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CEO幫助出借人催收,該不該收費?

網貸平臺的定位雖然只是信息中介,但實際上其不僅需要對借款用戶進行貸前風控,還需要承擔貸後催收的責任。

但在這次雷潮中,有家網貸平臺的CEO卻以個人名義成立了催收團隊,而且還向出借人收取額外的催收費用。

到底是為了加速催收進程,還是對出借人的二次收割?

01

9月底,蜜蜂有錢在APP上線了一個“催收委託”的線上簽署新功能,出借人可通過該功能簽署催收服務合同,但需要在催回後支付一定的服務費用。

相關合同顯示,根據逾期天數的不同,服務費用也有一定的差別。以收回欠款金額為基數,逾期30天以內,收取10%服務費;逾期31~60天,收取20%的服務費;逾期60天以上的債權,直接申請訴訟。

在此之前,各網貸平臺催收的費用一般都是向借款人收取,蜜蜂有錢向出借人收取催收費用的方式,引起了出借人的質疑。

對此,客服在出借人交流群中解釋道,簽訂催收協議的目的是幫助出借人加速催收。客服還提到,關於催收協議公司不會發布公告,催收團隊是付總以個人名義成立的。

客服提到的付總,是蜜蜂有錢的聯合創始人兼CEO付哲。付哲在接受菜鳥理財訪談的時候也確認了此事,並就催收費用一事做出瞭解釋:“行業內的催收費用為30%左右,蜜蜂有錢是10%,這個費用已經是比較便宜了,是我託了朋友關係幫忙催收的,算是義務幫忙的了。”

但是幾天後,蜜蜂有錢的委託催收功能就緊急下線了。

02

在高峰時期,蜜蜂有錢的員工多達400人。但是到了10月份,付哲在接受菜鳥理財訪談的時候提到線下門店基本都關了,全國的催收人員也只剩30個。

而在當時,蜜蜂有錢在全國的借款人有9000個,這些催收人員的重心又放在維護和聯繫正常回款的借款人。對於已經逾期部分的催收工作,幾乎是停滯的。

蜜蜂有錢大股東也指派管理人員和律師,和付哲等人組成特別工作小組,負責債務清理和催收工作。但是從工作小組幾次發佈的工作進展聲明來看,其催收工作只通過電話催收或者發送律師函等方式展開,並沒有線下催收的配合。

而以付哲個人名義引入的第三方催收團隊,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與出借人簽訂付費催收協議。

03

在相關的訪談裡,付哲也提及了委託催收緊急下線的原因。他表示先試行一部分,如果第三方催收效果好的話,會重新上線該功能。

隨著維權工作的進行,很多出借人的預期會越來越低,從期望收回本息,到收回本金,到了後期甚至願意讓出部分本金。這也使得他們願意接受“付費催收”的規則,事實上,在哀鴻遍野的雷潮下,僅僅損失20%的本金已屬萬幸。

但是其中也有一部分人則認為拿回自己的全額本息是天經地義,維護正當合法權益不容妥協,並質疑付哲的付費催收的行為存在收割出借人的嫌疑。

蜜蜂有錢投監會在微信公眾號透露,委託催收功能在APP下線後,並沒有就此銷聲匿跡,而是通過出借人QQ群展開。

投監會一篇名為《圖窮匕見》的文章中上傳了一張第三方催收公司瑞斯金服相關工作人員的聊天截圖,提到第二批需要湊幾百人。而後蜜蜂有錢出借人群中,便出現鼓勵大家拉人簽署委託催收協議的現象。


平臺CEO幫助出借人催收,該不該收費?


不僅如此,投監會還貼出了一張付哲與投監會成員聊天的截圖,直指付哲意圖“顛覆”投監會、分化出借人維權。


平臺CEO幫助出借人催收,該不該收費?


而關於付哲提到的第三方催收催回部分,優先兌付已經授權的出借人的言論,也讓很多出借人無法接受。

他們認為,首先無法界定回款是否由付哲團隊催回,同時不認可付哲提出讓菜鳥理財作為第三方監督的建議;其次,他們認為作為出借人回款的權利是同等的,付費催收是在損害其他未授權出借人的利益。

04

關於付費催收引發的矛盾,P2P情報局聯繫付哲並進行交流。付哲表示,付費催收確實是其組織的,而且目前已經跟未回款的大部分客戶確定聯繫。

但同時他也否認有通過優先兌付投監會成員,從而分化出借人的意圖。

他表示,付費催收的相關事宜,其實是跟投監會里的代表商量的結果。此外,確實也與投監會相關人員有過交流,但並不是通過優先兌付的承諾分化維權,相反是該投監會成員主動向其提出“特別照顧”的要求。


平臺CEO幫助出借人催收,該不該收費?


聊天記錄由付哲提供

而關於付費的模式,付哲解釋道,服務費用是從催回的部分中直接扣除,而不需要出借人提前支付。至於投監會為何聯合出借人拒絕簽署委託催收協議,付哲猜測是希望大股東出面兜底。

行業內人士指出,蜜蜂有錢已經被立案了,在這種時候如果平臺已無力催收,引入第三方付費催收其實無可厚非。但蜜蜂有錢的委託催收,之所以被出借人質疑為“收割”,其實並不在於催收費用的多少,而是催收團隊的組織者的身份。

付哲作為平臺的CEO,在出借人眼裡代表的就是平臺,而催收本就是平臺方應盡的義務,如果還要額外收取費用,是部分出借人所不能接受的。

而站在付哲本人的角度,在平臺既定的催收計劃之外組織催收,是要產生額外費用的,自己無力承擔,收取費用無可厚非。更何況,費用的標準極低,或許還不夠覆蓋其催收成本,這可能是他目前能做的最大努力。

到底是圖窮匕見,還是勇於擔當,付哲推出“付費催收”的真實動機已無從查證。而付哲與投監會,到底誰在說謊,也已經變得不再重要。

擺在出借人面前的,還有另外一個更重要的難題,面對分歧,誰才能代表絕大多數出借人的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