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請做好逾期準備

1. 破剛兌

政府提出這個口號已經有段時日了,但是我發現身邊很多人還是沒有重視這一變化。其實相對於去槓桿來說,破剛兌更接近普通人的金融生活。

先說下剛兌是什麼意思。剛兌指的是,你購買的理財產品到期後,無論這個項目是虧損還是盈利,產品發行機構都會按照事先約定好的利率給你支付本息。

在此之前,國內大部分理財產品都是顯性或者隱形剛兌的,這裡面就包含銀行理財、網貸產品等等。

甚至部分普遍被認為是高風險的私募產品也是剛兌,只不過做的很隱晦,會單獨給投資人簽訂一份抽屜協議,約定產品收益不達預期,則由擔保方按照協議利率回購。

很多人會覺得,幹嘛要破剛兌啊,剛兌多好,無腦理財,不用擔心虧損,穩賺不賠 0 風險。

在說明這個問題的答案之前,我們先了解下什麼叫做無風險利率。

2. 所有理財投資都是有風險的

很多人一直覺得銀行理財4%-5%左右的利率收益是無風險的。

但實際上,真正意義上的無風險利率略低於短期國債利率3%-4%,基本可以認為兩者相等。

為什麼說國債利率約等於無風險利率呢?

市場上大部分的投資品都可以認為是一種債,既然是債,就一定存在借款人不還錢的可能。

但因為國債代表國家主權信用,只要國家不破產,就一定會兌付國債。當然,政權更迭的話,一般新政府就不會還錢了。比如,民國政府肯定不認你大清的債。所以很多戰亂國家的國債和貨幣不值錢,因為政權更迭太快了。

這裡補充下,貨幣本質是一種權益憑證,原則上你可以拿著貨幣要求政府兌現其背後的抵押品給你。理解了這一點,你就會明白為什麼存在貨幣貶值的情況。

好,既然國債基本等於無風險利率,那超過國債利率3%-4%的就都是有風險的收益,包括銀行理財的4%-5%。

這裡就要引入一個新的概念,叫做風險溢價。

某種意義上,沒有人願意購買有風險的資產,但是機構確實想賣出去,那怎麼辦呢?就要增加風險溢價。

無風險利率 + 風險溢價 = 預期收益率

銷售方必須在無風險利率的基礎上,增加風險溢價,這樣才能吸引你去購買。你承擔了一定的風險,就能拿到相對應的溢價。

在電影《大空頭》裡面有一幕,客戶給貝爾回郵件,裡面有一封寫道:我不要溢價,我要利潤。說的就是客戶想要確定性的收益,不想要承擔巨大風險帶來的高於確定性收益的那部分收益,即溢價。

3. 破剛兌,才能活

國內此前大部分理財產品都是剛兌的。也就是說你沒有承擔風險,卻享受了溢價。

但這個世界是平衡的,就和會計等式一樣,你賺了錢卻沒有承擔的那部分風險,一定有人替你承擔了。

是誰呢?

就是那些發行剛兌產品的機構。銀行、券商、險企、P2P 平臺等等。

這就是剛兌的危害之處。

第一:剛兌迷惑了投資人。國債、銀行理財、民間借貸、網貸、資管、私募、理財型保險,他們的風險差異是很大的。

但因為機構在做剛兌,所以投資人以為風險程度都一樣。既然剛兌,投資人當然選擇收益高的產品。殊不知這樣推升了整個社會的風險偏好。

第二:剛兌讓發行機構積累了大量的風險。本來投資虧點小錢很正常,結果發行機構為了招攬客戶,強行吃掉客戶的風險,積少成多,遺患無窮。

所以在目前流動性緊張的情形下,很多機構已經沒有足夠的錢捂住風險敞口了。不爆則已,一爆就是投資人本金全無。

這也就是現階段國內金融行業頻頻暴雷的直接原因。

別以為銀行理財利率低就沒事,已有媒體報道,已有多家銀行的理財產品開始出現借新還舊。上一期的理財快到期,企業還不起錢。銀行便和企業商議,再發一期新的。用新的投資人錢,補以前的窟窿。這就是資金池的玩法,風險後移,等到最終風險爆發,結果可想而知。

別迷信大型金融機構,一樣會倒閉。

在08年金融危機,美國有數十家銀行倒閉。我們國家比較特殊的是,銀行絕大部分是國家背景,所以銀行信用和國家信用混淆了。

實際上在上世紀90年代,中國銀行業的壞賬率高達20%,最後國家出手兜底,把銀行壞賬全部核銷,如不然,中國的銀行早就迎來一波倒閉潮了。

最近幾日,有篇報道說,貴陽農商行的不良貸款率從2016年的4.13%飆升至2017年的19.54%。

4. 理財,請做好逾期準備

財新在2018年6月18日發了一篇社論,標題叫做《保持地方債『不兜底』定力》。

文中寫道:

中央需要吸取此前地方債管理的教訓,只要有一例救助特例,先前三令五申的『不救助原則』便會徹底失效,地方政府對中央政府埋單,金融機構對政府埋單的『幻覺』便會成真,從而貽害無窮,道德風險便會超過債務風險。

事實上,中央政府迄今為止的立場也是堅定的,去剛兌。

地方債城投債如此,今年頻頻違約的公司債也是如此。

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對此事的說法是:

有適當違約,對於發行人也好,對於投資者也好,它都是一種制約,它的這種信用的差別會表現在價格發行的債券的價格上。所以我覺得這些事情對中國債券市場的長期和健康發展它是一件好事情。

最近的網貸行業也同樣如此,越來越多的優質平臺對逾期標的態度轉變為繼續催討但不兜底。也許對於現在的投資人是陣痛,但唯有如此,這個行業才能走的更好。才不會出現將個別標的逾期演變為整體清盤的嚴重後果。

當前,也有兩個網貸平臺已經嘗試發了不兜底的標,算是開了行業先河。名字我就不說了。以後有機會聊下如何在不兜底的情況下做投資選擇。

所以呢,從此刻開始,請投資人做好所有的理財都可能會逾期的心理準備。

朋友們,也請重新審視你以往的投資策略,重新評估各個投資品的風險。

理財投資市場迎來新的拐點,作為投資人要跟上步伐,不能再停留在過去不可自拔。

理財,請做好逾期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