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生闵子骞义举感继母的事是什么?

广东律师王丽


古时候,我国有一个“鞭打芦花”的故事,说的就是孔子学生闵子骞义举感继母的事。

据《太平御览》卷三十四”曾这样记载:“闵子骞事后母,絮骞衣以芦花。御车,寒,失靷。父怒,笞之。后抚背知衣单。父乃去其妻,骞启父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里面所谓的“闵子骞”是闵损,是孔子的徒弟,他的学识与声誉仅次于颜回,在七十二贤中,排名第二。因贤孝而出名,被孔子称赞为:“孝哉闵子骞!”

原来,闵损的后母生了两个儿子之后,对闵损很不好,总是背着闵损的父亲虐待他,让他干一些又苦又累的活,还不舍得让他吃饱穿暖。而闵损总是默默地忍受,从未对父亲说过继母的劣行。

有一次,在寒冬里闵损驾车与父亲外出,由于寒风将他冻得瑟瑟发抖,直打冷战,手脚都不听使唤,便一不小心翻车了。

这时父亲非常不悦,心想你穿着那么厚棉袄还表现的抖抖擞擞的是怎么回事?就随手扬起赶马的鞭子,打了他一鞭。没想到这一鞭下去,棉袄破绽,里面飞出一团团的芦花儿来。

这时父亲什么都明白了,继母在冬天里给闵损做的棉衣不是棉花,而是芦花。她给自己的孩子穿的是暖和的棉花做的棉衣,却给他穿芦花瓤的袄子。但芦花不御寒风,难怪闵损穿上会冻得直打冷战。

父亲非常生气,要休掉继母。回到家里,就马上取出纸笔,写休妻书。

闵损一见,赶紧跪在地上,求父亲原谅继母,不要写“休书”。父亲一见不解地问到,“傻孩子,你怎么不怨恨继母,还这般给她求情?”闵损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时他首先想到了两个幼小的弟弟,便恳求父亲饶恕继母。他想: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我与两个弟弟都要挨冻,这是自己做为一个兄长所不能做的事情。

于是,他的行为使父亲非常感动,就没有休掉继母,而且继母听说后,更是悔恨不已,她觉得自己不该那样对待闵损,便通改前非,从此对闵损如亲子一般。


超能博士


闵子,名损,字子骞,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因‘孝’闻名于世,孔子赞之曰‘孝哉,闵子骞!’。


《二十四孝》中的‘单衣顺母’,讲述的就是闵子孝感继母的故事。


闵子的生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又给他娶了一个继母,并且生了两个弟弟。

闵子的后母偏爱两个亲生儿子,不喜欢闵子。冬天到了,她在做冬衣的时候,给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的冬衣里面填充的是棉花,给闵子的冬衣里面填充的是芦花。

有一天,闵子的父亲带着闵子外出办事,让闵子驾车。闵子实在是太冷了,身体都变得有些僵硬了,没有拿住马鞭。

闵子的父亲一时恼火,捡起马鞭抽打闵子。却不料打坏了闵子的冬衣,芦花飘散。闵子的父亲这才察觉到不对,发觉了闵子身上的冬衣,所隐藏的其继母的歹心,于是决定要将闵子的继母休掉。

闵子一听父亲想要休掉继母,连忙跪在车前劝阻,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闵子的父亲听了,便打消了休妻的念头。

闵子的继母知道这件事情后,非常的感动,从此像对待她两个亲生儿子一样的对待闵子。

后世有诗赞曰:“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不知大家对于闵子劝阻其父休妻,有着怎样的看法呢?


历史天天谈


记得上小学时学校给每个学生都发了一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里面就有闵子骞的故事。

闵子骞,姓闵,名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门生,七十二贤之一。

闵子骞早年丧母,父亲娶了继母,又生了两个弟弟。继母对三个孩子差别还是挺大的。某年冬天,继母给三个孩子都做了棉衣。两个亲生儿子的棉衣中絮的是丝绵(那时期的棉衣里面到底絮的是什么,我不太了解,但可以肯定不是棉花。诸位看个大概意思吧,请不要计较),外观较薄,但保暖性挺好。她给闵子骞的棉衣里絮的却是芦花,看上去很厚,其实并不暖和。闵子骞没有计较,对父亲也未提及此事。

一天,父亲坐车带他们兄弟三人外出,让闵子骞在前面赶车。闵子骞在寒风中冻得打颤,手无法握住缰绳。父亲见状很生气,说:“你真没出息,穿得这么厚还打哆嗦!”越说越恼火,夺过鞭子便向闵子骞身上抽去。一下把棉衣抽破了,芦花飞了出来。再捏捏另两个儿子的棉衣,心里明白了。父亲知道自己冤枉了闵子骞,决定休了继母。闵子骞跪在父亲面前,请求父亲不要休了继母:“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大意就是继母在,只有自己一人受苦;休了继母,两个弟弟就会像自己一样受苦。闵子骞的话继母感动认错,一家人和好了。从此,继母对三个孩子也视同仁了。

因为此事,孔子称赞道:“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后来,这个故事便流传至今了


楚水乔木


先说答案吧

闵子骞的故事最早出自元代郭居敬编的《二十四孝》,名为“芦衣顺母”。

原作如下:

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妒损,衣以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失纼。父查知故,欲出后母。损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闻,悔改。

翻译过来就是:

闵损,字子骞,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在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但是这段故事在信史中并无出处。

另据《史记·七十列传·仲尼弟子列传》记载:

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厓伯牛,仲弓。政事:厓有,季路。言语:宰我,子贡。文学:子游,子夏。师也辟,参也鲁,柴也愚,由也喭,回也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闵损字子骞。少孔子十五岁。孔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於其父母昆弟之言。”不仕大夫,不食汙君之禄。“如有复我者,必在汶上矣。””

孔子对闵子骞对孝道的遵守也是赞赏有加的。


平凡2850


这个事孔子在《论语》中有评论: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在二十四孝中就有他)芦衣顺母的故事。讲他母亲早亡,其父续弦后又有了两个孩子,待之不同。冬天做棉衣给两个亲生孩子絮的是棉花,给子骞絮的是芦花。一日,闵子骞驾车跟父亲出门,天寒冻得直哆嗦,父亲气他穿了棉衣还这样,怀疑他故意装可怜让外人怀疑其继母待他不好,用鞭子抽他。结果棉衣打破,露出芦花,真相大白。父亲要休掉后妻,子骞却跪下求情: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逐感动继母,待其如己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