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平:成都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大會釋放哪些信號?

在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的重要歷史節點,成都於11月24日召開了全市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大會。這次會議備受各界關注和重視。它是成都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支持民營經濟發展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全省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大會決策部署的切實舉措,是一座城市在改革開放40年曆史節點為民營經濟發展開啟的歷史新篇。對無數民營企業而言,它更透露著一個正在快速崛起的國家中心城市孕育的無限機遇。

媒體從會上帶回的信息中,我們無疑讀出了成都的誠意、決心和信心——

會上除了給100家優秀民營企業、30名優秀民營企業家、20名優秀創業者戴上大紅花、進行隆重表彰外,更端出了一份真金白銀的“大禮包”——即將出臺的《中共成都市委 成都市人民政府關於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意見》,被帶到會上專門徵求企業家們意見。其中的25條政策“乾貨”,緊緊圍繞“惠企、利企、便企”三大關鍵詞,直指民營企業全生命週期的痛點,讓參會企業家直呼解渴。企業家們被安排在會場中間位置就座、優秀企業和企業家的介紹被做成醒目展板放在市委機關小禮堂門口,這些細節讓參會企業家直呼感動——這是“誠意”。

會上明確提出,成都力爭到2022年,民營經濟市場主體達到300萬戶以上,民營經濟產業規模邁上萬億臺階,民間投資規模達到8000億元以上——這是“決心”。

而所謂“信心”,成都讓企業家們清楚地看到了成都不斷增強的“勢”與“場”——在2018年世界城市評價報告綜合競爭力排名上升至全球第71位,成功躋身Beta+級;2011年—2017年,成都常住人口年均淨增量14.3萬。這是幾個足夠支撐成都“信心”的數字。

這樣一次大會,至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洞悉它的意義。

首先,一座城市的擔當力度,決定了其發展高度。

改革開放再出發,需要民營經濟繼續撐起中國經濟“半壁江山”。民營經濟是改革開放的實踐產物,也是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見證者、貢獻者,對國民經濟發展全局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進入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繼續擴大開放,更是需要大力發展民營經濟。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全局和戰略高度,對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民營企業家健康成長,提出“兩個毫不動搖”“三個沒有變”“兩個健康”“解決‘三門三山’問題”“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而近兩個月來,黨中央更是密集釋放出毫不動搖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強烈信號。11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高度評價改革開放40年來民營經濟為國家發展作出的重大貢獻,充分肯定民營經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確提出了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6個方面政策舉措,極大鼓舞了民營企業家的發展信心。11月20日,四川省召開3萬多人參加的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大會,四川省委書記彭清華提出五個方面新要求,號召協心齊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四川民營經濟健康發展20條也在大會上公佈。

成都市在中央、全省會議召開後迅速召開全市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大會,正是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定落實黨中央、省委決策部署的具體舉措,體現出成都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和全省“主幹城市”的主動擔當。

這一點同樣從會議安排上可見一斑——當天會上,成都市專門安排了6個部門發言,其中紀委、政法委等部門的發言在經濟類工作會議上十分鮮見。但稍作分析會發現,這樣的安排正是一一回應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提出的減輕企業稅費負擔、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完善政策執行方式、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保護企業家人身和財產安全等6個方面政策舉措。成都6個部門領導在民營企業家面前表態發言,正有“立此存照”之意。

一座城市的擔當力度,決定了其未來的發展高度。成都迅速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重大決策,提出“力爭到2022年全市民營經濟市場主體達到300萬戶以上,民營經濟產業規模邁上萬億臺階”的目標,同樣決定了未來這座城市伴隨民營經濟壯大發展的崛起。

其次,民營經濟的壯大與城市的崛起相輔相成。

改革開放40年以來,成都的民營經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成為推動城市崛起的強大力量。一組數據可以為證:從1978年到2017年,成都的民營經濟增加值從1.24億元增加到6746.4億元,貢獻了全市48.6%的GDP、53.9%的固定資產投資和54%的稅收。民營企業也是成都對外開放的重要力量、創新創業的重要動力、民生改善的重要支撐。成都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企業中民營企業佔比超過80%,全市98%的新增市場主體、70%的科技創新來自民營經濟,民營企業提供了全市超過70%的就業崗位和90%的新增就業。這也是為何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書記範銳平在會上表示:“民營經濟強則成都強,民營企業好則成都好。可以說,沒有民營經濟的發展壯大,就不可能有蓉城大地的歷史鉅變;沒有民營經濟的勃勃生機,就不可能有成都發展的嶄新局面。”

進入新時代,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更是需要民營經濟扮演“生力軍”角色。目前,我國經濟發展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重要時期。飽含創新開拓基因的民營企業,往往能夠在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方面獨領風騷。應對經濟下行風險,同樣需要民營經濟發揮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今年以來,受國內外多重因素的綜合影響,經濟運行穩中有變。只有穩住民營經濟,才能穩住城市的整個經濟運行,實現穩中求進。

對有著創新基因的成都而言,發展民營經濟不僅是自改革開放之初以來一以貫之的城市特色,更是新時代成都主動的戰略選擇。市十三次黨代會以來,成都在全國率先舉起“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大旗,提出培育“新經濟六大形態”和“七大應用場景”,新經濟成為助推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不僅催生出眾多創新創業領域的民營企業,也為傳統民營企業加快轉型升級、塑造競爭新優勢提供了重大機遇。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推動成都從“內陸腹地”躍升為“開放前沿”,成為距離歐洲大陸最近的國家中心城市和國家向西向南開放的門戶,成都全力推進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建設,為廣大民營企業“走出去”提供了有利機遇。如今,成都發展的“勢”與“場”正不斷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排名上升至全球第71位,成功躋身Beta+級,2011年—2017年常住人口年均淨增量14.3萬。2017年來,成都“人才新政”紅利持續釋放,累計吸引25.1萬本科以上青年人才落戶。成都正全力推進世界文化名城建設,加快形成文化、商貿、餐飲、旅遊、康養5個千億級消費市場。這些,都為民營經濟的發展壯大提供了極大的有利機遇。

時代潮流,孕育無限機遇;城市崛起,呼喚偉大企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蘊含無限機遇。成都的崛起,必將為民營企業發展壯大提供更大空間。而民營企業的壯大,也必須為城市崛起締造牢固根基與血液。

其三,構建全生命週期政策服務體系,保證政策精準實效。

雖然改革開放以來成都民營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於過去長期處於“內陸腹地”、以及“小富則安”的心態,成都民營企業發展狀況與成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目標並不匹配。

就目前成都民營企業發展實際來看,還存在普遍規模較小、龍頭企業不多,多為家族企業發展而來、治理結構落後,過於依賴成都本地市場、缺乏全國乃至全球佈局,商業模式老舊效率偏低;產業層次較低、競爭力弱等問題。同樣幾組數據可以反映問題:2018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中,成都僅佔6席,而同為新一線城市的杭州為36席、武漢為10席;成都民營企業100強榜單中,營業收入上100億元的僅11家。2017年成都新增市場主體中,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佔到了四分之三。在當前複雜的經濟形勢下,面臨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成都民營經濟要“再出發”,就必須做強做優,補足上述種種短板。

此番成都市在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大會上創新性地提出“構建全生命週期的政策服務體系”,打破了“政策一刀切”模式,有意識地針對不同發展階段民營企業的“痛點”提供政策支持,保證政策更精準、更有實效。

例如,針對初創型企業,重點是“擴量提質”。成都將深入實施新經濟企業“雙百工程”,用好100億元規模的新經濟發展基金,鼓勵支持以高水平商業模式和高科技創新產品為內涵的新經濟創業。針對成長型企業,重點是引導支持其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的發展道路,成都將建立5000家成長型企業培育庫和500家“隱形冠軍”培育庫,打造一批擁有核心技術、細分市場佔有率高的“隱形冠軍”。而針對領軍型企業,重點是加快跨越發展。成都提出,將大力引導支持領;軍型民企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發展,對首次進入“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國企業500強”“世界500強”的企業將給予最高2000萬元獎勵。

根據企業發展的“生命週期”建立更加精準的政策服務體系,不僅體現了政府從粗放型管理向更加精細化管理上的撞扁,更將有助於城市加快形成民營企業梯次發展、競相跨越的良好格局。成都在這方面,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

其四,拿出“真金白銀”的乾貨實貨,體現“惠企、利企、便企”三大關鍵詞。

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用“市場的冰山、融資的高山、轉型的火山”生動深入地分析了當前民營企業遇到的困難挑戰,強調要抓好“減輕企業稅費負擔”“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營造公平競爭環境”等6個方面的政策舉措落實。在民營經濟正處於“爬坡過坎”的關鍵節點上,必須落實好這6方面政策舉措,才能切實解決民營企業實際困難,幫助民營企業渡過當前難關。此次成都市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大會的一大亮點,正是拿出了堪稱“真金白銀”的乾貨實貨,緊緊圍繞“惠企、利企、便企”三大關鍵詞,著力降低企業成本、提升營商環境,讓民營企業實實在在得實惠、得利益、得便利。

“真金白銀”體現在實實在在的稅費減免上,這是“惠企”。例如成都提出,為著力降低企業用工成本,將落實降低社保繳費名義費率政策,穩定繳費方式,確保企業社保繳費有實質性下降。對生產經營困難的企業,給予緩繳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工傷、失業保險費政策支持,緩繳期間免收滯納金,職工相關社保待遇不受影響等等。

“真金白銀”還體現在實實在在在的政策獎補上,這是“利企”。即將出臺的成都民營經濟健康發展25條中,成都開出了“4個100億”的獎補政策,激發民間投資活力,為民營企業紓困解難。包括:設立規模100億元的“應急週轉基金”為民營小微企業提供短期應急週轉;設立規模100億元的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幫助民營企業處置不良資產;設立100億元上市公司紓困幫扶基金,積極化解上市公司和實際控制人流動性風險,讓企業放心經營;設立100億元規模的新經濟發展基金,對新經濟企業成長段進行引導投資。

“真金白銀”更體現在將創造一流營商環境作為“頭號工程”的決心上,這是“便企”。成都提出建設“優商重商親商的標杆城市”, 把企業家隊伍作為成都發展最稀缺的戰略性資源、最特殊的人才資本和最重要的競爭力。除了把2019年確定為國際營商環境建設年,成都市委書記範銳平甚至在會上談到成都營商環境時對企業家們表示,“誰砸成都牌子,我就砸誰飯碗”,贏得企業家們的“手動點贊 ”。

時代創造舞臺,使命呼喚擔當。民營經濟的又一個春天,已經來臨!

原標題:蓉平:成都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大會釋放哪些信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