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诸葛亮死后刘禅要查他的遗产?

鬼都没有


三国志中说,诸葛亮曾上表给后主说,他在成都有桑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家里妻儿的用度足够,本人在外任职,吃的喝的全是官家提供,也没有其他花费,更不会去挖心思敛财。

“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在这一句之后,又有一句“及卒,如其所言”。等诸葛亮死后,人们发现他的家产就像他说的一样。怎么会发现并证明蜀汉丞相的家产呢?应该有人查校,最有可能的就是君主刘禅。那么,刘禅为什么要查诸葛亮的遗产?


诸葛亮加入刘备阵营以来,隆中对定发展战略,之后以后勤内政事为主,少有临阵,谋主另有法正刘巴等人,待关羽失荆州,刘备称帝发兵伐吴,一着不慎夷陵惨败,惶惶然逃入永安,时老臣宿将多已物故,刘备临终前托孤诸葛,并留有严谕“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其中的君可自取争议较大,暂不论,但授大权于诸葛亮,却是无疑的。(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这一席君臣对话,为历代所称道,说二人相知相信之心日月可鉴。自此后,诸葛扶幼主,排群疑,解百难,恢复秦汉丞相制,总揽朝政内外。阿斗也达成默契“政由葛氏,祭则寡人”。


之后平南中,七年五次北伐,诸葛亮守坚贞之志,知不可为而为之,致力实现恢复汉室的目标,只手欲回天,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以小国攻伐大国,蜀汉出兵时,进则敌人有守而已,退则无人敢追追必有失,小国耀武天下。当其时,蜀汉内部对多次北伐已有不同声音,诸葛亮在时,以他的才能和忠心尚能压制住,他死后,反对声音必然甚嚣尘上,明面上看丞相无甚挑剔之处,但暗地里谁知道呢?所以,查他的家产来证明他的人品人格,查实后谣言不攻自破,一来为诸葛亮正名,二来堵住对手的嘴巴,同时,刘禅未必没有要看看相父是否言行一致的意图。(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诸葛亮的财帛情况在他写给李严的信中也有记载,“吾受赐八十万斛,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小妾也没有多余的衣服!诸葛亮上报的家庭固定资产是薄田十五顷,还有一块植有八百棵桑树的桑田。据考究,汉代一顷约相当现在不到一千亩。而据《晋书食货志》载,西晋初对官员的占田数量有明文规定:“品第一者占五十顷,第二品四十五顷……第八品十五顷,第九品十顷”。蜀汉丞相的家产不过相当晋初八品小官。


南方鹏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初出茅庐,一说到这几个词汇,就知道是诸葛亮了,他可算是一等一的忠臣谋士了,但是据说诸葛亮死后,刘禅却派人查了他的遗产,究竟查到了什么,为什么后来要废除掉丞相一职?

为什么后来要废除掉丞相一职?当时诸葛亮去世前,曾对刘禅说过自己没有多余的财产,只有800株桑树和15顷土地。对自己的尸骨也不用过度安葬,省下的钱赏赐给士兵即可。但是转眼诸葛亮一去世,刘禅就去查了他的遗产。

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刘禅虽然敬佩诸葛亮,但从小到大都以诸葛亮为意志,自己贵为皇上心中难免有些不爽。二来也疑心诸葛亮是否真的那么忠诚清廉,派人去查遗产就是为了借机行事。

而这一查便查到诸葛家的后人确实只有这么点财产,更是平民生活,没有一丝宰相的富贵气息。刘禅才说我的相父百官清正廉洁,何愁天下不平、汉室不兴。当然也有人觉得这是刘禅在关心诸葛后人,

至于为什么要废除丞相一职。一方面是这个职位并不符合传统,在汉末三国丞相不是常规官职,诸葛亮临危受命,刘禅才拜诸葛亮为相父。当然也有人觉得从刘禅的赠君丞相武乡侯印绶,可以看出刘禅可能也是

为了缅怀诸葛亮,才让丞相一职随孔明一起入土。那么你又是怎么认为的呢?


找靓机科普君


刘禅不是个傻子,诸葛亮一生清正廉明,两袖清风。这样就不免把那些做官发财的官员财路断了,这些官员怨恨诸葛亮,诸葛亮生前没人敢怨谤,但诸葛亮死后,为了自己升官发财之路畅通,就故意诋毁诸葛亮清廉是假。刘禅为了堵住悠悠众口,更为了彰显诸葛亮高风亮节,于是下令查抄诸葛亮家产。这一查抄,正如武侯遗表中所述一样,这样诸葛武侯伟大的人格魅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便光耀史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