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中法戰爭期間,法國進攻臺灣,被誰打跑了?

司馬長史


中法戰爭期間,法軍佔領基隆,但是清軍依然控制著周圍的高地,當然清軍也無力收復基隆,最後是

中法停戰,法軍才按照條約撤離基隆。所以,法軍並不是被打跑的

基隆煤礦,當時中國唯一機器採煤的煤礦。法國以己度人,以為清政府會重視這裡,結果佔領基隆後才發現這是一個雞肋

其實說來好笑,法軍最初進攻基隆,並非要佔領整個臺灣,而是基於一個錯誤認識——基隆有豐富的煤礦,所以基隆對清政府很重要,那麼佔領基隆以後,可以用來要挾清政府賠款。就像法軍試圖靠佔領福州的船政來要挾清政府賠款一樣。按照法國人自己的邏輯,福建船政是中國最大的造船廠,那麼清政府就會很重視它。

不得不說,法國對清政府的瞭解簡直和火星人對地球的認識一樣南轅北轍。作為一個對工業化沒有多少了解和認識的農業文明帝國來說,基隆的煤礦不重要,福州的船政也不重要。所以,法軍對臺灣的進攻註定是緣木求魚。

第一次基隆之戰(法國地圖),可見有3個藍色的船形標誌,代表法艦

1884年8月4日,法軍只用1艘鐵甲艦、1艘巡洋艦和1艘炮艦就摧毀了基隆炮臺,隨即派出200名海軍陸戰隊佔領基隆港。8月6日,得意忘形的法軍在進攻基隆市街時,遭到優勢清軍的圍攻,死亡2名,負傷11名,被迫逃回艦上。清軍收復了基隆港。

在基隆受挫後,法軍於8月23日通過突然襲擊全殲了被清政府捆住手腳的船政水師,消除了後顧之憂,然後又再攻基隆(法國遠東艦隊司令孤拔反對,認為臺灣距離北京太遠,其得失影響不了清政府,主張進攻渤海灣,但未能得到法國政府支持)。

臺灣清軍主帥劉銘傳沒有在無險可守的基隆港虛耗兵力,主動退守外圍,使法軍最大的優勢——遠東艦隊火力支援無從發揮。

而臺灣巡撫劉銘傳在首戰告捷之後,沒有盲目樂觀。他認識到法國海軍太強,炮臺已經被毀,基隆難守,於是破壞了基隆煤礦,將防線設置在基隆外圍高地上,這無疑是一個正確的戰略。

10月1日,法軍以1艘鐵甲艦、2艘巡洋艦、3艘炮艦掩護3個陸戰營(2000人)進攻基隆,經過一天激戰後,清軍主動放棄基隆港和市街,撤守外圍高地。法軍死亡5名,負傷12名。

法國遠東艦隊的強大火力使清軍炮臺無力抵擋,但當戰場從海岸轉移到內陸後,艦隊就無能為力了

與此同時,法軍又以2艘鐵甲艦、3艘巡洋艦、2艘炮艦掩護600名陸戰隊進攻滬尾(淡水)港。法艦雖然摧毀了清軍炮臺,但因港內有水雷,陸戰隊在試圖佔領水雷控制所的途中遇到優勢清軍的伏擊,大敗而逃。法軍死亡17人,負傷49人。

法軍在臺灣叢林中受疾病和地形的影響,戰鬥力也大打折扣

此後,不準備擴大戰果的基隆法軍與外圍清軍進行了長期拉鋸戰。清軍不斷地發起試探性進攻和襲擾,而法軍則因為傳染病而處於不利地位,不斷有人病倒甚至死去,到11月,能夠作戰的人已經不足1000名。整個基隆戰鬥期間,法軍病死135人,遠遠超過陣亡人數。

面對法國侵略軍,臺灣人民出錢出力,有土勇一萬餘人參加到基隆拉鋸戰中,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於是法軍向基隆增兵,北非第3營和外籍兵團第2營共計約2000人抵達後,雙方的拉鋸戰愈發激烈。最後一戰發生於1885年3月4日,法軍出動1300餘人,佔領了清軍的重要陣地月眉山,提督梁善明陣亡。7日清軍發動反擊,但未能收復月眉山,總兵胡少亭陣亡。

此後,缺械少餉的清軍沒有再發動對基隆的反擊,雙方一直對峙到4月4日中法停戰為止。可以說,清軍是在佔據天時(兵力)地利(叢林氣候和高地防線)人和(人民支持)全面優勢的情況下,再加上法軍戰略要求,才勉強維持住了一個平局。本來這應該是一個必須進行軍事改革的警報,卻因為虛幻的平局(現在更甚一步,居然說是勝利),而繼續陷入沉睡之中,直到十年後甲午戰爭的痛苦,才將這個巨人初步地驚醒。


海軍史研究會員


中法戰爭,中國清朝和法國在多個區域發生戰爭,除了在馬尾馬江戰役中,被法國突擊導致全軍覆滅外,其餘在戰役幾乎都是清朝獲勝,比如中越邊境清軍以很大的代價擊退法國陸軍,鎮海戰役中也擊退法國遠東艦隊,臺灣戰場法軍也是全面潰敗,法國軍官孤拔重傷死於澎湖。不得不說,中法戰爭是中國清末難得的一次大勝利。

其中的臺灣戰場中方將領為著名的愛國名將劉銘傳,該戰役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為中法戰爭初期中,法國為了恐嚇威脅清朝,將戰爭有意範圍擴大,法國遠東艦隊不斷進攻福建福州和臺灣基隆,法國陸軍在基隆強行登陸進攻,臺灣巡撫劉銘傳奮勇還擊頑強抵抗,法國陸軍進攻無果退回艦上,但不斷的炮擊基隆,同時福州則遭遇法艦突然襲擊,停泊在馬江江面的福建艦隊措手不及全軍覆滅,隨後法國集中所有艦船進攻臺灣。

第二階段,南洋艦隊奉命支援臺灣,但在海上遭遇法國艦隊攔截,一部分衝出,進入臺灣,一部分撤離,退入鎮海,隨後法國艦隊分為兩撥,一撥進攻鎮海,一撥進攻臺灣基隆,後在鎮海法軍戰敗,退回臺灣與原艦隊合併集中進攻臺灣,劉銘傳不敵,退出基隆,後法軍在基隆登陸,當不斷遭遇清軍攻擊,無法進行,後劉銘傳聯合抵臺的南洋艦隊,在海陸分別夾擊擊敗法國遠東艦隊,隨後法國遠東艦隊退回澎湖,總司令孤拔陣亡。

自此臺灣戰場結束,隨著各個戰場法國軍隊都不斷潰敗,最終法國同意與中國談判,但清廷無能,在談判桌上承認法國佔領越南,但並法國未獲得一分戰爭賠款和中國本土任何優惠。

這場戰爭使號稱“世界第二”的法國在國際上聲譽一落千丈。

中法戰爭真可謂是驚心動魄。


曹小翔xixi


臺灣的守家為淮軍將領劉銘傳判斷法軍“不得基隆煤,萬難用兵中國”,遂決定親率主力防守基隆,並以孫開華率部扼守淡水。

法軍首先向淡水發動了進攻,在守軍和當地民眾的積極配合下,清軍粉碎了法軍一舉攻佔臺北的企圖。為了孤立臺灣守軍,法軍封鎖了臺灣海峽。為了保衛臺灣,全國各地掀起了支援臺灣的行動。法軍見臺灣難以攻佔,便進攻鎮海,同樣被守軍打退,孤拔受重傷,不久之後死於澎湖。



鑑於臺灣的重要性,清政府於1885年設立臺灣省,劉銘傳為臺灣第一任巡撫。


歷史軍魂


劉銘傳。

中法戰爭發生在洋務運動期間,是清政府在抗擊列強戰爭中取勝的戰爭。



19世紀八十年代,法國進犯我東南沿海被清軍炮臺重創,在侵略臺灣時又遭到劉銘傳率領的清軍重創,在中越邊境最終也敗下陣來,對法戰爭取得全面勝利。



因為中法戰爭法國的慘敗,法國內閣垮臺,但是清政府的腐敗,以李鴻章為首的清朝大臣,“見好就收”,以戰勝的成績簽訂了戰敗的合約,喪權辱國,很是讓國人氣憤。



由此可見,清政府的腐敗和外交上的無能。


津城沐雨


當然是民族英雄劉銘傳



風兮兮3


沒有打跑,法軍的目標是基隆煤礦,孤拔帶領法國海軍到臺灣以後組織海軍陸戰隊佔領了基隆煤礦,但是兵力有限,所以沒有深入內陸,清軍也無力驅逐法軍。雙方之後沒有激烈戰鬥。


不沉的經遠


臺灣省第一任省長,巡撫劉銘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