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兵打敗騎兵的經典之作——阿蘇夫會戰,竟然和漢朝李陵那麼相似

阿蘇夫會戰——“獅心王”理查與薩拉丁的巔峰對決

在歐洲的歷史上有無數位國王,但能被人記住的並不多。

步兵打敗騎兵的經典之作——阿蘇夫會戰,竟然和漢朝李陵那麼相似

獅心王——理查

歐洲不同中國,在歐洲人眼裡,國王必須有個“外號”,而且“外號”必須直白,勿需模稜兩可和曲筆迴護。而古代中國就不行,其實,中國皇帝也有“稱號”,如“諡號”(廟號不論),但是這些“諡號”非常的“官方”和正式,剛開始時還有褒有貶,後來只能溢美了。

可能是中西文化的差異吧,對國君的稱呼各有各的一套。

比如有個國君出生的時候屁股上有顆黑痣,歐洲人可以叫他“黑臀某某”,而中國人就不行了,必須“文武仁孝”來稱呼。

本文要說的就是外號叫做“獅心王”的理查一世,他是英國金雀花王朝的第二任國王,因其鮮明的個人英雄主義風采而被後世熟記。

“獅心王”非常有脾氣,從呱呱墜地到中箭死去,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尤其在軍事領域中,他是為數不多的可以以“軍事家”自居的英王。

論戰爭

戰爭和打架差不多,唯一的不同點是前者不用負法律責任。

很多人(尤其是“網民”)都比較看重戰爭的規模,說的再直白一點就是看重作戰雙方的人數,他們也以此來衡量戰爭的“名次”。通常網民們嘲笑看不起中世紀歐洲日本的戰爭,覺得他們和村民互毆沒什麼不同。其實,戰爭應該從多角度來衡量,不僅要看數量,更要看意義和雙方是否勢均力敵。

步兵打敗騎兵的經典之作——阿蘇夫會戰,竟然和漢朝李陵那麼相似

十字軍

從根本上講,戰爭是政治的延伸,不存在脫離政治的戰爭。

力量對比

公元十二世紀,西歐基督教國家對西亞北非的伊斯蘭世界發動了宗教戰爭,史稱“十字軍東征”,其中第三次的東征比較具有代表性。

在第三次十字軍東征中,英國的“獅心王”理查起到了核心的作用。

此次東征的目標是奪取聖城耶路撒冷。理查認為欲佔領耶路撒冷必須要打通沿地中海交通線,因此,理查在攻克阿克後的一下個目標便是沿海重鎮——雅法。

下面我介紹一下十字軍的人員構成。

步兵打敗騎兵的經典之作——阿蘇夫會戰,竟然和漢朝李陵那麼相似

遊戲模擬

十字軍以步兵為主,配備少量重裝騎兵,軍隊總數大約是2萬。

車隊由聖殿騎士團負責看護,緊隨他們身後的是三支理查自己的軍隊:安茹人和布列塔尼人、居伊在內的普瓦圖人、最後是英國人和諾曼人。

接下來的七隊由法國人組成,包括拉丁王國的一些男爵和從其他地方來的一些小規模的十字軍隊伍。擔任後衛的則是布盧斯率領的醫院騎士團。

理查本人則帶領一支精銳的騎士部隊,來回巡視隊伍,觀察周圍敵情以及維持隊伍的紀律。

作為理查的對手——薩拉丁,他是一位極其狡猾和擅長騎兵作戰的伊斯蘭蘇丹。

步兵打敗騎兵的經典之作——阿蘇夫會戰,竟然和漢朝李陵那麼相似

薩拉丁

薩拉丁的軍隊以輕騎兵為主,主力是“馬穆魯克”——突厥奴隸和庫爾德騎兵,另外還有貝都因人和努比亞人組成的弓兵,以及西亞北非的諸侯軍,軍隊總數大約3萬。

薩拉丁屢試不爽的戰術是草原人的“獨門秘籍”——襲擾運動戰。

戰術的選擇

針鋒相對

在到達雅法之前先要經過阿蘇夫森林,這片森林就是理查和薩拉丁的主戰場。

理查看似是一個“武夫”,實則有勇有謀,精明異常。他從小接受騎士的嚴格訓練,體格健壯,精神飽滿,在戰場上他總是身先士卒,在軍營裡他與士兵同甘共苦,深受士兵愛戴。

在經過地形偵查後,理查認為想要戰勝薩拉丁,必須後發制人。

理查非常清楚敵我形勢,他知道沙漠對行軍意味著什麼。就在理查之前,耶路撒冷的十字軍在城外哈丁全軍覆沒,失去水源是這次慘敗的重要原因。

總體上理查擺出了一個防禦陣營,十二個騎兵團居中,每個團一百名騎士;步兵行進在內陸的一側,保護重甲騎兵;最外層排列著弩兵和長矛兵。這樣的“烏龜陣型”行軍速度很慢,理查命令大軍沿著海岸前進,並申明軍紀,嚴禁私自出戰。

步兵打敗騎兵的經典之作——阿蘇夫會戰,竟然和漢朝李陵那麼相似

步兵長矛兵

理查這樣的行軍有效避免了重蹈當年哈丁戰役的覆轍,他將自己的“劣勢”降低到最低,並在保障後勤的前提下保持著軍隊的“士氣”。

如果說理查是一隻刺蝟的話,那麼薩拉丁就是一隻兇猛的惡狼。確實,薩拉丁保持著他一貫的戰場“嗅覺”特色,很明顯,薩拉丁決定先發展人。

首先,薩拉丁派出小股輕騎兵襲擾理查大軍,他這麼做有兩個目的,一是使敵軍出現缺口,首尾不能相顧;二是疲憊敵軍,挫傷敵軍的銳氣。

接著,薩拉丁命令毀壞理查大軍行進過程中的村莊,實行“焦土”戰術。

最後,薩拉丁親率大軍迎敵,利用己方輕騎兵的優勢沖垮敵軍的陣型。可是,理查不是任由薩拉丁欺負的傳統的歐洲將軍,理查憑藉自己的“鐵龜”陣型輕鬆化解了薩拉丁一波又一波的攻勢。

步兵VS騎兵

當突厥騎兵策馬馳騁的時候,理查的十字弩和英格蘭長弓手發揮了作用,由於長弓射程遠遠大於薩拉丁騎士的射程,所以突厥人還未能到達陣前就已經大片倒下了。

面對薩拉丁騎兵的“箭雨”,十字軍的鎖子甲起到了很好的防護作用。在薩拉丁大軍看來,敵人如同鐵人一般,中了十多箭像個刺蝟一樣依然在戰鬥。

理查的秘密武器是“重甲騎兵”,他們被保護在陣中的中央,隨時準備發起衝鋒。對於已經衝到陣前的敵人,理查命令長矛兵把矛斜插在地上用來阻擋敵人騎兵的衝擊,同時步弓手用整齊的“箭雨”進行反擊。

薩拉丁就像一隻頭狼,指揮著他的狼群去不停地襲擊獵物。然而理查牢牢地掌握著他的部隊,他用鐵一般的意志鼓勵著他的士兵,在十字軍的“鐵桶陣”面前,薩拉丁的輕騎兵一籌莫展,他們以往戰無不勝的趾高氣揚全部消失不見了。

作為軍隊的統帥,薩拉丁努力尋找著敵人的破綻,他憑著人多和機動性的優勢,對理查大軍的後方發起了攻擊。十字軍的後防線由騎士團防守,此時面對潮水般湧來的敵人,他們努力維持著陣型,儘管看起來非常危險。

步兵打敗騎兵的經典之作——阿蘇夫會戰,竟然和漢朝李陵那麼相似

遊牧民族的優勢即是“騎射”,他們來去自如,輕巧如翼,他們打仗就像打獵一樣簡單。先用散騎騷擾敵人,然後輕騎兵再進行排山倒海似的衝擊,他們的任務很明確——沖垮敵人的陣型,然後圍獵宰殺。

理查的戰鬥經驗非常豐富,他知己知彼,作為一名傑出的軍事統帥,他具備了所有優秀軍事家都應該具有的素質。對付騎兵,理查用科學的“步兵方陣”進行防禦,這一方面得益於十字軍先進的武器裝備,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軍隊的執行力。理查用嚴格的軍紀和恰如其當的指揮維繫著軍隊親密無間的“默契”,他分工明確,確保各兵種之間流暢的配合。

在這場戰役的初期,理查的“步兵方陣”經受住了考驗,薩拉丁的騎兵始終無法打破這種陣型。理查打算後發制人,利用步兵消耗敵人的實力和士氣,等敵軍士氣低落或疲憊不堪時,再由重騎兵發起致命衝鋒,一舉將其擊潰。

防守反擊

按照理查的設想,戰爭的重點是初期的防守和重騎兵的“忍”。

在薩拉丁攻擊理查後軍時,騎士團實在忍不住了,最終在“為了聖喬治”的口號下發起了反擊。理查得知這一情況後,果斷命令全軍進行反攻,薩拉丁部隊在十字軍重騎兵的衝擊下開始潰退,最後逃離戰場。

步兵打敗騎兵的經典之作——阿蘇夫會戰,竟然和漢朝李陵那麼相似

騎兵來去自如

理查並沒有失去理智,他命令士兵停止追擊,因為撒拉遜人隨時會反擊和捲土重來。

在整理完隊伍後,理查發起了第二次攻擊,擊潰了薩拉丁侄子的部隊。

在擊潰敵人之後,理查還和上次一樣,禁止深入追擊,他命令士兵保持好陣型。

果然,薩拉丁發動了一次偷襲,但撞在了理查的“嚴防死守”上,結果薩拉丁軍隊損失慘重。

就這樣阿蘇夫會戰結束了,理查獲得了完勝。

所思所悟

“獅心王”理查

理查作為兒子,他向父親開戰;作為兄長,他瞧不起約翰;作為國王,他窮兵黷武,不顧英格蘭百姓死活;作為政治家,他任性和蠻橫,不把小狐狸“腓力二世”放在眼裡;但是作為一個軍事統帥,他卻是精明老道,他恪守著騎士驍勇善戰的榮譽,也擁有著樂團指揮天才般的協調能力,他的智慧足以令後生傾倒。

步兵打敗騎兵的經典之作——阿蘇夫會戰,竟然和漢朝李陵那麼相似

英國人對獅心王的崇拜

理查用行動證明了歐洲十字軍不是花拳繡腿,儘管十字軍並不承認自己是“菜鳥”。同時,理查也為步兵正了名,他告訴人們,步兵可以打敗騎兵,遊牧民族也有破綻,儘管微乎其微。

薩拉丁

毫無疑問,薩拉丁是這場戰爭的失敗者,但僅限於此,在更多的場合裡,他扮演著伊斯蘭拯救者的角色。從各方面講,這都是一場勢均力敵的較量,薩拉丁不僅是優秀的軍事統帥,還是一位風度翩翩的騎士,拋開宗教來講,薩拉丁配得上理查,理查也配得上薩拉丁,所謂惺惺相惜,不過此耳。

李陵的遭遇

理查的這種戰術讓我想到了一個古代中國的將軍——李陵。

李陵以五千勁卒遠赴塞外,最終被數倍於己的匈奴人圍困在了浚稽山。

然而匈奴卻始終無法近的李陵大軍的“身”,面對匈奴騎兵,李陵下令以“步陣”敵之。雖然匈奴人多,但在衝鋒的過程中他們都被漢軍的箭雨所阻,原則上,只要漢軍箭矢足夠,匈奴人就永遠攻不上來。

步兵打敗騎兵的經典之作——阿蘇夫會戰,竟然和漢朝李陵那麼相似

年輕時的漢武帝與“好友”李陵

但是,人有力竭之時,箭矢也有用完之日,在匈奴的“人海戰術”下,李陵被俘。

漢代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英雄時代”,漢朝人大都平民出身,以軍功為榮,以死節為義。

在唐代,縱然邊功赫赫,但“番兵番將”儼然成為了唐軍的主力,其功比之漢軍不如矣。

明代是一個火器時代,軍功亦盛,然亡於遊牧之手(滿洲是半遊牧群體,非契丹蒙古),惜哉!

步兵打敗騎兵的經典之作——阿蘇夫會戰,竟然和漢朝李陵那麼相似

明朝的火器

啟示

其實,理查的步兵陣型就是後來熱兵器時代歐洲縱橫世界的火槍齊射陣。他們戰勝騎兵的原理都是一樣的,即:

第一,射程優勢,射程越遠射速越快越有利於步兵;

第二,紀律陣型,整齊劃一協調配合的陣型是騎兵難以逾越的屏障。

總之,阿蘇夫會戰是典型的以步抗騎並取得勝利的戰役,它的意義比想象的要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