救場。

從我個人的經歷結合上面那張調查表來看,才不過經歷三四代人,閩南人對閩南話的掌握水平就已經退化到這種地步了!可以預想到如果閩南人自己不採取行動來改變這一現狀的話,再過一兩代,閩南語就真的要銷聲匿跡了。到那時,可能能用閩南話溝通的閩南人寥寥無幾,更別提講一口地道的閩南語,孩子們可能會在上課的時候跟著老師咿咿呀呀說幾句“半土白”,但如果沒有營造一個用閩南語進行交流的語言環境,花大力氣學英語尚且學成啞巴英語,幾節閩南語課能在多大程度上挽救我們消逝的鄉音?

80%的廈門年輕人不會說閩南話,再過多久我們就不會說閩南話了?

我喜歡教身邊來自其他地方的同學說閩南話,倒不是為了傳播閩南文化,純粹就是覺得好玩,聽他們費勁說著變了腔調,差得十萬八千里的閩南話,往往能把兩個人都笑岔了氣。可見這閩南話要等長大了再學,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音是普通話裡沒有,拼音拼不出來的,因此如果孩子沒有從小浸泡在閩南語的環境中要學習閩南話應該挺困難的。

東北有東北話,四川有四川話,上海有上海話,閩南地區也有自己與眾不同的方言,在我們心裡,閩南話有自己獨特的韻味,是讓閩南人引以為豪的身份認同,是在外打拼的人,聽到熟悉的腔調時心裡升起的歸屬感,如果有一天閩南語沒落了,那這種味道也就淡了。

爸爸從去年開始在家裡實行“新政”,要求我們在家裡都說閩南話,他說閩南人不會說閩南話會被笑話的。一開始我很不以為然,覺得同學都不說閩南話,誰會笑話呢?但現在想來,如果有一天大家都不說閩南話了,可能沒有人會笑話我們,但閩南話這代代相傳的屬於閩南人的語言,就真的在我們這一輩斷掉了。所以我開始自覺遵守老爸的新規定,主動和弟弟妹妹說閩南話,畢竟如果連在家裡都放棄說閩南話,那我還會在什麼地方說呢?

80%的廈門年輕人不會說閩南話,再過多久我們就不會說閩南話了?

希望有心傳承閩南話的大家,也主動和身邊人用閩南話溝通,主動教家裡的小朋友說閩南話,讓閩南話能夠一直說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