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孝宗為岳飛平反是他的個人意見,還是太上皇宋高宗授意的?

一德格天1


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宋孝宗為岳飛平反,是趙構授意的;但是,仔細想想也知道,如果趙構不點頭,孝宗是不大可能為岳飛平反的

宋孝宗這個皇帝,當的和其他皇帝都不一樣。別的皇帝基本都是把老子熬死了才上位,而他是老子死了他就不幹了。也就是說,宋孝宗的皇帝生涯,是和趙構的太上皇生涯相伴的。他當皇帝的時候,趙構基本都還在。

這個就很有意思了,我們可以參考一下乾隆皇帝當太上皇的那三年——名義上嘉慶是皇帝,但是基本什麼事都還是乾隆說了算,嘉慶反倒成了擺設。往前推六百年,南宋的高宗皇帝雖然沒有像清朝的高宗那樣還是大權獨攬,卻也對朝政有著重要的影響。

孝宗之所以要為岳飛平反,是因為他要發動對金的北伐。如果要北伐,就必須樹立一個正面形象。而堅持北伐的岳飛,就是最合適的典型。另外,岳飛是被趙構忌憚而又痛恨的秦檜害死的,把他擺到前臺,正好還可以把髒水一股腦全部潑給秦檜,洗乾淨趙構。

“孝宗”之所以其廟號為“孝”,就是因為他在歷代皇帝裡面是最尊崇孝道的一個,實打實的做到了凡事都對趙構三請示五彙報。為岳飛平反這麼重大的政治事件,倘若趙構不點頭,孝宗必然是不會一意孤行的。

順便說一句,趙構同意、至少是默許為岳飛平反,是純粹的政治行為而不是個人感情的懺悔。比如說,南宋評議“中興十三處戰功”的時候,就沒有岳飛一點事情。



青言論史


本問題雖僅問岳飛被誰平反之事,不涉及岳飛忠奸之討論,誰曾想卻又引來黑嶽黨一片犬吠之聲。不知道到底是我中華民族的正統價值觀出了問題,還是這個特立獨行的時代出了問題? 在此和大家一起梳理一下岳飛平反的過程,分析一下到底是高宗還是孝宗為其平反?順便也撥斥一下黑嶽黨斷章取義的言論。



一、岳飛之死是主和派戰勝主戰派的必然結果,但形勢變化,主戰呼聲高漲之時,平反也是必然結果。

當年岳飛被殺的原因其實很明白。連年征戰,民不聊生,國家無法得到是休養生息。皇帝逃往江南,文臣武將也從未睡過一個安穩覺,仗打的時間太長,打疲憊了。朝廷想求個安穩,先穩住這半壁江山。但在宋朝這個重文輕武的時代,有無戰事也直接決定著武官的地位。而此時岳飛正是主戰派的代表人物。身為一個武將,生性特點本身和文官就不太合群,再加上我行我素的性格特點,很容易讓對手抓住一個問題而無限放大,再加上皇帝都是主和派,從這個意義上說,岳飛之死幾乎無法避免。



那我們都知道宋金之間的關係並沒有那麼一帆風順,合約根本撐不了多少年。先是金國撕毀合約,南下入侵。後是宋朝興兵多次北伐。這主戰派和主和派勢力對比也忽上忽下,此消彼長。當年殺岳飛的時候是對主戰派的一次嚴重打壓,但金國毀約,戰事又起的時候,激發武將為國盡忠的精神,岳飛實則是最佳的教材。所以對岳飛的平反,不是某個皇帝來定,而是這個時局決定的,無論誰在位,誰說了算,岳飛都終將平反。

二、岳飛的漫漫平反路

第一階段發生在秦檜死後的第六年(公元1161年)。這一年,金國撕毀協議,大舉南侵,這秦檜真是死得早啊,否則在這種主戰呼聲日益高漲的情況之下,他會不會也像岳飛一樣被治罪呢?這一年,宋高宗趙構根據群臣的建議做了一個決定

“岳飛、張憲子孫家屬,令見拘管州軍並放令逐便。”

也就是說允許岳飛和張憲的後人回到自己的老家,或者說隨便你去哪兒,我不再監管裡了。就這個決定連赦罪都談不上,充其量是個“減刑”。



第二階段發生在宋孝宗登基的第一年(公元1162年),也就是金軍大舉南侵,南宋正在內外交困的時候,趙構正式退位為太上皇。我們可想而知,現在在前線作戰的那些將士們,心裡是什麼狀況。出生入死,殺敵報國,最終落個莫須有的謀反。有多少人還會跟你這麼玩兒命啊!這個時候給岳飛平反就要提上日程了。於是接下來,岳飛被恢復官位,以禮改葬,發還家產。後來還賜了岳飛諡號“武穆”,對其後人也開始賜宮任用。不過宋孝宗在處理這件事情的時候,對水火不容的岳飛和秦檜之間,採取了互不否認的方式。如果當年秦檜的所作所為是錯的,理應現在被追究責任,否則就認為她當年做的沒有錯嘛?所以說我們不能看出,這個時候,南宋朝廷所做到的也只是赦罪,離平反的距離還比較遠。



第三階段發生在宋寧宗籌備開禧北伐的時候,岳飛被追封為鄂王,這無疑是南宋王朝最高受封的最高榮譽。同時,秦檜的申王爵位被剝奪,“忠獻”的諡號也被取消。這也是朝廷表態給到前線殺敵的將士一個清晰的交代。這是岳飛一案得到徹底平反。

三、南宋和金國之間的時局決定了岳飛平反是早晚的事,不管誰在位都會為岳飛平反。這個過程我是宋高宗授意宋孝宗實施的。



我們都知道宋孝宗之所以"孝"為諡號,是因為他出了名的孝順。他這個孝順可不比其他人的孝順。因為宋高宗趙構無後,自己一脈的宋氏後人又皆為金國虜去,只好從民間尋找,太祖皇帝趙匡胤一脈的後人,然後過繼給了趙構,之後繼承了皇位,所以宋孝宗的孝順,容不得半點馬虎。要知道宋高宗趙構退位作為太上皇多達25年。可以說這20多年中大部分的時間裡,宋孝宗趙昚說了都不算。為岳飛翻案,實際上是打太上皇的臉。由於政治的需要,必須翻的話,這打臉的事兒必須趙構自己來幹。所以說,如果沒有得到太上皇的授意,這孝宗皇帝是萬萬不能這麼幹的。孝宗皇帝登基之後的第二個月,下達了詔書:

"故岳飛起自行伍,不逾數年,位至將相。而能事上以忠,御眾有法,不自矜誇,餘烈遺風,於今不泯。去冬出戍鄂渚之眾,師行不擾,動有紀律,道路之人,歸功於飛。飛雖坐事以歿,而太上皇念之不忘。今可仰承聖意,與追復原官,以禮改葬;訪求其後,特予錄用。"

當時的態度很明確,岳飛事出了事死的,但太上皇一直念念不忘。雖然這幾句話表達的意思是岳飛當初有功,對國家貢獻很大,太上皇都非常思念他,離給他平凡還有距離,但未岳飛的平反之路就是這麼被開啟的,在之後近百年的時間裡才逐步實現沉冤昭雪。



當前社會上跳出了一批黑嶽黨,到底有什麼目的我也想不通。所列舉出的理由,也根本經不起推敲。但它的危害到底有多大我很清楚,妖言惑眾,吸引眼球,毒害青少年的基本認知,傷的是中華文明的自信,毀的是華夏民族的抗爭精神。

為岳飛平反到底是誰決定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那種時局之下,無論是誰在位,都會還岳飛一個清白。當年殺岳飛,如果說是政治需要,那麼之後為岳飛平反,更是政治需要,更是民心所向。因為岳飛代表的精忠報國的民族精神,不會因小人得志而改變,更不會因雞鳴狗盜之徒的無恥言論而憑空消失。

說你的看法。


牧漁子


孝宗為岳飛平反是他個人意見,並非高宗授意。世人只看到孝宗對高宗十分孝敬,卻勿視了另一面,即高宗經長期考察,認為這個接班人完全合格,因此放心交權,不管朝政,安享清福了。他若戀權,乾脆佔著帝位不走好了,誰能勉強他?

秦檜死後,趙構平反了好多秦造成的冤案,但就是不替岳飛平反,可見其厭惡之深,否則在平反好多冤案時把岳飛也昭雪好了,何必留給孝宗幹?還有,他對北伐也是不同意的,認為戰爭對金而言,無非是關係到勝敗,但對南宋卻關係到存亡,不能冒險,當孝宗還是太子時曾向他提議北伐,他說:"大哥,待老者百年後卻再議之。"此外,他對張浚的印像也很不好,對孝宗說:不要相信他,他專把國家官職作人情。

但是,孝宗登位後,馬上宣佈為岳飛恢復官職,赦回其家屬,又重用了張浚,開始準備北伐,這都與高宗的心意不符,但他並不反對。為什麼?他認為自己既然退了,就該徹底放權,讓孝宗去幹,也相信他會管好這座江山,否則自己依舊做皇帝好了,退什麼?好比一般家庭裡,父親對兒子的婚事有看法,不大歡喜未來的兒媳,婉轉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兒子堅決要娶這個姑娘,父親怕兒子傷心,也就不管了一樣:只要你中意就行,老爸相信你的眼光!

所以,這對父子的關係是互尊互愛的:孝宗固然十分孝順,但高宗也很信任、尊重孝宗,放手讓他去幹,即使違背自己的意思,也儘量不干預,讓年輕人去幹,在實踐中成熟起來!


阿斌270202161


當時的時代就是家天下,皇帝的意志就是法律;學會文武藝,貨賣帝王家。所以那些個時代的罪在現在來看無所謂罪不罪!大家站的角度不一樣,得出的結論就不一樣。

即便是岳飛再牛掰,再能滅金,但是他的一些做法、言論確實不符合當權者的利益,那他就觸犯了當時的法律,因為岳飛已經不能符合皇帝的利益了!

後來給岳飛平反,也是因為符合後來的皇帝的利益。皇帝需要樹立一個抗金的旗幟,需要岳飛的後代、部將去抗金!

現在糾結這些還有意義麼?


劍舞流俠


我認為是宋高宗授意默許的,而非只是宋孝宗個人意見。

宋孝宗以“孝”著稱,這麼大的事情不會擅自做主。自岳飛遇害之後“諸將齊喑”,秦檜等獨掌權柄,連宋高宗接見秦檜都深藏軟甲、袖揣短刃,對秦檜忌憚得很。

可以推測,高宗想起岳飛生前諸事自然會產生對比,反思是必然的,只是“岳飛謀反”是其欽定鐵案,自己無法推翻故假宋孝宗之手為岳飛平反昭雪是情理使然!


劉衛平357


這個問題很簡單,岳飛冤殺後,朝庭上下,人人自危,街頭巷尾,怨聲載道,朝庭內部,賢臣能將辭職退官,只剩下一般魅魅魍魎了,在朝庭將要分崩離柝之時,皇帝義子才晃然大悟,但大錯鑄成,無力為天,最終逃脫不了南宋滅亡的命運。


用戶9663828723369


殺是為了自己的需要,平反同樣是為了自己需要。在喊萬歲的時代,天下所有人,不過是帝王一個人的豬狗,要殺要剮都隨便啦。很多老皇帝臨死前都會打壓一些有能力的人,等新皇上位,再平反,讓這些人對新皇感恩戴德,誓死效忠。這些都是一種手段。


最愛雷哥的


這幫黑嶽的畜生!!!


大國布衣00544


是形式需要,孝宗要北伐,所以把岳飛搬出來


冉閔大神


宋孝宗只是恢復了岳飛的一些待遇,只能算是特赦,並未平反。仍堅持坐事以歿,即造反罪存在。

如同我們給溥儀先生某些待遇,但不否定東京審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