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股份:成本與產能擴張並行,打造光伏龍頭企業!

一、飼料領域絕對龍頭,深度佈局光伏

1.1

飼料領域龍頭企業,全面佈局光伏產業鏈

通威股份系通威集團旗下上市公司(2004年上市,股票代碼600438),以農業、新能源為雙主業,其中農業一直為其核心業務,主要以飼料工業為主,同時涉足水產研究、水產養殖、動物保健、食品加工等領域。公司於2016年通過併購重組進入新能源領域,涵蓋多晶硅生產、光伏電池片及組件生產、光伏發電等業務,目前已形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完整光伏產業鏈。

通威股份:成本與產能擴張並行,打造光伏龍頭企業!

公司是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在水產飼料領域具有絕對競爭力。公司農業業務包括水產飼料及畜禽飼料,擁有遍及全國及東南亞地區160餘家從事飼料業務的分、子公司,飼料產能超過1000萬噸。其中水產飼料是公司的核心產品,並貢獻農業板塊主要利潤,在國內市場佔有率超20%,已連續20餘年位居第一,公司在水產飼料領域中具有絕對的競爭力。

打造光伏全產業鏈,深度參與我國光伏產業發展。公司進入光伏產業後,著力打造光伏全產業鏈,目前已成為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者。在光伏產業上游,公司旗下子公司永祥股份目前已具備每年4.5萬噸高純多晶硅產能,包括四次技改後形成的2萬噸產能與2018年10月新投產的包頭一期2.5萬噸產能,預計樂山一期2.5萬噸產能將於2018年底投產,屆時公司高純多晶硅產能將達7萬噸/年。在光伏產業中游,公司旗下子公司通威太陽能已實現8.6GW/年電池片產能,包括合肥基地2.4GW產能、成都基地3GW產能以及2018年11月新投產的成都三期3.2GW產能,預計安徽一期2.3GW產能將於2018年底投產,屆時公司電池片產能將達10.9GW/年。在光伏產業下游,公司旗下子公司通威新能源以分佈式光伏電站為發力點,並與現代漁業相結合,積極推進“漁光一體”發展模式,目前已建成“漁光一體”發電項目40個,累計裝機規模848MW,真正實現了光伏與農業的高效協同發展。

通威股份:成本與產能擴張並行,打造光伏龍頭企業!

通威股份:成本與產能擴張並行,打造光伏龍頭企業!

1.2

股權結構明晰,實際控制人頗有影響力

據公司三季報披露,通威集團為持有公司52.45%股份,為第一大股東。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先生持有集團80%股份,為公司實際控制人。劉漢元先生是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民建中央常委、中國飼料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中國漁業協會副會長、中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常務副會長、中國林牧漁業經濟學會副會長,並於2018年4月入選中央統戰部、全國工商聯《改革開放40年百名傑出企業家名單》,在飼料及光伏領域均具有豐富的資源。在最近2018年11月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上,劉漢元先生作為民營企業代表出席會議並在發言中針對光伏行業提出建議,充分表明了劉漢元先生對發展光伏業務的決心與通威集團在光伏行業中的龍頭地位。

1.3

光伏業務佔比提升,盈利能力顯著增強

受益於光伏業務快速發展,公司自2016年以來,營收、歸母淨利潤連續兩年保持高位增長,其中歸母淨利潤增速超營收主要系光伏業務毛利率遠超飼料業務,增強公司整體盈利能力所致。公司光伏業務佔比連年提升,2018年H1光伏板塊營收已達43%,利潤貢獻率接近80%。隨著光伏業務進一步發展,公司盈利能力有望繼續增強。

受公司加大研發投入及負債增長等因素影響,2017年公司管理費用率、財務費用率與銷售費用率均有所上升,期間費用率環比上升0.8個百分點。由於公司光伏業務仍處於高速發展期,我們認為期間費用率上升屬於企業發展正常現象,對公司未來的盈利能力影響有限。

二、多晶硅:進口替代需求增長,成本控制盈利增強

2.1

國內政策峰迴路轉,全球市場持續升溫

光伏“十三五”規劃座談會釋放利好,光伏發電裝機量指標有望上調至260GW。自2014年起,我國光伏電站建設審批權限由地方能源局收歸於國家能源局。據國家能源局2016年12月發佈的《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至2020年底,我國光伏發電裝機容量指標為105GW。然而近年來國內光伏市場火熱遠超預期,截止2017年底,國內光伏發電累計裝機量已達130GW,超出“十三五”規劃的目標,“531”新政發佈後,國內光伏產業受到重創。據統計,已發佈三季報的33家光伏上市公司中,僅有8家企業業績同比增長,較去年同期的23家差距較大。本次座談會上,新能源司主要領導明確表示光伏會繼續有補貼支持,同時保證規模,並正在對之前“十三五”規劃進行調整。據媒體透露,負責政策制定支持工作的電力規劃設計總院在按照210GW彙報後,與會領導表示可以更積極,參與企業普遍建議上調至250GW至270GW。我們認為,本次座談會目的在於穩定產業預期,增強市場信心。當前我國光伏製造產能約150GW,就業人數約250萬,全產業鏈產值約5000億元,出於產業健康發展與政策平穩過渡目的,未來國內市場每年40-50GW的新增裝機量較為合理。2018年前三季度,我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34.54GW,我們預計2018全年新增裝機量在42GW左右,2019年、2020年裝機量分別約為43GW、45GW,光伏“十三五”規劃目標有望上調至260GW左右。

光伏大國市場穩中有增,新興國家市場開始發力。2017年中國光伏新增裝機量為53GW,佔比全球新增裝機量的52%,連續5年位居世界第一,美國、印度、日本、德國分列2-5名,2017年光伏新增裝機佔比分別為10%、9%、7%、2%。具體來看,2018年上半年,美國光伏市場裝機量為4.7GW,據GTM預測,2018年美國全年光伏裝機量在10.9GW左右,至2023年將達14GW。隨著2019年美國30%的投資稅收抵免政策到期,美國市場在2019年有望迎來一輪搶裝,同時據GTM報告預測,2020年美國42個州將實現光伏平價上網,預計2020年後美國光伏市場將保持穩定增長,預計2018-2020年美國光伏新增裝機量分別為10.9GW、11.4GW、12.0GW。

2018年6月,印度政府上修了2022年國家可再生裝機目標至227GW,預計光伏項目將超過100GW。截止2018年7月,印度光伏裝機累計23GW,預計未來4年印度光伏裝機總量在70GW左右,2018-2020年印度光伏新增裝機量分別為14GW、15GW、17GW。德國2010-2012年每年新增裝機量均超過7GW,遠超規劃的裝機量導致的鉅額補貼給政府財政帶來了沉重的壓力,為此德國於2015年開始對大型光伏電站實行上網電價招標制。與德國類似,日本也於2017年10月引入光伏競標制度,以競價代替補貼來推動光伏平價上網,預計未來兩國政府政策變動幅度有限,裝機量將維持穩定,德國、日本未來三年年均光伏新增裝機分別約為2GW、8GW。

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及經濟可持續發展目標,各國紛紛推出可再生能源規劃,土耳其、巴西、澳大利亞已於2017年成為GW級國家,隨著裝機成本下降與政府支出力度的提升,未來新興市場將驅動全球光伏市場高速增長。綜合以上各國分析,預計全球2018-2020年光伏新增裝機量分別為98GW、103GW、114GW。

2.2

全球多晶硅需求穩中有升,進口替代利好國內龍頭企業

多晶硅是光伏產業鏈上游核心原材料,用於製造單晶硅片及多晶硅片,之後硅片製成電池片組裝成組件,並配置逆變器等形成光伏系統安裝集成,供給下游發電系統與光伏產品等。光伏產業鏈各環節需求均由最下游裝機量決定,為測算多晶硅市場規模,需要首先確定下游光伏裝機量(2.1中已測算),並找出影響需求傳導因素的中間變量,最後得出光伏裝機量對多晶硅需求變化的傳導路徑。

技術進步抵消裝機量提升對上游多晶硅原料需求拉動作用,2018-2020年全球多晶硅每年需求在40萬噸上下。一方面,由於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量穩步攀升,對產業鏈上游產品及多晶硅原料需求呈上升趨勢;另一方面,由於技術改進及新型電池上市投產等原因,未來市場上的電池片平均功率將逐年提升,同時多晶硅企業引入金剛線切割技術,每公斤硅料出片數量也有明顯提升,在二者共同作用下,每公斤多晶硅產出硅片總功率將大幅提升,從而減少對多晶硅原料的需求。

我們認為,全球多晶硅的需求(kg)=全球新增光伏裝機量(W)/每公斤多晶硅產出硅片總功率(W/kg),每公斤多晶硅產出硅片總功率=單片硅片平均功率*每公斤多晶硅硅片產出數量。

PERC電池即將佔據光伏電池主流市場,光伏市場電池組件平均功率(60片)有望從2017年的277W提升至2025年的325W。根據2018年初由中國光伏行業協會與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共同發佈的《中國光伏產業發展路線圖》(2017版)數據顯示,未來5年內PERC電池將逐步代替BSF電池,成為光伏電池市場主流產品,同時N-PERT電池、背接觸電池、異質結電池等也將陸續登陸主流市場。受益於單品技術改進與新型電池推廣上市,光伏電池組件(60片)的平均功率有望在2025年提升至325W。通過測算,我們認為2018/2019/2020年光伏市場電池組件(60片)平均功率分別為285/295/301W,單片硅片平均功率分別為4.75/4.91/5.02W。

金剛線切割技術逐漸在多晶硅片生產領域普及,每公斤硅料切片數量將持續提升。當前金剛線切片技術已在單晶硅片生產領域普及,預計2018年底普及率將達100%,未來要提升每公斤多晶硅產出硅片數量主要依賴於金剛線切片技術在多晶硅片生產領域的滲透。據中國光伏協會數據,2017年金剛線切片技術應用於多晶硅片生產領域的比例僅為10%左右,未來幾年該比例將逐年提升,2025年將達到100%。多晶硅片切片技術改進後,每公斤多晶硅切片數量將由50片提高至60片以上。通過測算,我們認為2018/2019/2020年每公斤多晶硅硅片產出數量分別為56/58/60片。

結合單片硅片平均功率數據與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量,我們認為2018/2019/2020年每公斤多晶硅產出硅片總功率分別為267/284/300W,全球太陽能級多晶硅需求分別為38.6/38.1/39.6萬噸。

多晶硅國產化率穩步提升,利好國內龍頭企業。同光伏產業鏈其他產品相比,2017年我國多晶硅產量佔比僅為55%,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我國作為多晶硅第一大需求市場,2017年國內需求已佔到全球總產量的89.4%,我國多晶硅進口量從2010年的4.75萬噸猛增至2017年的15.89萬噸,然而出口量則一直處於低位,從未超過1萬噸。我們認為,我國多晶硅出口低迷原因主要因為近年來國內光伏市場增速遠超海外同時國內缺乏高端電子級多晶硅產能所致,進口量連年高漲也表明我國多晶硅進口替代仍具備較大潛力。根據硅業分會統計,2018年底國內萬噸級企業產能將達40.8萬噸/年,2019年將達50.9萬噸/年,完全可以滿足國內40萬噸/年的產能需求,同時國內企業生產成本普遍低於海外企業。我們認為,2018-2020年我國多晶硅市場需求量將維持在90%上下,每年約為35萬噸。隨著我國多晶硅企業產能擴張與生產成本降低,2018/2019/2020年我國多晶硅國產化率有望分別提升至70%/80%/85%,國內多晶硅企業銷量總規模分別為24.3/27.4/30.3萬噸,具備產能優勢與成本優勢的龍頭企業將充分受益。

2.3

以成本控制為核心,充分受益光伏風口

公司成本控制能力行業領先,毛利率顯著高於同類企業。多晶硅市場產品同質化嚴重,企業的競爭力主要體現在成本控制方面。公司2017年多晶硅生產成本便已降至5.88萬元/噸,位於工信部《2017年我國光伏產業運行情況》公佈的我國領先企業多晶硅生產成本6萬元/噸之列,隨著樂山、包頭項目的陸續投產,公司多晶硅現金成本將降至3萬元/噸以下、生產成本降至4萬元/噸以下,低於同類企業保利協鑫8.7萬元/噸與新疆大全未來規劃的5.2萬元/噸。公司領先的成本控制能力是業務發展的基本保障,毛利率顯著高於同類企業,預計在未來光伏行業復甦之時公司將率先受益。

降低能耗成本:改進生產技術,積極佈局低電價地區產能。

目前,國內外多晶硅生產工藝多采用改良西門子法,該種工藝的主要能耗階段為精餾、還原、氫化,三者能耗佔比達七成以上。公司下屬子公司永祥股份是國內最早從事太陽能級多晶硅研製企業之一,技術積累雄厚,通過優化和提升還原沉積速率和冷氫化技術,降低還原電耗、蒸汽消耗,提高冷氫化轉化率,並在大型節能精餾、尾氣回收、三氯氫硅合成、反歧化等方面具有極強技術優勢,目前已形成多項自主知識產權成果,2017年平均綜合電耗已降至62kWh/kg以下,遠低於工業和信息化部《光伏製造行業規範條件(2018 年本)》公佈的小於100kWh/kg的能耗標準。

通威股份:成本與產能擴張並行,打造光伏龍頭企業!

通威股份:成本與產能擴張並行,打造光伏龍頭企業!

公司舊產能位於四川,當地電價為0.4元/kWh左右,而西部地區電價普遍在0.2元/kWh左右,對於大規模、高能耗生產企業具有極強吸引力,預計至2018年底,新疆地區多晶硅有效產能將突破14萬噸/年,佔比39%;內蒙古多晶硅有效產能將突破6萬噸/年,佔比超17%。公司位於包頭的一期產能2.5萬噸/年多晶硅項目已於10月31日投產,未來將充分受益於低電價帶來的成本優勢。同時公司位於樂山的一期產能2.5萬噸/年項目也將於年底投產,據公司之前透露,公司已與當地政府合作,在電價上進行了一些磋商並取得優惠政策。公司位於包頭、樂山項目完全投產後,生產成本將降至4萬元/噸,有效提升公司未來的盈利能力。

降低物耗成本:協同化工產品,打造循環經濟產業鏈。國外大型多晶硅巨頭,如韓國OCI、德國Wacker等,其多晶硅業務均建立在化工聯合體之內,多晶硅生產過程中的副產物也是其他化工產品的原料,不僅可以節約整體生產成本,同時在多晶硅市場不景氣時,也可以利用化工產品利潤補貼虧損,順勢實行低價傾銷策略,逆勢擴張,搶佔市場份額。在子公司永祥股份的循環產業鏈中,PVC、水泥、燒鹼等產品均為多晶硅生產副產物,相比國內其他純硅業企業,公司將硅料與化工結合的業務模式更具經濟性。此外,公司還通過引入閉式循環水等系統將水利用率從50%提高至80%,開展“新型還原爐節能技術的應用”項目,提高尾氣熱能回收利用率,進一步降低生產物耗。同時公司的循環經濟也進一步促進環保生產,降低了企業未來在環保方面導致停產限產的風險。

通威股份:成本與產能擴張並行,打造光伏龍頭企業!

控制人工成本與製造費用:新建產能注重自動化、信息化,控制人力、生產成本。公司包頭、樂山多晶硅新建產能項目在工藝設計先進性和系統運行可靠性、自動化、信息化等方面進行優化,有望減少人工成本並降低製造費用。

2.4

產能擴張打造龍頭,屢獲大單保障業績

產能擴張結構優化,光伏業務量、質齊飛。公司現有多晶硅產能2萬噸,包頭一期2.5萬噸產能已經投產,樂山一期2.5萬噸產能也將於年底投產,預計公司年底產能將達7萬噸。包頭與樂山的二期項目產能規劃總計5萬噸,將視情況擇機啟動,完全達產後公司多晶硅產能將達12萬噸,成為全球高純晶硅龍頭企業。在產能擴張的同時,公司積極順應市場單晶硅料需求提升變化,優化產品結構,大幅提升單晶料比例。截止2018H1,公司單晶料佔比達到70%,滿足下游市場需求的同時也有效提高了產品性價比,增強公司產品競爭力。

獲得隆基、中環大單,保障業績提振信心。公司於2018年5月分別同隆基、中環簽訂5.5萬噸、7萬噸多晶硅銷售訂單,按2017年公司銷售多晶硅價格測算,上述兩份訂單為公司在2018-2020年間分別帶來18.2億元、14.8億元利潤,預計佔用公司2018-2020年63%左右的產能。我們認為,公司優異的產品成本、質量控制能力與充足的產能保障是獲得上述兩份訂單的主要原因。公司2017年便在多晶硅領域獲得“第二屆(2017年)中國電子材料行業半導體材料專業十強”、“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等榮譽,並獲得天合光能、環太集團、鎮江榮德等多家核心優質客戶“優秀供應商”等稱號。而上述兩份訂單不僅保障了公司未來的業績增長,同時也表明公司已獲得單晶硅巨頭的認可,進一步擴大了公司的業內知名度,為公司未來開拓市場提供影響力保證。

三、電池片:技術領先成本下降,穩坐全球第一交椅

3.1

電池片銷量世界第一,PERC產能擴張佈局未來

電池片銷量全球第一,綁定客戶穩定預期。2017年公司電池片出貨量4GW,位居全球第一,其中2017年底產能5.4GW,其中包括2GW於2017年9月投產成都基地二期產能,電池片產能利用率超100%。2018H1出貨2.5GW,公司成都市雙流3.2GW項目已於2018年11月18日正式投產,安徽2.3GW產能年底將投產,總產能達到10.9GW,預計公司將繼續蟬聯全球電池片出貨冠軍寶座。我們認為,公司在產能緊張的情況下依舊能實現電池片出貨量全球第一,一方面得益於公司產品的質量與成本優勢,另一方面也與公司同下遊組件客戶建立良好的戰略合作關係密不可分。2017年,全球前十名組件供應商出貨量超57GW,佔比接近60%,其中九家組件供應商均與公司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在光伏組件領域集中度提升的同時,公司電池片出貨量將實現同比增長,繼續保持全球出貨量第一地位。同時,隨著公司產能進一步釋放,未來有望滿足更多供應需求,支持業績向好發展。

兼具效率與成本優勢,PERC電池即將佔據主流市場。據中國光伏協會預測,2019年PERC電池市場佔比將達52%,成為電池市場主流產品,同時未來比例還將繼續提升。首先PERC電池具有良好的效率優勢,相較常規電池產業化效率可提高1-1.5個百分點;其次常規電池效率提升空間較小,而PERC電池在發射極、背面鋁背場、主柵、硅片質量等還有繼續提升的空間,預計即使沒有突破性技術進步,PERC電池在2025年左右依舊可以實現24%的轉換效率;最後,PERC電池相比高效PERT、HJT等電池具有成本優勢,目前已與常規電池成本接近。從最新應用領跑者中標結構產品來看,PERC電池佔比已達70%,PERC電池替代常規電池成為市場主流產品已是大勢所趨。2018年全球PERC電池產能激增,預計2018年底將超80GW,公司2018年底PERC電池產能將達10GW,位居世界第一,未來有望繼續保持滿產滿銷、持續盈利的狀態。

3.2

技術進步、成本降低雙輪驅動,盈利能力持續增強

電池片成本(元/W)=(硅片價格(元/片)/每片硅片功率(W/片))/(1-碎片率)+非硅成本(元/W)。具體分析,硅片成本取決於外部價格,公司對於成本控制主要著力於提升硅片功率,降低碎片率與非硅成本。

注重研發提升硅片功率、良品率。公司在內部以研發中心為依託,持續改進生產技術工藝;在外部,同先導智能就PERC、HIT等先進技術開展合作,不斷提高產品轉換效率和良品率,使硅片功率始終保持同行業一流水準。

推行智能產線降低非硅成本、碎片率。公司成都二期生產線是世界首條工業4.0高效電池生產線,每天可生產高效電池135萬片,該產線全程實行無人化操作,用IGV智能小車代替人工搬運,在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時,也大大降低了電池片的碎片率。同時依託信息化與智能化,對生產過程的跟蹤與在線檢測等技術手段,保證了生產過程中的穩定性,有效降低了非硅成本,目前公司單、多晶電池非硅成本已經進入0.2-0.3元/W的區間並呈持續下降趨勢。

據中國光伏協會披露,行業太陽能電池加工成本在0.45元/W以上,公司在電池片技術指標領先的情況下,生產成本僅為行業水平的50-60%。隨著產能的持續提升,未來公司電池片生產成本仍有降低空間,盈利能力有望進一步增強。

電池片技術研究業內領先,異質結電池即將投產。公司電池片技術研究處於業內領先水平,在原子層沉積背鈍化、選擇性發射極工藝、多晶黑硅工藝、雙面電池、多主柵技術、異質結電池技術、高效組件等領域具有取得多項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成果,PERC產線量產平均效率超過21.7%,電池片性能多項指標遠超工信部發布標準,具有極強的市場競爭力。同時公司對於異質結電池片的研製工作也處於行業領先狀態,預計將在2018年底投產。我們認為,光伏電池片產業一方面具有高新技術產業特徵,產品技術換代頻繁,同時也具有傳統制造業中的規模效應。公司在電池片領域兼顧研發與成本控制,未來增長潛力無限。

四、“漁光一體”:打造光伏終端產業,推動水產養殖轉型

發揮水產業務資源優勢,開拓“漁光一體”創新業務。“漁光一體”即將綠色智能水產養殖與光伏發電結合,實現水產與光伏業務協同發展的綠色新模式。公司耕耘水產養殖領域多年,養殖水面資源豐富。我國養殖水面高達1.2億畝,其中池塘面積達4500萬畝,其中公司所佔份額超25%,若全部進行新建和改建,可建設300-500GW光伏發電站。且我國魚塘大多分佈在東部地區,人口密集、產業發達,電力消納能力較強,“漁光一體”項目應用前景廣闊。

“543”降本成果顯著,水面光伏電站有望進入快速建設期。水面光伏電站建設成本普遍較高,業內大多在7元/W以上,公司實行“543”降本戰略多年,目前成本已降至5元/W以內。在光伏電站投資中,組件成本佔比約45%,公司通過推行雙玻組件,優先選擇大尺寸的72片組件,提升發電效率,並對組件適度超配,從而提升系統整體效率,降低度電成本;同時公司在優化管樁、支架設計方面也頗具心得,預計公司2019年光伏電站建設成本將控制在4元/W以內。

截至2018H1,公司已建成“漁光一體”為主的發電項目40個,累計裝機848MW,2018上半年已實現發電33513萬度,超過2017年29611萬度的全年發電量。公司水面資源豐富,光伏電站建設成本控制較低,且水面電站建設不佔用地面電站指標,補貼拖欠情況較少,預計未來3年光伏水面電站將進入集中建設期,考慮公司2016年底項目儲備已超3GW,公司2018-2020年新增電站建設規模分別為850MW、1.2GW、1.6GW。考慮公司電站多建在東部地區,按照組件每天有效日照4小時,系統損耗30%計算,2018-2020年發電量分別為9.3/17.3/28.0億度。

五、調整高端水產飼料佔比,鞏固產業龍頭地位

5.1

市場總體飽和,行業集中度提升

飼料市場總體趨於飽和,細分市場開始分化,市場集中度持續提升。隨著我國商品飼料滲透率逐漸飽和,飼料市場規模總體趨於穩定,受制於環保壓力以及一體化企業數量增長導致外購預混料比例下降等因素影響,我國2017年飼料市場出現2%的負增長,飼料市場呈現結構性分化,其中豬飼料、水產飼料、反芻飼料市場表現亮眼,2017年分別增長9.45%、6.45%、5.37%。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數據,我國2015年飼料加工企業數量為6772家,相比2005年減少一半以上,預計未來該數字將繼續減少,飼料龍頭企業將受益於市場集中度提升,業績有望持續增長。

5.2

量價齊升利好水產飼料市場

資源環境約束趨緊,水產養殖面積增長。當前我國存在水域汙染、過度捕撈等問題,漁業資源日趨衰退,根據農業部於2017年發佈的“十三五”漁業發展規劃,未來將進一步限制海洋捕撈,內陸重要江河捕撈也將逐步退出。在下游水產品需求及產出總量逐年增長的背景下,水產養殖與捕撈此消彼長,未來我國將進一步提升水產養殖面積,輔以水產養殖效率提升,實現現代漁業的可持續發展。

消費升級帶動特種水產需求走強,高端飼料產品佔比提升。從水產需求端看,受益國內消費升級趨勢,特種水產需求走強。從水產供給端看,諸如鱖魚人工養殖等技術突破使人工飼養逐漸代替天然捕捉,增加了特種水產飼養量;同時由於水產養殖受天氣影響較大,飼養戶更願意飼養經濟價值高的特種水產,提升了特種水產飼養率,二者共同作用導致高毛利的特種水產飼料銷量增長高於普通水產飼料。

水產飼料市場穩步發展,高端產品迎來發展機遇期。近年來我國水產飼料產量穩中有升,銷售均價持續提升,市場總體保持穩健增長。從量、價角度分析,水產飼料收入=消費量*單位價格。隨著我國加大對水產養殖的發展力度,未來存塘量提升空間巨大。投餵係數一方面受魚價影響,魚價高會促使飼養戶加大投餵,以縮短出塘時間;另一方面受天氣影響,雨天無法進行投餵。根據歷史數據分析,長期看魚價呈穩中有升的走勢,短期看魚價具有明顯的週期性,最近一年淡水魚價格呈下降趨勢,預計未來魚價將迎來一波反彈,利好水產飼料市場;天氣影響不可預知性較大,同時每年降水量變化較小,總體上對水產飼料市場影響有限。受益於國內消費升級與特種水產養殖技術突破,特種水產產量增長,特種水產飼料景氣度提升,同時產品的高端化也將帶動水產飼料均價提升,水產飼料行業將迎來量、價齊升的發展機遇期。

5.3

調整產品結構提升毛利率,協同光伏業務探索養殖新模式

大力開拓高端水產飼料領域,毛利率持續走高。公司在水產飼料領域具有顯著的競爭力,銷量連續20年位居第一。近年來針對市場需求變化,公司著力開拓膨化飼料、蝦特飼料、功能飼料等高端水產飼料領域,重點推廣“開口樂”、“蝦肝強”、“魚倍健”等高端產品。目前公司高端水產飼料產品佔水產飼料比例的55%,五年間飼料業務毛利率提升近5%,盈利能力明顯增強。

提供配套服務增強客戶粘性,掌控養殖資源實現終端溢價。由於水產養殖的規模化程度普遍較低,水產飼料客戶對於技術支持、金融服務等服務需求較高。公司在飼料銷售過程中提供包括動保、種苗技術、金融擔保等支撐服務,增強了客戶粘性。當前飼料、養殖一體化發展勢頭迅猛,據博亞和訊數據,2017年,在超過100萬噸的35家飼料企業中,有32家涉及養殖生產。飼料、養殖一體化一方面減弱了飼料市場的信息不對稱性,另一方面也減少了養殖企業的飼料外購需求。公司結合下游養殖的發展趨勢,全面推廣“365”水產科學養殖模式,延長產業鏈,掌控終端養殖資源實現溢價。

以光伏電站建設為契機,積極探索現代水產養殖轉型之路。與一般漁光互補項目不同,公司始終將漁業生產放在項目建設首位,優化考慮魚塘的智能化改造,以提升魚類品質為根本,兼顧發電綜合收益。通過引入通威獨創的“365”養殖模式,推進“漁光一體”水下養殖的智能化全面提升,使“漁光一體”項目人均管理面積從20-200畝增至500-1000畝,降低了人工成本,同時綜合經濟效益提高50%以上。

重點:我每天都會分享自己看好的機會和個股,早盤股和尾盤股都是老時間公佈,大家可以及時關注!

免責聲明:本人在頭條文章裡所分享的個股均出自技術面選股,不作為直接投資依據,敬請大家謹慎跟風。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盈虧自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