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皆才华过人,却在仕途上毫无成就是什么原因?

不是我血色青竹


李白、杜甫的才华举世闻名,他们的成就是唐诗的双子星座,至高无上。学术上的巨大成就,与仕途的暗淡,似乎原本就很矛盾,这与两位大师的才华、性格、思想有很大的关系。

第一,李白、杜甫都是科举的失意者。两人在科举上都没有高中进士。科举是选官制度,进入仕途的重要途径。张九龄、王维、韩愈、柳宗元、白居易都是科举的高中者。其中张九龄做到宰相,韩愈做到吏部侍郎,白居易做到刑部尚书,都属于高官。而李白尽管做过翰林学士,那是个虚职,不是实职。杜甫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注意不是工部员外郎。如果是员外郎就是司长级,检校是闲职,没有实权,相当于助理巡视员之类的。不是科举正途出身,升迁困难。

第二,李白、杜甫才华横溢,诗歌成就巨大,但是两人的性格,与官场的阿谀奉承合不来,他们的性格决定了两人仕途不通畅,或者说不适合走官场的道理。李白诗中有:“安能使我再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杜甫诗中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也足。”这样的思想与格调,怎么与官场的黑暗同流合污?李白仗剑游天涯的任侠性格也不适合做官。

第三,得罪权贵,甚至皇帝,仕途受阻。李白在做翰林供奉时,性格豪爽,目中无人,不把权贵放在眼里,得罪了宦官高力士。“天子呼来不上船”,如此大牌。唐玄宗封李白翰林供奉,不过是作为御用文人,李白的性格岂是甘心做无聊文人的?翰林院的同僚也不是李白的同道之人,他感到自己曲高和寡,受别人猜忌,于是主动请辞。李白晚年成为永王李璘的幕僚,在永王兵败后,受到牵连,流放夜郎。御史中丞宋若思曾有意邀请李白出任参谋,被唐肃宗否定。至德二年(757)杜甫做左拾遗时,因营救房琯,触怒唐肃宗,虽然得到宰相张镐营救得以释放,被贬官华州(今华县)司功参军,但是唐肃宗表示不再重用,杜甫失去了仕途的晋升之路。

仕途的阻隔,阴差阳错,让两位伟大的诗人,避免了官场的倾轧,而在诗歌的题材、思想、艺术方面得到了发展,成就了他们的伟大。多两位仕途的高官,不过是两个官僚而已,毫无意义,远不如出现两位伟大的诗人的成就巨大。


黄强黄不息


李白、杜甫是我国最会写诗的两个人,皆才华过人,光耀千秋。但是两个人在政治上皆毫无成就,属于失败者,这主要是由他们的性格所决定的。


李白很厉害,除了会写诗之外,还会舞剑。李白一向都是藐视权贵的,从来不向权贵们低头,让高力士脱靴,杨贵妃捧墨,虽然很潇洒,但是后果很严重。李白真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敢于讽刺皇帝身边的红人,被“赐金还山”是最好的下场了。

李白具有真性情,一向不拘世俗,李白喜欢“倒插门”,两次都做了上门女婿。李白又喜欢喝酒,天天烂醉如泥,“天子呼来不上船”,更别说一般的领导了。如果你是李白的上司,你愿意用饮酒误事,不拿你当回事的下属吗?


杜甫,人格是很伟大的,一生关心人民的疾苦。如果杜甫做高官的话,肯定会一心一意为老百姓着想,为老百姓谋福利。可是,这些善良的思想在封建社会是行不通的,封建制度就是独裁社会,从来都是皇帝一人说了算。杜甫的忧国忧民思想与皇帝的穷兵黩武政策是相悖的。皇帝喜欢那些和自己意见相一致的人,不喜欢逆耳的忠言。

李白和杜甫,皆是伟大诗人,一个是浪漫主义的“诗仙”,一个是现实主义的“诗圣”。写诗填词充其量只是文字游戏,与治国安邦的大才相去甚远,无论是眼光还是境界,无论是心胸还是手段。仕途上一帆风顺的人都很会察言观色,拍马屁,甚至贿赂上司。这些惯用的伎俩,正是光明磊落的李白和杜甫所不齿的。


李白和杜甫,虽然没有当上大官,实现治理天下的雄心抱负,但是他们二人的诗歌,却成为了后世永恒的精神财富。即使是七八岁的小孩子,也知道李白、杜甫,而那些帝王将相,早已淹没于历史的尘埃中。


层城鵷雏


首先要说的是李白杜甫的才华,才华分很多种,若论文学诗词艺术才华,他们是当仁不让的冠绝李唐,名副其实的诗仙诗圣!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杜甫说:诗乃吾家事!这都是对他这方面的自信。

但是若论政治才华,他们却差的很远!!!那位师范大学的知名老师怎么说的?“唐玄宗很欣赏李白,要他进宫,后来发现他根本不是当官的料,于是给他钱放他去云游。”

这大概是搞艺术的才子们的通病!

1、清高,看不起世俗。殊不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2、过于浪漫、或者空有忧国忧民的情怀,而没有忧国忧民的政治智慧。

“心在哪里,成就就在哪里!”人不可能完美,不如还是写写诗,给世人和后人留下丰富的精神文化财富。

就像李煜、宋徽宗一样,注定是搞艺术的才子。

就别在那个位置上,搞到国破家亡了……






诗词文学社


郑重其事地敲下两个字:

命运。

一是命,二是运。

这两者都决定了人的一生走向。

李白仕途上无成就主要是因为命。

杜甫仕途上无成就主要是因为运。

如果了解李白和杜甫的生平,便能明白我上面这段绕口令似的话。

1、李白的命

李白终生没有参加科举考试。有的人说他不想考,有的人说他是没资格考。

《唐六典》规定:“凡官人身及同居大功已上亲,自执工商,家专其业,皆不得入仕。”

《旧唐书》卷四三《职官志》也说:“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

另一位诗人李贺,他父亲名晋肃,‘晋’与进士的‘进’同音,是犯讳。犯讳也不能参加科举。

因为李白身世尚未落实,所以他到底是什么情况没有考试不得而知。

但我们能确定的就一点:他没有考科举。

一个不通过科举就想入朝为官的人,在现代社会只怕也很难吧?

这是李白第一次被“命”所阻拦。

因为不考试,所以李白只能通过别的途径走向官场。

我们看到李白结交了很多大佬,张说,玉真公主,贺知章等等。

“走后门”也是需要资本的,李白的才华举世无双,终于他以翰林院待诏进入官场。

他得到玄宗的青睐,就有些飘飘然,于是也引起其他人的嫉妒。

玄宗把李白当做御用文人,但李白自己还是想从事政治。

所以复杂的勾心斗角和内心的矛盾冲突,导致李白产生不如归去的想法。

于是李白被赐金放还。

这是李白第二次被“命”左右。

最后便是众人皆知的“永王东巡”事件。

他到底是主动写《永王东巡歌》,还是被动写,莫衷一是。但我们知道他太有才华了,他的才华溢如江海,不论何种状况的创作,都是因为他能写,他有名,他写得好。

这个污点使他无缘政治,被流放夜郎。

这是李白第三次被“命”控制。

但我们也能看到,李白的运,是非同一般的,他一路结识名流大佬,一路诗名远播,无功名能入宫闱,常伴玄宗左右,甚至流放夜郎都能遇到大赦。这种运是杜甫求不来的。

2、杜甫的运

我说过我并不是很喜欢杜甫,所以写杜甫可能没有那么详细。

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杜甫传,我记得高中选读课本上就有。

杜甫参加考试了,但那一年糟心地遇上了李林甫。

李林甫为讨好皇帝,宣称“野无遗贤”,就是说朝廷里全是人才,人才都被皇上发现啦,所以那一年所有士子全部落选。杜甫就是其一。

这是杜甫第一次运气不好。

既然考试不成,也可以向李白学习结交大佬走后门。

但杜甫没结交到什么能帮忙的大佬,于是潦倒长安十年。

这是杜甫第二次运气不好。

后来好容易得到玄宗赏识,得到资格分配官职,先是遇上李林甫,啥都没给他,四年后后安排他一个芝麻大的官,仓库管理员,即保安大叔。

这个运气,我也不知道算好还是不好了。

然后倒霉的安史之乱爆发了。

杜甫一路追皇上(肃宗)追到凤翔,追出来一个官,左拾遗。

但他干了一件奇葩的事,上疏为房琯说话。房琯是玄宗派到肃宗身边的,在这种敏感的时候,杜甫傻乎乎出头,自然会被视为玄宗阵营里的人。

于是杜甫政治生涯几乎到头了。

这是杜甫不知道多少次运气不好。

后面越发落魄,下坡路一走就走到了人生尽头。

命运二字,实在是令人千回百转。

当然,因为这样的命运,才诞生了诗仙和诗圣。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哪有样样都能全得的呢?

---------丸---------

文:祁门小谢


祁门小谢


尽管古代官员大都会写诗,但诗人尤其是杰出伟大诗人很难跻身高官之列。其原因无非两条:一是社会原因,封建社会官场黑暗,官员贪腐为常态,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官场政治生态糟糕。既便有时有相对开明君主,或所谓盛世清明时期,情况相对较好。但文人们依然不过是依附于统治者,成为其装饰门面的工具,随用随弃。因此封建文人的依附性社会地位使大部分文人并不能真正施展才华。二是诗人们自身的原因,杰出伟大诗人往往在当时己诗名卓著,他们也大都恃才傲物,也往往自视很高,认为自己是经世致用,安邦治国之良才。但文人气质大多感性随性,理想化情绪化严重。且虽有文化却未必有治国安邦之能力,也大都不懂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真叫他们治国或治理地方恐差强人意。李白杜甫李商隐等皆如此。作诗不能等于治国,如此而已。


大漠风神1


与社会环境和国家制度关。



沧海129345295


现实情况就是这样的!



上善若水11223388


对于李杜,历史上都有很高评价,我就不说了,为什么这么有才华的人,没有士途呢?主要与他们性格有关,他们不逢迎拍马,下奉承权贵,李白竟敢戏弄高力士,足以说明李白的人格了。想一想当权者谁不喜欢听恭讳话。但是他们则是喜欢说实话,那能升官呢?


安徽巢湖记忆


才华与仕途,仕途与成就,看似等式成立,其实不然。由其在中国封建社会,真还是马嘴不对牛头。

李白生于川,时逢盛唐,二十五岁出蜀。友荐且为玄宗赏识,供奉翰林,只是个不参朝政的面子官,在位三年。杜甫出身于北方的名门大士族,是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其生活年代是唐朝由盛至衰的转折,四十五岁前一直没担任什么官职。四十五岁年,安史之乱爆发,心系国难的杜甫便投奔前线,却被叛军控制在长安,后得以冒险出逃。后为肃宗任命左拾遗的职位,算是当了官。同年长安得以收复,而因朝中派系斗争,杜甫被诬陷,因而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于赴任途中辞官而去。后逃至蜀中,得友严武相助推荐为:成都剑南节度府参谋。因不习惯幕府生活而辞去,而后便无再担任何官职。

在封建社会里,有政治抱负的诗人何止"李杜"。才华与仕途是存在机缘的关联,而个人的作为与成就往往被统治阶级的制约,终为封建社会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且价值观的变迁,已是今非昔比。只是,诗坛有泰斗、青史已留名足矣。


红尘中人14


诗圣,诗仙。在当时的唐朝,可以说才高八斗,无人能比。

才思敏捷,任途不佳。是因为他们的性格,所决定了一切。正直,果敢,不奴颜媚骨,巴结权贵。对当时的封建王朝不满,处处遭排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