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美孚太貴?沒事,還有這樣一款機油便宜又實惠

如果說題主你之前用的也是符合車廠要求的、合適的正品機油的話,那麼換上所謂的"高性能機油"後,應該是開不出什麼明顯區別才是正常的吧?

要是連機油的來源都不確認是否靠譜的話,那開不出什麼區別,還簡直是要謝天謝地了,最起碼引擎沒受到什麼特別嚴重的損傷……

機油吹們老把機油的作用無限誇大,說得好像只要換上一鍋好機油,就能動力翻倍油耗減半還延年益壽,我說大家也不想想這現實麼?若是機油能有那麼牛叉,車廠還高薪養這麼大一群攻城獅作甚?是要為國家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嗎?這都能信怎麼就不信天上會掉錢呢?乾脆明天就辭職,回家打著傘坐等天上下鈔票雨好啦?

金美孚太貴?沒事,還有這樣一款機油便宜又實惠

不好意思是我激動了……其實我也不是在質疑機油的重要性,事實上要是它不能發揮應有作用的話,最嚴重的情況是可以直接導致發動機報廢的。但怎麼說呢?決定一款發動機性能上限的是畢竟是發動機本身,而機油雖然關鍵,但能讓發動機發揮其應有性能100%的機油,都已經稱得上是完美的機油了,指望靠"好"機油來進一步提升性能,並不現實。

金美孚太貴?沒事,還有這樣一款機油便宜又實惠

所以回到問題本身:長時間使用"好"機油 會對發動機產生什麼影響?在我看來,沒有任何影響或許就是最好的影響,能讓發動機完全按照設計的方式來工作,產出設計的性能,真的就善莫大焉了。

看到這裡有人可能會奇怪,為什麼我一直給好字打""?其實我想講的是,有好多人對機油的理解都還停留在半合成比礦物油好,而全合成又比半合成高級這種階段,但現實卻正如@汽車奇談高小強 回答裡講的那樣,不同地區、不同國家甚至是不同廠商都已經開始搞自己的機油認證標準了,這意味著,對於用戶而言根本就已經沒有了所謂的"好"與"不好",只需要知道所購買油品是否得到車廠認證就OK了,換言之就只有"合適"與"不合適"之分。

當然,在小強哥的回答裡,很多廠商認證只有到了高端的金美孚0W40上才找得到,而事實上也的確存在部分廠商標準只有高端潤滑油才能達到的情況,這在某程度上這也說明機油還是能分好壞的,只是車廠已經設了門檻給用戶而已。

金美孚太貴?沒事,還有這樣一款機油便宜又實惠

這種趨勢其實是可以理解的,畢竟發展到現在,一來是發動機性能提升導致內部工作環境一再惡化,對機油提出了機器嚴苛的考驗;二來是諸如環保法規等外部條件的一再收緊,使得發動機對機油的要求已經不侷限於抗磨和粘度等基本性能了,像油液本身的化學成分是否能達到環保標準?機油壽命能否再度延長以拉長保養週期?等等都成為了不得不考慮的問題。這些都會使每個品牌對機油性能的要求越來越高的同時,需求的特異性變得更強,有時候提出專有的認證標準,也是無可奈何。

不過目前而言也還是會有一些品牌對機油的要求仍比較寬鬆的,只要API級別達到要求,SAE粘度也對得上,就能使用了。這種情況下,雖說只要用符合說明書要求的油品,那麼車開壞了算廠商的問題。但能用不代表好用,哪怕"好"機油的性能冗餘可能未必能體現在車輛的性能表現上,也就是說對車輛沒有明顯的"影響",但絕大部分情況下,對大家的錢包那是肯定有影響的,而且影響的方式和方向可能會與大家想象中有點兒不同——當你用上用更好的機油,雖然它賣得更貴,但反而是可能幫你省到錢的!如此不合邏輯的因果關係,背後全因為這四個字:換油週期。

一般而言,所謂的好機油都是指每個品牌的高端甚至頂端產品,而這些產品在基礎油的選擇上99.99%都會用上到全合成級別,也就是我們一般所講的全合成機油了。相比起礦物油/半合成油,全合成油除了少部分如酯類等特別容易氧化耐久性甚至比礦物油更差外(但潤滑效果極佳,缺點明顯優點也出彩,不跟礦物油般唯一優點就是廉價),化學上一般都趨於穩定(尤其以第四類基礎油聚α-烯烴/PAO表現最佳,PAO也是大家熟悉的美孚一號的主要基礎油),所以耐久性普遍極佳,基本上都能把礦物油/半合成油常規的5000km換油週期,一舉翻倍延長至10000km(金美孚一號還標稱可以挑戰18000km,不過這應該超出了絕大多數機濾的壽命了,所以實際意義有限,10000km算是比較理想的數字了)。

金美孚太貴?沒事,還有這樣一款機油便宜又實惠

(圖注:圖片截圖自官網,大家無需介懷營銷文案,只需要留意18000km換油週期就好)

而這意味著,即便作為入門產品的礦物油/半合成油售價低到僅需高端全合成油的一半,那購買售價高出一整倍的"好"機油,你依然是可以每10000km省下來最起碼一次換油的工時費,以及一個機濾(的價錢)的。如今大城市裡頭靠譜的汽修店,換油的人工費都得50甚至100元起了吧?4S的話更是沒有200都辦不下來。

當然,也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那樣,一個是機濾未必可以堅持那麼久,二來某些車型本身的保養週期就只有5000km,不因機油壽命而延長。而對於此種車型而言,用長效的"好"機油,要不就得承受著不按時返廠的風險,要不就純粹是浪費了。因此,如何選擇還是得看各自的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