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那些埋在投資理財下的“雷”!

俗話說,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隨著近年來投資理財的熱潮,部分不法之手也在法網下蠢蠢欲動,投資者們若不擦亮火眼金睛,一不小心就會踩中了他人埋下的“雷”。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盤點一下,那些曾經轟動一時的金融騙局。

警惕!那些埋在投资理财下的“雷”!
警惕!那些埋在投资理财下的“雷”!

1

那些年的民間借貸

年利率20%、30%甚至更高,聽起來十分吸引人吧?諸多民間貸款打的就是這個幌子。投資者投入幾萬後嚐到“甜頭”,便開始嘗試追加,幾十萬甚至幾百萬扔入水中,最終面臨的卻是借款人逃跑、企業倒閉。

較為出名的是四川匯通擔保事件。匯通作為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區註冊資本最大的股份合作制信用擔保專業公司之一,擔保註冊資本達9億元,而實際上卻偽造大量借款項目,註冊上百家空殼公司,通過數十家投資理財公司從民間籌資借款,最終資金鍊斷裂,真相浮出水面。據媒體報道,匯通擔保案件涉案金額高達100億。

2

空前氾濫的“原始股”

原始股,實際上就是非上市公司的股權,很多成功人士就是從中得到第一桶金的。在“無股權不富”的投資概念衝擊下,一場場原始股售賣大戲集中上演。除了高回報、一夜暴富等收益誘惑外,“上市公司”這些個虛晃的名號也給了非法集資以偷天見日的馬甲。

民間資本鏈條崩裂之後,一批投資人從一夜暴富的美夢中驟然驚醒,才深知自己已然血本無歸。例如,上海優索環保和河南幾家公司,都是在登陸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後,開始售賣原始股,隨後人去樓空,留下投資人未醒的美夢。

3

泛亞貴金屬“遊戲”

2015年9月,超過1000位來自全國各地的泛亞投資人聚集在中國證監會大門前,他們拉起橫幅,喊著口號,希望監管層出面解決危機。

這場聲勢浩大的貴金屬炒作,實際就是一個巨大的“龐氏騙局”。金融產品的收益率與風險成正比,但與流動性成反比。而這場數年瘋狂的圍獵資本遊戲,以高出市場30%的價格,13%的年化利率,資金可隨存隨取,迎來的終究是資金鍊斷裂,20多個省份的22萬投資者的430億元資金難以討回。所謂“你貪的是利息,人家要的是你的本金”。

警惕!那些埋在投资理财下的“雷”!

4

銀行“飛單”飛去哪

去年,民生銀行的“假理財”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不僅因為此案所涉及的金額或高達30億元,也因為製造騙局的是大家心目中指的信賴的銀行。而事實上,銀行理財產品“飛單”問題不在少數。什麼是銀行飛單呢?即銀行員工被投資公司的高佣金所吸引,私自與其他投資公司“勾結”,以銀行的名義出售投資公司的理財產品,往往過分誇大收益並加以矇騙,導致投資者上當踩雷。

如何認清銀行“飛單”,防止踩雷呢?

首先,看清相關理財產品合同條款,看清楚合同方是否有銀行參與、是否有銀行印章,還要注意鑑別印章的真偽;

其次,仔細辨別理財產品收益。對於收益率顯著高於其他同類產品的,要提高警惕。

另外,仔細閱讀理財產品說明書,明確瞭解產品是否保本,募集資金具體投向,收益、期限等。

5

假基金、假信託、假銀行:這樣套路你

假基金,通常設計虛假的基金網站,在網絡廣泛張貼廣告信息,承諾高回報、高收益,在兌現前卻捲走錢財一溜煙跑路了。小編提醒:一定要到基金公司官網、銀行官網以及正規的第三方基金銷售公司購買網絡基金。

假信託,通常是不具有相關資質的公司在名字中加入信託字樣,誤導投資者;或是盜用信託公司之名,發佈虛假產品,欺騙投資者。小編提醒:截至目前,全國只有68家信託公司,其產品可以通過信託公司官方網站或客戶服務熱線查詢。

假的民營銀行往往謊稱已經獲得或正在申辦民營銀行牌照,以虛構民營銀行名義的方式發售股權或吸收存款。小編提醒:截至目前,全國共有17家民營銀行,其餘都為假銀行。接觸這些所謂的民營銀行之前,一定要擦亮眼睛,認清資質,謹防觸雷。

警惕!那些埋在投资理财下的“雷”!

6

安邦保險?不安不安

2018年5月10日,安邦保險董事長吳小暉一案由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以集資詐騙罪和職務侵佔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八年,剝奪政治權利四年,並處沒收財產人民幣一百零五億元,違法所得及其孳息予以追繳。

從2011年起,作為安邦保險董事長的吳小暉,就通過指令他人制作虛假財務報表、披露虛假信息、瞞報並隱匿保費收入、承諾還本付息且高於銀行同期存款利率等手段,以超過原保監會批准的規模向社會公眾銷售投資型保險產品,非法吸收鉅額資金。其間,吳以虛假名義將部分超募保費轉移至個人實際控制的百餘家公司,用於歸還公司債務、投資經營、向安邦集團增資等,案發時已實際騙取人民幣652億餘元。

7

高額貼息存款“貼不上”了

據浙江一名受害儲戶楊先生反映,幾年前年前他通過中介介紹,到某家銀行存款,約定除銀行規定利息外,還能額外得到高息,這就是業內常說的“貼息存款”。而一年後他拿著存款單到銀行取款,卻被告知存款早在一年前被人秘密取走,“存款單是假的”。受害者不止楊先生一人。

事實上,自2014年起,所謂的“貼息存款”業務被中國銀監會、財政部和中國人民銀行聯合發文禁止。《關於加強商業銀行存款偏離度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列出的第一條違規手段,就是“違反規定、擅自提高存款利率或高套利率檔次的高息攬儲吸存”,即所謂的“貼息存款”。

該案件中楊先生他們的資金究竟去哪了呢?據悉,這些資金中少部分打回了浙江的各級中介手裡,大部分資金則流向濱州一家企業。其中儲戶“貼息存款”不是正常存款,貼出來的利息是企業通過中間人給儲戶支付的“好處費”。企業以這種方式從儲戶手中“融資”,中間環節出了問題,資金鍊斷裂,錢自然也就還不上了。

警惕!那些埋在投资理财下的“雷”!
警惕!那些埋在投资理财下的“雷”!

不知各位有沒有發現,凡是上述金融騙局,統統有一個典型的特徵:高收益。還是那句話,沒有天上掉大餅的事,即使是有,十有八九也是有毒的。諸多埋在投資理財中的“雷”,不知你有沒有踩中呢?面對超乎常理的超高收益時,還是要退而三思啊!

警惕!那些埋在投资理财下的“雷”!
警惕!那些埋在投资理财下的“雷”!

(文章信息部分來源“平安拱墅”微信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