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單|看《蘇東坡傳》,心疼王安石,真不敢相信他吃得這麼不好


食單|看《蘇東坡傳》,心疼王安石,真不敢相信他吃得這麼不好


《蘇東坡傳》是林語堂寫蘇東坡的一本傳記。

林語堂是蘇東坡骨灰級粉絲,幾乎是要把蘇東坡捧上天去;

對蘇東坡的政敵王安石,則是貶到塵埃裡去。

他對蘇東坡有多喜歡,對王安石就有多厭惡。

光是看看給王安石安排的飲食,就知道王安石被黑得有多慘:


食單|看《蘇東坡傳》,心疼王安石,真不敢相信他吃得這麼不好


1、食犬彘之食

引用了蘇洵(蘇軾的老爸)在《辯奸論》中抨擊王安石的話:“食犬彘之食。”

事實上,熙寧元年(1068年)4月,王安石才被宋神宗召入京城,

熙寧三年(1070年)王安石升任宰相,開始主持變法。

而蘇洵於1066年5月就去世了。

就是說蘇洵死之前,王安石都還是個地方官。

兩人有沒有交集還不好說,

蘇洵這樣去罵一個地方官員,可不是瘋了嗎?

而且蘇洵自己的文集《嘉祐集》中並沒有這篇文章。

細細想來也是疑雲重重:

第一,王安石大小也是個官員,也是有家室的人。工作時,大家吃飯不是在一起吃嗎?一起吃飯還會專門為王安石準備一份與別人不同的“犬彘之食”?在家裡吃,又是誰告訴蘇洵王安石吃的是“犬彘之食”呢?

第二,王安石吃的“犬彘之食”到底是誰準備的呢?又是如何被蘇洵知道的呢?

第三,“犬彘之食”到底是些什麼樣的食物?書中談到了蘇東坡,在鄉間吃飯時只有米飯、蘿蔔、一個清淡的湯,可是他十分快樂滿足。還有和錢辯的“三白餐”(一碗白米飯,一盤白蘿蔔,還有一碗無色的湯) “三毛餐”(毛米飯,毛蘿蔔,毛菜湯)(毛讀如沒)

不知蘇洵會不會也用 “犬彘之食”來形容他兒子的食物呢?或許會用“不如犬彘之食”來形容吧?

很大的可能性就是保守派為了打擊王安石,借了蘇洵的名寫出的文章。

2、只吃靠近他的菜


“朋友們告訴王安石的胖太太,說她丈夫愛吃鹿肉絲。”“朋友們第二天把菜的位置調換了,把鹿肉絲放得離他最遠,大家留意他吃什麼。王安石開始吃靠近他的菜,桌子上照常擺了鹿肉,他竟然完全不知道。”


第一:王安石的朋友們能和王安石的胖太太直接聊天談話,這封建禮教都不要了是吧?還胖太太,一看就知道是編的故事。

第二,“鹿肉絲”就是保守黨用來抨擊王安石的“食犬彘之食”嗎?這也能證明“食犬彘之食”的荒謬,王安石還是和朋友們一起吃吃鹿肉絲的。

第三,這些朋友是有多閒啊,自己吃飯不好好吃,專心關注研究王安石怎麼吃。

也許是來源於宋人邵伯溫所著的《邵氏見聞錄》,書中寫王安石當了參知政事後,負責宰執飲食的執事告訴王夫人:王相公嗜獐脯。後來才知道獐脯擺在靠近筷子的地方,王安石只顧看書而忘乎所以,只吃靠近筷子的菜餚。

3、吃光魚餌


“一天大臣等蒙思寵召,盛開御宴。客人須在池塘中自己捕魚為食。在用膳之前,做成小球狀的魚餌,擺在桌子上金盤子裡。王安石不喜歡釣魚,便將金盤子裡的魚餌吃光。”第二天,皇帝對宰相說:“王安石為偽君子。人也許誤食一粒魚餌,總不會有人在心不在焉之下把那些魚餌吃完的。”


這簡直是沒法相信,那小球狀的魚餌是蚯蚓還是豆餅粉之類的?王安石自己不釣魚,也該能看到別人用這種魚餌釣魚,怎麼可能會去吃?

在用膳之前,等於是大家都還沒有吃,就王安石這麼餓,自己先吃起來了?皇帝請客,皇帝不先致辭、開吃,誰敢先吃?

皇帝自己不釣魚,也不看別人釣魚,專門看王安石吃魚餌?

……


食單|看《蘇東坡傳》,心疼王安石,真不敢相信他吃得這麼不好



林語堂先生說:


“我讀過他的札記,他的七百首詩,還有他的八百通私人書簡。”


不知道這七百首詩中,包括了《次荊公韻四絕》了沒有?


“勸我試求三畝宅,從公已覺十年遲!”


其實,當年蘇東坡遭遇烏臺詩案後,王安石從江寧上書神宗說:“安有聖世而殺才士乎?”對蘇東坡還是極力相救的。王安石對蘇軾的評價是——“不知更幾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蘇軾王安石最後恩怨盡泯,在《蘇東坡傳》中沒能很好地體現,只是一味地黑化王安石。

例如,同樣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林語堂的觀點是“不像王安石的詩偶爾才達到完美的境界。蘇詩無須乎獲得那樣完美。”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別人偶爾才能得到100分;我的愛豆不需要得100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